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75K

第一篇: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1988年4月,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以“老牛拉車不回頭”的精神一頭扎進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5.6萬畝、潛在價值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楊善洲同志曾先後被評為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被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中華環境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22年的堅守,給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綠裝,這就是一位地委書記,一位老黨員從退休後到離開我們之前一直在做的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沒有留戀安逸的退休生活,在艱苦的偏僻山溝,楊善洲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着一名共產黨員心中不變的信念和追求。生命不息,奉獻不止,這就是楊善洲從地委書記崗位退下來後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的人生故事,平凡之中折射出不平凡。

通過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一名堅守並無私奉獻的普通黨員做出的不平凡的事情。身為預備黨員的我,一輩子向他學習,並在工作生活當中不段告誡自己,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雖然現在的我還不能夠完全做到,但是我會朝着它去努力。

在生活上隨時保持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在政教處工作崗位上,紮實幹好本職工作,關心和關愛學生,服從領導安排,團結同事,虛心學習,積極求上進。少先隊輔導員工作上,發展優秀少先隊員,從思想上、實際行動中做學生的榜樣,教育學生朝着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學校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創設校園文化氛圍,努力提升學校德育工作時效性。在工作中發揮積極主動作用,在條件艱苦的大樹坳學校環境下,硬件設施稀缺的條件下,努力提升軟件方面,把大樹坳國小各項工作做好、做實!

第二篇: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

學習楊善洲、楊學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楊善洲老書記和楊學同志都是我們施甸人民的驕傲。楊善洲在自己構建的60年精神家園裏,把博愛、大愛完完全全灑在自己深愛着的土地上,培植了千千萬萬棵樹苗,為施甸的父老鄉親創造了一個綠色的家園。楊學——一位普普通通的村民小組長,卻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更多請關注:)他們的一生都把全部的心血和熱情都用在了為人民羣眾辦好事實事上,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意義,用自己的實踐兑現了對黨的承諾,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該學習的楷模。

2014年3月24日至25日,我參加了由旺鎮組織開展的到楊學家鄉、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現場體驗活動,再一次深刻感受了他們一心為民、紮根於民的公僕情懷,再一次體會了他們大公無私、談泊名利、樂於奉獻的獻身精神。

一、大山深處最小的“官”,用生命和行動譜寫了一曲為人民服務的讚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楊學同志對人民羣眾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裏時刻裝着老百姓,在平凡的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木老元鄉地處山區,楊學上任前,掛在大山深處的姜寨一組,滿山纏繞的羊腸小道,許多還是60度陡峭的坡。兩匹牲口要是一個馱東西,見面就錯不開,只好遠遠地吆喝等着。作為黨小組長和村民小組長,他深感不安。楊學當選為小組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做羣眾工作,反覆給大家講 “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動員鄉親們打通連接山外的公路。村裏人不信、質疑,山這麼高、坡這麼陡,路怎麼修?“能修一尺是一尺,能修一丈是一丈。”楊學這樣回答。在沒有任何資金的情況下,他硬是帶領大夥投工投勞修出了一條寬2米多、長3公里的土路。第一輛摩托車進村了,第一輛微型車也進村了,村民們笑了。而楊學,卻並不滿足。因為姜寨一組户與户之間的路還沒通。整個姜寨一組,從凹子地到落坑山都有人居住,房屋都是沿山樑分散而建的,修路難度更大。楊學同樣帶領羣眾,通過3年的投工投勞,修了一條從山頂到凹子地的户户通公路。遇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段,寧願多修幾十米,也要修到村民家門口。25户人家如今打通了21户,唯獨到他家80多米的道路至今還未打通,他就走了。大家立誓,就是歷經千難萬險,一定要打通連接每家每户的最後一米道路。山裏本無路。對新開的路,楊學有説不出的心疼。鄉親們

清楚地記得,每逢下雨,他總是扛着鋤頭,到處轉着維修路面,唯恐哪段路有所損壞。

姜寨村的人民永遠記得那個日子。2014年9月10日上午,楊學帶該村村民楊金對地質災害進行巡查,當巡查到楊關家時,發現楊關家房屋後山牆有異常,及時將楊關一家5口人安全勸離家中;為避免塌下的10多方土,淹到了楊關家的牆,而楊關家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於是就找來了鋤頭,想清理出一條排水道,當楊學正在撈排水溝時,意外發生,他為此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楊學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誓言他-。他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一名基層共產黨員、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的光輝形象。楊學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感受到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感受到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對工作高度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敬業精神,感受到了一名黨員幹部嚴格要求自己、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二、八旬老人,用雙手讓荒山變成了綠洲。

楊善洲老書記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住自己的夢想。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他用自己的實踐兑現了對黨的承諾。老書記走了,卻留下了上億元的林場,更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禮物。他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譜寫出不平凡的人生,把生命釀造成一罈醇醇的好酒,為歲月留香,品後讓人脣齒芬芳。

在向楊善洲老書記事蹟學習中,我認為作為一名幹部職工,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學習楊善洲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裏人説: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是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

幹部學習的楷模

二是學習楊善洲,堅守信念始終如一。什麼是信念?我認為,按照正確的政治路線方向,一切為了人民,那就是信念!楊善洲同志堅守自己的信念,走上了大亮山,開始他20年如一日的艱難歷程,是什麼樣的意志支持着一個年邁的老人,我想就是信念,是承諾,是他一生不變的為民情懷,綠染大亮山,點亮了人民羣眾幸福的明燈。我們要學習楊善洲同志一心為民,堅守信念的良好品質,用他們的行動路線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社會棟樑之才。

仰望高山可以向上攀登,仰望天宇,可以縱觀天文,仰望楊善洲和楊學,可以找到行為的典範。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用言行提醒着我們:無論你處在任何位置,一定要為別人做點什麼,才算真正的活着。

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們時刻應該以楊善洲和楊學同志為榜樣,隨時謹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面對自己的工作,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面對自己的學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

尊敬的黨組織:

在全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過程中雲南推出了楊善洲這個全國的重大典型,在這個過程中,我本人有幸參與做了一些具體的研究和組織協調工作,認真學習和體會楊善洲精神的實質和豐富內涵,對我本人觸動是很大的,楊善洲是我們領導幹部做人做事做官的標杆。隨着時間的推移,今天回過頭來看,那僅僅是初步的,現在又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體會和用心實踐,因為學習實踐楊善洲精神是與時俱進、常學常新的。

楊善洲同志是在雲嶺大地出生、成長起來的先進典型,楊善洲精神就是高原情懷、大山品質的雲南精神典型體現。我們向楊善洲學習什麼?就是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鬥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可以説,楊善洲精神的內涵十分豐富,要學習的內容是方方面面的。當下,正在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楊善洲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一輩子全心全意為羣眾謀利益。這裏,不妨讓我們一起重新回顧一下楊善洲一心為民的幾個生動故事和幾句經典語錄:幫趕馬人釘馬掌,徒步走三鄉,手拌糞土做“包衣”,民以食為天,示範“三岔九壟”插秧法,我們自主當“龍王”,為民引來甘泉水,為救災停建機關辦公樓,上大亮山種樹等等,這些故事都是在電影《楊善洲》和他的先進事蹟材料中記載的。楊善洲同志説:“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為人民謀福祉”;“和農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幹在一起,瞭解到的情況才真實”;“我們是黨的幹部,如果老百姓餓肚子,我們就失職了,我們奮鬥一輩子,不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有一個幸福的家園嗎?”;“我們幹工作不是做給上級看的,是為了人民羣眾的幸福,只要還有貧困和落後,我們就應該一天也不安寧”;“只要生命不結束,為人民服務就不停止”。這些故事片段和經典語錄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從楊善洲同志身上我們看到,在為民方面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始終牢記和踐行為民宗旨。楊善洲同志擔任領導職務30多年,無論在什麼崗位上,始終把為人民謀利益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在他看來,不管做多大的官,都是為人民服務。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一輩子把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始終把為羣眾排憂解難作為自己的第一職責,時刻惦記着羣眾的安危冷暖,把服務人民、造福百姓作為自己一輩子的人生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二是始終和羣眾在一起,心永遠貼在羣眾的脈搏上,對老百姓飽含深情,總是想羣眾所想、所需、所盼、所急。擔任地、縣領導幹部期間,他走遍了保山各縣的山山水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基層生產一線和羣眾的田間地頭搞調研、察民情,每一個鄉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對各地羣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瞭如指掌,哪個地方缺糧、哪個地方缺水、哪個地方受災,他心裏總有一本明細賬。在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沒有官架子,很少呆在機關,經常與幹部羣眾摸爬滾打在一起;下鄉時,總是隨身攜帶鋤頭等農具,看到農民整地理墒,就到地裏理上兩壟,碰到插秧、割稻就捲起褲腿下田,和農民一起幹活,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草鞋書記”、“泥腿書記”、 “農民書記”。三是始終誠心誠意為羣眾謀利益,真心實意為羣眾辦實事。他堅守萬事民為先的人生信條,用手中的權力老老實實為羣眾辦事,他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對老百姓有沒有好處。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第四篇:教師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

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最近,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地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通過學習使我感觸很深。

1988年4月,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後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楊善洲同志曾先後被評為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被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中華環境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楊善洲同志一生愛國愛黨,無私奉獻,事蹟感人。位於施甸縣城西北邊,距縣城60多公里的大亮山,平均海拔2600多米。在這裏你看不到一點樹木的影子,只有一望無際的荒涼和空曠。楊善洲為什麼要在這裏建立林場實現他的綠色的夢想?一個曾和他在一起工作過的人深情地回憶説,楊善洲在施甸縣當縣委書記時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涼無疑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説這個地方只有栽樹,不然永遠也富不起來。退休前他兩次到大亮山實地考察,當地農民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樹和杞木樹都不長。然而他還是來了,他要在這片遼闊而荒涼的高原上,用他60歲以後的生命建立一個5萬畝的綠色王國。

楊善洲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楊善洲同志入黨六十年來,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把“隨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作為自己的錚錚誓言,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堅信共產主義,牢記黨的宗旨,立場堅定、意志堅強,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展示共產黨員的風采。始終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要保持創新鋭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

一是要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但從未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户口本,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裏人説: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

二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穿着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羣眾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羣眾。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

三是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於對他幾十年卓着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併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説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為國家的教育事業不懈努力,為黨的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第五篇: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

關於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做人民滿意好黨員幹部”活動

心得體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在雲嶺大地、在祖國大江南北已經傳誦很久很久了,非但沒有“偃旗息鼓”之跡象,反而是“眾口傳誦”,持續地在黨員幹部,人民羣眾中產生深深的共鳴。這又讓我又想起了一些所謂“先進人物”的“偽”事蹟,“先進”也罷,“偽”也罷,都是媒體説的,最後不了了之,皆沒了下文。歷史證明,不屬於人民的“先進性”,生命力是極其短暫的。而楊善洲同志不是這樣的,他先進事蹟的強勁生命力不屬於先進事蹟材料,亦不屬於媒體報道文章,而是長時間人民羣眾的口耳相傳,他來自於人民,屬於人民,而且官至正廳,依然是農民本色——幫人釘馬掌,捲起褲管替農民插秧,退休後捲起行囊走進大亮山,住進簡易的窩棚開始植樹,一干就是二十年,在他的身上看不出絲毫的所謂領導幹部的“範兒”。現實生活中,我們一些黨員幹部走上領導幹部崗位後,就開始脱離幹部,脱離羣眾,在大家面前時時擺譜,玩花架子。下基層,不是專心“沉”下去,調查民情,瞭解民意,關心民生,而是走馬觀花,沒有調查研究就胡亂指揮一氣,時時顯擺出領導的“範兒”。當然當“官”得有“官樣”,這確實沒有錯,但這個“官樣”究竟是什麼樣子,領導幹部的道德品質不同,工作的出發點不同,黨性不同,立場不同,當然是會千姿百態,變了味的。站在人民的立場,“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這是為人民負責的“官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不顧人民死活,貪圖享樂的“官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強國富民,心憂天下的“官樣”??試想我們身邊的一些領導幹部,剛一走上領導崗位,“範兒”就開始改變模樣,與所謂的“挎包潮流”接軌,(“挎包者”:通常而言,一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二是商人,三是推銷員),在其位,當然就有個在其

位的樣子,垮上一個小挎包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就此與另一羣體劃清界限。我們要學習楊善洲同志:一是堅持自己是人民的官,杜絕優親厚友,為家裏的親戚朋友使不上半分勁;二是始終如一的保持人民本色,頭戴草帽,腳穿草鞋深入基層,堅持同人民羣眾一道同吃、同住、同勞動;三是始終堅持將羣眾的冷暖掛在心上,在其位時心存內疚幫助自己的家鄉不夠,退下位來,用自己年屆花甲的身軀義務為家鄉種樹二十年兑現承諾,這就是楊善洲同志,這就是一個廳官,這就是一個黨的領導幹部的好“範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同志在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説:“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共產黨員一時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楊善洲同志就是一個一輩子按共產黨人覺悟辦事的共產黨員。他用自己一輩子的先進行為,堅守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因此,我們黨的領導幹部要得到羣眾的擁護,就要真心誠意地為羣眾謀利益,解決羣眾的生活和生產問題。要組織領導和幫助人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提高文化,解吃飯穿衣的問題、房子的問題、養育孩子的問題、讀書上學的問題、看病治病的問題。而不是講特權、趕時髦、擺架子,處處做起領導幹部的“模樣”,脱離幹部羣眾。

共產黨人的“範兒”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不是官僚主義。毛澤東同志説:“領導不能同人民分開,而是人民的一部分”。歷史雄辯地證明,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羣眾會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