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十二公民電影觀後感【精彩多篇】

公民觀後感 篇一

電影《十二公民》主要講述了某政法大學在暑期為未通過西法課程的學生舉行了一場補考,通過模擬西方法庭,學生分別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審理的正是當時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的“富二代殺父”案件,陪審團由這些學生的家長及學校保安等人擔任,家長都是來自社會不同的階層,有出租車司機、醫生、房地產商、教授、保險推銷員等。在聽取模擬法庭審理後,陪審團要對案件作出判斷得出結論,模擬法庭將依據陪審團的意見做出最終判決。

影片中的十二位陪審員互不相識,職業涉及廣泛,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意見,才能結束審判。第一輪投票,只有八號陪審員認為那個“富二代”是無罪的,其餘都認為“富二代”是有罪的,通過一次次對證人證言的推敲,模擬證人證言所陳述的事實,對物證的辨別及其使用方法的質證,現有證據中的疑點被一一論證,最終陪審團成員達成一致,認為“富二代”是無罪的,模擬法庭結束了庭審。

影片中模擬法庭採用的陪審團制度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由特定人數的有選舉權的公民參與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被起訴、是否有罪的制度。每個陪審員的任務就是認定事實,探求犯罪嫌疑人真實的內心,這不僅是陪審員的權利,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片中十二位陪審員在討論的過程中,觸發了許多個人不願述説的故事,每個人的苦楚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思考。

雖然本片是改自美國影片《十二怒漢》,片中的陪審團制度在我國不常見,但是對人性的討論是不分國界的。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喜歡給自己添加標籤,一旦被媒體網絡擴大宣傳其價值觀,在明顯的判斷中,很容易誤導大眾。很顯然片中陪審員對“富二代”的評價就有類似的偏見。在偏見與事實之間,通過合理的懷疑,精密的論證,一步步的走向事實的真相。固然合理懷疑也不是要鑽牛角尖,而要論證證據的合理性,最終被證據説服。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作為法律人的我們不僅要嚴謹的對待每一個案件,同時也要擔負起社會責任,宣傳法律,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本片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好電影,影片中的人物都是話劇界的老戲骨,他們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表現都非常的到位,值得大家一看。

公民觀後感 篇二

首先,從整體來看這部電影是是一部小成本電影。鑑於其實翻拍黑白片《十二怒漢》,無形中給演員們的難度增加了很多,沒有華麗的場景,沒有絢爛的愛情,有的只是一間寬敞而又壓抑的上個世紀的車間,彷彿在訴説着我們曾經的那個純真年代。影片的背景是某個政法大學,模擬法庭是現代的大學生,法庭陪審團是那個年代的青年,這個時代的中堅力量。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如八號法庭陪審員一般富有探索精神,信仰事實,獨立思考,這個年代的大學生亦像辯方律師一般渾渾噩噩,跟風浮誇,藐視生命。彷彿在斥訴着教育的淪落。大學沒變,變的是裏面的人。令人困惑的是,多年以後,人們依然只能從大學裏的舊人那兒獲取營養。

影片人物刻畫細膩飽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演員都是影帝,感覺很真實,幾乎感覺不到拖拉硬拽的做作。

一場簡單的討論會開始了,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場多餘的討論,舉個手就完成了。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恰恰是對現實的一種莫大嘲諷,人性的冷漠在如今深入人的骨髓,抹殺我們的最後一點良知和判斷,我想把它稱為“人性的慢性死亡”。

一號法庭陪審員,法庭陪審團長。工作認真盡職,有自己的性格,典型的社會中堅力量。

二號法庭陪審員,笑面佛,處事和事佬,有自己的想法,也深知自己的實力水平不高,小心謹慎,應該是一個大學老師或者政府官員。

三號法庭陪審員,出租車司機,俗稱車伕,本部影片的副主演。社會小人物的一個縮影,尊重傳統,亦有幾分封建。深受“一切奮鬥為了家庭,為了後代”思想影響,忽視自己的個人追求,以及老婆孩子的個人想法。典型的“控制型教育”家長,忽視子女的主觀意識。也折射出了現今開放式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之間的巨大矛盾。最終落了個妻離子散,然人唏噓不已。本片中他七號的二人組讓本片增添了許多喜劇色彩。不得不提,此人演技讓人拍案叫絕。

四號法庭陪審員,地產商,一個在現今社會備受爭議的一個集體。有錢,有勢,生活富足。三號的“資本家論”和7號的“花錢擺平事論”讓他大為光火,同時也反應了現實嚴重的“仇富”現象。而這個集體本身也有許多道德爭議,比如説“**大學生”。

五號法庭陪審員,一個蹲過冤獄的社會青年。可以斷定他是一個有別於蹲過獄的人,他依然堅守這自己的良知,儘管現實對他如此的不公,他依然堅毅,接受現實的挑戰。

六號法庭陪審員,一名醫生。尊重生命,尊重事實,明白事理,社會的骨幹力量。

七號法庭陪審員,小商販,俗稱跑腿的,亦是社會小人物的一個縮影。渴望被尊重,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練就一身拍馬功夫,儘管生活很艱辛,仍然堅守着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線,尊重追求事實的人,讓人敬佩的辛酸。熒幕中滑稽詼諧的形象與嚴肅的討論會形成鮮明對比,讓沉悶的討論顯得生動色彩。

九號法庭陪審員,建國初期的富家子弟,因為時代原因,受到巨大的心理創傷。一次好心人的幫助徹底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深知“雪中送炭”的真理。心理自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觀察細緻入微。 感覺這個大叔年輕時候應該炒雞帥!^_^

十號法庭陪審員,貧民區房東一枚。談話的時候,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大聲喧譁,打斷別人講話,説話不動腦子,完全不顧及他們感受,想到啥説啥;總有那麼一些人當他一開口,你就想趕緊離開;總有那麼一些人以偏概全搞一些“某類人”歧視;沒錯説的就是十號,開口就招人厭的主。還好他還是尊重事實的,不至於冥頑不化。個人覺得這個演員演的炒雞好,甩扇子瞪眼大叫一聲,然後就口若懸河根本停不下來。

十一號法庭陪審員,保安一枚,質樸、純真、善良、兢兢業業。曾多次在十號發言中躺槍,迫於無奈只能隱忍,有不錯的主觀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形象可愛,讓人倍感親近。

十二號法庭陪審員,牆頭草一枚,面對“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討論,沒有堅守的主觀意見,跟風嚴重,是普通民眾的一個縮影。十二號表演滑稽,言語樸實而不失詼諧,有很強的喜劇感染力。

至此,讓我們返回本片的主角八號法庭陪審員,一個重新審讀案件,審讀事實,審讀人性的最後力量。讓我們正視那些“不重要的細節”、被忽略的“小概率事件”。一個高齡老人的所聞,和一個近視眼女性在深夜的所見,將一個“富二代”少年推向了深淵。我們習慣性的將人分類,然後將他們貼上標籤,習慣性的以為一切。事實可以給我們經驗,但經驗卻讓我們看不清事實。

就像《狩獵》中那樣,偏見一旦形成了,對被偏見人來説就像跌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任憑如何的吶喊,依然蒼白無力。感謝少部分像八號這樣的力量,在我們都被扭曲的時候,將我們拉回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