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9W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為貫徹中央精神,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刻災難,各地將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小編在這裏給大家帶來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5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1

1937年12月13日,殘暴的日本侵略者進入當時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開始了長達6周的慘無人道的燒殺_掠,致使多達30萬以上無辜的中國平民慘遭殺害。列寧曾經説過: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選擇背叛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的事實,肆意篡改教科書,並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着實讓世界人民都為之感到震驚。

南京大屠殺是鐵一般的事實,不是某些別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盤抹殺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裏的受害者名單可以作證,當時任留在南京的外國記者們的口述筆錄可以作證,戰後審判日軍戰犯的軍事法庭上的供詞可以作證。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殺這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死於南京大屠殺的同胞亡靈不會答應,中國人民不會答應,愛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會答應。

國家公祭日的開展,也意味着中華兒女開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擊,國家公祭儀式的舉行説明的國家對“國恥日”的重視,也説明中國不忘國恥的信念,隨着越來越多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國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義,國家公祭日的舉辦除了證明南京大屠殺的鐵證如山,更具有樹立中華民族意識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偉大意義。

中國人的胸懷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於承認歷史,中國人民就會對其抱有真摯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對人民、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態度,以嚴肅的態度妥善處理中日曆史問題,認真吸取歷史教訓,方能保證中日關係的和諧友善發展。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當然,牢記歷史並不是讓我們沉湎於過去的苦難,而是讓我們從苦難中吸取教訓,落後就要捱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歷史是讓我們擁有建設祖國的動力。只有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方能不讓那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方能讓全天下的中華兒女實現偉大中國夢!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2

今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年初以專門決定形式設立的,從而為國家公祭日提供了國家法律的確認和保障。此次設立國家公祭日,來自民間的長期呼籲、政協的連續提案、中日關係的曲折反覆以及國家重建歷史與政治認同的明確意向。今年的12月13日作為國家首個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動更是凸顯出國家重建歷史認同與國家認同的政治意識與政治意志。此次關於公祭的國家實踐,將南京大屠殺祭奠活動從民間與地方政府層次提升至國家層次,對於塑造國家意識與國家認同具有積極意義。

國家公祭日是二戰後各國反思和轉化戰爭遺產的普遍國家實踐,已構成國際慣例。公祭形式上,各國政要及民眾開展大規模的集體敬獻花圈、公開演講等活動,在共同儀式中強化“想象共同體”(民族)的命運意象和實在性。我國關於二戰的歷史紀念活動,以南京大屠殺為例,長期處於民間和地方層次,比如---市的紀念活動從1994年開始堅持了二十年,但由於缺乏國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規模與影響力上頗有不足。與之對照的是,作為侵略國與戰敗國的日本,每年在國內以原子彈事件展開戰爭祭奠。

現代的國家認同已發展出兩個基本層次:一是民族文化層面,以歷史命運共同體和民族主義精神為內核;二是政治法律層面,以憲法與公民權利為內核。各國基於民族國家利益與歷史理性,均交疊運用這兩種層次不斷強化國家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團結。如此,則今年12月的首個憲法日和國家公祭日,當可共同作為國家認同建構現代化的新思維與新進路。

關於國家公祭日的具體活動形式,各國具有大致相近的實踐與安排,比如國家領導人敬獻花圈並發表演講,羣眾自發集會開展紀念活動。---市將繼續以往的“集體默哀一分鐘”的安排,但國家層面的祭奠活動顯然會因為公祭日的國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傳統。同時,基於互聯網時代的溝通交往特徵,網絡公祭亦成為國家公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同主題的國家公祭只是國家的一種特別倡議行為,對歷史的紀念與承受仍應寄託於民間層次和日常實踐。近年來圍繞抗戰史的民間紀念活動有所進展,大大豐富和拓展了國家戰爭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礎,較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館”中的抗戰史主題館。

實際上,以抗戰為主題的國家紀念活動歷來受到中日關係變遷的影響。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國家與民間對抗戰史與抗戰影視生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直頗為強勁。中日關係在友好主題與歷史反思主題之間存在較大張力,近年來更是因為釣魚島事件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發兩國關係緊張,從而在背景與動力上助推了國內抗戰敍事的強化以及公祭活動的國家化。日本的戰爭公祭,除了原子彈主題外,靖國神社參拜亦是年度化重鎮。此次國家公祭,當可視為對日本歷史態度及戰爭公祭行為的回擊。

不過,此次公祭的意義除了既有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歷史認同之外,還應該有超出事件本身的宏闊意義。戰爭公祭在國際關係意義上表現為一種民族主義對抗,這作為外交鬥爭和政治博弈的對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內政意義上亦可起到強化愛國主義的政治認同效果。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限度,不可漠視,亦不可失當。

在中國和平崛起與依憲治國的當代,國際層面仍奉行和平與發展主題,內政層面則應堅持依法治國和有序民主的基調,賦予整體國家精神以一種必要的結構均衡感、寬和威嚴氣質和現代價值取向。同時,着眼東亞和平建構大局,中日和解仍然是兩國乃至於東亞和世界和平發展的規範願景,是中國承擔負責任大國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緣政治基礎。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對歷史負責的方式就是對當下國家與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負責。國家公祭被編織進歷史與現實、外交與內政、民族與個體、國家與社會、區域與世界的複雜關係和張力之中,其意義紛繁,價值流變,激情與悲情互生。然箇中不變者,乃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與苦難奮鬥精神,亦有矢志和平與追求歷史正義的正當意志,更有內修文德法度、外協近鄰萬邦的復興之志。如此,則亡靈可慰,外敵可遏,和平可期,大國氣象可成。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3

今年12月13日是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全世界人民也不會忘記,法西斯暴行早已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南京大屠殺中的慘絕人寰,愛好和平的人們記憶猶新、永生難忘。歷史記載: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殘忍地進行殺人比賽——兩人從無錫的橫林鎮,殺到常州的火車站、鎮江的句容城、南京的紫金山下,一個殺了106人,另一個殺了105人;由於分不清誰先殺到100人,於是兩人以殺150人為新的比賽目標……聽到這樣的故事,回憶慘痛的歷史,每個人都會強烈譴責侵略者對人權野蠻的踐踏。

國家檔案局公佈的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中,有幾位普通人面對大屠殺的表現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南京一家照相館的國小徒羅瑾,冒着生命危險,拷貝日軍軍官送來沖洗的罪行照片,祕藏在寺廟當中,輾轉同學吳旋之手,終於保存到抗戰勝利,成為南京軍事法庭審判的一號證據;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為難民撐起千瘡百孔的“保護傘”,晚上就着昏暗的燈光,含淚記錄侵略者暴行,掙扎寫下心路歷程,成為中國版“安妮日記”……這些珍貴資料片,記錄了中華民族心靈上永遠的創傷,更讓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無可辯駁。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記歷史就會在靈魂上生病。然而,確有人得了健忘症,確有人的靈魂已經生病:比如,日本右翼分子始終在遇難者“30萬”這一數字上大做文章,以此為突破口否認南京大屠殺;又如,日本篡改教科書,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謊言”……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絕不容許否認歷史和任意篡改!

《人民日報》今天(12月12日)刊發的《重温歷史記憶,不忘砥礪前行》一文指出:國家公祭,意味着公祭活動將從個體記憶、家庭記憶、城市記憶,上升到國家記憶、民族記憶、世界記憶。把家殤、城殤變為國殤,就是為了表明中國人民牢記侵略戰爭曾經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忘卻苦難的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衞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確實如此,國家公祭日警示世人別在靈魂上生病,已經生病的必須趕緊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一條黑路走到底。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4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沉痛的日子裏,讓我們深切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深切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隨後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中國同胞慘遭殺戮。南京的歷史,人類的記憶。中國人民永遠牢記南京大屠殺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緬懷那段慘痛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共築和平。

83年來,全黨全國人民接續傳承家國之情,將個人夢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全面融合在一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邁進了新時代。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銘記歷史,就是要進一步傳承家國之情,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不斷開啟新的征程。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衞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國家公祭日裏,在緬懷中涵養家國情懷,在悲痛中汲取前行力量,使得我們對歷史、現實和未來有了再一次的深刻把握。歷史演變的道路註定不是坦途,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我們定能與更多人同心同向同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心得感悟5

2020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週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3年前,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對無數人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傷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之鮮活,在於世人銘記。歷史的苦難輝煌是現實的源頭活水。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深切的渴望。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這個日子裏,我們悼念死難同胞、緬懷革命先烈,是為了從苦難歷史中汲取智慧啟迪、激發前行力量。

在緬懷中喚醒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83年前的今天,南京陷入了日本的瘋狂摧殘,30萬同胞遇難,銘記那段苦難的歷史,絕不在於是記住苦難,而是要從緬懷中傳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30萬死難者他們用生命鮮血深刻揭露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反人類的罪惡本質,讓人們看到侵略戰爭的巨大災難。然而,歷史從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所以,人們要在緬懷中喚醒記憶。

在銘記中傳承責任。83年前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人們要繼續銘記這段歷史,銘記我們民族的恥辱,銘記民族強盛、國家強大,銘記和平來之不易,銘記是出於內心深處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更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時刻保持清醒頭腦,銘記所有為中華民族圖存、為建立共和國而犧牲奉獻的英烈,喚醒對歷史的銘記。

在奮鬥中接力傳承。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已過了98個春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實現偉大夢想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成立98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用辛勤的雙手,奮鬥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蹟,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作為新時代的“長征人”,我們要在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在接棒中傳承,用自己勤奮的雙手創造新時代賦予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