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之聲》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83K

《音樂之聲》觀後感【多篇】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一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着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説:“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着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裏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裏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遊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説: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户外郊遊,上樹、划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裏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説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説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着……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説: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着活着,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觀看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及影評1100字<三>篇二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影響了幾代人的電影,無論從哪個標準來評,它都是美國音樂片的經典之作。搞笑的感情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潑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臉,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生活畫卷;動人的音樂、優美的風光、用心的生活態度,引發着人們對生活無限完美的瑕思。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泄,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裏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就應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裏過着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着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期望她不重蹈覆轍。

其中,以表達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最受歡迎,該片中天性自由,美麗的見習修女,她善良、純潔,圍繞身邊的是7個可愛的孩子,像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更絕的是,7個孩子正好組成7個音符,組成一首明快、動人的歌;而瑪利亞把特拉普上校從喪妻的悲痛中解脱出來,讓歡樂與音樂重新降臨這個家庭,就像美女用真愛解救了被巫術控制的野獸。能夠説,《音樂之聲》中藴涵了古老童話中的幾個母題,它幾乎表達了人類對所有完美事物的嚮往:愛、自由、歌聲,真實的生活總是有那麼多的醜惡與遺憾。但是,那個完美如童話的電影,就是從真實的人生中提煉而來,它刪去了生活的枝枝蔓蔓,與種。種不如意,再把時光濃縮,一切都單純、明亮、比較分明,也讓全世界的人記住了那個薩爾斯堡午後的山谷,陽光燦爛,7個孩子和一位美麗的姑娘,用歌聲放飛愛、自由與夢想,那該是全人類的夢想。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倚托的關係,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完美、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惡雜念、到達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從傳統的好處上説,一個幸福的人務必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説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之後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感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主角。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取瑪利亞。

觀看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及影評900字<二>篇三

一向搞怪的LadyGaga以罕見地清新裝扮,深情演繹了《音樂之聲》中的插曲,不但讓人驚豔於她紮實的演唱功底,更勾起眾人對這部經典影片的無限懷念,正如隨後出場的朱莉·安德魯斯説的那樣,很難相信,一眨眼就過去了這麼多年!《音樂之聲》已經上映50週年了,但其感染力依舊強烈如昔,好似金色童年般,雖已從手中滑過,但仍忍不住頻頻回首沉浸。

看完頒獎晚會的當晚,我便乘熱重温了這部經典影片,坦白説,許多情節如今看來略顯陳舊,比如瑪利亞非傳統淑女的漢子格調,特拉普典型白馬王子的高富帥模式,像極了近年東亞地區流行的偶像劇套路,而瑪利亞作為家庭教師,遭遇特拉普家那羣難以馴服、古靈精怪的孩子們,也可見到近年校園劇的影子,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它的魅力,重温過程中,發自內心的快樂油然而生,我始終帶着愉悦的笑容,就同當年第一次觀看它一樣。為什麼?因為影片散發的無窮正能量。

女主角瑪利亞是名年輕的見習修女,宗教的薰陶和簡單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樂觀、單純的性格,前一刻還在擔心無法勝任家庭教師一職,下一刻就YY一切都會好起來,並越想越開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來,其誇張的樂天派性格,在很多人看來有點神經兮兮,為此修道院的修女們擔心她的未來何去何從,初見時的特拉普上校更是覺得她是個惹麻煩的傢伙,而正是她這種有些誇張的樂天派性格,讓生活時時充滿了正能量。

瑪利亞選取用自己開朗的人生觀去影響孩子,而非用死板的説教去管束孩子,如當孩子們情緒低落時,瑪利亞引導他們多想想開心的事物,並用歌唱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用最簡單的心理疏導方式,教育孩子們學會自我管理情緒,很快孩子們就在她的帶領下,得到了童年應有的快樂、簡單,他們去郊遊、去划船、去爬樹,並一路高聲吟唱,徹底擺脱了母親過世後,特拉普上校軍事化教育造成的沉悶家庭生活,孩子們的變化和瑪利亞的生活熱情,漸漸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讓他最終走出了喪妻陰影,重新擁抱感情、擁抱生活。這完全是一個傳遞正能量的故事,因而感情、搞笑的部分即便略顯過時也無大礙,這本就不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在最後時分主題昇華,應對德國法西斯的強權威脅,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協,堅決拒絕為納粹服務,最終在眾人的幫忙下,翻山越嶺奔向自由,一種追求和平、完美的正能量閃耀劇終。

觀看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及影評1000字<四>篇四

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瑪利亞·奧古斯都·特拉普的同名自傳體小説,根據美國百老匯的同名音樂劇改編而成,是美國音樂片巨匠羅伯特·懷斯新風格音樂片的又一力作。導演羅伯特·懷斯充分地抓住了本片成功的要素,比如説,動人的故事、暖人的情感、美麗的笑容,更有那優美的歌聲貫穿整部電影。使得電影看上去完整,温馨,舒服。導演成功地把娛樂,情感,還有藝術巧妙的融為一體,使本片曾獲最佳影片等五項奧期卡金像獎。這便是影片的成功之處。

導演把本片放在了德國吞併了奧地利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之下,更加鮮明的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本片講述的是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瑪利亞用一顆愛心循循誘導,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教會了孩子們許多的歌曲,孩子們對她象母親一樣,並且她也打動了那位不苟言笑的上校的心,上校也被那美妙的動人的歌聲所融化。最終,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脱納粹的魔掌。

喜歡片子中的許多東西,看完《音樂之聲》總是讓人流連忘返。喜歡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喜歡天真的孩子們的美麗笑容,喜歡瑪利亞的善良與熱情。更喜歡那令人嚮往的温馨情感,喜歡那優美的歌聲。也體會到了一種用心樂觀的態度。這就是片子給我們展示的美麗,這就是片子的中心。

首先,歌曲《音樂之聲》,它也是本部影片的主題曲,這首歌開篇就由瑪利亞演唱出來。隨着鏡頭的推移,翠綠的草地,清澈的溪水,還有遠處綿延的青山,高遠的天空,把我們帶到了仙境一般。隨着優美的景色,我們的情緒也一下子開朗起來。好奇心也油然而生。導演巧妙地把各個鏡頭組接好,在我們面前出現的不是孤零零的一幅幅美圖羅列,令我們感覺到的是置身其中的舒服與享受。活潑開朗的瑪利亞那動聽的歌聲,迴盪在山間,使觀眾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然後,還有歡樂大方的《哆來咪》,這是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第一首歌。這首歌簡單快活,當孩子們演唱時,他們的快樂溢於言表,他們內心的快樂,對音樂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全部的釋放開來,再也不是那種古板的毫無生機的生活。也影響着我們,對生活的熱愛也充滿了大家的心。

孩子們演唱的那首《晚安,再見》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裏面夾雜的是淡淡的憂傷。正是透過這首歌,他們全家向自己的祖國告別,總是能讓觀眾們隨着劇情的變化而情感波動。讓觀眾們也隨之憂傷,感動。人物的性格也更加鮮明的展現出來,他們擁有的是愛心,他們擁有的是用心樂觀的態度。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五

山——現,明淨清新,曲折有度;歌——起,音符跳躍,輕快動聽;舞——動,簡單綽約,樸實動人;歌為舞起,舞因歌動,燦如雲錦,絢爛如春花。這是電影《音樂之聲》的開始,瑪利亞活潑爽朗的歌聲讓山美水綠情動。大自然如此的牽繫着每根愛美的神經,因為這是音樂的世界,這是快樂的世界,更因為瑪利亞那顆熱愛大自然,熱愛音樂,熱愛生命,勇敢,自信,追求自由、樸實的心感染着屏幕前的你我他。

《音樂之聲》是一部極易看懂的電影,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電影,不管是第一次看還是看過多次,它都能深深的吸引住你的眼球。在電影裏,瑪利亞是一個不合格的見習修女,在修道院裏,在修女們的眼裏,她愛惹麻煩,她爬樹,吹口哨,頭巾下的頭髮裏還帶髮夾,大逆不道。她讓人疼讓人惱,是一個謎一樣的女孩,她有勇氣承擔自己的錯誤,悔過出於真心,她能讓修道院裏嚴肅的修女發笑,她是天使,是搗蛋鬼,也是小丑……然而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只是她比別的修女們更加熱愛自由,熱愛音樂,熱愛大自然。修道院院長看到了瑪利亞的那顆心,她明白那顆心要與大自然同在,要擁有屬於她自己的更廣闊的天空,而不能呆在與世隔絕的修道院裏。於是,院長介紹瑪利亞到薩爾茨堡當上了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的家庭教師。

電影最能激勵我之處,是瑪利亞在去特拉普上校家之前作的思想準備。瑪利亞是特拉普上校家的第十二個家教,但她對自己有信心,她相信力量不存在數字裏,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存在一夜安眠中,要醒就醒,那是精神,把心交給信心,她對信心更有信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困難、挫折考驗着我們的信心,可自信心似乎往往過於脆弱,樹立一定自信心是我們克服困難的前提,看過很多關於增強自信心的文章卻收效不佳。但是在《音樂之聲》的這個場景中,聽着從瑪利亞嘴裏泊泊流動的歌詞,看着她大闊步往前走的姿態,不免欣慰,心裏也不免闊朗起來,坐在屏幕前微笑着似乎也看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就那麼跨步之間被制服了。

電影裏最快樂的情節要數瑪利亞與特拉普上校家7個孩子一起相處的時光了。開始雖然孩子們排斥她,捉弄她,在她口袋裏放癩蛤蟆,在她的座位下放鬆果,讓她難堪。但她理解孩子們成長中的各種苦惱,她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很快贏得了他們的信任,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上校準備離家去維也納,在那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歌曲,做遊戲,去大自然中游玩,使整個家庭平添了許多笑語、歡樂和生氣,充滿了音樂之聲。當上校回到家裏,發現被他當“水兵”訓練的孩子們已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合唱團了,而以前家裏冰冷的氣氛也變的活潑有生氣了,孩子們的歌唱聲深深吸引了上校,在瑪利亞和孩子們的期待下,這位因喪妻而變得抑鬱寡歡的冷漠上校終於拿起吉他,彈起了他最喜歡的那首奧地利民歌《雪絨花》。與父親擁抱在一起,孩子們終於又找回了慈祥的父親,特拉普上校也終於感覺到了找回了自己的家,一種久違的幸福感覺湧上心頭……

電影中最感動之處,是瑪利亞與孩子們、特拉普上校一起克服困難的種。種場景。當瑪利亞喚起對特拉普上校的愛情時,她知道上校要與男爵夫人結婚,她留下一封信就回到修道院去了,院長對她説: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 life(你必須追尋自己的生命。)她重新又回到了特拉普上校家,追尋自己的生命,她勇敢的去面對,終於和特拉普上校結成伉儷,然而生活中的磨難沒有止境,在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當天,上校和瑪利亞接到了柏林的來電,命令上校參加納粹的海軍,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務,他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於是他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於嚴密監視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退縮,而是藉着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裏的歌《雪絨花》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喚起了奧地利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最後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協助下,瑪利亞一全跨過了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電影落下帷幕,可是那歡快的歌聲,動人的場景卻將永遠印在我的頭腦中,鼓舞我向前,將讓我學會堅強,不畏懼困難,時刻對生活充滿信心,快樂的生活,用自己的真心理解他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

電影《音樂之聲》告訴了我,人世間最美好的就是真、善、美!教會我要用善良與充滿愛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音樂之聲》觀後感 篇六

故事講述了修女瑪瑞亞性格開朗,活潑,賦有愛心,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一個有着七個孩子的家庭去當家庭教師。孩子們的媽媽去世了,他們非常調皮,在瑪瑞亞之前,他們已經氣走了七位家庭教師了。瑪瑞亞克服了重重困難,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遊戲,逐漸成為他們的好朋友。讓他們的爸爸懂得如何去愛他們。最終瑪瑞亞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成了他們的媽媽,過着幸福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部分特別好玩:在瑪瑞亞來的第一個晚上就下起了大雨,不停地打雷。突然一聲雷響,最小的女兒跑進瑪瑞亞的房間,她對瑪瑞亞説:“姐姐哥哥們都不怕。”剛説完,又一聲雷響,4個大點的女兒同時跑了進來,她們對瑪瑞亞説:“男孩子們不會害怕!”雷聲再次響了,2個男孩也跑了進來,“怎麼你們也害怕嗎?”男孩説:“我們過來看看她們怎麼樣了!”瑪瑞亞為了緩解他們的情緒,教他們唱起了歌。可怕的夜晚就這樣愉快的度過了。

《音樂之聲》是以歌舞為主題的一部電影,我希望大家能多看這樣的電影,用心去感受愛,讓愛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

I was deeply moved by the universal love and the fixed enthusiasm when I saw the musical THE SOUNDS OF MUSIC, Maria, the female lead loved music from her childhood, all the stories happened after the dame to the captain, the male lead’s home。

The captain had seven children, in his home, what Maria faced first, were the children’s rejection and the captain’s cold and detached, but she changed all of these with her loving music, which is full of enthusiasm, which comes from her true heart!

The happy music finally moved the children and the captain。 Maria, her true heart, her love and her music won the best reciprocation, her love string in all the people!

Maria was married to the captain, they lived a quite good life。

Now, all the details appear before my eyes again and again。 I think, it isn’t a musical to make you laugh, but also a educational style。 To make love grow is a thing all of us should do。

—————————————————

自由與專制的鬥爭、愛與邪惡的較量,永遠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壯烈的場景,觀後感《音樂之聲觀後感3000》。一曲音樂之聲,就是一聲自由戰勝專制,愛征服邪惡的頌歌。

自由與愛,源自於自然,源自於心靈,是人類最久遠、也是最永恆的追求。但專制與邪惡,總不願意見到人類沐浴在自由與愛的光明中,不願讓人們自由地愛,恐懼人們熱愛自由,總要千方百計將自由窒息,將愛毀滅!但自由與愛的偉大,正在於他們不懼任何壓迫,不懼任何威脅,不懼任何邪惡。因為愛與自由源自心靈,源自自然,源自上帝賜與人類的無窮的力量,因此,愛與自由終將戰勝專制、戰勝邪惡、同時也戰勝自己達到新的輝煌。有史以來,每一次專制對自由的壓迫,每一次邪惡對愛的污辱,換來的都是自由的更高的境界,是愛的更美的表現。但是我們必須敢於面對專制與邪惡,必須敢於與專制與邪惡説不!

自由地愛,熱愛自由,我們將無往而不勝!

觀看電影音樂之聲觀後感及影評1000字<五>篇七

《音樂之聲》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年輕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七個單親孩子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這部經典老電影,我依舊感受很深——個性是瑪利亞的温柔、善良、熱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藉着優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用心地去了解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孩子們從心裏理解了她,從心裏喜歡她,並在她與上校結婚後親熱地喊她“媽媽”。

瑪利亞是怎樣樣贏得孩子們的心的呢?

她熱愛生活,如她熱愛歌唱廢寢忘食一般。她對生活充滿激情,感染了孩子們,甚至是嚴肅的上校,讓他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和期望,感受到了生活的完美。這是一個老師最難得的地方。

她寬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們就給她下馬威,在她口袋裏放癩蛤蟆,説她衣服難看,長得醜,沒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堅果,她並沒有生氣,全當是孩子們和她交流的一種方式而已。她沒有向上校告狀,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尷尬和矛盾,讓孩子們對她產生了信任和親切感,感受到了温暖。

她沒有老師的架子,有親和力,和孩子們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她真心地為孩子們着想,敢於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堅持為孩子們做衣服,不是讓他們穿着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裏,孩子們的生氣都被扼殺在那些規矩裏。

她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拘一格。無論是寂靜的山坡草地,還是喧鬧的城市小鎮,都能夠變成她的課堂,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釋放的同時也很快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並且培養了她們的交際潛力,鍛鍊了膽識。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強的語言表達潛力。剛開始教音樂得知他們一竅不通時,她運用她豐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東西與實際相聯繫,方便了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們理解並記憶。在教學的過程裏,她無時無刻不把音樂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裏。她多運用啟發式,並不是生搬硬套,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她的教學,一齊唱歌,一齊跳舞,一齊遊戲,一齊演出木偶戲,讓他們體驗成就帶來的快樂,讓他們瞭解認識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還有很多優點,她平易近人,有愛心,善解人意,體貼孩子,讓孩子們具有安全感,愛好廣泛,能歌善舞。這些都是讓她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優點,我覺得好老師是天生的,什麼技能都能夠培養,而一顆有愛的心卻是不能的。瑪利亞之所以是好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