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會師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大會師觀後感精彩多篇

《大會師》觀後感 篇一

《大會師》作為講述紅軍長征歷史的一部優秀作品,以四位主人公的經歷為線索再一次以逼真的場景展現了紅軍長征時期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展現了紅軍老前輩堅定信仰跟黨走,不怕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的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展現了紅軍老前輩堅定的意志與高尚的品德。作為軍校學員觀看這樣的紅色電影,對於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堅決跟黨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觀看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與感觸,現就個人感悟總結如下:

一是黨指揮槍是我軍永不變的軍魂。黨指揮槍,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永遠不變的軍魂。自從在三灣改編將支隊建在連上形成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到現在,這一規定已經經歷了八十餘年的風雨考驗,但卻始終堅持了下來。在紅一、四方面軍匯合之初,張國燾憑藉自身人多槍多對剛剛經歷多次圍剿而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不屑一顧,甚至在由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的軍事行動上故不執行以致延誤戰機,多次向中央要職務、要權利、要地位,以致最後公然帶隊伍南下另立“中央”。這明顯是“槍指揮黨”的錯誤行徑,但是偉大的共產黨人、全體紅軍戰士並沒有因為他槍多而放棄抵抗反而是堅決擁護黨中央決定、跟黨走,堅決與張國燾的錯誤行為作鬥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實現了三軍大會師。這説明了什麼?這説明黨指揮槍不是一個人定的,而是全體紅軍戰士共同認可的,是不可動搖的,是經歷過歷史考驗而形成的不可改變的規定。誰要在這一原則性問題上打折扣、不執行,誰就會被全黨全軍所拋棄,被歷史車輪所碾壓。作為軍校學員的我們就應當以現今開展的“維護核心,聽從指揮”主題教育為契機,不斷加強自身政治覺悟,堅決做到時刻跟黨走、做黨的忠誠衞士。

二是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不可逾越的。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是由黨委統一領導、黨委集體領導和首長分工負責三部分共同組成。這一領導制度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正確的制度,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制度的體現。在影片中,張國燾憑藉自身紅軍總政委的身份擅自更改已由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的軍事行動而攻打南下四川,致使我紅軍戰士在攻打四川時受到敵人猛烈攻擊、損失慘重,極大損失了我紅軍力量。這件事説明了即使是權力再高的軍政主官也要堅持黨委的統一領導和集體領導,也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和集體領導下根據職責分工開展工作,而不是擅自更改黨委做出的統一的決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避免決策上的失誤,最大限度的維護好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制度和黨的權威,才能為實現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時時做,要做到基層官兵心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我軍特有的一項政治性工作,是黨對軍隊實施思想領導的重要途徑,在我軍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我紅軍戰士之所以堅定信仰跟黨走與張國燾的錯誤行徑堅決鬥爭,正是由於我軍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官兵身邊,讓全體官兵明白我們這支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是為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而奮鬥的,是一支堅決聽黨指揮的軍隊。所以當張國燾叛黨時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堅決跟黨走、聽黨的話,堅決與張國燾的叛黨行為作鬥爭。所以這正説明了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其強大的功能。現階段的人民軍隊面對着更加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各種不良信息正在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影響着我軍的建設與發展。因此,現在我們更需要將思想政治工作時時做、做到全體官兵心中,使全體官兵從心中對我黨我軍的制度、理論、規定真信、真學、真實踐,充分發揮我軍政治工作的“兩個服務,三個確保”的強大作用,為實現我軍新世紀新階段“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和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發揮重要作用,使我軍成為我國一道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

四是新時期的軍校學員的我們要做好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制度的傳承與發揚,自覺學習黨的先進理論。黨領導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久經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軍事制度和我軍特有的優良作風、革命傳統。當前我軍正在為實現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而努力奮鬥,全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深入推進。要深入推動我軍革命化建設,就要堅持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使之融入到我軍官兵的日常生活訓練之中,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大歷史性課題做好傳幫帶工作,使我軍官兵由被動理解、被動遵守逐步轉變為主動理解、主動遵守。作為現在的軍校學員、未來的軍隊幹部,我們在實現軍隊革命化這一征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傳幫帶上影響很多人,所以我們使命光榮,責任巨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原原本本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兩學一做”常態化教育為契機學習黨的先進理論成果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主席的重要論述,學習黨史軍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理論水平,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做到真信、真學、真實踐,自覺服從並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做一名合格的軍隊幹部,做一名優秀的優良傳統示00分鐘,藝術地再現了紅軍將士的鐵血征程。影片中既有過草地、爬雪山等波瀾壯闊的大場景,也有氣勢恢弘的戰爭戲,既有鮮活立體的個體展現,也有催人淚下的團隊故事,既有領導人高瞻遠矚的大智慧,也有戰士們團結一致的小温馨……

本片特別採用老少配的創作班底,導演安瀾是原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副廠長,執導創作過多部紅色主旋律題材影視劇,是同類題材中名副其實的大佬。主演班底採用年輕演員挑大樑、老戲骨保駕護航的陣容組合,主演王暉、侯祥玲都是演技紮實的戲骨,而新生代演員於洪林、郝帥等一眾小鮮肉則是片中的顏值擔當,著名演員侯勇在劇中出演賀龍元帥一角。

《大會師》觀後感 篇二

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也為了讓黨員同志重温紅色歲月、緬懷革命先烈,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通過學習革命先輩的優秀事蹟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和研發中心黨支部黨員同志一起去觀看了《大會師》這部講述紅軍長征歷史的電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大會師》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紅一、四方面軍的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的吳起鎮會師,以及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的大會師,全片詳細揭示了長征途中紅一、二、四方面軍從合到分,從分到合,艱難北上,最終勝利集結匯合的光輝歷程。影片充分展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紅軍高層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敢於鬥爭,實現長征勝利的宏韜偉略,反映了以劉志丹、習仲勛為代表的南樑革命老區、陝北革命根據地人民為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奉獻精神,同時又恰當展現了歷史大潮中、基層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和所表現的信念、情操、精神及扣人心絃的情感故事。

借鑑歷史、撫今追昔。在接近兩個小時的過程中,大家一起用心認真地看完了整部電影,除了對紅軍長征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以外,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淬鍊了我們全體黨員同志的政治立場與革命信仰。影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紅軍戰士們為什麼一致同意要追隨中央“北上”?棗兒等幾個年輕人為什麼要參加長征?又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在長征途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在當代中國,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極其重要。片中毛澤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 “是你們這些普通戰士,用信仰和生命完成了偉大的長征,締造了長征精神。 ”毛主席明確指出了信仰的偉大力量,而堅定的信仰正是上面問題的答案。在今天經濟飛速發展,但國際矛盾和國內社會問題紛繁複雜的中國,全體黨員同志們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團結一致鋭意進取,理應成為全社會共同進步的先鋒力量!

大會師觀後感 篇三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會師_____週年之際,學院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共同觀看革命歷史電影《長征大會師》,影片以史詩般的恢弘鉅製、新穎深厚的精神開掘和新鮮獨到的細節呈現,向世人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陝北的壯闊歷史畫卷。

這部紅色歷史大劇,令人感慨,發人深省。它用大量鮮活生動的事例,詮釋了一個真理:長征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紀念長征,我們要更加堅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改革開放,走好新時代的長征之路!

關於長征的題材,從電影到電視劇,已經有了不少,但是真正以三軍大會師為主要題材的電影作品,《大會師》應該是第一部。該片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不僅表現了長征這個人類歷史上偉大壯舉的艱苦卓絕,而且揭祕了紅一、二、四方面軍從合到分、從分到合,艱難北上、勝利會師的光輝歷程,同時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袖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最終實現勝利會師這條主線進行了十分清晰的再現。其中關於作戰的場面,諸如百丈關、直羅鎮、會寧城、山城堡等著名的戰役戰鬥,寫得悲壯慘烈、氣壯山河。

《大會師》之所以感人,還因為作品不僅把筆墨用在關注領袖上,而且濃墨重彩地寫出了一批普通戰士的命運起伏和情感故事。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征戰,要靠具有理想和信仰的紅軍部隊才能完成。一方面需要像毛澤東這樣的軍事政治領袖的領導和正確決策,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一個個普通士兵的英勇奮戰。《大會師》就在展現領袖人物的同時,寫出了諸如棗兒、書同、鄧承武、石傳一等一批青年戰士投身革命參加長征,在紅軍隊伍英勇作戰、不畏犧牲的動人故事。它從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過去寫重大題材容易忽略對普通戰士活動的描寫的窠臼。正是基於這一點,這部作品贏得了很多青年觀眾的喜愛和認同。這一成功實踐證明,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不是非得人物顯赫、事件重大不可,只要把小人物寫好寫活,也可以實現小中見大的非凡藝術效果。

一部優秀的作品再現歷史的時候,不應該是簡單的描摹,而應是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在這一點上,《大會師》可以説別具匠心。影片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加上大量催人淚下的細節,營造出深情悲壯的審美效果。比如,女戰士棗兒犧牲時,敵人的子彈打中了她胸前佩戴的黃花。頃刻,殷紅的鮮血侵染黃花,花朵由黃變紅,棗兒悲壯倒下。還有過草地時,紅軍戰士在即將被泥潭沼澤吞噬之際,仍不忘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留給缺少衣服的戰友。畫面裏,舉着一塊銀圓黨費和黨證的手漸漸下沉,只剩一頂軍帽漂在水面上。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表現方式都是對英雄、對理想、對信仰的由衷讚頌,它與戰場上的衝鋒陷陣一樣震撼心靈,蕩氣迴腸。

我們共產黨人不能忘記初心。但究竟什麼是初心?千千萬萬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用他們英勇犧牲和無私奉獻的壯舉,對此作出了深刻的詮釋。不可否認,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下,某些文藝作品沿着“去歷史化”的錯誤方向,走向了一個極端。而《大會師》與這種“去歷史化”的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創作者堅定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尋找到了文藝作品表現歷史的正途。從這個角度看,《大會師》就是一部展示共產黨人初心的優秀教科書。

《大會師》觀後感 篇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巍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主席的詩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激昂雄渾的歷史畫卷。長征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壯舉,長征是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豐碑,鼓舞人心、催人奮進。電影《大會師》向世人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陝北的壯闊征程,為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一部極其生動的教材。

《大會師》通過電影這一大眾文化的藝術載體,讓我們對長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電影重現了紅一、二、四方面軍艱難北上、勝利會師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現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袖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實現長征勝利的歷史脈絡。

長征從突破湘江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到飛奪瀘定橋,再到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在物質短缺、裝備落後,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等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下,歷時兩年,行程萬里,最終到達陝北勝利大會師,讓人深刻認識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要有流血和犧牲的。無數先輩越過千山萬水,克服重重阻隔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長征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於心。

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感人,還在於電影對基層人物的生動刻畫。片中濃墨重彩地呈現出一批普通戰士的悲歡離合,棗兒、書同、鄧承武、石傳一等四名角色,他們從普通的鄉野青年到投身革命成為參加長征的紅軍小戰士,他們英勇作戰、不畏犧牲,這種變化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紅軍隊伍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這種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讓我們認識到,革命的勝利既需要毛][主席等一批黨的領導人的正確決斷,也離不開無數普通戰士的奮勇拼搏、衝鋒陷陣。我們的黨,正是由千千萬萬的黨員組成的,每個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懼困難,才能讓我們的黨更好地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大會師》就是一部展示共產黨人初心的優秀影片。紅軍戰士在革命征程中將自身的人生抱負融入到民族解放的宏大事業中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更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堅定地把個體理想融入到實現黨的宗旨和理想中去。

《大會師》觀後感 篇五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看了電影,電影結束出來時,我的腳步緩慢而沉重,心潮像起伏的波浪,腦海裏不斷地迴響着剛剛學過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從1934年10月16日紅軍在江西渡過於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歷時兩年整,行程上萬裏。我們暫且不説紅軍在這其間遭遇敵人的一次次圍、追、堵、截,單説走過的行程就足以讓世人矚目。據美國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佔領過62座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組織的包圍,平均每天行軍70華里……試想:一支大軍及它的輜重,要在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這能説不是奇蹟嗎?我的眼睛濕潤了,心兒早已飛到了那戰火紛飛的長征路上遵義城裏,中央召開會議,批判了王明的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以及毛主席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軍民激動萬分,同聲高呼:“紅軍得救了,革命得救了……”。於是,紅軍在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下,聲東擊西,放棄遵義再回收遵義,獲得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大勝利。之後,紅軍四渡赤水,運動殲敵,終於變被動為主動,扭轉了戰局。當敵人總指揮窮兇惡極地趕到金沙江邊時,紅軍早已渡江七天了。接着,紅軍又順利地通過了彝族區,戰勝了天險大渡河,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爬雪山、過草地、煮皮帶、挖草根……這支英雄的部隊突破臘子口,直插六盤山,終於到達陝北勝利大會師。至此,偉大的長征越過萬水千山徹底勝利了!正如百戰疆場的老將軍張愛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説的:“回首向來風雨路,萬里長征任疾馳……長征取得的勝利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產生偉大的軍隊、偉大的戰士,也才能取得偉大的勝利。今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讓這種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把偉大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大會師》觀後感 篇六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大會師》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紅一、四方面軍的懋功會師,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的吳起鎮會師,以及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的大會師,全片詳細揭示了長征途中紅一、二、四方面軍從合到分,從分到合,艱難北上,最終勝利集結匯合的光輝歷程。影片充分展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紅軍高層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敢於鬥爭,實現長征勝利的宏韜偉略,反映了以劉志丹、習仲勛為代表的南樑革命老區、陝北革命根據地人民為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奉獻精神,同時又恰當展現了歷史大潮中、基層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和所表現的信念、情操、精神及扣人心絃的情感故事。

借鑑歷史、撫今追昔。在接近兩個小時的過程中,大家一起用心認真地看完了整部電影,除了對紅軍長征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識以外,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淬鍊了我們全體黨員同志的政治立場與革命信仰。影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紅軍戰士們為什麼一致同意要追隨中央“北上”?棗兒等幾個年輕人為什麼要參加長征?又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在長征途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在當代中國,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極其重要。片中毛澤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 “是你們這些普通戰士,用信仰和生命完成了偉大的長征,締造了長征精神。 ”毛主席明確指出了信仰的偉大力量,而堅定的信仰正是上面問題的答案。在今天經濟飛速發展,但國際矛盾和國內社會問題紛繁複雜的中國,全體黨員同志們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團結一致鋭意進取,理應成為全社會共同進步的先鋒力量!

大會師觀後感 篇七

作為中國革命的一段壯麗史詩,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二萬五千裏的長征歷史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座精神豐碑。革命歷史大劇《大會師》揭祕了紅一、二、四方面軍從合到分、從分到合,艱難北上、勝利會師的光輝歷程,同時對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袖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最終實現勝利會師的主線進行了清晰再現,展現了紅軍老前輩堅定信仰跟黨走,不怕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的偉大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展現了紅軍老前輩堅定的信仰、堅強的意志與高尚的品德。作為工信部直屬高校黨員觀看這樣的紅色電影,對於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堅決跟黨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觀看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感觸,現就個人感悟總結如下:

黨指揮槍,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永遠不變的靈魂。自從在三灣改編將支隊建在連上形成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到現在,這一規定已經經歷了八十餘年的風雨考驗,但卻始終堅持了下來。在紅一、四方面軍匯合之初,張國燾憑藉自身人多槍多對剛剛經歷多次圍剿而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不屑一顧,甚至在由中央政治局一致決定的軍事行動上故不執行以致延誤戰機,多次向中央要職務、要權利、要地位,以致最後公然帶隊伍南下另立“中央”。這明顯是“槍指揮黨”的錯誤行徑,但是偉大的共產黨人,全體紅軍戰士並沒有因為他槍多而放棄抵抗。這説明黨指揮槍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是全體紅軍戰士共同認可的,是不可動搖的,是經歷過歷史考驗而形成的不可改變的規定。誰要在這一原則性問題上打折扣、不執行,誰就會被全黨全軍所拋棄,被歷史車輪所輾壓。作為信部直屬高校黨員的我們,就應當以現今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不斷加強自身政治覺悟,堅決做到時刻跟黨走、做黨的忠誠衞士。

影片中,紅軍戰士過草地時,一名戰士在即將被泥潭沼澤吞噬之際,仍不忘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留給缺少衣服的戰友,那一隻舉着一塊銀元黨費和黨證的手漸漸下沉,只剩一頂軍帽飄在水面的場景頓時讓我淚目。女戰士丁幺妹犧牲時,敵人的子彈打中了她胸前佩戴的黃花,殷紅的鮮血浸染黃花,花朵由黃變紅,幺妹悲壯倒下,再一次讓我潸然淚下,鮮紅的國旗是多少戰士!我們共產黨人不能忘記初心,初心就是千千萬萬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用他們的英勇犧牲和無私奉獻換來的人民大眾的幸福生活。要做到不忘初心,就需要時時學習,做好自我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特有的一項政治性工作,影片中的紅軍戰士之所以堅定信仰跟黨走,與張國燾的錯誤行徑堅決鬥爭,也是因為我黨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基層,讓全體官兵明白我們的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是為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而奮鬥的,是一支堅決聽從黨指揮的軍隊。所以當張國燾叛黨時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堅決跟黨走、聽黨的話,堅決與張國燾的叛黨行為作鬥爭。所以這正説明了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其強大的功能。現階段我黨面對更加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各種不良信息正在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影響着我黨的建設與發展。因此,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現階段更需要時刻牢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深入回顧我黨發展壯大艱辛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同時,時刻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增強自身對黨的感情,真正發揮黨史的宣傳教育和助推追趕超越的作用。

《大會師》觀後感 篇八

新中國的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人順應了歷史潮流,把握了歷史機遇的結果。也是全中國人民歷史性的選擇。但是我感覺這個電視劇並非大作,無論是尊重歷史還是藝術創造上都有很多不可原諒的瑕疵。

“包座”和“臘子口”兩個重要戰役有失藝術亮點,打包座是場硬仗,最後殲敵4000,俘虜800。可我們看到的就像一個連在打一個,幾十個人機關槍和手榴彈一頓亂扔就結束了。沒這麼省錢的。再説這場戰鬥是紅軍一個軍對一個精鋭旅,想當一個師級編制,張國燾一看這仗打的這麼痛快、順利,頭腦發脹了,開始想挾持中央搞山頭了。這是張國燾當時具有軍事優勢,的一個重要揭示點。劇中竟然沒有表現。打臘子口,後來聶榮臻講要是他佔領這個要塞,就一個營都能擋住十萬大軍,可是我們就輕易打下來了嗎?這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歷史片段,比如到敵人背後面偷襲,有一個叫“雲貴川”的苗族小戰士用鈎子攀巖帶領迂迴部隊攻上去的。面對“關非不險,路非不難”,我們的指揮員和戰士不僅鬥志勇猛,而且智慧都用到家了。怎麼就沒能用藝術形式表現一下,該搶眼球的的地方不會搶。

再説對張國燾的評價,我看了很多回憶錄和網上的文章,我們不必要評價張國燾如何如何。我所關注的就是歷史是怎麼演繹的,我想看到事件發生的歷史邏輯,從中我們找到其中的偶然和必然的聯繫,以至於能夠真正瞭解歷史,正確看待歷史,並汲取科學思維的營養。

我在幾年前就零零碎碎地看了張國燾所著《我的回憶》。我們的歷史知識都是經過前人過濾再傳給我們的,很難找到一部真正反映史實的信史,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歷朝歷代的政權對歷史科學有太多負面的干預,什麼是該寫的、什麼是不該寫的,只由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人説了算,可是歷史科學應該是以恢復史實為目標的。就像當年毛澤東去世時,在公佈的照片上把位置全都把人處理掉了,這不是尊重歷史。我年輕的時候就看出來,這不是科學態度。

我看了網上一些文章,感覺其中的看法應該讓大家瞭解,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也是共產黨人優良品質的表現。我在此借用整理給大家看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中,張國燾的資歷可以説是最老的,當然,毛、董和張都參加過一大,但毛、董二人只是作為地方黨的代表出席會議,而張則是代表黨的創建人陳獨秀,是會議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之一;張國燾1916年入北大,趕上了新文化運動,開始與陳獨秀、李大釗交往,真接參與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他是中共一大、四大、六大的中央委員,四大和六大的政治局委員,他與列寧、斯大林有過直接的會談,這在中共領導人當中並不多見。從他個人的履歷來看,直到1931年他去鄂豫皖蘇區,他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決策。

他的閲歷豐富極了,除與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淵源外,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像五四運動、二七罷工、五卅運動、一大、北伐、南昌起義這些在近代史上有名的事件,張國燾都作為重要角色參與其中,他對於這些事件的回憶也是有相當價值的。

由於張氏長期擔任黨的高級領導人,使得他的描述有高屋見瓴的功效,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關於蘇聯對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影響,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余英時先生曾説過:在近代西方國家中,有二個國家對中國影響最大,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蘇聯。對這話我是很贊成的,中國共產黨與蘇聯的淵源甚深,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在當時蘇俄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自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受到這個國家的影響,這樣的影響直到1989年5月,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會談之後才在形式上告一段落。

從張國燾的回憶來看,蘇聯對中國的幫助偏重於政策指導和人員訓練。中國共產黨奉蘇俄為思想上、行動上的老師,蘇俄就此對中國共產黨給予指導則是天經地義的。張國燾在回憶中重點提到了威金斯基、馬林、越飛、鮑羅廷、米夫幾個人。由於當時的交通、通訊的不便,使得蘇俄對中國共產黨及中國革命的政策只佔有理論上的優勢,而他們對中國的實際並不十分了解,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讓莫斯科派駐中國的幾個代表人物相機行事了。

在這幾個人物中,鮑羅廷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在中國期間,正值國共兩黨合作的蜜月期,中國共產黨在那時還只是一個小黨,借的聲勢,與其合作來發展壯大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多少帶一些“右傾機會主義”的味道,就是説生怕得罪,於自身的發展不利。鮑羅廷的重要性在於,他強化了這一政策的合法性。

在1927年4月,對共產黨人實行鎮壓的時候,鮑羅廷和中共的領導人們也只是提出聯合的左派打擊,從根本上還是希望維繫國共合作的。但事實證明,這樣的政策行不通,八一南昌起義就是對這一政策的反動。所以南昌起義的意義不僅在於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也代表着20年代蘇俄對中國政策的破產。

1928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這次會議在中蘇兩黨的關係中佔有重要地位,從這次會議開始,蘇聯對中共的幫助由偏重於政策指導到政策指導和人員訓練並重的局面,後來許多在中國共產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都在這前後前往莫斯科受訓,除張國壽的回憶外,楊尚昆、武修權的回憶錄中都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在西安事變中,蘇聯對中共的影響是最富戲劇性的。張學良捉蔣後,中共上下(除周恩來之外)都是一片喊殺之聲,下面是張國燾在回憶中的有關記載:

1、平素持論温和又不多發議論的朱德竟搶先表示:現在還有甚麼別的話好説,先將那些傢伙殺了再説。一直在那裏狂笑的毛澤東也接着表示:“這件事我們應該站在後面,讓張楊去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