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單元教學”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W

“單元教學”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單元教學”繼續教育學習總結

“單元教學”跟傳統的單課時教學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系統教學,後者是先分散後總結式的教學。新課程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整體,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實現科學素養提升的多個側面。然而我目前的教學設計大多拘泥於單課時內容的就課論課,一方面缺少了整體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對各種教學要素的選擇和應用缺乏迴旋餘地。學習了今年的繼續教育全員培訓內容之後,我對單元整體教學的確定方法、實施策略、核心把握有了整體認識。在學習的基礎上,我自己對《元素週期表週期律》進行了單元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元素週期律及其具體表現形式元素週期表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整個化學領域研究的重要基石。唐有琪院士曾經多次指出:“化學家的主要工作就是耕耘元素週期表”。

元素週期律揭示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將成千萬計的物質歸於系統之中,是科學研究的有效工具,在中學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中,元素週期律是學生有效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的理論基礎,它所承載的學科思想能幫助學生有效建構化學知識體系。基於上述分析,在本章複習教學中,應該將學生停留在識記層面的基礎知識加以整合,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對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憑藉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建構的過程。)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認識、比較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加強從元素視角看物質,明確物質性質的不同根本原因在於原子結構的不同,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於元素週期律的元素化合物認識模型。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元素週期律知識是構成中學化學知識的基礎,教學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元素週期律揭示了不同元素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繫,即元素的性質隨着原子結構的變化而呈現週期性的變化,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擺脱了零散、龐雜的窘狀,而變得系統、有規律;

(2)元素週期律的學習過程,是學生重新認識物質性質、發現規律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事實進行分析、歸納得出規律,並應用規律解釋實驗現象的能力,對物質的認識從宏觀現象進入到微觀解釋層面,進一步理解了“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

(3)元素週期律豐富了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角度和方法,發展了學生對於元素觀的認識,即認識到“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物質可以按照元素組成進行分類”、“元素化合價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有關”、“用化學式表示元素的組成”、“物質間的轉化本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元素的性質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週期性的變化”。

(4)元素週期律指導探索物質性質的研究,預言新元素、新材料的發現,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工具。

在必修階段,學生應掌握的主要知識有以下五方面:

(1)元素性質週期性的變化規律;

(2)單質性質的變化規律;

(3)元素化合物性質的變化規律;

(4)元素“位置—結構—性質”之間的關係;

(5)元素週期律的本質原因及元素週期律的應用。

2、學習者特徵分析

在必修1模塊中,學生獲得的大量具體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大多依靠於實驗的感性認知,由於缺乏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的知識,學生不能從原子結構出發對物質的性質加以解釋和預測,學習時間一長,很多知識開始在頭腦裏“打結”,不少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覺是學起來容易,但真正記住,能運用卻很難,導致在處理實際問題時缺乏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為此在必修2學習過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一章後,我們對學生的認知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元素性質的比較、物質性質的比較及對陌生物質的性質進行預測,結果反映出來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1、學生對於元素週期律知識的認知更多地停留在簡單識記層面,在解釋具體問題時較少從結構角度入手探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遞變規律。2、有一些學生將元素週期律知識中幾組概念弄混,如元素的金屬性與單質的還原性,非金屬性與單質的氧化性混同。3、預測陌生物質的性質時缺少分析問題的角度。

三、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1、課時內容及設計意圖

課時安排

第1課時

第2課時

第3課時

課時主題

梳理位—構—性關係,

回顧“二維圖”。

基於元素週期律與“二維圖”,形成物質認識的思維模型

應用思維模型解決元素化合物性綜合問題

核心內容

將核心元素(S、Cl、N 、Si、Na、Al、Fe等)放回元素週期表,體會位-構-性關係,再從元素到所構成物質,用類別通性和化合價進行物質轉化的複習鞏固

通過S、Cl兩組二維圖中最高價氧化物、氣態氫化物等典型物質性質的比較,引領學生形成基於週期律進行元素性質比較方法,通過Se與Cl、S與Br等元素性質比較與實驗方案的評價,建立位-構-性關係與“二維圖”研究方法的深層次聯繫,初步構建元素化合物系統認識模型

學生完成典型金屬元素“二維圖”中典型物質性質的比較,並系統預測Ba元素的性質。設計並動手實驗驗證C、Si、N的非金屬性強弱。

設計意圖

讓學生體會必修1所學具體物質家族實際上是同種元素形成的,再次理解由物質上升到元素,並通過元素週期表體會由元素到豐富的物質世界,建立從元素到物質及從物質到元素的雙向聯繫,為後續教學打下基礎

將元素週期律“用活”,深層理解原子結構對元素性質的影響,建立元素週期律與具體物質性質比較的深層次聯繫,初步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比較、解釋、預測、評價的能力

應用基於元素週期律的元素化合物系統認識模型,發展學生預測元素性質、設計實驗進行驗證的能力,完善元素觀,完善物質性質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第1課時主要內容是將核心元素放回週期表,體會位-構-性關係,從元素到所構成物質,用類別通性和化合價進行物質轉化的複習鞏固,第2課時通過兩張二維圖的比較,引領學生基於週期律進行元素性質比較,建立元素週期律與具體物質性質比較的深層次聯繫,第3課時應用基於元素週期律認識元素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處理綜合實際問題。最終達成的目標是學生在三節課過後能夠基於元素週期律建立對元素化合物的整體認識思路。第2課時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核心。

四、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單元教學要求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角度整合教學內容,確定課時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要牢牢把握課標要求,合理使用教材,貫徹以“單元整合”為紐帶,貫徹以“思考探究”為核心,以“學生活動”為途徑,以“實際應用”為源泉的教學思想。一個有效的單元教學設計不是教材中內容的簡單重複和堆砌,而是圍繞一個主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推進。各個課時任務之間應該聯繫緊密,前一課時應該為後一課時教學提供支架,後一課時是對前一課時的提高和拓展。在教學安排上貼近生活,結合生活、生產實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

單元教學實踐的價值是促進教師從“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有利於整合教學內容和資源,促進教法和學法的轉變;有利於用實驗引領教學,充分發揮實驗的功能;有利於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