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培訓心得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國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培訓心得

——竹溪縣國中語文送教下鄉成果展示培訓心得

兵營鎮中心學校    劉姿琦

記得讀過這樣一首詩:“這是一棵樹啊,春天時發芽開花,夏天裏枝繁葉茂,秋天裏果子飄香,冬天裏抗爭寒冷。一年又一年,循環往復,但問成長,莫問歇息。”我想,這就是有着漫漫生涯的教育之樹吧。從選擇將自己這粒種子播撒在教育這片沃土之上,或許就意味着選擇了這一漫漫生涯佇立於講壇,不斷地向下紮根,不停地向上生長。

對於從教僅有兩年的我而言,或許自己還只是一粒剛被薄土掩埋的新鮮的種子,我還不懂得如何去汲取教育沃土裏的甘露,更不懂得如何讓自己不停地向上生長,我甚至對自己所處的這片沃土都感覺到陌生,更甚者,我不知道自己是“知者”還是“不知者”……

美國曆史學家杜蘭特曾説:“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也就是從“精準診斷,突破學科難點——齊力研磨,提高教師素質——精雕細琢出成果,精彩紛呈樂展示”這一系列的國培項目中我開始漸漸發現自己的無知。

聆聽微故事,感知大道理

“我是家裏的老二,又是一個女孩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裏,這是一個特殊的身份……”杜巧麗老師滿含深情的講述,真摯感人的故事讓人淚目,“那麼認真地出走,只是為了更深刻地返回”或許是對這個故事最好的概括;“第一次登上講台時內心的緊張此刻還記憶猶新……”徐延老師“上班伊始”狀態的實錄記載了一個初上講台的為人師者的好奇、緊張與焦慮;“一堂成功的課,需要我們無數次的打磨以及各方的努力……”劉江雲老師的《昆蟲記誕生記》向我們展示了一堂樂學高效課堂的形成過程……不論是個人夢想初定的堅持,還是教育成長中的迷茫,亦或是師生間的交往技巧,更甚是教育成功的訣竅。這一個個微故事都告訴我:選擇,對許多人,可能意味着兩難,但對於有教育夢想的我們來説,不僅簡單平常,還有着幸福的期待。但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次成長,一次需要經歷時間的成長,雖青春漸逝,但會越來越充實,越來越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學習微案例,汲取妙方法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説:“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但請相信絕對有兩節相似的課程,尋找教學中某一環節的相似性,這便是微案例研究的意義。不論是黃春立老師從6節課中提煉出的關於課程資源選擇的論斷,還是胡豔老師基於《從<漁家傲>的教學談背景的銜接》的講述,亦或是鄒曉敏老師所談到的“要給孩子質疑的空間”,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一堂課當然不可是同一個模具的設計,但必然有一些環節可以用於多堂課程,我們可以儘可能去尋找那兩片最為相似的樹葉。這一觀點的提出,無疑給我這樣常常疲於備課的老師指明瞭方向,“教必有法”,從同一類課型中歸納出實用的方法,或許更有益於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方式。

反思微課例,努力提技能

“生本競學,以追得生成,層出真知灼見;師道解惑,惟問而探脈,一道潤物無聲。”一節豐盈的語文課必定是動態鮮活的,是學生能夠主動參與,並能依託追問精彩生成的。劉丹娜老師用故事導入激趣,以“水到渠成”的追問使得本應枯燥的文言詞彙“之”的講解生動而有趣;李菲老師更用有趣的舉例使人頓悟如何做到先聲奪人,以點亮作文的開頭。如果説微案例是要找兩片相似的葉子,那微課例則是旨在尋找那片最完美的葉子。要相信,最好的課堂設計可以更好地喚醒每個孩子內心學習的巨人。

複習備考會,明確指方向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迷茫:站在九年級複習的大舞台上,看着一本本試卷、一疊疊複習資料,我就如同是偌大城市的一封信件,我被蓋滿了各種各樣的郵戳,卻始終找不到投寄的地方……我們都明白會考就是千萬萬人同擠獨木舟,但我們又常常迷失在無邊的複習的海中……茫茫而找不到方向……不只是備考的學生,作為從未經歷着九年級教學的我而言,也着實有此般的困惑。

明確考什麼,知道訓練什麼,複習要求是什麼……黎勝才老師與劉豔老師的複習備考交流給了我們最實用的經驗分享;湯顯翠老師的專題講座給了我們最好的理論知識指引;龍壩李妍老師的一堂妙趣橫生的成語複習課給了我們最明確的示範;而明安菊老師關於會考的“變”與“不變”的解説更給我們的複習備考指明瞭方向。每個人終會成長,每個人終要成長。作為一名八年級的語文老師,我該時刻關注會考動向,要以最長遠的目光面對會考,面對學生,面對教育。

黃安立老師説:“如果説教育是一艘船,那麼,課堂改革就是揚起的風帆,‘送教下鄉’就是鼓起帆的風。”國培之旅無疑是一場最美妙的修行,而我——恰逢此次修行的年輕教師,無疑更是幸運的。此次活動所賦予我的,是一次在迷茫中摸索,在診斷中感悟,在研磨中提升,在展示中成長的機會。國培——因為有你,我們走得更快,更穩。願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