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設立公祭日是為了讓人們勿忘國恥!那麼關於國家公祭日的活動心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五篇,歡迎大家查閲!

2020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1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定每年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首次以國家名義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在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81年前古城南京發生的那場慘絕人寰的慘案,仍是讓人不忍卒讀。和平來之不易,國恥勿忘,歷史必須銘記!南京大屠殺帶來的傷痛從未被時間抹去,人們對國家公祭日這個紀念日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是多麼重要。國恥難忘,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民族振興,才是對侵略者最好的回擊。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着重犯。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悲痛會隨時間久遠而湮沒,但歷史的啟示不會。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銘記歷史、喚醒記憶、開創未來的舉措。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如果説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悲劇的極致,那麼當歷史翻開這一頁,我們最終看到黑暗的離去和光明的到來。築夢中國,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歷史使命。我們當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把愛國奉獻的熱情轉化為創造創新的不竭動力。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國家精神、民族精神、愛國精神的傳承。國行公祭,拉近了遠去的硝煙,重温了民族的苦難;國行公祭,不為宣揚復仇與怨恨,是為喚起對和平的嚮往與堅守,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中國人民將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緬懷逝者,但人們知道,這不是在宣泄情緒,不是在倡導民族復仇,而是提醒每一個人,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讓中國人民更深切地體會到國家存在的目的和價值,體會到國家統一強大的重要,讓民族精神提升,讓中國人民更加愛國。

“卅萬冤魂招不去,百年淒雨惕重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恰如振聾發聵的警鐘,提醒人們: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拭,人類道義需要不斷砥礪,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閲。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永遠銘記,銘記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淚;每一箇中國青年要不斷前行、振興祖國的動力。

2020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2

今天,2020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週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該《條例》從2018年12月13日起正式生效,並將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當中。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以史為鑑、警鐘長鳴。列寧告誡過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侵華戰爭給中國記憶留下一個“敗”字,烙下一個“恥”字,刻下一個“警”字。以史為鑑,我們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認清落後必亡的道理。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一味地退讓不會帶來和平,祖國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必須在深刻的歷史教訓基礎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為鑑、警鐘長鳴。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勿忘國恥、牢記使命。中國任人欺侮的一頁雖然徹底翻過去了,但是過往的傷痛和不屈的抗爭會時刻警醒着我們:這強大,來之不易;這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應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反對戰爭的歷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記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腳踏實地穩步前進,為實現凝聚了幾代中國人夙願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中國一步步壯大起來,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國家做後盾,我們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們需以放眼世界的戰略思維,在涉及我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敢於劃出紅線,亮出底線。我們不主動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捱打,祖國的強大是我們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我們將用畢生的心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2020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

設立公祭日,祭奠死難者、敦促民眾不忘歷史,是國際上的慣常做法。比如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衞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等,這些紀念日不僅是對逝者的安慰,也是對生者的警醒,更有着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反思歷史、銘記歷史、尊重生命、珍視和平的深刻寓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這段慘痛的民族歷史,在國內,曾經的慘痛歷史越來越被各種輕鬆的演繹所替代;而在國外,隨着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清華戰爭歷史的言論甚囂塵上。這些現象都在警示着我們保護歷史鐵證、還原歷史真相、教育本國國民、銘記歷史苦難的重要和緊迫。

雖然現在每年南京市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但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南京人民的慘痛記憶,更是中華民族應當永遠銘記的國家歷史,是中國人民抗爭史上的濃重一筆。設立公祭日,就是要通過全民紀念的形式,讓全體人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時刻保持對歷史苦難的痛感,從而時時警醒,倍加珍視當前得來不易的和平。

公祭日活動不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也吸引着眾多海外華人的關注和參與。相信隨着全國各地的公祭活動和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必將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進一步彰顯中華民族對同胞死難者的緬懷,對民族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發展的珍視,對民族富強的期盼。

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參與進來,不僅為了告慰死者,更是為了激勵生者;不僅為了銘記戰爭、更是為了珍視和平;不僅為了牢記歷史,更是為了警醒未來。

2020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4

“12·13”,國家公祭日!一場在最寒冷的時節進行的最沉痛悼念!以國之名祭奠82年前被侵略者血腥屠殺的平民死難者,是對逝者的深切哀思,也是對那段傷痛歷史的集體反思。

南京大屠殺是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之一,它給國人留下了無法抹去的苦難記憶。30萬遇難同胞,是“國之難者”,正是由於當時國家的貧弱交加,國民才會遭此大劫。這段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慘痛的記憶,也是愛國主義的最好教材。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2014年2月,我國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用國家公祭的形式將這段災難記憶固化,對全民族而言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一次全民族的集體補課,也向全世界表明中華民族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堅定立場。

兩年多來,近2000萬人次參觀者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萬人坑”遺址上的累累白骨和一件件訴説傷痛的歷史鐵證,讓參觀者感到悲痛與震驚,由此不斷強化的警醒意識,是公祭日設立效應的有力體現。

南京大屠殺歷史已過去近80年,如今的中國,早已成為一個具有保衞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每逢12月13日臨近,無數國人仍會感到陣陣刺痛,歷史的傷疤難以癒合。在悼念逝者、緬懷歷史的特殊時刻,國人應從災難記憶中汲取家國情懷,以更加積極態度投入到學習與工作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重演。這也是國家公祭的要義之所在。

每念及此,必有深省。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之際,讓我們一起靜聽凌厲的警報聲、悠揚的和平大鐘聲,從傷痛歷史中汲取向上的力量。

2020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5

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更可恨的是:日本右翼分子長期以來通過各種手段遮蓋歷史真相,未曾熄滅重燃侵略的野心。如今我們的國家在日益強大,在國際政治舞台逐步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喪權辱國的國恥不該被遺忘,更該被每一位中國人銘記在心。

雖然新中國建國後一直秉承和平與發展的外交方針,在和平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與日本也建立起了外交。但是那些必有用心、侵略野心從未磨滅的好戰分子一次又一次的用實際行動挑戰着兩國愛好和平人民的底線,他們不擇手段掩蓋歷史真相,把侵略戰爭美化成兩國爭端之戰,其罪惡用心不言而喻。中國雖然愛好和平,絕不願意主動挑起戰爭。然而,崛起的民族絕不會屈服於侵略者的鐵蹄,半個多世紀以前,在面對裝備優良的日帝國主義侵略者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民族統一戰線奮勇分級,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捍衞了祖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今天,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越發強大與自信,英勇的中華民族更不會輕易屈服。“公祭”是又一次對歷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又一次凝聚中華民族勿忘國恥、自強不息的凝聚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