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立春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65K

電影立春觀後感(精彩多篇)

立春觀後感 篇一

在一個偏僻的山西十八小鎮,兩個敦實的年輕人正騎着二八自行車走出廠門。突然頭頂的喇叭裏,傳來了優美的歌聲,那樣的美,那樣的悠長,像一條絲帶纏繞在兩個年輕人的心理。

周瑜決定去找唱歌的老師跟她學習,也許是一時興起,也許是壓抑在心底的小浪漫。

兩個年輕人提早到老師宿舍等,他們在猜想這麼美的聲音,唱它的人應該長什麼樣呢?

一件紅黑相間的外套,一頭潦草乾枯的頭髮,滿臉有很多黑色的斑還是豆,總之臉色黑青,最重要還是個齙牙,這就是王彩玲她的首次登場確實讓我們既驚豔又有驚嚇。

問:是你們誰要跟我學習唱歌呢?

答:我朋友周瑜他要跟你學習唱歌呢?

問:不會帶你多久的,我完了是要調到北京歌劇院呢?

答:好的,先跟着你學習吧,我喜歡朗誦也喜歡唱歌

在王彩玲的心裏,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把她的歌聲唱到北京歌劇院,甚至更高的舞台,所以她在這個地方不戀愛,不發生感情,哪怕已成老姑娘,她也覺得這裏不屬於她。她不想在這個地方有任何的牽絆。

四寶是喜歡畫畫,每年都會去考美院,但年年落版,是認命還是繼續前行。他認為他是沒有找到好的模特,他就想要畫一張女人的裸體畫作。但在那個落後蔽塞的小城鎮,這個夢想是很難實現,他碰到了王彩玲,碰到了懂她的人,她知道有夢想沒有辦法實現有多麼難受,不容易,是的她懂他,但是他負她。

王彩玲這個不願意在這個地方留下一點留戀的人,願意去為他付出,幫他實現夢想。

是的,四寶實現了他的夢想,不只是畫作上的,還有身體以及心裏上的。他們屬於同類人,但是他負了她,他也終將消失。

王彩玲的夢想一直沒有放棄,她在於夢想作鬥爭,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只是在等一個機會,就像她給四寶的夢想機會一樣。

在一次演出中,王彩玲碰到了同在城鎮教舞蹈的胡老師,前面的熱鬧喜慶的舞蹈跳完,王彩玲的歌劇以及胡老師的芭蕾舞,不但得不到觀眾的掌聲,而是取笑與嘲笑。又一次碰到了同類的人,在外人眼裏是一個另類,但就是這樣他們是孤獨的,他們是寂寞的,他們也需要同類人和善的眼神,但是很難很難。

胡老師本想用他們兩個怪人的結婚來堵住大家的嘴,沒有人説他是同性戀,也沒有人説王彩玲是嫁不出去,有問題。社會的輿論有的時候是會把人壓得闖不過氣來。王彩玲拒絕了他,因為她還有她夢想沒有完成,她還在等待。

心灰意冷的胡老師故意猥褻一個女生,就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同性戀。等待他的只有監牢,王彩玲是自責,還是愧疚,還是惋惜,我們無從知曉。

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她累了,她也想要有個依靠,這時碰到了自稱自己得了癌症的貝貝,想要在死之前,參加歌手大賽,希望王彩玲可以幫忙,她又一次幫別人成就夢想,把自己辛苦攢的錢,全部拿出一路陪伴參賽,最後貝貝拿到了很好的成績。但現實是殘酷的,她告訴王彩玲這一切都是她編造的。

認命吧,人生在逆境中成長固然重要,但還是要看環境,個人的能力是沒有辦法與大環境抗衡的。王彩玲認命了,她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小女孩,在除夕之前帶上女兒回家看爸媽。就像寄居蟹回到一個本就屬於它的殼子裏。

在以後的小城鎮再也沒有聽到優美的國外歌劇。

而是在一個小市場多了一個買羊肉的中年女人。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一種考驗,夢想與現實。

立春觀後感 篇二

今天是週末,淅淅瀝瀝的小雨從早上就一直在下,在寢室裏待了一天,不過,在細雨連綿的日子裏,泡一杯熱茶,看一部電影,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立春》,是由顧長衞導演,蔣雯麗主演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在一個閉塞的小村莊,一個長相普通卻有着歌唱天賦的老師,熱愛着唱歌,然而在小小的村莊卻每人能夠去欣賞,去理解。她不甘於平庸,一心想要去北京發展,卻屢次受到打擊,終於,有一天以為遇到了一個可以去溝通的人,並且是自己喜歡的人,一個熱衷於畫畫的人,曾經試圖考過五次北京的美院,可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然而,到頭來竟然全部都是自作多情,自己愛的人卻不愛自己,還為此幾乎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感覺心情很複雜,但是,這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很有內涵的一部電影,電影的整個氛圍給人的感覺是陰鬱的,但是,最後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一股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感覺感觸很深,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並不是孤立的,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有無數這樣的人,雖然外形並不出眾,卻並不甘於平庸,渴望擺脱閉塞,渴望擺脱現實的生存狀況,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容入到一個羣體當中,一個社會當中,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每個人的力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是那樣的脆弱無力,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充滿了無奈,壓抑,矛盾……同時,社會是一個羣體,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只有更好的融入這個羣體,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們每一個人又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社會中如魚得水的生活,然而,有時候一些東西是自己無法選擇的,縱使一些人有着不凡的才華,卻始終與這個社會水火不容,不被世人所認同,那結局也將是可悲的,就像劇中的舞蹈老師,選擇用那樣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得到的解脱,雖然那無異於飲鴆止渴,但或許,只有這樣做,才是最完美的結局吧……

故事發展到最後,雖然沒有看到最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卻看到了希望,猶如早春的第一縷陽光,暖洋洋的灑在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來臨,或許,我們有自己的夢想,並努力的去追求了,雖然並沒有達到自己所想,春天也不會距離我們太遠吧……

立春觀後感 篇三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一心追求高雅美聲聲樂藝術的師範女教師王彩玲(蔣文麗飾),因為客觀長相的限制,總是在現實與理想衝突中苦苦掙扎,清高而孤獨地耽誤着自己青春的悲情故事。雖然她最終能夠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在高雅舞台放聲高歌並過上了小康生活,可她感情上的失敗與獨善其身形成的孤獨伶仃(最後只能是在孤兒園領養了個兔脣女孩當相伴身邊的女兒)卻令人不得不對她產生了無限的憐憫和同情。同時,影片讓人對"北漂一族"的艱辛有了相當的瞭解,也對"藝人"們的孤傲有了充分的理解。

所有出場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用兩種關係聯繫起來,一種是起"歧"一種是"欺"。換而言之: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生活在人與人的"歧視"和"欺騙"的環境之中的。大概説一下:女主人公在受到世人的歧視的同時還在歧視追求她的鋼廠胖工人,在受到畫家的歧視之後還要欺騙胖子説自己為畫家放棄了户口轉京的名額,在女鄰居面前編造自己已經被北京話劇團錄用的謊言;被自己所謂的老漢欺騙的女鄰居,言語中暴露了對主人公的歧視;胖

子為了出氣欺騙自己畫家哥們的母親;舞蹈老師受到世人的歧視甚至侮辱後用一種極端的手段來雪恥,其實也是在欺騙所有人,包括欺騙自己;主人公的光頭癌症徒弟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了老師,同時也欺騙了老師和世人;畫家遭到母親的不理解和歧視,同時歧視和侮辱相貌醜陋的女主人公,最終以欺騙世人為自己的職業並毫無羞恥感。

請問在這個複雜的關係網中有誰用自己的真情順利的換到了對方的真情的?那句著名的古訓"將心比心"在這裏黯然失色了。不過有一例除外:女主人公和舞蹈老師他們之間是真誠的,互相同情的,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相似點。試想當世人把這兩位所謂的"變態着"拋棄之後,"變態者"只有在"變態者"身上才能體會到人情味,這種世態炎涼的冷漠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那麼題目的最終含義迎刃而解:冷漠的人際關係就是嚴冬,盼望有一個: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消除歧視的社會,就是對春天的嚮往。

其實題目清晰後,電影內容就十分明朗了,沒有必要計較太多的小節,關鍵是立意非常人性,不再是靠什麼你死我活的血腥、車撞馬翻的火暴、男女調情的下流來支撐內容,而是用一種吟唱,哭訴的吟唱,將自己心中的苦悶與不公待遇向世人吟唱出來,吟唱者不僅僅是主人公,也是導演,和其他生活在感情冷漠的冬天裏的人們。

立春觀後感 篇四

生如同譜寫樂章,人在美感的引導下,把偶然的事件變成一個主題,然後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種別的方式結束生命,但是在車站、死亡這個難忘的主題和愛情的萌生結合在一起,在她絕望的那一剎那,以淒涼之美誘惑着她。人就是根據美的法則在譜寫生命的樂章,直至深深的絕望時刻的到來,然而自己卻一無所知。

《立春》,當人對美的感受是如此敏感和嚮往時,當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時,這美是有一種毀滅性的破壞力的。蔣雯麗飾演的音樂教師,沒有美麗的容顏,讓她引以為豪的就是那一幅好嗓子,是的,真美啊,電影裏那幾段歌劇,真的很美,所以,周瑜會在從廣播裏聽見她的歌聲而愛上她,即使,她的外表並不美,甚至可以説醜。但周瑜只有對美的嚮往,他自己在這方面是沒有任何才能的,所以,他以黃四寶這個熱愛繪畫的、一次又一次考美院卻考不上的人為朋友,愛上王彩鈴,都是他對美的渴求。王彩玲,當她唱歌時,她就是自己王國裏的王后,那一刻,她一定認為自己是最美的。是的,當那美妙的聲音從她嘴裏流瀉出來時,你會陶醉在音樂中,她的外貌因為這音樂染上了別樣的光輝,但這也只有在能欣賞這美的人眼裏才看得見。但現實的生活不是美,現實是一把刀,寒冷而鋒利,一不留心,就會傷痕累累。可是,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不會滿足於僅僅停留在物質世界的滿足,那超越現實的美,仍然是那麼的迷惑着人、誘惑着人,讓人迷失其中,而忘掉現實的生活,不過我們總會被拉會現實,所以,無論是黃四寶還是王彩玲,還是回到了現實世界,過起了平凡的生活。放棄?堅持?都是悲劇吧,美,也許本生就是悲劇的誕生物。

立春觀後感 篇五

一個女人,頭腦清醒,知道上天除了給她一個好嗓子之外,什麼都沒給她。

出身貧寒的農家,但卻愛上高雅的藝術。沒有豔麗的面容,但有着精緻的夢想。

倘若她服從現實的機遇,不堅持“寧願等一個好桃子也不要爛果一筐”。那也許也可以享受到平凡的安定,但她所要求是,是不可能找到的。

藝術。愛情。和愛藝術的帥哥的愛情。她的主動被殘忍的拋棄,因此她試圖自殺。

沒有死成。

她堅持着人生,並認為下一站會有轉機。

這個期望,便是“立春”的含義—每一年春天來的時候,她都會覺得有事情發生。她整裝待發,睜開眼,試圖用清澈的眼光面對世界,期待轉機。然而,春天走了,什麼都沒有變。

她生活潦草,積出了胃病。在一個漸漸變壞的社會裏,仍密不透風的堅持和期待。而內心的壓抑和困窘,讓她內心也陰冷昏暗。因此,她失去了友情。而她的心底還有一汪清泉,為了一個陌生女子,被她虛構出來的悲慘和天賦感動,毅然拿出自己辦户口的錢,供她去北京參加比賽。當謊言被解釋後,她奪門而逃。

終日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習慣的説着自己的話。當然是假話,虛偽,諷刺。這種精神的不正常,也阻礙了她平實的面對生活和別人。

最後,她領養了一個孩子。繼續她的生活。仍然不放棄夢想—站在巴黎大劇院裏唱歌。

而她的孩子,眼光已經停留於“外面的世界”。母女將來的日子會怎麼樣很難説,她的孩子也許不會象她那樣只活在自己的夢中。

誰都有愛藝術的權利,只是看誰能堅持這個權利,把它當作是自己的義務。

悲劇,偏偏發生在以藝術之名,踐踏自己。

電影立春觀後感 篇六

《立春》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王彩鈴波折的一生。王彩鈴,一名社會底層的平民,沒有好的長相,也不年輕,卻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夢想着去北京在音樂學院工作,卻始終沒有實現。最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自己高尚的理想,過起最平凡的生活。

説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對周瑜的高傲表情開始。她明明沒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卻在他人面前為了面子而撒謊,而且還總是擺出一副高傲的神情,這是他最終悲劇的主觀原因之一。

在《立春》整部電影的中,總共有三個同為藝術家人走進了她自閉的內心,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美術家,黃四寶。王彩鈴自從第一次見到他後,很快便愛上了他,並且夢想着能和他一起在藝術方面有所作為,在巴黎的藝術學院有所作為。可以説,這個人是他第一次傾注全部情感的對象。她覺得她與黃四寶有着很相同的遭遇,自認為懷有一身的藝術絕技,卻無人欣賞。這種同病相憐的心情很快轉變為了愛情。可是黃四寶卻完全沒有類似的想法。最終情感上的矛盾最終使黃四寶在當眾羞辱了王彩鈴後憤然離去。而這次也是王彩鈴的內心收到了巨大的衝擊,甚至使她產生了自殺的念頭。而黃四寶,也就此墮落,最終成為社會上騙錢的小混混。

第二個,是舞蹈老師。這個人是我在整部電影中唯一比較欣賞的人。全身心的投身於藝術,面對着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過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沒有太多的雜念,功名,利祿,他好像並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對外在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項王彩鈴求婚,未果,最終選擇走向監獄,堅守着內心對藝術的熱愛。

第三個十八個禿頭的少女,自稱身患癌症,其實是為了自己出名。其心機之深,自己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令人深感同情,而內心卻在策劃着自己的“陰謀”。正是他,徹底粉碎了王彩鈴心中的最後一點希望。以至於當王彩鈴在當她的鄰居發生悲劇時,她也竟然冷眼相對。

這四個人,同樣抱着對對藝術的熱愛,可是國中卻不同。那個跳舞老師,就像我先前所説的,它是對藝術純真的熱愛,所以就算他最後入獄,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過着快樂的生活。而剩下的三個人,與其説是喜愛藝術,倒不如説是喜愛藝術所帶給他們的名利,金錢。其中黃四寶,和那個禿頭少女更為嚴重。其實正是這種心理,使王彩鈴最終認識到她所真正喜愛的並不是藝術,而是它背後的的東西。絕望之中,她放棄了藝術過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不乏這種虛偽人,表面表現出一顆高尚的內心,口上説他對某某事情如何熱愛,實際上只是喜歡其背後的金錢名利。這種人最後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場。

立春觀後感 篇七

《立春》是由蔣雯麗主演,其老公顧長衞執導的作品,並在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大獎。

影片展示了凡俗世界裏一個理想主義者“王彩玲”在上世紀80年代的追求和失落,生活在包頭小城的她長得極醜,但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最大的夢想是去北京,在巴黎歌劇院唱歌,影片細膩温婉,樸素而富有質感,動情處更是引人落淚。

主人公“王彩玲”看起來很平庸,她出奇的醜,肥胖,但是她光彩照人。看完這部電影,你會覺得,自己在她面前有些自卑,因為她的理想主義,她的固執,她的明白,她的勇敢,她的堅持,她的不妥協。在庸常世界裏,這些東西似乎已經被我們丟掉,但這一點是那麼重要。

當在新年的飄飄雪花裏,王彩玲的母親背對着鏡頭放完鞭炮,轉過身來,向王彩玲和我們笑着説“過年好”時,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盡頭,雖然春天的温暖還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會遠了。她到孤兒院收養了女孩小凡做女兒,在對女兒的教育和天倫之樂裏,重新有了寄託不再孤單。看到這裏,眼淚毫不吝嗇的落了下來……

也許,我們該把李安的那句名言套用一下,改成“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王彩玲”,我們和她一樣平庸,但她讓我們回想起,我們曾經都有理想,王彩玲觸動了我們心中最不想被提及的角落。顧長衞在眾多結局中最終選擇了讓王彩玲於國家大劇院的高歌中結束,身着華麗的舞衣,有交響樂團的伴奏,她盡情的高唱“上帝啊,上帝,為何對我這般冷酷無情。.。”,並打上字幕:此情此景獻給王彩玲。

這也是顧長衞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地方,此時的我,淚如泉湧,如夢似幻……

立春觀後感 篇八

閒來無事,看電影。《立春》。

看完電影再看了兩篇影評。一個是司馬南的,一篇罵人的鬼話。我這人寫起東西來就是隨意性太強,想到哪裏寫到哪裏。寫到這裏想想就覺得堵得慌,司馬南這篇影評實在倒人胃口。看到那些類似的專門罵人的評論就感覺想要罵作者一通。有個詞叫文如其人。我對於那些批評別人的時候不積點口德的人向來是沒有一點好感的。網上發評論,贊同不贊同都不是什麼錯,但罵人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總罵人的人,一般來説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另一篇是李多鈺的評論,説立春不是一部讓人舒服的電影。這位作者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其名字,等下,讓我先GOOGLE一下看此人是什麼來頭……噢,原來是《新京報》副總編輯,怪不得那麼多人對她的文章發表評論呢。這篇評論,最起碼從文風上來看,批評和讚揚都對電影製作人員、演員等表現了最起碼的尊重。而且,我感覺這篇評論寫得還是很到位。

我屬於比較晚熟的一類人,也是被洗腦洗得比較徹底的一類人。兒時的我,對於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有着非常盲目的盲從。可能是因為我自小比較聽話吧。我發現,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一般都沒有大的出息。我不是貶低自己。我是説,沒有大的出息,而不是説沒出息。社會中真正的精英,一般小時候會有可以自由發揮的思想和想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嘗試的人。象我這樣,媽媽説一不敢做二的,長大後頂多也就是循規蹈矩地找份工作混飯吃。努力一點的呢,可能會憑着努力和堅持,過上中上等的日子;不努力的就只能在中下層苦挨。而那些兒時缺乏太多的管教的,一部分變成了混混,一部分也在苦挨,另一部分卻成了社會的精英,或者是那種千刀萬剮都讓人覺得不解氣的精英。扯遠了。

我直到大學時期甚至畢業之後多年的今天,仍然深受那個年代思想的毒害。李多鈺説這部影片講的是理想主義。其實理想是誰都有的,有些人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有毅力,有恆心,這都不是壞事。問題就是,這個理想本身是什麼?是不是一種正常的理想?這就要涉及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那個年代,現在回想起來都感覺到恐怖。人是不能自私的,不能追求自己的享樂的。中學生是不允許穿“奇裝異服”的。早戀是有可能被開除學籍的。聽流行歌曲是腐化墮落的行為。説來可笑,由於多長了幾顆音樂細胞,加上我聽媽媽的話,聽Dang的話,我當時也是抵制流行歌曲很堅決的一名“先進分子”。雖然我沒有什麼行動,但我知道,當時的我是抵制這些的。以致於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舉辦文藝晚會,我上去唱歌,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在系裏比賽時清唱都取得名次,好象是第四名吧,要選到校級別去再次參賽的時候,找不到伴奏帶。能找到伴奏帶的歌我卻很少有會唱的,因為都是我所抵制的流利歌曲。在那種年代裏,人們能有什麼理想?現在的人談理想,一説就是票子,房子,車子。從精神層面來講,仍然比較低級。按照馬斯洛的人口理論,遠遠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程度,這也是由現在的社會狀況決定的。我們絕大多數人,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不可能象米國人一樣,想搞個什麼動物研究,可以在動物世界裏一呆十幾二十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最起碼這種理想,能夠促使人做出對整個社會發展有利的事情來。每個自私的人朝着自己自私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就做了對社會有益的事。但是那個年代,理想是什麼?李多鈺説了,那個年代,鼓勵人們的崇高感。我們的楷模是雷鋒等不追求個人回報只講究奉獻的人。

説到這裏再説幾句閒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點倒是言之有理。我打小就被培養出不問收穫只講耕耘的性格,倒對我的職業生涯也有幫助。不論走到哪裏,我做事一向是認真負責的。可能有些笨,不夠靈活,但僅就做事來講,比很多人還是要強一些。

金庸的小説也影響了一代人。我非常喜歡讀他的小説,《倚天屠龍記》四十回的回目我可以一回不落地背下來,到現在也不知道讀過了幾十遍。現在回頭來看,他的小説其實很多方面也是毒害人的心靈的毒草。比如,神鵰俠侶裏頭的郭靖,跟拖雷之子説,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但他就是要保着這個昏庸的王朝,並且以蒙古兵殘民以逞,殺生成性來作為藉口。在他的眼裏,國家的利益仍然是高於他的個人利益。他就不敢象楊過和小龍女一樣,管它天翻地覆,我只愛你一個。作為大俠,他郭靖就得為民請命。他有一點考慮自己的念頭那就不是大俠了。他的女兒郭芙雖然可恨,可是他做爹爹的,竟然為了楊過要斬斷女兒的一隻手臂。而為了素不相識的一些百姓,他一句“好人怎能錯殺”,就把自己送入虎口。他的品性對人的毒害是隱性的,不容易覺察的,都披着正當的外衣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在完全的無意識之中,他把楊過和黃蓉從一個正常人毒害成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楊過在法王夜闖襄陽時聽到黃蓉和郭靖的“國事為重”四個子後,從岸上毫不猶豫地跳入火坑,從此也成為一顆害人害己的毒草。不過後來他終於還是在小龍女的愛情裏被融化,重新脱胎換骨,可喜可賀。

相比較之下,趙敏是最正常的一個正常人。她跟張無忌説,你們滿腦子的軍國大事,我的心裏就只有一個你。這是多麼真誠又多麼有力的一句話。在這句話面前,郭靖,丘處機之輩頓時黯然失色。

這些看似跟《立春》沒有關係,其實,它們反映的都是被扭曲的價值觀。高雅藝術,哈哈,什麼叫高雅藝術?藝術還有高雅和粗俗之分嗎?粗俗的東西叫藝術嗎?大俗即大雅。能為人接受的,就是好的藝術;不能為人接受的,就不是好的藝術。象我上一篇博文寫的那樣,音樂在自己的心裏。藝術,本身就是個人的一種感覺,外人沒有任何權利來置喙。但是在那個扭曲的年代,藝術被安上了標籤。流行歌曲不是藝術,是毒草;只有美聲唱法,只有鋼琴小提琴才是藝術。藝術好與壞的標準是公權力決定的,而不是人心底的那根弦決定的。當社會普遍以這種價值觀來取向時,王彩玲們的。處境就只能是悲慘的。她們固執地認為他們是高雅的,但是他們只能向生活低頭。

如果是現在這個思想已經多元化的社會呢?如果她真的喜歡這種“高雅藝術”,她就必須得心甘情願地忍受這種無人欣賞的寂寞。她不必專門到北京去獲得權力的認可,也不用編一堆的謊話來為自己辯護。如果她不能做到這些,那現實的壓力就會逼着她走另一條出路。但在《立春》裏,她説,沒有了她的嗓子,她就是個廢物。她必須依靠這個活着,她沒有別的出路。她活着的同時,也象郭靖一樣帶出了一批楊過們。

幸運的是,由於改革開放和互聯網的出現,我們的眼界被打開了,我們的思想開始有了自由,而且必將更加自由。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儘管最近有什麼新的勞動合同法,有什麼限制大小非減持的措施出台,意味着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挫折,但是,已經開始的解放戰爭,必將以燎原之勢燃遍神州。

立春觀後感 篇九

今天終於看到顧長衞拍攝的電影《立春》,《立春》在羅馬電影節獲大獎,蔣雯麗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殊榮。看完影片覺得這個獎非蔣雯麗莫屬。

影片講述了蔣雯麗扮演的王彩玲在小縣城學校教授音樂,雖然貌不出眾,但她卻有一副好嗓音,對歌劇尤其着迷。然而,閉塞小縣城的普通百姓對歌劇、舞劇並不感興趣,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調到北京,在那裏一展歌喉發揮自己的天賦。

事業上知音難覓,生活中同樣知音難遇。雖然她和小縣城的幾位男人都有過情感瓜葛,但愛她的人她不愛,唯一一次的真情付出,卻落個當眾被羞辱的境地。當她被揪着拖到廣場中央並被推倒在地那一刻,絕望的王彩玲想到了以死了結這一生。大難不死,劫後餘生,她被救了。

高貝貝找到王彩玲,她自稱身患絕症,唯一的心願就是可以參加全國歌手大賽並獲獎。在北京求職多次碰壁已經讓王彩玲心灰意冷,同時為了幫助高貝貝,王彩玲放棄了進京的夢想,將自己進京的費用用來資助高貝貝,並打通了關係。高貝貝如願參加了全國大獎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王彩玲高興不已。沒想到,高貝貝跪在地上,把自己精心策劃的一場戲告訴了王彩玲,王彩鈴有如晴天霹靂,憤然離去。

在新年的飄飄雪花裏,在母親點燃的鞭炮和祝福裏,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盡頭,雖然春天的温暖還沒有找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會遠了。她到孤兒院收養了女孩小凡做女兒,女兒的漸漸長大,也讓她看到了希望,她帶女兒來到天安門廣場,變暖的春風迎面吹來,她看到了未來,繼續追逐着,追逐着。電影在她的夢幻中結束。

這是以一個非常普通、但又有歌唱才華的女人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展示自己的感人影片。我一口氣看完,居然沒有睡着,被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對自己理想的追求,幫助年輕人的善良舉動,收養女童的愛心所打動。影片樸實無華,敍事性強,就像洪荒説的: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沒有覺得在看蔣雯麗演電影,你就是看這個角色的,這個角色在告訴你一切,這一點我覺得特別不容易。因為我不知道這樣做對票房好還是不好,只是因為你有票房號召力的,這麼一做很可能很多人會去看,就是因為他想看蔣雯麗,想看顧長衞導演的蔣雯麗,到最後這個會給你完全另外一種驚喜也好,還是不一樣也好,它不會是你想像的東西,會讓你感覺到中國還會有這樣的演員?還會有這樣的電影?我覺得雯麗她的表演,就是我從來沒有看過一箇中國的演員有這麼大的,就是聲音式的,你形容一個歌唱演員説他的聲帶特別寬,就是説他可能一下特別高,我沒有看見過中國任何一個女演員有這麼寬,幅度這麼大的表演,你明白我什麼意思嗎?就是説她能駕馭你從這兒到哪兒,隨着影片的情節走。因為在我印象中,真的,這是件特別不容易做的一件事,我沒想到會把蔣雯麗化粧成那樣,肯定比把我化漂亮了還要難,你明白什麼意思嗎?但是我就想如果説,有時候去電視節目,他們就要化粧什麼,我覺得只要一帶粧了我就特別不自在,就覺得我不是我自己了,因為你覺得那個粧太厚,臉上糊着東西,因為我平常不化粧,所以我就可以想像她當時帶着那種粧,但是她要能夠有自然的表演,她的這個表演讓我想起一個南非的女演員,就是演女魔頭那個女演員,是講一個女的殺人犯,那個人的戲真的很不得了,她真的特別特別漂亮,跟雯麗一樣漂亮的,也是後來增肥了,然後演一個女的殺人犯,這個女的長期受男人欺負,她到最後就變成一個殺人的妓女,她專門勾引男人之後,然後就把這個男人殺掉,然後就把他放到監獄裏頭,然後她死刑了,就是演的這個。

因為我覺得這個電影對好多人會有號召力,不是因為別的,因為中國是沒有心理學醫生的一個社會,而這個功能實際上在這麼大壓力的一個社會裏頭是非常必要的,你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有一種解脱,就是突然間因為你理解了王彩玲這麼一個失敗者,你對你自己的失敗有了更深的一種原諒、理解,你對別人的寬容永遠是給你自己帶來了寬容,你不會再那麼苛刻地要求自己怎麼樣。我覺得其實長衞的電影特別逗,就是在中國所有的電影裏頭,我覺得長衞的電影是最人性化的電影,就是真的是中國很推崇那種成功,大片,勝利,正義,怎麼怎麼着,他不推崇這些人最細節的小東西。所以我就看了這麼多這些電影裏頭,包括《孔雀》都是一個特別人性化的東西,在他的電影裏頭特別突出,比中國任何其他電影都突出,而且沒有什麼暴力,沒有什麼那種特別要,怎麼説呢?要嚇唬人家一跳的,沒有這種特別刺激人的手法,但是他就能把這一個故事表述出來,這個我覺得特別不容易。

這部電影有的時候讓我想起,就是我看的時候讓我想起另外一部我也特別喜歡的電影,但是那部電影也是有一個很重的一個哲理在這裏,但是我覺得那部電影沒有《立春》那麼強,就是《立春》還是有讓你感覺到特別人性,特別高興,特別看到它美的那些地方,包括雯麗演的那個角色回家,看到包餃子的母親,看到痴呆的父親,母親沒有言語,只是看着你微笑,這種微笑讓你感到温暖,平靜,幸福,帶着女兒回家的温暖,從這部電影中欣賞體會的到。

立春觀後感 篇十

成功在哪裏?希望在哪裏?我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心存念想,心中就有光明和美好,哪怕在悽風苦雨中屢遭磨難,心境會依然明亮,因為這樣的心境,希望是永存的。哪怕有一天我們的希望破滅了,我們也會因為曾經的磨難和努力而勇敢地面對生活。

《立春》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女人王彩齡追求自己夢想一路的艱辛而最終夢想卻沒有實現的故事。王彩齡,一個相貌很醜的女人,她是一小城市裏的一名音樂老師,有着一副似乎不屬於她的美妙的嗓音,她能把歌劇唱得很出色。然而,小城市裏的百姓對歌劇並不感興趣,於是,她就想到北京去發展,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堂。可是,在北京這個莫大的城市,有她的天地嗎?到了北京,她去好幾家學校找工作,卻都是無功而返,對於她來説,這讓她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自己相貌出醜,而卻又不能實現自己在舞台上歌唱的夢想。在愛情上她付出自己的真心,卻換來的是一場欺騙。她絕望透了,也曾想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似乎自己的生命也不由自己做主,最後還得現實地面對生活所帶來的一切。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回家過年了,春天也即將到來,在這個給人温暖的春天,給王彩齡的卻是滄桑的回憶,現實擺在面前,她接受了。最終收養了一個女兒作為自己希望的寄託。現實與夢想總是差距很大,儘管我們所追求的夢想並沒有實現,但我們需要一種面對現實的勇氣。我感動了,我被她敢於面對生活的不幸的勇氣感動了!

人生在也世,是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夢想破滅了、失敗了,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失敗的人生呢?不是的,世上只有失敗的事,沒有失敗的人生。我想,王彩齡是一個讓我去思考該怎樣去面對現實生活的人,儘管我們的人生會困難重重,我們所追求的夢想也不一定會成功,但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困難了,我們也得繼續向前走,這才是生活給予我們的啟示吧。原來,成功與夢想都在我們追求的過程中凝聚成了我們敢於面對生活的勇氣。面對現實的生活,是需要勇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