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1W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精彩多篇】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一

《黑暗中的舞者》,一聽就是一種黑暗的世界,讓人感到黑暗的窒息。()也許會有人認為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好處,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着和立於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種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與最温柔的情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那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母愛。

女主角莎蔓的堅強的女性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家族的遺傳,莎蔓的眼疾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失明。但是她毫無怨言,有條不紊地經營着自我的生活,在暗地裏為兒子攢錢,自我無時無刻把手裏剩下的錢藏起來,只為兒子的眼睛能夠好起來,徹底地擺脱眼疾。當艱苦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她的臉上總是呈現出一種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麼的平凡啊!她能夠安然的應對周圍的一切。

母愛是偉大的!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在享受着這份偉大的母愛,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把媽媽的囑咐當成是刺耳的嘮叨聲,有時候會把媽媽的責罵當成是媽媽對我們不好……熟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媽媽對我們的愛啊!只是我們還理解得不夠透徹而已……母愛像一股清涼的風,在你有煩惱時,它會輕輕地撫慰着你的心;母愛像一顆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開心時,它會讓你得到應有的甜蜜;母愛像一個美麗的笑臉,在你遇到困難時,它會激勵着你,讓你勇往直前……

莎蔓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影片中莎蔓一向純真地活在自我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我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莎蔓套着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明白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脱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同時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將上絞刑台時,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她選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二

影片講述一名叫莎曼的女人為給兒子治療眼疾從捷克來到美國,辛苦賺錢,但房東比爾卻想把她的錢佔為己有,被逼無奈殺死比爾,最後因不願把給兒子治病的錢為自我申訴,而被絞刑而死。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能夠洞悉導演對兩種制度的態度。莎曼及其兒子的遺傳疾病,不正像捷克那社會的無藥可治嗎。來美國能夠治療但美國社會就是樂土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了孩子的健康,她付出的不只是辛苦,金錢還有她的生命。金錢至上,律師能夠為錢顛倒黑白,看似公正的法律卻無視弱者等等。看似完美的美國家庭——比爾一家,卻隱藏着各種危機。妻子無休止花錢,並以此為榮,而丈夫繼承的遺產早已花光,他們面臨舉債,被銀行收房的危險,但比爾卻依然讓她大把花錢。他愛她,好像就是就應讓她揮霍。

人性的脆弱虛偽在比爾一家展示的淋漓盡致。首先是,比爾一家對莎曼一家最多的是展示他們的富足和身為富人應有的同情心,莎曼在他們家做客時的對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再者,有一天比爾告訴莎曼她已沒錢難以承受其妻子的揮霍,他痛苦難當,怕他妻子明白他沒錢後會不愛他。莎曼出於同情,告訴了她的一個祕密,她一向都在努力攢錢為兒子治病而自我的眼快盲了。當比爾明白後他做的不是努力賺錢,而是向莎曼借錢。影片雖沒描述比爾打算借錢的思想過程,但我們能夠想象,他一向把莎曼當做可憐人而且她還是一個有孩子的女人,莎曼拒絕後他的慌張和口不擇言充分説明了他人性複雜虛偽的一面。最後比爾偷了莎曼的錢,在他們為錢爭執時,手槍走火打中了比爾德腿,比爾看似羞愧難當,要求莎曼殺死他否則就別想拿回錢。事實是怎樣,比爾設了個局讓他妻子認為莎曼勾引他又頭他的錢,又讓莎曼打死他這樣在他死後也能夠讓妻子繼續揮霍,自我繼續做個好丈夫。即使死,也要虛偽,比較爾的刻畫不可謂不深了。對於我們來説我們對他有深深地同情。他不能在黑暗中舞蹈,他沒有精神勝利之法。透過比爾,我們也不難明白其妻子是怎樣樣的一個女人,他的家庭如何了。這種虛偽,在現實面前土崩瓦解。

其實,大部分的人生就那麼幾件事,但就是這幾件事交叉後狀況就複雜了,人生便有了百味。莎曼是個簡單的女人,只想給兒子只好疾病,她喜歡跳舞,她有一個好朋友。為了給兒子做手術,他拼命工作,工作中傑夫愛上了她,但為了兒子,為了節省不多的時光,她只能拒絕,愛與不愛交織。自身的缺陷(眼睛快瞎了)對舞的喜愛,工作生活的壓力,又讓她只能在想象中歌舞。比爾的突然插入,為兒治病的信念,又讓她選取了死亡。簡單的組合卻釀出了杯具。

人活着,是要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或信仰來支撐的,當它破滅時,人便會陷入瘋狂。比爾選取了死亡,他目標的破碎也讓莎曼的破碎莎曼也選取了死。

在這種選取中,比爾是有路可退的,但他的虛偽隔絕了退路。莎曼卻無路可退她已無法賺更多的錢,她的兒子要在十三歲之前做手術,她要為了“沉默是金”的約定。一切的退路都已隔絕。

在平時,她都能夠用心中那歌舞來緩解,及時生活再,累壓力再大,她還有舞,有這片能夠給人慰藉的世外桃源。影片中她只有一兩次是因為內心的歡喜而舞蹈的,但更多的是有壓力而引發的。

在影片中,每當敲擊聲—機器聲火車聲—響起時,她心中都會有一段歌舞。她喜歡歌舞,她甚至在醫院署兒子名字時都用的洛——一個有名的踢踏舞者。由她的心中之舞,我們能夠聯想到阿Q的精神勝利法,全面的否定取笑這種方法是不恰當的,阿Q用這種方法固然可憐可恨,但莎曼卻是用來暫避緩解壓了這未嘗不是個好方法。比爾有的話我想就不會選取死亡了。生活中有誰能一往無前,勇敢無畏的不斷挑戰生活。我們生活中更多的是各種事物交雜產生的各種情緒。黑暗中亦即在俗世雜亂中擁有自我的一片空間,那裏有本性,也能夠更完美。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三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此片近乎於完美,為上個世紀的電影業作出一個令人發聵的宣言。毫無疑問,這是一部作者影片,是與美國娛樂本質的影片有着天壤之別,當然該片的導演可能並不這樣認為,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觀眾對其的認識。我在想,這部影片若是以文字的形式記述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力?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本片的拍攝手段有些過於不講究技法,無論是景別,剪輯,還是轉場,都顯得有些不合常規,至少是在許多地方有悖於電影製作方面的理論。但這一切卻沒有影響此片獲得的成功,那麼它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此片的故事使我聯想到中國影片《漂亮媽媽》,客觀地説,兩部影片雖然有着近似的故事情節,但確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原因在於我為國人而慚愧。我之所以拿出來作個比較卻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關鍵在於可以更好地説明《黑暗中的舞者》的高明之處。同樣的,鞏俐與比約克的孩子都有着殘疾,她們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許多,但問題是在付出的過程中,兩人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出現,鞏俐的苦大仇深(中國類似題材電影的通病)與比約克的含蓄隱忍形成顯明對比,而這絕不是表演的問題,卻是劇本已經賦與的人物性格。鞏俐的生活與奮鬥完全是為孩子而存在的,性格單一,缺乏作為人的一方面的要素,比約克則不一樣,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卻因為兒子而放棄,這樣的處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豐滿,更具有人性的閃光點。當然,我們可以有一種並不一定正確的猜測,即中國影片要表現的僅僅是概念化中的社會現象與概念中的善良母親,完全是一種宣傳與讚揚,甚至是乞求憐憫,而至於人的內心世界則無須反映,因為它是獨特的而不是社會的,儘管它最偉大卻不是必然。

由於劇本賦與了人物極其豐富的人格特點,所以這個角色表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感謝導演的選擇,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比約克的傾情演出。有趣的是,在人們相繼討論比約克是否為本色演出時,比約克卻否認自己的演出,並宣稱今後不再參加任何影視的拍攝工作,當然,這當屬比約克的性格問題,但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正是由於她的演繹才有了影片巨大的成功。導演在確定劇本後首要的工作便是挑選演員,這顯然是很需要一定的功底,但他成功了。比約克將一個外表軟弱,內心卻極為堅強的女性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天真的,順其自然的表情中有着無法更改的信念,無論將要承受何等的壓力,這信念與這決心都無法更改。然而,僅僅的堅強並不能代表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還有那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我想起碼在這一點上,比約克是完全的本色演出。而對於影片來説,關於歌舞的陳鋪則是影片的精神所在。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四

《暗黑中的舞者》,一聽就是一種暗黑的世界,讓人感到暗黑的窒息。()也許會有人認為在無盡的黑夜裏等待虛幻的黎明本就沒有任何好處,但這就是人類關於生命的執着和立於生活的信念。影片中有一種人類最普遍的情感與最温柔的情懷,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那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母愛。

女主角莎蔓的堅強的女性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家族的遺傳,莎蔓的眼疾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失明。但是她毫無怨言,有條不紊地經營着自我的生活,在暗地裏為兒子攢錢,自我無時無刻把手裏剩下的錢藏起來,只為兒子的眼睛能夠好起來,徹底地擺脱眼疾。當艱苦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她的臉上總是呈現出一種似笑非笑的笑容,她是多麼的平凡啊!她能夠安然的應對周圍的一切。

母愛是偉大的!我們從小時候開始就在享受着這份偉大的母愛,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把媽媽的囑咐當成是刺耳的嘮叨聲,有時候會把媽媽的責罵當成是媽媽對我們不好……熟不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媽媽對我們的愛啊!只是我們還理解得不夠透徹而已……母愛像一股清涼的風,在你有煩惱時,它會輕輕地撫慰着你的心;母愛像一顆甜甜的棒棒糖,在你不開心時,它會讓你得到應有的甜蜜;母愛像一個美麗的笑臉,在你遇到困難時,它會激勵着你,讓你勇往直前……

莎蔓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影片中莎蔓一向純真地活在自我臆造的音樂劇世界裏,在那裏她是踢踏舞大師的女兒,裙裾飛揚,歌聲歡暢。在音樂劇的奇妙世界裏她忘卻現實生活中工作的勞頓、失業的痛苦、法庭上的羞辱、監獄中的孤寂、臨刑前的恐懼,在音樂中她化解了一切現實中的磨難,享受着自我的理想世界。甚至在電影的最後一幕,莎蔓套着繩索被綁在絞刑支架上時,當明白兒子手術成功時她擺脱恐懼再一次高歌:“我從不孤單,這不是最後一首歌……”當歌聲戛然而止時,生命如風飄逝。同時莎蔓也是善良的,在即將上絞刑台時,在完成給兒子治病的夙願之後,她選取放下自我的生命捍衞死去的比爾的尊嚴。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篇五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XX春晚舞蹈《清風》中演員的表演與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靜穆、悠遠中創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對於XX春晚的舞蹈表演你有何觀後感呢?請閲讀以下文章,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共書民族情:文化與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現代時尚、科技的融合,成為本屆春晚的一大亮點。經過流行音樂元素的重新包裝,具有濃郁少數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目,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彝族歌舞《吉祥吉祥》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石屏縣花腰歌舞與流行音樂進行創意混搭。

“跳樂”舞是花腰彝民間在慶祝豐收、婚慶等喜慶場合跳的傳統舞蹈,保留了漢代以來的原始踏歌遺風。而云南南澗彝族“跳菜”的加入則增添了幾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粗獷與豪邁。舞台上表演“跳菜”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大家誰都沒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央視春晚的舞台上,為觀眾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菜”。彝族“跳菜”表演者阿本枝表示,在不參加表演的時候,就是在家勞動,種苞米、插秧、做農活。阿本枝説,遺憾的是,他們帶來的“跳菜”只能在舞台上展示一小部分,其實民間還有好多“跳菜絕活”。

來自美國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的女孩們,帶着由扇子與芭蕾結合而成的舞蹈《茉莉花》,重新回到這個她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故鄉。這次,她們沒有隔着大洋看春晚,而是在春晚舞台美麗綻放。由中國傳統扇子舞和西洋芭蕾完美結合的節目,讓觀眾賞心悦目。而這個主要由美籍華人組成的表演團隊帶來的精彩表演,更體現了海外華人和他們的後代對於故鄉的深情。

此外,語言類節目小品《快遞小喬》《放心吧》《是誰呢》等語言新穎幽默,把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歡。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春晚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探求表達方式創新的過程。XX年央視春晚更加註重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理念的結合,也更加積極地探索如何運用視聽手段強化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開場歌舞《美麗中國年》、兒童歌舞《金雞報曉》的內容取材於傳統文化,但節奏和韻律富有現代感,對年輕觀眾極具吸引力。舞蹈《清風》中演員的表演與淡雅的荷花相映成趣,在靜穆、悠遠中創造出天人合一的意境。此外,自由的舞台空間、絢麗的360度LED屏都進一步放大了節目的中國符號,使人與環境渾然一體,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血脈的流動。

不過,XX年央視春晚最突出的亮點,還要説是大型實景演出與晚會現場的完美結合。東西南北四個分會場的巧妙設置,極大地拓展了晚會的空間和傳播力。上海的“光舞台”、四川涼山的“火舞台”、廣西桂林的“水舞台”、黑龍江哈爾濱的“冰舞台”,在構築地域文化景觀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新奇的視聽體驗。上海分會場的歌舞《夢想之城》流光溢彩,四川涼山分會場的舞蹈《火舞歡騰》矯若遊龍,廣西桂林分會場的歌舞《歌從灕江來》如夢似幻,哈爾濱分會場的舞蹈《冰雪夢飛揚》氣韻靈動。它們共同以富有時代感的形式,呈現出當代中國人蓬勃的生命狀態。

與往年相比,XX年央視春晚更尊重觀眾的意願與期待,更強調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更注重節目的品位與格調,在這個意義上,它所體現出來的,不僅是一種藝術理想,而且是一種鮮明的文化主張。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萬家燈火除夕夜,歡歡喜喜看春晚。這些年,春晚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它和年夜飯、吃餃子、放鞭炮一樣,已經逐漸成為中國人的新民俗了。春晚能伴隨着我們走過了這麼多年,這也反映出了春晚還真是我們除夕之夜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今年的春晚,從整體上看較往年有了很大的改變。首先是它的舞台包裝華麗,變幻莫測的立體效果加上led大屏幕,使每個節目都能與舞台背景融為一體,突出了演員們的表演效果。節目方面推陳出新、經典懷舊,將民間的風俗人情融入到了晚會之中,喚醒了觀眾的欣賞情趣。

晚上八點,羊年春晚在第一個節目《歡歌賀新春》中正式拉開帷幕。這個節目由六位主持人和多位明星表演。今年春晚有悠揚動聽的歌曲,有婀娜多姿的舞蹈,有神祕莫測的魔術,還有輕鬆搞笑的小品。

王力宏的《十二生肖》把全場帶進了高潮。王力宏身着紅色衣服,邊唱邊跳,全場都跟着high了起來。宋祖英與席琳迪翁合唱《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一帶,而席琳迪翁卻準確地用中文唱出來,可見她花了多大的功夫!

著名相聲演員曹雲金和劉雲天帶來的《這事兒不賴我》又一次把全場帶進高潮,相比之下,在央視龍年春晚上尚顯有些緊張和放不開的曹雲天、劉雲天,在羊年春晚中帶來的相聲《這事兒不賴我》反響不錯。和往年一樣,XX年羊年春晚相聲域名同樣惹人關注。相聲中頻繁出現的“這事兒不賴我”,極有可能成為新的流行語。

小品《你攤上事兒了》與《今天的幸福2》笑爆全場,孫濤和秦海璐,一個保安一個王總,因為牌子的事兒發生爭吵。《今天的幸福2》由沈騰、馬麗等四人表演,告訴我們不要因為一些小矛盾卻又不溝通而導致情況惡化。

劉謙和李雲迪合作表演魔術《魔琴》,這個節目成為春晚的最大看點。首先,劉謙把一個杯子放到了紅酒瓶裏,全場無人不感到吃驚,接着,劉謙又用撲克牌變起了魔術,最後,大變活人,在台上彈琴的李雲迪瞬間到了觀眾席上,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其實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核心就在於“聯歡”,節目異彩紛呈,沒有大的漏洞,讓觀眾感到輕鬆自然就好。這兩天看了其它各大衞視的幾台春晚,感覺非常精彩,節目形式新穎,各具特色。假如我們明年的央視春晚,多從各省台挑選出一些優秀的節目登台表演,相信百姓們一定會更加喜歡。 XX春晚舞蹈觀後感

XX年央視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儉治國的大背景下,形式樸素,沒有以前光怪陸離的氣氛,沒有以前驕奢淫逸的情景,緊扣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的內涵,樸實土氣,努力滿足各種層次人羣的玩樂與淺談的主題,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個小時,只對西安、廣州、泉州、呼倫貝爾蒙古包等的節目覺得有新意,廣州524個機器人的舞蹈舉世罕聞,西安的美女歌者長眉毛、長臉蛋、高鼻樑,很有漢唐氣韻,蒙古包裏的淳樸真情,除此之外,只領略到李谷一《難忘今宵》的優美旋律與温情。

不知道總導演是怎樣思想的人,節目好像以四平八穩為標準,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絕對“正確”,放棄藝術追求,內容與形式都太平庸,簡直就像街頭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羣又一羣美女與勁男,沒有什麼畫面值得稱道,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腕馮鞏不知他在説什麼,巨擘潘長江好像只是快遞樂,很多藝術家荒廢了青春與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細節逗樂,“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麼“老”嗎?有那麼“公”嗎?真是無恥與低俗得很。

整場節目像是對一年來大事要事的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大事我們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經歷了,春晚上有值得這麼詳盡地總結自誇?要總結回顧,找篇新華社年終專稿拜讀就行,要這麼耗四五個小時作甚?但又沒有對天津大爆炸這樣大事件教訓的反映,也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笑聲,也沒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徑。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喜歡藝術的卓越精深,我們也不缺少傑出的藝術家與精湛的藝術品,有關部門的官員為什麼不去鼓勵創新與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節目讓民眾激動、歡樂、感奮?為什麼還要拿如此平庸的節目愚樂愚民?

西周時代就有樂官深入民間採風,很多優秀作品都在民間產生。可是這台節目只有雅頌,沒有國風,這樣的節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難忘今宵》的曲調還在迴響時分,有朋友在羣裏發出“XX春晚實在是腦殘晚會”的批評,一語中的,十分中肯。

黑暗中的舞者觀後感 篇六

心情不是用苦澀可以形容的,象一把喙嘴的鐵鉗一樣緊緊地咬噬着我的靈魂,吞沒在泥沼的鬱悶與黑暗中,不得呼吸,卻可以在勁舞中悽然地灑着淚水,來自天際的空靈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將生活的無奈與悲苦,甚至是希望與美好娓娓道來。

這便是《黑暗中的舞者》給與我的感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此片近乎於完美,為上個世紀的電影業作出一個令人發聵的宣言。毫無疑問,這是一部作者影片,是與美國娛樂本質的影片有着天壤之別,當然該片的導演可能並不這樣認為,但這絲毫不能影響觀眾對其的認識。我在想,這部影片若是以文字的形式記述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力?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本片的拍攝手段有些過於不講究技法,無論是景別,剪輯,還是轉場,都顯得有些不合常規,至少是在許多地方有悖於電影製作方面的理論。但這一切卻沒有影響此片獲得的成功,那麼它的魅力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此片的故事使我聯想到中國影片《漂亮媽媽》,客觀地説,兩部影片雖然有着近似的故事情節,但確實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原因在於我為國人而慚愧。我之所以拿出來作個比較卻也是有一定的原因,關鍵在於可以更好地説明《黑暗中的舞者》的高明之處。同樣的,鞏俐與比約克的孩子都有着殘疾,她們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許多,但問題是在付出的過程中,兩人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出現,鞏俐的苦大仇深(中國類似題材電影的通病)與比約克的含蓄隱忍形成顯明對比,而這絕不是表演的問題,卻是劇本已經賦與的人物性格。鞏俐的生活與奮鬥完全是為孩子而存在的,性格單一,缺乏作為人的一方面的要素,比約克則不一樣,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卻因為兒子而放棄,這樣的處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豐滿,更具有人性的閃光點。當然,我們可以有一種並不一定正確的猜測,即中國影片要表現的僅僅是概念化中的社會現象與概念中的善良母親,完全是一種宣傳與讚揚,甚至是乞求憐憫,而至於人的內心世界則無須反映,因為它是獨特的而不是社會的,儘管它最偉大卻不是必然。

由於劇本賦與了人物極其豐富的人格特點,所以這個角色表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必須感謝導演的選擇,因為他的堅持才有了比約克的傾情演出。有趣的是,在人們相繼討論比約克是否為本色演出時,比約克卻否認自己的演出,並宣稱今後不再參加任何影視的拍攝工作,當然,這當屬比約克的性格問題,但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否認正是由於她的演繹才有了影片巨大的成功。導演在確定劇本後首要的工作便是挑選演員,這顯然是很需要一定的功底,但他成功了。比約克將一個外表軟弱,內心卻極為堅強的女性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天真的,順其自然的表情中有着無法更改的信念,無論將要承受何等的壓力,這信念與這決心都無法更改。然而,僅僅的堅強並不能代表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還有那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我想起碼在這一點上,比約克是完全的本色演出。而對於影片來説,關於歌舞的陳鋪則是影片的精神所在。本片中有大量的歌舞場面,並且都是用非現實的處理手段,這便解決了前面提到過的問題,即此故事只有靠電影的手段展示出來才能有這樣巨大的衝擊力。可以肯定地説,此片若是沒有這六大段歌舞,它僅僅稱得上二流電影,在這點上頗有些類似於《殺手裏昂》中的那盆花的功效。比約克本人是一名世界知名的歌手,她的歌喉奇特而富有穿透力,她對音樂的理解遠遠還在導演之上,關於對心靈的歌舞表達形式對於她來説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主人公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如同《艾美的世界》一樣具有震撼靈魂的力度。當一個人內心中最美好的願望由於現實的羈絆而無法實現時,那麼他一定會以一種超出常規的方式表達出來,運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生活,愛情,理解,藝術,公理與生命……

我們知道,本片的影視技法上顯得有悖於常規,但並不等於説這樣的做法就是錯誤,顯然如上所説的歌舞場面就是依靠影視而達到效果的。這裏我還要説的是關於影片的鏡頭晃動感,在言及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説明此片據説是由DV機拍攝而成的。在丹麥道爾斯電影研究小組中,一些年青人主張用DV機來拍攝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大概也是在這一主張下誕生的產物。DV機體積小,份量輕,若是沒有三角架,它的穩定性很差,因此拍攝出來的畫面也不穩定,有一種輕微的抖動與晃動的感覺。但就此片而言,畫面的不穩定恰恰影響到觀眾的觀影情緒。晃抖的鏡頭與主人公的命運非常恰當地結合在一起,使我們觀影時的心情也漸顫,漸緊,漸痙攣。其實,這也應當屬於電影技法之一。在所有關於電影的技法中,其功能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簡單地針對人們感官的需要,如極《本站·》為流暢的剪輯,另一類便是通過對感官的刺激直接影響到受眾的情緒,顯然後者對電影藝術的把握更為深刻。本片中的鏡頭不穩定當屬於後者。

從電影誕生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來就不存在完美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也不能例外。我們所説的完美並不是在於它對電影技法的全部使用,而是恰如其份地運用在合理的地方。這部影片幾近完美,但它的不足之處卻也明顯地擺在我們面前。為了避免好萊塢式的最後的營救,導演要求主人公死去,即便從影片的力度來説,主人公也應該死去,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關於最後那兩千多元錢的律師費多少顯得有些牽強,也許我是從東方人的思維去考慮的,但面對生命,友情竟然是如此不濟,的確令我難以置信,難道是導演故意的反諷嗎?恐怕於影片來説並無多大用處,若此時用以表現主人公的獨立堅強的性格也未免有些固執地可笑了。

無論如何,這部影片註定是兩千年最優秀的電影,它的得獎在情理之中,它的震撼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有一點我想説的是,這樣的影片不可多看,更不應讀解,讓如我一樣為事的幼稚的人見鬼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