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殺死汝愛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22K

第一篇:殺死汝愛觀後感

殺死汝愛觀後感(精選多篇)

殺死汝愛觀後感

雨季遲遲不來,昆明的空氣有些乾燥,看看日曆,週五閒來無事,不如參加一下平行小組的本週活動——觀影《kill your darlings》(殺死汝愛)。

晚上七點左右參與活動的朋友們相聚在了平行的新家,簡單地自我介紹以後,便步入正題。本片由約翰·克羅基達斯執導,片名源自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着名的詩作,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影片內容如下:1944年,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的學生艾倫· 金斯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飾)因為一個叫盧西安·卡爾(戴恩·德哈恩 dane dehaan 飾)的帥氣同學而改變人生軌跡。通過卡爾他認識了威廉·s·巴羅斯(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飾)和傑克·凱魯亞克(傑克·休斯頓 jack huston 飾)。在未來將寫出《嚎叫》、《裸體午餐》和《在路上》等傳世之作的垮掉文學巨匠們,當時還只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他們因為卡爾而熱心開展名為“新視界”的文化運動,結成了一個親密的四人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之外,一個叫大衞·卡默偌(邁克爾·c·豪爾 michael c. hall 飾)的中年男子正用貪戀愛慕的目光打量進來。他是卡爾的老師、監護人、尾隨者和愛人。某晚當卡默偌的屍體在校園附近的哈德森河被發現後,年輕人發現他們被捲入一樁充滿情感湍流的謀殺案中,自由的世界被徹底碾碎,他們懷着沉重的心情各奔前程……

觀影后,大家就影片談了些自己的感受,同時也訴説了一些自己由影片引申到現實生活的問題,歡樂的時間總是很快的,臨近晚上10點,大家依依道別。

相信每個人在今晚的活動中都有所收穫,感謝平行舉行這樣的活動,祝越辦越好。

第二篇:《周汝珍》觀後感

《周汝珍》觀後感 周汝珍,女,中共黨員,河北省青縣康復敬老院院長,曾獲得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河北省年度十大新聞人物、河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2014年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全國助人為樂模範候選人。 在周汝珍照顧的老人中,80%以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殘疾或疾病。為了讓老人們好好生活,她擠時間學習醫學常識等知識,為他們按摩理療。周汝珍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端屎端尿是常有的事。80多歲的老八路於金泉老人癱瘓在牀達4年之久,剛一開始老人精神煩躁,屎尿亂抓亂倒,地上牆上都是。周汝珍一聲不吭地擦洗,收拾乾淨。堅持每天給老人洗臉、洗腳、擦洗身子,擦上爽身粉。久而久之老人被感動了,心情也逐漸穩定了。老人因疾病離去前,拉着她的手,含着淚説:“汝珍啊,我對不起你呀,你不是女兒勝似女兒,下輩子我當牛做馬再報答你的恩情吧!”

周汝珍用自己的博大的胸懷,濃濃的愛心,超絕的堅持,樸實的行動,詮釋着什麼叫“偉大”,什麼叫“高尚”,什麼叫“奉獻”!一句輕輕的承諾,就讓她從滿頭青絲一直走到霜染鬢角;一聲輕輕的應允,就讓她從剛逾不惑一直走到年近古稀。在這物慾橫流、紅塵滾滾的人世間,她為自己鑄造和樹立了一座金光閃閃的無字豐碑!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這就是個大家庭,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周汝珍用自己

的愛與奉獻將青縣康復敬老院變成了一個温暖的大家庭。

老人們在敬老院裏享受着周汝珍帶給他們的幸福。“老人們需要關懷。”周汝珍説,這兩年由於天熱,她不但為老人的屋子裏安裝了空調,還安裝了電扇。她説,老人們身體素質不一樣,天太熱的時候,可以吹吹空調,但有的老人吹空調時間長了,身體又不舒服。而將空調關掉,老人們又熱,所以在必要的時候,給老人們開一會兒空調,到老人休息的時候,將空調關掉,開開電扇。“電扇也不能吹太大的風,太大了老人受不了。吹壞了身子還了得。”“安全第一。”周汝珍説,晚上吃完飯,老人們都在娛樂室休息的時候,她便到老人的屋子裏,將空調提前打開,“等老人睡覺的時候,屋子裏的温度是合適的。”之後,她便為癱瘓的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洗澡、洗臉、泡腳,儘管是夏天,老人泡泡腳還是很舒服的。買空調、購電扇,她讓老人們過上清涼的夏日生活。

照顧老人、伺候孩子,她像親人般愛護着他們。“他們需要人們愛,需要有人疼!”周汝珍將自己全部的愛給了這些孩子和老人。他們都把周汝珍當成了自己至親至近的人,有了快樂,找她傾訴,有了煩惱,找她訴苦;而這些老人和孩子,也成了周汝珍家的家庭成員。 前幾年,每年的春節,為了能湊在一起過,全家人都等着周汝珍在敬老院忙完了回家,後半夜才吃餃子,可往往是

她吃上幾口就匆匆趕回敬老院,她説:那兒的老人和孩子離不開她。漸漸的,每到過春節,全家都搬到敬老院裏過,如今,他們全家乾脆都搬到了這裏來住了。 有親戚説:你找周汝珍千萬不要到她家裏去,現在敬老院就是她的家!周汝珍對老人和孩子的愛,就像春蠶吐絲,源源不斷地從心底流淌出來。她是慈愛的代表,她是一面傳遞正能量的旗子。

觀看完紀錄片以後,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無不被這位優秀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和偉大行動所深深感動和折服。一切絢麗的讚揚和歌頌在此時此刻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和微不足道。結合全國各地現正如火如荼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認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人員,紮根基層,天天和老百姓在一起,更加需要不斷地增強修養、加強羣眾觀念,強化服務羣眾的宗旨和意識,提高服務羣眾的能力和水平。要以周汝珍為學習榜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職盡責,用自己的真情書寫大愛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第三篇:梅汝傲的東京審判—《東京審判》觀後感

“我不是鬥士,我是法官,中國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實那段歷史我想只要是中國人,就不會不知道。剛剛從電影院看完《東京審判》,耳邊還回響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話。第一次讓我震撼的,是當所有法官,堅持中國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國以後,梅汝傲把本子一關,頭也不回的離開會議室。從梅汝傲身上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但是梅汝傲也有過無奈,

有過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間裏抽着煙,雖然他用“威脅”的方式,來説服大家,必須證明中國的位置,但是命運,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最後的勝利,當然是屬於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遠東軍事法庭彩排的時候,梅汝傲走在一羣外國法官中間,他很堅定的坐在了應該屬於中國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讓我震撼的是當對戰犯實行不實行死刑的時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開始了他的説服工作。當他打開信封裏的投票紙,把筆拿起來,在“yes”上重重(請繼續關注)的勾了一個圈,然後把投票紙放回信封裏,疊好信封,最後投入投票箱。這是他作為中國法官,中國人,所做的一切。當最後的票數為5比5的時候,所有的人都緊張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當最後從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時候,梅汝傲勝利了,他輕輕的閉上眼睛,他如釋重負。

“我只能説,我盡力了。”這是本片最後梅汝傲説的一句話。

我覺得這部片子拍的很不錯,特別是在軍事法庭裏的戲,那種刷的聲音,很有震撼力。那幾個日本演員,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邊的幾位老人家,都説他們像真人。鬆哥演當然一個字形容“棒”。幾乎全部的英文台詞,雖然我聽不懂講什麼(當然,下面有中文翻譯),但是能聽的出,鬆哥花了很大的時間在這方面。不過唯一的缺憾就是,裏面鬆哥只有的幾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聲音,本人不敢恭維。

東京審判個人覺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如果對那段歷史不瞭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內容還不夠多,可能因為時間關係,很多東西,只能走馬觀花,不能把東京審判全部呈現在大家面前。

第四篇:殺死一隻知更鳥 讀後感

第一篇之所以取名觀後感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水平來寫影評。為此,只能根據老師所介紹的背景以及個人對劇情的理解來寫一份非專業水平的觀後感。

這部電影給我最深的印象不是案情的精彩,亦不是派克的專業辯護,而是斯各特和傑姆的快樂、童真的少年愉快時光,在劇中可以看到只有父親的斯各特和傑姆,沒有缺乏愛,相反卻是滿滿的父愛和對母親的憧憬與懷念。這兩個小孩的童年可以説快樂、好奇、幸福齊聚一身。或許很多現在的小孩都會非常羨慕他們在自己的家裏就可以玩的很開心,輪胎、爬樹、盪鞦韆等等。這些在現在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只能在遊樂場才能看到它們的縮影。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小時候的自己,不用幹農活的時候幾乎天天都跟着一大幫年齡比自己大的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玩過人遊戲、跳繩、去山上摘果子、冬天在田裏烤番薯等等,那個時候自己真的是沒有壓力,父母也不會給太多的約束。從而悄悄地渡過了快樂的童年。而反觀現在的小孩,在富裕的物質條件下,可惜可以玩的時間和玩意似乎和家庭水平成了反比,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高人一籌,為此巨大的壓力落在了瘦弱的肩膀上,玩耍的時間已經被參加興趣班所代替。或許誰也沒有權利去評定這種社會現實的對與錯,科技的發展必然會帶來變革。它是一種進步。人,從來都是在現實中抓住過去不放,從而有了感慨,感歎現實的不滿,抒發對過去的懷念。人,就是一種充滿矛盾的靈長類動物,在矛盾中掙扎,在現實中摸索着自己的道路。不過我想這也不為過,正好可以彌補內心的空虛,在忙碌中回憶過去。也許這可以作為一種情感治療,從而讓自己不斷進步。

其次,應該是派克的父親形象和英雄形象給人深刻印象。身為單親爸爸,他對於子女的教育讓人油然產生一種敬佩。特別是在他的子女在生活中見證了社會上非常現實但又很令人費解的情形下,他用他博深的知識撫平了孩子內心對社會醜陋現象的恐懼,給予了孩子堅強、有原則的強大心靈空間,用精準的槍法給孩子一偉岸之感,他對斯各特和傑姆的愛不像現在社會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樣地 粗

陋短淺,利益頗多。那種純潔的愛讓人實在為之渴望和嚮往。而作為一名黑人的辯護律師,在當時的情勢下,作為有名望的白人律師,肯放下黑人與白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秉着敬業的職業的職業道德,不顧現實的阻礙,受害者父親尤厄爾的侮辱,全力為當事人辯護,這不僅給當今社會上的律師界立下了一個好榜樣,而且也給現實中的人們以精神教育。雖然最後陪審團判處黑人有罪,但其高尚的職業形象已威嚴屹力於我們心中。派克的這兩種形象給予大人們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對於他的小孩的影響,我想莫過於是派克在遭受受害者父親帶人想幹掉黑人是他女兒斯各特所説的那一番看似樸實卻是沁人肺腑的話的直接體現。耳濡目染的影響實在令人驚呼!

最後來説説影片中的知更鳥。知更鳥作為和諧的象徵,在那個時代背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影片開始之時就已把知更鳥的象徵意義和重要意義提及了,但在影片過程中似乎沒有任何的一些情節,反而是通過兩個人物黑人湯姆和布的形象來闡釋説明知更鳥。為什麼説黑人是知更鳥呢?我們從他的辯護陳述中可以的知,不為報酬的幫忙、左手臂的殘廢、他的誠實、樂於助人的形象這可謂是堅強的知更鳥,但是法庭的宣判讓這隻堅強的知更鳥錯失了方向,選擇了逃逸。最後死在了槍火之下。而最後的元兇之死更讓人惋惜黑人,惋惜這隻被錯殺的知更鳥。另外一隻知更鳥莫過於布,從斯各特和傑姆的童年開始他就保持着神祕的面紗,從而令斯各特和傑姆對他的好奇是日以加深。但布沒有想村裏傳言中的那樣在斯各特他們去探看他的真面目是給予他們傷害。反而是保護他們。摺疊好的褲子,不同時日收集到的小玩意,這些都是體現了布的滿懷仁愛之心。那為什麼説布是另外一隻知更鳥呢?最有力的説明在於斯各特和傑姆遇難時的挺身而出。但由於尤厄爾的死亡,給布帶來了困難,還好村長英明之計説尤厄爾死在自己的菜刀之下才得以讓這隻善良的知更鳥。從布的表情,厚而暖的手掌真的可以讓人感覺到温暖。這隻

知更鳥會陪伴斯各特和傑姆快樂的成長。兩隻知更鳥,被殺死了一隻,這又恰恰接應了影片題目。實在是佩服導演的匠心獨運。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部集孩子教育、社會教育、道德教育的好影片!

第二篇

情節精彩緊張之餘發人深思

故事前半部主要是圍繞吉姆兄妹倆及其夥伴對神祕鄰居的探祕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平靜的小鎮上

起初,人們對這神祕人的種種恐怖猜測與傳聞

再加上他那陰森荒涼的小屋和雜草叢生的花園

製造了一個很好的懸念

而此後

緩慢移動的黑影

悉悉的腳步聲

隨風搖晃的鞦韆

搖曳的樹影

深夜空蕩街道

總是藏着奇怪物品的樹洞

總總如上

都很好的塑造了詭異、恐怖、神祕的氣氛

故事的精華在後半部

一個黑人被指控強姦一名白人小姐

明明疑點甚多、證據不足

卻因為鎮上人們對黑人的偏見

認定黑人山姆.羅賓遜有罪

主人公阿卡斯是一名律師

他正為這一案件的被告人進行辯護

而他也因為"袒護"黑人而遭受了種種非議

影片中

長達近四十分鐘的法庭辯護十分精彩

許多台詞非常經典

這裏不做一一複述

法庭上每個演員都表現的很好

正氣凜然的律師

裝作受害者的白人小姐

含淚申冤的黑人山姆

陰險暴力的真正凶手

隨便一個都是演技派

影片帶給我們許多關於社會、法律、制度和人性的思考

社會就一張充滿規則的未知的網

明明人人本該平等

卻有許多人被世俗偏見所累,無辜枉死

而有人卻處處專制度的空子,逍遙法外

人心不可斗量,世事難以預料

所幸冥冥之中善惡終有報

殺死一隻知更鳥

自會有懺悔的打獵者

也會有付出代價的濫殺者

是一部帶有一點懸疑的電影,電影把無辜而善良的被害者比做被殺的知更鳥,通過觀眾對兩隻"知更鳥"(黑人被告羅賓遜和阿瑟先生)的好奇,吸引觀者看下去.有時,先入為主是一處偏見,它會讓人們失去判斷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第一隻知更鳥就被當時的社會偏見而殺死了,那時,芬奇的個人能力在整個社會的偏見下顯得是如此無能為力.也許是為了不讓觀眾對社會的未來感到太失望吧,而第二隻知更鳥沒有被害,因為人們的內心的善良,最終救了這隻知更鳥(沒有把救了孩子的阿瑟先生抖露出來).

這是影片在情節設計上的獨特之處.不過,也許是時代的侷限性吧,整個故事片中體現出的是一種小鎮文化,感覺與現代社會還有些遙遠.即便如此,還是能看到比我們優越的美國文化因素.如所有黑人在芬奇走出法庭裏自覺地起立的場景,讓人很感動.還有芬奇與他的子女之間體現出的平等與互相尊敬的家庭關係.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相互尊重.

特別是在片末的那句讓我感觸的話:"你永遠不會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鞋子裏,跟着他走.站在拉德得的門外,對我來説已足矣."__斯科特與吉姆一直對那個神祕的鄰居萬分地好奇,但不論如何好奇,你的瞭解也只能限於他的門前,而不能進入門內.對一個人的瞭解與隱私的窺探也是如此,是有限度的,不論你對這個人多麼好奇與渴望,但總要保留和尊重對方的自有空間.

第五篇:影評 殺死比爾

浪漫的血色甜蜜的兇殘

——《殺死比爾》觀後感 完完整整看完了這部《殺死比爾》,最大的感受就是充實,無論是畫面、劇情還是台詞、音樂,無一遺漏地給與了視覺、聽覺以及內心的極大觸動。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將內容與形式完美融合,展現了一段頑劣的,暴虐的,狂歡的,深情款款的復仇之路。

1.暴力之畫面

作為暴力美學的經典之作,噴張的鮮血,橫飛的血肉,四射的殘肢等種種血腥場面在本片中無處不在。影片以黑白畫面開頭,近鏡頭特寫,血肉模糊的臉,痛苦的呻吟和冰冷的殺戮,僅在開頭我就感受的了暴虐與驚心。但所謂的暴力美學不僅是如此,暴力無處不在,暴力美學的表現方式,是放大暴力並將之美化。為了讓暴力看起來有美感,導演體現了很多格鬥技巧。在烏瑪·瑟曼vs. “瘋狂88人組”的場面中,集中體現的是主角的劍道,玩武士刀百人斬,導演結合了邵氏武俠“竹林客棧”的套路,在“青葉屋”的複式結構中借樓梯竄跳騰挪。除此之外導演還表現了匕首格鬥技、中國劍術、虎形拳、鶴形拳、寸拳、自由搏擊。動作技巧,“快狠準”,上下飄飛,日式殺陣式的對峙,出絕招??種種技巧使殘忍的殺戮多了幾分靈動與曼妙。暴力中的節奏控制也很重要。第一場烏瑪·瑟曼與黑女人的打鬥,打到一半黑女人的女兒放學回家,於是這兩人進廚房喝咖啡,由此變奏,來一點黑色幽默,暴力更精彩;果然之後烏瑪·瑟曼將那把匕首飛入了黑女人的胸膛。同樣烏瑪·瑟曼vs. 石井御蓮也是一場很有節奏的打鬥。所謂節奏就是張弛有度。這場打戲三個回合。第一回合“新娘”負,石井御蓮恥笑了她;第二回合石井御蓮負,石井御蓮以武士道的精神向“新娘”道歉表示低估了她;第三回合石井御蓮死。除此之外還有色調的使用,同樣是烏瑪·瑟曼vs. “瘋狂88人組”的這場大屠殺中,身着黃色運動衣的主角和殺手們的黑色西服的成為了鮮明的對比,而殺戮中那種時時鮮紅的梅花一樣的血液四散飛舞的時候,那種色彩的搭配成為了場景的一大亮點。還有雙鬆鎮大屠殺”事件採用了雋永的黑白色調,白眉部分採用加重畫面顆粒感的懷舊色調等等,讓電影層次感十足。總之,在這幾個小時的血光交迸、憤怒四溢的銀幕歷程中,突如其來的殺戮、死亡降臨和不可扭轉的血腥,任何一隻斷臂,一隻眼珠都能讓人感到刺激不已。多個動作場面的華麗和血腥,快速的剪接,變換速度的鏡頭拍攝,大量的人物特寫鏡頭,慢動作,黑白和彩色場景的轉換,導演已經把拍攝動作能夠使用的技術元素全部融合到一部電影當中,製造出前所未有的動作和血腥的高峯。

2.暴力之音樂

本片的另一大亮點在於音樂,可以説沒有音樂的《殺死比爾》是不完整的。導演昆汀·塔倫蒂諾是那種家裏黑膠唱片數量超過cd數量的超級樂迷,他用從四處採集來的而不是為電影度身定做的音樂,拼貼此片,與畫面、劇情完美結合。電影一開始,觸目驚心的畫面在“嘭”的一聲槍響後和主題歌一拍即合。漠然黯淡的淺吟低唱,讓這樣的開端有一種詭異的平靜。然而,平靜下潛藏殺機:新娘鮮血淋漓的臉因為恐懼而扭曲,之後比爾給新娘頭上“嘭”地來了一槍,同時主

題歌唱起“我的寶貝朝我開了槍”。暴力的大幕拉開,即使只是在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湧動。平靜和暴力的張力構成了一種黑白對比的色調:新娘的臉是慘白的,臉上的血是深黑的;字幕打出時,粗體文字是白的,背景是黑的;主題歌中,女生遲緩輕飄的聲音是白色的,低迷微顫的西班牙吉他伴奏是黑色的,並且歌裏還唱着:“他穿黑,我穿白。”音樂和畫面在這樣的黑白對比下相映成趣,把極簡有力的風格像郵戳一般“啪”地蓋在了電影的開篇。片中音樂和驚悚完美的交織融合。在 “加州山蛇”企圖在醫院暗殺新娘時,一段口哨一步步揭示着恐怖。一開始,只有單獨的口哨音。口哨輕快詼諧,像一個遊遊蕩蕩的人四處閒逛,畫面也正好是“加州山蛇”步履飄逸的樣子。隨後,合成器伴奏音加入,時間正好卡在“加州山蛇”移出鏡頭而畫面沿着空蕩蕩的醫院走廊前行的時刻。伴奏音有着一股凸於口哨音的鋒利冷峻,這和走廊中光線漸暗形成的壓迫感呼應,驚悚感開始沁入。之後畫面一分為二,一半是病房中新娘的臉,另一半是“加州山蛇”在謀殺前的準備工作,口哨音和伴奏音在這時就像兩股溪流匯聚到一起,連同鏡頭的兩半也一起匯聚,把驚悚感烘托起來,達到了一種微微躁動的小俱聲勢的恐懼。突然,口哨音和伴奏音又分裂了,伴奏音急速下滑、跌跌撞撞,而口哨音一如既往地平緩,再看鏡頭——恰好是“加州山蛇”在用針管抽取謀殺新娘所用的毒藥。最後,口哨聲暫歇,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管樂絃樂打擊樂的大合奏,像海浪擊石,“轟”一聲匯聚在一起,又幻化成水花四散開;與此同時,“加州山蛇”準備就緒,她戴着眼罩、託着毒針和托盤、面目猙獰,在雜亂的轟轟作響的音樂中,迎着鏡頭走過來,走向新娘的病房——昏迷的新娘坐以待斃。除此之外,片中音樂在抒發感情上也十分經典。在新娘和比爾之間的感情中音樂作了註腳。這一段用排簫演奏的《孤獨的牧羊人》如同百鍊鋼化作繞指柔,將比爾這一暴虐成性的黑幫老大,化作了蕭索的平原之上、孤寂的遠山之顛一粒渺小的人影,蒼老,空茫。這樣的比爾,是新娘心底的比爾。

3.暴力之劇情

作為一個業餘的電影愛好者,我常常只會關注劇情。此片雖然不是以劇情取勝,但那倒敍與插敍的敍事手法和環環相扣的情節使這一段跌宕起伏,波瀾曲折的復仇之路給了我無限的回味與思考。愛的盡頭是無盡的殺戮,温熱的血、冰冷的刀刃、紅色的軌跡?? 你知道嗎?流淌的軌跡曾經有我的淚,滑過,安靜得,悄無聲息。what is love?kill is love。我常常在想女主角的復仇是否值得,逝去的永遠不會回來,為何不能原諒彼此,珍惜眼前擁有?復仇的真相在第二部的結尾才緩緩揭開,當年的種種是刻骨銘心的傷痛卻又是誰對誰錯?如果説女主角的背叛是因對親情選擇,那她的復仇就是對愛情的最終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