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勵志電影《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4W

經典勵志電影《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品多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一

這也正是《黑暗中的舞者》與好萊塢片廠式的豪華歌舞片的本質區別,也正是由於這一區別,本片顯得格外讓人揪心。看第二遍時,我哭了,第一次帶淚看完一部歌舞片。

影片的導演馮。提爾正是電影“十誡”的創始人,而這部影片正是他的實踐之作。影片在形式上嚴格遵守“十誡”提出的要求,使用手提攝像機、彩色、現代環境、無濾鏡、非類型電影等等,在拍攝歌舞場面時,馮提爾使用了上百架攝影機,在保證演員表演一氣呵成的前提下,為後期剪輯提供了極大的空間,這一切都成為《黑暗中的舞者》從眾多歌舞片中脱穎而出的原因。

影片一反歌舞片傳統,將鏡頭對準了下層中的下層——一位來自捷克的美國移民單身媽媽,影片中人物面臨的困境幾乎是無法通過情節的推進來解決的——遺傳性的視力喪失;導致影片結果的是好萊塢歌舞片中潛在但從來也不肯明確表現出來的東西——金錢。歌舞主要出現在人物的意識範疇,成為主人公精神生活的最主要內容,塞爾瑪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率動,這也正是她生命的率動。在此,已經不是我們在看歌舞片,是我們一起同塞爾瑪一起接受歌舞片代給我們的影響。

不管評論家怎麼説,也不管導演馮。提爾是如何的叛離好萊塢,我仍感到了馮。提爾在精神上對歡樂的歌舞片的認同,因為塞爾瑪站在絞架上的那一刻,鼓舞她的仍然是音樂,是音樂一次次鼓勵她站起來。你可以説片廠時期的歌舞片是在粉飾我們的生活,但我們必須承認,類似於《綠野仙蹤》這樣的影片在大蕭條時期為美國人送上的是温暖,實際上是它們鼓舞了很多人。與其説《黑暗中的舞者》是對片廠歌舞片的反諷,不如説是對理性化人性泯滅的失望。不是“粉飾”毀掉了塞爾瑪,而是金錢毀掉了她和她的夢。所以,看到這不影片時,我想到的不是為什麼歌舞片這麼的不現實,而是為什麼生活不能像歌舞片那樣。

影片中最感動我的地方就是塞爾瑪在女看守的幫助與鼓勵下唱着“一百零七步”走到了絞刑台上,與好萊塢最大的區別時,伴着這首完全由數字和節奏組成的音樂,塞爾瑪走向的是死亡,而不是成功。這種一反觀眾習慣的做法將整部影片推向了最悲傷高潮。或許,我們下意識地會像塞爾瑪曾經做過地那樣,離開電影院,當然,我們離開不是希望電影中的生活繼續進行下去,而是希望時間在那一刻中止,中止在歌舞當中……然而,我沒有離開,雖然這是一首死亡哀音,但它仍然是一種率動,率動有時可以帶來歡樂,有時可以增加勇氣,雖然在這裏我們無法認同情節的走向,卻能夠認同塞爾瑪突然鼓起的勇氣。

影片在塞爾瑪的歌聲中結束,我不想去形容那是一首怎樣的個,因為它尚未完成,現實生硬的截斷了理想,截斷了美好的結局。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確切的説,是一個美麗的生命在最富有生命力的時候戛然而止,被冰冷的時代截斷,被整個國家機器截斷(錯誤在於一個警察,而殺死塞爾瑪的也是法律)。

他們説那是最後一首歌

你看,他們不知道我們

那只是最後一首歌

我們能否讓它繼續……

然而,塞爾瑪最終沒有唱完……

舞蹈表揚觀後感 篇二

觀“舞韻 追夢”有感

——夢的聖殿 愛的天堂

當絢麗的燈光閃耀時,當動人的舞姿翩然而起時,當一首首或清雅或活潑的歌曲響起時,舞蹈的美盡顯在我的眼前。在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在新的日曆將要翻開時,夢想與愛的大幕也在我的眼前緩緩拉開。

直至現在,閉上眼睛,我仍可以清晰地看見舞者的每一個動作。她們的舞蹈時動時靜,時歡快時憂傷,一舉一動就輕易地牽動了你的眼神,帶動了你的心。我尤其喜歡“桐花”那個節目。那抹白色的身影,就那麼靜靜的佇立着,就那麼慢慢地綻放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只有你,還有那一朵翩然起舞的桐花,心野一片寧靜,塵世之間的雜念和慾望,痛苦在那一刻全部被那一抹白色所抹淨。

這次舞蹈表演的主題是“五十六個民族 一箇中華”,中華是一個神聖,內藴十足的國家。單憑舞蹈而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姿,互相影響着,互相照應着,有不同也有共通之處。中華的民族文化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這讓我心生自豪,讓我更加堅定了熱愛祖國的不變信念。

當看完這次表演時,才恍然想起這應該是我們國中以來最後一次的大型活動了,心裏突然升起了一種憂傷。國中的三年轉瞬即逝,過往的點點滴滴依然清清楚楚地刻在我的心裏。老師的關照,同學的關愛,讓我不知該如何用什麼辦法去回報。恍然想起一句話,好的成績會是最好的報答。心裏的希望之火已經開始點燃,昔日的夢想不會是空想,而會是必定的成功。憂傷已經成為堅定的動力,昔日的目標不會只是過往煙雲,而會是必定的寫照。我想,我會像那些在舞台上舞動的身影一樣,終有一天站在屬於自己的最高舞台上。

這次活動,讓我感受了好多,感慨了好多。就像我們學校的舞蹈演員們一樣,舞台上的風光必然會是淚與汗的結果,追夢之旅必定艱辛而坎坷,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心中那一片屬於夢與愛的淨土。夢不會變,愛不會悔。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三

《黑暗中的舞者》從片子一開始就表現出與眾不同,即以一卷長達3分鐘的白色畫布為開始,慢慢地畫布中有細微斑點躍然其上,長號聲恰到好處地響起,悠悠聲讓人更加莫名,也讓人覺得有點心慌,因為不知道這樣的開頭將帶來什麼樣的人生。當觀眾還在想像這鏡頭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色彩開始緩緩變化了,從一片白茫茫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到路邊飄落的黃葉……它的變化一刻不停,即使我們沒有發現。

影片中,音樂部分幾乎是由主人公用自己的歌聲來完成的,這樣一部音樂片不同於大多數的音樂歌舞片,它沒有漂亮的演員面孔,沒有抒情的音樂旋律,更別談豪華的場面和美輪美奐的舞蹈。它只是主人公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唱黑暗的世界中自己小小的卑微的幻想,唱自己終將埋葬在黑暗的世界裏。主人公只是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儘可能地完成生命的絕唱。在她眼中,世界同舞蹈與音樂是一體的,在轟鳴的機器節奏中起舞,在火車的奔馳中起舞,在莊嚴的法庭中起舞,在無情的斷頭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號,是對命運壓迫的反抗,正像它的。電影海報中向人們訴説的那樣:在這個世界的陰影裏,她憑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主人公左躲右閃着每天的不幸,但生活並沒有因為她的善良而出現奇蹟,黑暗的世界最終埋沒了她倔強的身姿。影片最後,主人公即使在被判絞刑的法庭上,也沒有説出事實的真相為自己辯護,她依舊信守與比爾共同許下的“沉默是金”的諾言。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塞爾瑪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可面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為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讓人難過的是當純真與粗鄙的生活遭遇時,總是特別容易破碎。

是啊,從開頭到結束,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沒有商量的餘地,沒有預知。公平與無知肆無忌憚無所不在,卻又理所當然。畫面在變,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着。不管你接受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規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可能存在希望和失望。

那既是這樣,就盡情地不要有所顧忌地舞動吧,在黑暗中舞動自己的靈魂。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四

面對苦難,你是抱怨自棄,還是欣然起舞?——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一生”,書的封面這句話使我陷入了深思。我是如何面對苦難的?每個人生命中常常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點綴着。那些在苦難中歡歡喜喜迎接挑戰,毫無怨言,甚至獻上感恩的滿懷信心者一直是我佩服和想成為的對象。當我看完羅伯塔?班迪的《黑暗中的舞者》,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書中這位偉大的母親,面對這沒有預約的痛苦——先天殘疾的嬰兒,選擇勇敢接受。孩子羅布,他只活了20年7個月零10天,但是他整個生命的過程都在充滿愛與希望的環境當中。即使他有嚴重的智障,只能發現幾個有限的聲音,右眼失明,左眼的視力也相對微弱,側凸的脊柱導致駝背,身上所有的關節都嚴重的錯位,有嚴重的癲癇,經常性的肺炎和呼吸道感染,因此頸椎畸形,頭部和脊柱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頸部的肌肉,他更無法獨立進食,成天流着口水。當你生下這樣一個孩子的時候,你會如何對待呢?在很多家庭當中,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會選擇遺棄,或是送進社會福利機構,畢竟面對這樣的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和耐心。而對於孩子父親和母親的支撐是他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有力量屹立不倒。絕望使人陷入黑暗,虛無之中,而盼望是信心的一部分,因為相信天父必定有他那美好的旨意。雖然他不能言語,但我們似乎聽得到他渴望生存的吶喊。羅布和病魔鬥爭的情景激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羅布心中的平安使她母親學會了知足、忍耐、奉獻和愛。羅布的病弱使父母親的婚姻愈發堅固,讓他們的愛情愈發深厚。上帝使用羅布的軟弱建造他弟弟妹妹們的生命,是他們的心智和理解力都早早成熟。羅布使大家保持了一顆純潔的心,當電視等媒體的報道中充滿物語的時候,讓他們不至於變得庸俗和敗壞。羅布教會了大傢什麼叫做感恩,看到生活中原本有那麼多的快樂,只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到罷了。羅布成了那麼多人的祝福,雖然他的生命那麼短暫,20年7個月零10天。他的生命是上帝奇妙愛的彰顯。“每一段友誼,每一種經歷,似乎都在推動我們接近那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質疑着,思考着,成熟着。上帝輕輕地推着我們前進一小步,這篤定的一小步又給了我們邁出下一步的勇氣。他就是這樣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前進,不徐不急,不緊不慢。”羅布的生命詮釋了真正重要的不是我們的生活如何,而是我們如何生活。

這本《黑暗中的舞者》是羅布的母親羅伯塔?班迪在羅布離開人世之後寫成的一本回憶錄,把羅布成長的每一個過程都詳細地記錄下來。一路走來,風雨兼程,快樂與悲傷共存,同享生命中每一個感動的瞬間,上帝對每個人並不可能完全的公平,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化解人生路途上的每一個坎坷與挑戰。上帝把羅布帶到這個家庭,是為了讓羅伯塔明白愛與希望同在,領悟感恩的意義。

當我們遇到羅布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會像戴維還是像羅伯塔呢?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羅伯塔的感恩與擁有的幸福。羅布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不到30歲的生命卻這個庭的每一個成員的心中永遠的存在。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五

歐洲電影《黑暗中的舞者》開頭向我們展現的只是一個簡單純粹的舞者。歡快的音樂伴着輕盈的舞步,未曾想竟是為蒼涼的結局奠下黑色的筆調、

沙曼,一個在美國某個鄉村工廠做工的捷克移民,她善良,堅強,勤勞。即使生活在她面前已是千瘡百孔,殘酷、冷漠、艱辛,但她的笑容就像陽光一樣,衝破了生活帶給她所有的黑暗。

籌齊小俊動手術的費用,這是她生活的全部內容。她總把小俊即將承受的痛苦歸結於自己的過錯。“這都是我的錯,我明知道把他生下來就會有眼疾的,但我還是把他生了下來。”作為一個母親又怎麼忍心剝奪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利呢?在她身上,善良,隱忍,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相信任何一個人,不可救藥的相信。她相信比爾,向他傾吐自己即將失明的祕密,她説,她已經攢足了小俊手術需要的錢;她相信森姆,那個數次用舞蹈誘使她留下的男人,那個把她送進監獄的男人。她那麼相信,現實卻讓“相信”變得如此不堪。所以,即便她清楚是比爾動了那筆手術費,卻依舊對他懷存希望。她不知道的是,貪婪、虛榮卻可以泯滅所有的人性。她掙扎着,哭泣着,控訴着!

無從選擇,命運充斥着太多的無奈,只能用鮮血、生命為自己贖罪。或許這樣的行為近乎瘋狂,近乎荒謬,可現實就是逼得你無從自己。殺了比爾之後,沙曼一次又一次地重複着,“我那樣做只是逼不得已”。她試圖用水洗淨身上殘留的鮮血,用水洗盡她的罪惡,拋卻一切,原諒自己。她在音樂的世界裏被寬恕了,卻沒有在現實中被寬恕。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中的那麼好,但不會像你想象之中的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牙走了很長的路。”我想,這句話該是對她生活最好的寫照。她脆弱,在得知自己會被判死刑的時候,淚水終漫過她的面龐,直面死亡之時,她甚至都攢不出一絲力量站立。人在生命面前顯得如此脆弱無力。她終是堅強的,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會無可置疑地遺傳她的眼疾時,她卻又義無反顧地將他生下,為了這個決定,她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一切。

即便腳尖再也支撐不住曼妙的舞姿,眼睛再也看不到繽紛多彩的世界,她還是用耳朵聽到了與心靈碰撞的激情。她對苦難無動於衷,卻對音樂情有獨鍾,聽不到聲音,她就會不安。最後一次,她用生命,完成了這最後一支舞,將它演繹的悽美、動人。

一百零七步,那是她與死神的距離,一百零七步,也是她與音樂殿堂的距離。我相信,在那裏,只有純潔,光明,和平,沒有黑暗;在那裏,沒有那麼多爭先恐後阻擋她生命舞步的苦難;在那裏,她,就是整個世界。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六

《黑暗中的舞者》從片子一開始就表現出與眾不一樣,即以一卷長達3分鐘的白色畫布為開始,慢慢地畫布中有細微斑點躍然其上,長號聲恰到好處地響起,悠悠聲讓人更加莫名,也讓人覺得有點心慌,因為不明白這樣的開頭將帶來什麼樣的人生。當觀眾還在想像這鏡頭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色彩開始緩緩變化了,從一片白茫茫上萌發的點點綠意,到變形的眼鏡,到路邊飄落的黃葉……它的變化一刻不停,即使我們沒有發現。

影片中,音樂部分幾乎是由主人公用自我的歌聲來完成的,這樣一部音樂片不一樣於大多數的音樂歌舞片,它沒有漂亮的演員面孔,沒有抒情的音樂旋律,更別談豪華的場面和美輪美奐的舞蹈。它只是主人公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唱黑暗的世界中自我小小的卑微的幻想,唱自我終將埋葬在黑暗的世界裏。主人公只是一個人在盡情地歌唱,儘可能地完成生命的絕唱。在她眼中,世界同舞蹈與音樂是一體的,在轟鳴的機器節奏中起舞,在火車的奔馳中起舞,在莊嚴的法庭中起舞,在無情的斷頭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號,是對命運壓迫的反抗,正像它的電影海報中向人們訴説的那樣:在這個世界的陰影裏,她憑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主人公左躲右閃着每一天的不幸,但生活並沒有因為她的善良而出現奇蹟,黑暗的世界最終埋沒了她倔強的身姿。影片最後,主人公即使在被判絞刑的法庭上,也沒有説出事實的真相為自我辯護,她依舊信守與比爾共同許下的“沉默是金”的諾言。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塞爾瑪選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可應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為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讓人難過的是當純真與粗鄙的生活遭遇時,總是個性容易破碎。

是啊,從開頭到結束,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沒有商量的餘地,沒有預知。公平與無知肆無忌憚無所不在,卻又理所當然。畫面在變,如同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着,計劃中的與預料之外的,微不足道的與扭轉乾坤的,不關痛癢的與生死攸關的……都在一刻不停地發生着。不管你理解還是拒絕,歡迎還是規避,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一切都可能存在期望和失望。那既是這樣,就盡情地不要有所顧忌地舞動吧,在黑暗中舞動自我的靈魂。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七

感覺心中有很多東西想傾吐一下,但是不明白該怎樣動筆,想起朋友那句“想表達什麼就直接表達出來”的文論,我還是慢慢地在灰白的頁面上打出了字。

有人説此刻的人活得太壓抑了,所以看電影、戲劇等便成了抒發、釋放感情的一種方式。我不明白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或者説不明白這方面的因素所佔的比重有多大,只是今晚我是實實在在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哭得走出圖書館的地下多功能廳時直低着頭不敢讓人瞧見那張淚跡斑斑的臉。

在黑壓壓的地下多功能廳裏,看着主人公耶莎曼以一個善良的弱小者的身份被生活、被暗黑與作為人的渺小的無奈慢慢吞沒,及至慢慢地走上死刑台,旁觀者的心也慢慢地變得沉重了起來,變得困惑起來。為什麼那樣一個一心只想掙足錢為兒子治療家族遺傳的眼疾的母親、那樣一個一心只痴迷、追求着自我心中的音樂劇夢想的女人,不能好好地活着,不能享受着作為人而應當享受的人的權利與幸福?她辛辛苦苦、日夜工作攢錢有什麼錯?她用生命護住苦心為兒子積攢的手術費有什麼錯?如果真的有錯,那也是錯在不該生下帶有遺傳基因的孩子,但是,作為一個女人,“想把一個小嬰兒抱在懷裏”,又何錯之有?都説法理不外乎人情,但是為什麼這人情之網就不為她而開呢?人生於世,是為萬物主宰,但是,當比爾為了那筆錢而不惜出賣良心時,當律師因為無辜者沒有錢打官司而狠心置人命於不顧時,當社會的執法者因為條條闆闆的律令而不管那些真情切切的喊冤語時,究竟是物役於人,還是人役於物?這一個個的“不解”,隨着劇情的進展不斷地在心頭加重,直到我走出圖書館,回到明朗朗的宿舍。

本來以為觀後感之類的東西最佳者就應是抒發觀看之後最直接的心靈震動,而不是用生硬的文學評論術語來對其手法進行一次長篇探討,畢竟各種手法、技巧都是為到達前者這個目的服務的。但是當那些最直接的感情刺激慢慢消退後,我發現自我眼睛依然紅紅的臉竟然笑得這麼甜、這麼美,讓人有一種入畫的感覺。我明白這種莫大的快樂的緣由——因為享受了一場富有藝術內涵的文化盛宴。這部戲的亮點之一就是它沒有像很多作品一樣去磨合觀眾對真善美的追求這一正常的審美要求,而是異筆突起,將人生的最暗黑的一面以這樣一種方式展現,而且這種灰色面的展現也不一樣於很多的杯具,它讓人的眼淚不僅僅是為主人公的命運而流,也為人的命運而流,讓人能切切底底地感到一種生命的無奈、可悲甚至絕望。它將人的懦弱,人的渺小,人的善美很好地展此刻了人的面前。而為了到達這種目的,製作者也頗具匠心,把音樂劇很巧妙地融合在戲中,在人物身上,讓音樂來傳達人的內情緒感、人的生命追求,以及濃濃的母愛,同時也讓音樂來舒緩灰色的感情基調、舒緩緊張甚至有點讓人近於窒息的氣氛。這部戲能夠到達賺人眼淚、引人深思的效果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音樂在劇中的巧妙利用,因為音樂昇華了主人公。相信看過這部戲的人都會對劇中那

種曠遠的歌聲、都會對主人公在音樂中那種陶醉的、幸福的笑忘懷不了吧。

《暗黑中的舞者》!我彷彿看見耶莎曼在漆黑的舞台上忘我的起舞,嘹亮而動情的歌聲在空曠的舞台上回蕩着,舞台中心那點光明慢慢地,慢慢地滲透開去,慢慢地將整個舞台的每一個角落照明。這個舞台,不僅僅是人的舞台,也是藝術的舞台!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八

這天我們又看了一部電影《黑暗中的舞者》,我先説一下我的感想吧。透過連續幾次看電影,我發現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才發現自我每次看的電視都好單調無味,沒有什麼個性的感想和啟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就應看一下對自我有好處、有感觸的那些電影,我當然也不能再沉迷於什麼偶像劇了,因為這個檔次不一樣,不能讓自我更加的成熟。

《黑暗中的舞者》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母愛的偉大,一位堅強的母親為了自我心愛的兒子,寧願自我失去生命也不願意讓親愛的孩子和自我一樣失去光明。一位靠着一點點微薄的工資經營着自我的生活,拼命的積攢錢,為的就是給自我的孩子治病—治眼睛。因為這篇電影的主人翁耶莎蔓自我的視力就很差,基本上看不見,生下來的孩子當然遺傳了自我的病因,所以極力掙錢,藏錢,為的就是自我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很差,但她還是安詳坦然的應對生活。直到有一天,當自我發現自我的錢被比爾偷走的時候,那時她的心涼了一下截,那但是她的命根子。她不顧一切的去要回自我的錢,儘管比爾的妻子説話難聽,説她勾引自我的丈夫,但她還是跑上樓去找比爾要回自我的錢,但是比爾為了自我的利益極力搶住錢,莎蔓忍無可忍,無奈之下用槍殺死了比爾。

在被絞刑的法庭上,莎蔓一點也不害怕,怕的是自我的孩子不能夠完成手術。即使到了最後關頭,她也沒有説出真相,沒有真正的為自我辯護。最後還是出乎意料,吊死了。但她還是很害怕,一向哭,應對死亡時,她也會因害怕哭得一塌糊塗,哭得異常醜陋。當有可能洗脱罪名但要以兒子的眼科手術為代價時,她還是固執地讓人絞死了。當聽到自我的孩子完成手術時,她毅然唱起了她最愛的音樂。

比爾和他的妻子無比狠毒,用語言傷人,用卑鄙的手段搶奪別人的錢財,這種可恥的行為,試問誰能夠忍受,但是善良的莎蔓死到臨頭還是維護了比爾的尊嚴,因為“承諾是金”,這當然就體現了她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這篇電影確實感觸很多,為這位死去的母親不值,心裏痛恨,痛恨那些卑鄙的小人奪取了她寶貴的生命,心裏惋惜。回想到自我的母親,每年也是拼命的工作,為的是什麼,難道不是自我的兒女嗎?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一向惹自我的父母親悲哀,一向讓他們擔心,我們要明白“天下父母心”,在這大好青春的年華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難道不就應體諒一下嗎,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將要人為父母,更因該能夠體會到這種情緒。

在那裏我祝願所有的父母親身體健康,你們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