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44K

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精彩多篇】

愛國影片觀後感 篇一

這天,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地道戰。建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羣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羣,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説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光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國小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愛國電影的觀後感 篇二

電影《焦裕祿》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心靈上特別震撼。焦裕祿同志雖然離開我們幾十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們心中。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極大改善,作為一名黨員,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應該認真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把愛人民、為人民作為人生最大的追求,並將焦裕祿精神真正貫徹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中來,堅持黨的羣眾路線。只有對人民羣眾有赤子之心,對羣眾掏出真心、傾注真情、使出真勁,才能贏得羣眾的信賴和擁護。

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應該重點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三種精神:

一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焦裕祿1962年初到蘭考看到的是窮山惡水,百姓忍飢挨餓四處逃難,幹部人心思去的情景。面對困難焦裕祿沒有動搖,沒有退卻,他帶領全縣幹部羣眾治沙治水治“三害”,為查災情忍着病痛走遍了所有村隊,探訪了縣境內全部沙丘、風口。他常説“共產黨員就應該在羣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他們面前”,為了讓全縣人民能過上好日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説,焦裕祿把自己的餘生全部獻給了蘭考人民。

二是艱苦樸素的精神。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以後,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始終繼承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艱苦樸素。初到蘭考,他帶頭取消了領導幹部的特殊生活待遇;當百姓心存感激送來幾條自家養的鯽魚,他拒絕了;縣委書記的女兒依然穿着破棉襖;甚至小兒子想吃一頓紅燒肉的願望也不能滿足,他無論什麼時候都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

三是密切聯繫羣眾的精神。焦裕祿同志誠懇待人,他時刻想着人民羣眾,愛護人民羣眾,關心人民羣眾,熱情幫助人民羣眾解決具體困難,始終和廣大人民羣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繫。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羣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成為廣大人民羣眾的貼心人。

忘不了影片開始的那一幕,成千上萬的人民羣眾自發為他送葬,戀戀不捨地告別他們的好書記,那是人民羣眾對他的最高褒獎。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們更應繼承和發揚焦裕祿精神,親民愛民,求真務實,積極投身到黨的教育事業中去,培養更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愛國電影觀後感 篇三

看了《辛亥革命》這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的電影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時間定格在一九零七年……

影片一開始便把我引入一位婦女身上,她身戴枷鎖一步一步順着被圍觀羣眾開闢的道路中走着。她的步伐鏗鏘有力,頭髮凌亂卻目光堅定……她就是革命同盟會中的一位婦女代表——秋瑾。她邊走邊望着周圍的羣眾,尤其是婦女們和剛出生的嬰兒們,她的眼神是同情的,也是憤怒的,但她唯有望着這些無知愚昧的所謂的“大清子民”一聲不吭地走着。此時她已在腦海裏交出了一份對“革命”的答卷:革命並非革誰的命,而是為天下所有的孩子一個温暖的家。當一位清朝官員對她説:“你的兩個孩子快要沒母親了……”而她卻堅定地打斷:“不,是天下的孩子們失去了我一個母親。”那位清朝官員聽完之後嚇壞了,急忙解開枷鎖,並讓檜子手準備。而秋瑾説完,便毅然走上了斷頭台……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就是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這看似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它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因為就在這一天,武昌城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預示着革命的第一次成功,也宣告了清王朝的覆滅,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然後,經過各地義士如雨後春筍般激烈的起義之後,光復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光復完畢後,一個嶄新的中華民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在武昌首義前後,影片中無數革命志士為中華民族的新生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令我敬佩。他們那敢於犧牲的獻身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

而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當年的辛亥革命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辛亥武昌首義精神,所謂它的精神,便可以概括為“愛國主義精神”、“創新精神”、“獻身精神”和“協作精神”而武昌起義的成功,與湖北革命黨人一呼百應、精誠團結的協作精神是分不開的。

辛亥革命值得紀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讚揚,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並瞭解辛亥革命,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職責。

愛國影片觀後感 篇四

想必很多人看過《勇敢的心》之後,不論高潮還是結局,都會被其中的內容感動,甚至有的看出眼淚來了,哭成了淚人兒!

完整看完了這部眾説感人至極的影片。結果是我很平靜。不是因為我鐵石心腸,而是像《勇敢的心》這種英雄史詩般的電影有它另一層更深刻的涵義存在,並非純粹煽情效果所能表達的。我以為影片中所要體現的蘇格蘭人對自由的信仰追求。主人公威廉。華萊士在行刑前高喊的自由才是震撼之處。

《勇敢的心》是根據14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是,影片所傳達給人的自由之靈魂已經高出這個真實事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許多,已經不在乎事件的真假,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悽婉的蘇格蘭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反抗的淒厲呼號,就已經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蘇格蘭敷上了自由的氣息。

一個健全的國家,必定是由真正存有自由思想的國民組成的,就像胡適先生説的: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羣奴才建造得來的!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着一個特定的套路走過這一生,都被管束得循規蹈矩的,每個人都模式化了,那麼就等於喪失了本我的個性,一個淪喪個性的國家,不是一個健全的國家,起碼不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當威廉。華萊士被英國貴族以極刑處死之後,自由之魂不滅,自由之根在蘇格蘭這片土地上萌芽,蘇格蘭領主羅伯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自由遺志對抗英軍。剷除了英國貴族對蘇格蘭的吞併野心。

英雄之後的威廉。華萊士在英國被屠殺,然而他的自由之魂卻在英國被繼承下來了。在英王臨死前,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的英王子妃伊莎貝拉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自由的風從此吹過英吉利海峽,吹向遙遠的東方,吹向了世界。就像當年羅馬貴族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看着他斷氣。而後來信仰基督最多的卻是羅馬人,最早的教廷也建在羅馬。這到底是誰勝誰負,誰又能説清楚呢?

威廉。華萊士是用英雄的生命喚起更多熱愛自由的人們爭得自由。《勇敢的心》不需要眼淚,不需要哭哭啼啼,因為自由不是靠眼淚。自由靠的是對自由的那種虔誠。靠的是一顆為自由而戰的勇敢的心。

愛國電影的觀後感 篇五

在飛機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憶着説道:我最幸福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這是電影《我的長征》開始的畫面。説實話,我很奇怪,這位老人為什麼這樣説呢?沒容我多想,我已跟隨主人公走進了他的世界裏。

那一年,他,王瑞,小名瑞伢子,還是一個在父親和姐姐百般呵護下的孩子,跟着父親四處躲藏敵機的轟炸。這時,幸運的他在度過湘江時,遇見了從未謀面的毛澤東同志。從此,兩人便結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誼,並且,瑞伢子開始了他最幸福又最痛苦的長征生活。

看到湘江戰役時,我突然想: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曾經的長征?長征是偉大的,因為他見證了一個內憂外患的民族的成長史;但同時他又是沉重的,因為他讓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由於某些人的錯誤指揮,湘江邊上屍體成山,其中就有瑞伢子摯愛的父親的屍體。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眨眼之間就悄無聲息地消失了。看到這裏,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回頭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我們還有資格抱怨嗎?曾經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在民族大義面前果斷獻身,毫無怨言,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當然,長征的勝利,除了因為士兵的獻身精神,還有黨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等人的正確領導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在我心裏,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一盞明燈,指引着我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所以,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黨的地位永遠無法替代。現在,雖然有很多的黨員幹部貪污,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在這部影片中,有三個字讓我很感動:跟着走。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無數人的信念與力量;簡簡單單的三個字,瑞伢子的父親説過,瑞伢子説過,毛澤東同志説過,曾連長説過-----無數的人都説過。因為,他們始終相信,跟着共產黨走永遠是正確的。所以,儘管黨內有不和諧的音符在,我們也不能一口否決了整部曲子。我們要始終相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的,在毛澤東同志等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在過赤水河和婁山關時都取得了大捷。這給我黨我軍將士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在婁山關大捷後,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能打仗的隊伍,還是一隻團結的隊伍。當彝族兄弟拿槍對着他們時,他們堅決不抵抗,就怕不小心傷了這些無辜的人,接着他們用代表友好的歌聲化解了一場誤會,讓他們認識到了共產黨與其他黨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擰成一股繩,把中國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為漢族的我們,絕不歧視少數民族,我們做到了。

兩萬五千裏的長征註定是艱難的,它充滿了無法預知的劫難。冰山雪地沙漠永遠伴隨着將士們。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過大渡河的場面。那時候,要想過河必須先搶回瀘定橋,而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但是,所有將士在接到兩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後,沒有任何的抱怨,就這樣穿着草鞋跑到了瀘定橋。為了讓大部隊安全過橋,將士們一邊阻擊敵人一邊往鐵橋上鋪板子。面對不長眼的子彈,誰也沒有退縮,只是前進,在槍林彈雨中前進。鐵索上的斑斑血跡,河裏數不清的屍體,但是一撥一撥的士兵從未間斷。為民族獻身的集體榮譽感在他們身上一直延續着。雖然歷史不斷髮展,但我希望這種精神會歷久彌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結束了,我感覺自己又重新認識了長征,並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動着。就像影片開始時他説的那樣,長征是他最幸福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學會了成長,學會了奉獻;長征是他最痛苦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失去了父親,姐姐,姐夫,好兄弟,好連長,那個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連長。我無法想象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我也無法體會他內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長征會永遠在他心裏,永不消失。

我沒有經歷過長征,我無法確切地瞭解那些經歷過長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覺得自己懂了很多。突然發現,自己是那麼的渺小。有時候,我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現實中一些看不慣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員的負面新聞時,會忍不住説幾句,覺得共產黨並沒有那麼好,可是現在,我發現我錯了。不管怎麼樣,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血和淚換來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話,跟着走,跟着中國共產黨走永遠不會走錯路。對於我自己來説,我會將長征精神永遠記在腦海裏,刻在心裏,並用它來時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並且為美好的明天不斷地奮鬥,爭取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愛國影片觀後感 篇六

“地道戰嘿,地道戰嘿,……”哪兒傳來聲音?哦,原來是海陵國小的學生們在看地道 戰呢!

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一天晚上,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老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鐘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兇惡殘忍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義不容辭地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鐘,就在鐘聲迴盪在高老莊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這是什麼精神?是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在現代學習生活中也要發揮這種精神,在學習上幫助別人,在生活中幫助別人。看到這裏,我真想坐時空穿梭機,到那個時候,拿起現在先進的武器向日本軍扔去,高老莊人民和我一樣,被激怒了,他們望着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怎麼辦呢?如果要真打起來,高老莊人民不是日本鬼子的對手啊!那老鍾叔不是白死了嗎?”我真替高老莊人民擔心。

高老莊羣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

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想到了很多妙法不防備。山田隊長想撲滅這股抗日的火焰,在找到地道戰之後,山田窮兇極惡地對地道大吼:“看一看高家莊的地道能盛多少水!”幾台抽水機輪番地往裏邊灌,毒氣在鼓風機的煸動下進入地道,讓日軍意想不到的結果產生了,你有你的打法,我有我的招數,幾經改造的地道既防水又防毒。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上到處都是復仇的槍口和子彈,抗日人民把日本軍打得屁滾尿流,人仰馬翻,慘敗而歸。就在這時,我們全班同學都鼓掌叫好,我在心裏想:“團結就是力量,全體人的智慧就是結晶!”

影片中智勇雙全的高全寶、一片忠誠的老鍾叔,還有那個民兵敗類、湯司令以及那個窮兇極惡的山田隊長,都在我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片中那些音樂也如天簌,緊緊縈繞耳際,揮之不去。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裏,高老莊的地道戰中地道是奇蹟!冀中平原的人民是奇蹟!讓我們去學習老鍾叔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有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請為社會的和諧盡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