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1921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99K

電影1921觀後感(精彩多篇)

電影《1921》觀後感 篇一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本部黨支部的觀影活動———觀看電影《1921》。影片講述了第一批共產黨人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勇於冒着腥風血雨創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讓我頗為動容。

百年前的中國,因循守舊,封閉落後,甚至連一根小小的火柴都是從日本進口的;百年前的中國,列強環伺,軍閥割據,百姓們流離失所;百年前的中國,13名共產黨代表克服重重困難,在白色恐怖籠罩的上海組織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最後一天的會議改在嘉興南湖的一艘小船上舉行。“一大”勝利召開,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一羣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共產黨人在那搜小小紅船上點燃了星星革命之火。該片中三個主要歷史人物的事蹟時刻牽動着我的心。

陳獨秀,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始人,也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領導人。他創辦《新青年》雜誌,勉勵青年崇尚自由、進步、科學,喚醒了整整一代人。“一大”召開時陳獨秀雖然缺席,但還是當選中央局書記。在救亡圖存的路上,儘管他多次入獄,依然初心不改,對中國革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大釗,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始人,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他領導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建立黨的組織,掀起北方地區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38歲。

李達,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為了讓更多的中國人覺醒,他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地創作,身為湖南人,卻因積勞成疾、身體孱弱而拒辣椒於門外。在與共產國際代表商談時,他不卑不亢,心繫國家和人民,不為“五斗米折腰”。他積極籌備和組織中共一大,並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

魯迅先生曾説:“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他們這些革命先驅,為了民族的自由獨立,拋頭顱灑熱血,才將共產主義信念的火種撒遍大地;正是他們這些革命先驅,為了救國理想,為了共產主義信念,無怨無悔地奮勇向前;正是他們這些革命先驅,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撥開了華夏大地瀰漫着的重重迷霧,為飽受災難的華夏兒女送來了黎明的曙光。

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以生在這樣英雄的國度而自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見證祖國百年復興歷程。

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人民的重託,重塑這東方巨龍的雄姿。我們所肩負的歷史重任,是何等光榮何等艱鉅啊!祖國的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我們青年一代的創造和奮鬥!在黨的百年誕辰之際,我鄭重地向黨宣誓:強國有我,請黨放心!

《1921》觀後感 篇二

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立前後的歷史故事,觀看後使我深深難忘。

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中華民國就此誕生了。革命先驅者用自己的血肉創造了人人平等的民主生活。

由於清朝政府軟弱無能簽訂很多不平等條約,例如:《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上海很多地方成為列強國家的租界地,外國人可以自由進入,而中國人不得進入反倒被欺辱,中國人民為了讓國家強大起來,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始反抗,尤為突出的是陳獨秀編輯的《新青年》雜誌,深受青年追捧喜愛,為青年學生改變國家面貌指明瞭方向。

鬥爭的過程是漫長的,為了打擊這些積極青年,軍閥把繳獲來的《雜誌》《新青年》等書籍進行焚燒,李大釗在焚書現場擲地有聲的號召愛國人士及學生進行反抗。

五年過去了,陳獨秀在李達的幫助下被釋放出獄,出獄後開始召集各地代表來上海祕密舉行大會——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革命的初期,所有的事情都是祕密進行的,祕密的聯繫、祕密的印刷、祕密的尋找開會地址……但是這些困難不足以阻擋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他們突破國際各股複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聚集上海。激動人心的會議開始了,同志們鄭重的宣誓,積極的發言,但是條件是艱苦的,第一次會議被特務發現並迅速轉移,轉移到浙江嘉興的一條河上,祕密的進行,會議終於順利進行。聚焦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見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回顧歷史,不僅是緬懷黨的光輝業績,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紀,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肩負起黨和祖國人民的希望,重振這東方巨龍的雄姿-民族復興之夢。從現在起我們擔負和繼承過去革命精神,這是何等偉大、何等光榮!青少年朋友們,作為21世紀中國的主人,我們是否感覺到建設祖國的重任已責無旁貸地落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這樣,我們還有什麼時間去猶豫,去浪費?我們是成長中的一代,我們是改革中的一代,我們是開創未來的一代,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也離不開青年一代的創造和奮鬥!努力吧!新時代的寵兒,把我們的青春,把我們的熱情激情,把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黨,奉獻給我們親愛的母親。

看完我情不自禁的想背出“少年中國説”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牢記我們家園的來自不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1921》的觀後感 篇三

“外爭國權,內除國賊。”這句響徹雲霄的口號令我現在還沉浸在熱血青年們的遊行之中。

這是電影《1921》中的一幕,看完電影之後,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影片濃墨重彩集中描繪1921年的上海,在那個相對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把故事講得精彩感人,全面展現五四運動的發生、《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南陳北李”相約“開天闢地”、上海英美煙廠工人罷工、共產國際幫助中共建黨、國際和國內反動勢力對革命活動的圍剿、中共一大召開及從上海石庫門轉戰嘉興南湖紅船等重要場景,全景重現了百年前波瀾壯闊、開天闢地的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成立。這部紀錄片有這三個鏡頭令我十分震撼。

一個是李達先生髮表文章摳字眼的場景。他要將“百姓”改成“人民”。這在那些所謂工人階級當然不理解李達先生的良苦用心,他們只會疑惑:這兩個詞的意思相近有什麼可替換的。可在李達的眼裏,“人民”指的是以勞動羣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而“百姓”的應該廣泛,可以指為了利益、錢財,當賣國賊的人,那麼他們就和“人民”不一樣。

還有一個是何叔衡先生被“逼問”為何要參加革命。他其實考中過秀才。這麼一説,我們肯定認為他經歷過皇帝的統治。沒錯,他確實經歷過。他講了他一個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他比何叔衡厲害。他不僅僅考中了秀才,還一步一步地進入了殿試,可以被皇后提問。一百多號人齊刷刷拜倒在皇后面前,頭都不敢抬,跟個囚犯似的。後來這位朋友回到家中,何叔衡問他,“你見到皇后了,長什麼樣子,快跟我講講。”等了半天,那位朋友硬是沒有回答,又過了一會,那位朋友慢吞吞地回答“沒有!”何叔衡疑惑了,“那你考的什麼試啊,連皇后的容貌都沒看見?”“我們連頭都不敢抬,怎麼看清她的容貌?”何叔衡這才察覺到,這位朋友已經淚流滿面了。“當時的讀書人多麼憋屈啊,連頭都不能抬,是多麼丟人啊。”何叔衡摘下眼睛,擦了擦淚水,“我參加革命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改變制度,讓社會公平些。”

歷史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只有讀書才能解放思想,解救人民,拯救國家,改變命運。

最後一個,也是最讓人激動人心的當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當各個地區的共產黨代表聚集起來召開了第一代表大會。開這次會議的時候也經歷了許多波折,在家中開幕的時候,被密探打擾,會議只好轉移別處。這裏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上海嘉興湖畔,在這條船上,傳出了鏗鏘有力的歌聲——“起來吧,被咒罵跟着的,全世界的惡人與奴隸;我們被擾亂的理性將要沸騰了!預備着去打死戰吧!……”

就在這煙雨江南,水波輕漾的南湖,12雙手翻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中國共產黨誕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中國人民前行的道路。

歲月長河悠悠流淌,榜樣精神代代相傳。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我感慨萬千。面臨科技發展的浪潮,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是21世經的真正主人,要勇敢地承擔起世紀重託,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時代、人類命運聯繫起來,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電影《1921》觀後感 篇四

2021年7月1日,是建黨100週年紀念日。

回首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艱辛歷程,我們曾為保留革命“火種”,走過萬里長征,也曾毅然決然開闢一條別人沒走過的特色道路,更是靠“摸着石頭過河”一路走到現在,取得了諸多輝煌成就。黨一路成長不易,黨員既是中國共產黨的追隨者,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踐行者,更要時刻順應當前形勢,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純粹思想,讓信仰指引方向。純粹思想並不是清空,什麼都不信,而是要堅定信念,不能牆頭草,左右擺,更不能似無根的浮萍,孤零飄蕩。黨員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信仰。身處和平時期的我們,黨和國家也許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但需要我們緊跟步伐,為建設家園貢獻我們的力量,要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黨章黨規,樹立心中的標杆戒尺,儘快教育,純粹黨員思想、淨化組織環境。

提升精神,讓堅守許諾未來。當前社會空前發展,各行各業快速成長,繁華的背後更隱藏着諸多誘惑。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醜陋會被放大。沒有“巨人”般的心靈,是很難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提升精神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吸收知識,武裝頭腦,堅守本心,切莫因一時貪戀就打開潘多拉盒子。當官不要想發財,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句警告。

回首從前,革命先烈靠着同一個信仰,用血肉築造新中國。21世紀的我們,更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回報過去,建設未來。

《1921》觀後感 篇五

電影《1921》將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人敢闖敢拼的動人故事。該電影由導演黃建新擔任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並將於20xx年7月1日全國上映。為了讓更多觀眾瞭解建黨初期這段歷史,黃建新導演用電影鏡頭,展現了平均年齡僅28歲的中共“一大”代表們,將青春理想化作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信念的執着,以及他們在上海開天闢地、在風雨如磐中擔起民族救亡圖存重任的擔當。

該片導演黃建新,曾成功打造《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商業片時代。他在此前的《1921》發佈會上曾透露,“會給大家帶來全新的故事、更電影化的敍事方式、以及充沛的生活情感”。他還表示,電影將集結一眾青年實力派演員,重塑一羣有血有肉的革命先驅,再現一個敢拼敢闖的黃金時代,傳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

該片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作,堅持創新求真、嚴謹細緻的態度,歷經四年時間深耕劇本,數易其稿。期間上海市委宣傳部還組織召集黨史專家、上海史專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資深研究員等專業人士,與主創團隊一同召開多次劇本論證專題會議,聽取意見,結合黨史研究成果,反覆打磨人物性格,挖掘歷史細節,力求讓這段觀眾耳熟能詳的史實在銀幕上綻放新意。

電影將首次以國際化視角來呈現這段熱血歷史,從歐洲開始進入故事,同時貫穿了一條完整的日本線,讓格局更開闊宏大。在此前的發佈會現場,製片人任寧透露,“劇組特意去全世界的檔案館尋找新鮮的角度和史料,耗時三年多才完成了最終的創作”。對此,導演鄭大聖也表示,這是與現在的全球化語境有所呼應,用新的角度看待那段歷史,相信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當下的共鳴。

除此之外,影片也在拍攝取景上下了大功夫,主創團隊勘景足跡遍佈上海、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實地測繪了30餘處相關歷史舊址,並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一比一實景搭建當時的中共一大會址建築羣,力爭在大銀幕上再現上世紀20年代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地的城市文化風貌。

1921優秀觀後感 篇六

觀看此片後,我感觸頗深。《1921》很好反映了建黨歷程,反映了共產黨如何建立、時代背景、歷史淵源等問題。通過紀錄片我瞭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都是從先進的知識分子中發起,大學生羣體一直是堅實的支持力量。作為當代人,入黨積極分子,我認為我們有必要繼承百年前建黨前驅的革命精神,始終積極的擁護黨的領導地位。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在經歷了接近百年的磨練和砥礪後,也成為領導中華民族奔赴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核心和中軸力量。作為當代人,我們雖然在思想和生活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面對當前國內外的形勢時,仍然應該以大局為重,做生活和思想上的理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