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在一起》的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編輯説】新版《在一起》的觀後感多篇為本站的會員“rigxu”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新版《在一起》的觀後感多篇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打破了本應祥和的節日氣氛。這場源自武漢波及全國的疫情也沖淡了過年的喜氣,更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在一起》觀後感心得,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閲讀吧!

《在一起》的觀後感1

燈隨時光來到二月人間。如果不是這場疫情,這本該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份。走親訪友,上班上學。可現在,這一切都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亂了陣腳。

武漢封城了;30幾個省市,啟動一級響應;村村自封,不再迎客送朋。現在的每個家,更像一座座孤獨,外面的人進不來,裏面的人也出不去。太多人説:2020年太難了。

但好在生活再難,總有一些人,再替我們負重前行,總有一些光,不斷穿透過厚重的烏雲,照進千萬户家裏,照暖每一顆惶恐不安的心靈。總有一羣人,默默付出,奮戰在疫情一線中。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任務艱鉅、刻不容緩。全國各省市各地的公安局、派出所等廣大青年警察和交警積極響應、立即行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當然了,最辛苦的那一羣人就是堅守在一線抗疫情的醫護人員們。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工作啟動後,“隔離病區”的醫院便建立起了一支支醫護隊。醫護隊每天加班加點,堅守一線,用心用情護佑着“隔離病區”的患者,湧現了一個個先進的典例,為我國全力打好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新聞採訪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批批戴着口罩,穿着防護服的醫生和護士們忙碌的身影。因為防護資源緊張,為節約使用,一天只用一套防護服。由於長時間穿戴口罩、護目鏡,他們的臉頰、鼻翼、耳朵處被壓出了深深的印痕,護目鏡的水霧經常模糊了雙眼,雙手也因長時間佩戴手套被捂的腫脹,但他們從未喊苦喊累。李蘭娟、鍾南山等一批批英雄湧現出來,面對病毒,他們無畏無懼,用“最美的逆行”詮釋白衣天使的擔當。

我不是醫生,我沒有資格衝鋒陷陣;我不是科研工作者,我沒有能力研製抑制病毒的藥劑;我不是商人,我沒有辦法像那位浙商在海外直接買下口罩廠,低價售回國援助一線;我不是馬雲,我沒有辦法捐出數十億奉獻社會;我不是記者,我不能衝到第一線告訴社會那裏到底發生了些什麼。

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國難當頭,我會聽從國家的安排。不出門,勤洗手,注重個人防護,不參加聚集性活動。我們,是中國的希望,是中國的明天。這幾天在任何時候,都會從我的腦海裏跳出來——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我們要守住我們的信仰,在越是緊急的關頭,我們越是要團結!

加油中國!加油武漢!我希望,在不久的一天,我能看到所有人都摘下口罩,露出滿意燦爛的笑容。對世界宣告,中國做到了,疫情戰勝了!

《在一起》的觀後感2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脱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裏仍透着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麼拼,休息一會”,她笑着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説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脱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紮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説説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鬆後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裏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羣眾健康貢獻着自己的專業力量。

《在一起》的觀後感3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峯,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着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在一起》的觀後感4

二月,本應是學生忙着開學的事情,父母們像往日一樣努力賺錢,工人們在工地裏忙碌,商人們忙着行商,路過菜市場時熱鬧喧囂……但現況並不是這樣,今年二月,是一個生病的二月,它不似以往那樣熱鬧,反而多了幾分沉默。

之所以學生停課,工人停工,大部分部門都不能運轉,是因為我們要共同抗疫,齊心協力,做好防控工作。自從二月初起,有關部門在各個領域都進行了封路工作。自那以後,我便沒有出過家門。有時,望着窗外空蕩蕩的街道,每家每户都緊鎖的大門,偶爾有行人路過,我心中有説不出的寂靜,希望趕快戰勝疫情,恢復以往的熱鬧。

有關疫情的新聞後,我瞭解到這次疫情的嚴重性。龐大的確診人數出乎我的意料,在這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最辛苦的是冒着被感染的風險在救病治災的白衣天使。新聞中的他們身穿白大褂,戴着藍色頭帽、透明的防護眼鏡和醫用口罩,做好全身的防護工作,眼神裏還透着一股倔強。對於病人來説,醫院裏的環境是陌生的,病牀是冰冷的,夜晚是漫長的,唯有醫生的悉心照顧是温暖的。醫生是一份神聖而又偉大的職業,是他們把病人從鬼門關中救出來,感謝他們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共同抗疫,人人有責。在中國疫情爆發時期,外國向我國伸出了援助之手,例如:俄羅斯和日本為我國捐贈資金和口罩以及防護衣物。但我們身為一箇中國人,就要維護中國利益,在中國面臨疫情危機時,中華人民應該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要共同抗疫。只有我們團結起來了,力量才夠大,病毒才會滅。

降低感染冠狀病毒風險的措施。一日三餐前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彎曲手肘掩蓋口鼻,避免近距離接觸有感冒或流感症狀的人,烹調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在無保護時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少串門,在人口密集時戴口罩等。

就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相信不久就可以解救痛苦的病人。讓我們共同抗疫,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狀況提高警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關注疫情,瞭解疫情,共同抗疫。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我期待學生能收到開學通知書,工人重回工地忙碌,菜市場依舊熱鬧喧囂的那一天快點到來,快一點,再快一點。

《在一起》的觀後感5

自2020年初,人們還沉浸在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在中國,新冠狀病毒就出現了,第一例“新冠狀病毒”在武漢發生了,隨後便一傳十十傳百。一個人傳遍整座城,一座城傳向另一座城,這個防不勝防的病毒使本來在春節期間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的人們一下子陷入了沉寂,街道不再熱鬧,餐廳不再開門,商店不再營業,感覺整個世界都缺少了生氣。我們響應國家號召,我們都儘量把自己悶在家裏,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為的就是不讓病毒感染上。

然而,有些人依然在疫情中逆行,他們不怕犧牲,奮戰在抗疫的“一線”上,他們努力奮鬥,爭分奪秒地冒着生命危險和温疫作鬥爭。他們在逆行中搶救生命,在逆境中消除病毒。有不幸感染病毒的去世者,以自己的生命延續了別人的生命,有的晝夜無眠地在實驗室研製疫苗,他們值得我們牢記,值得我們讚揚。特別是84歲的鐘南山爺爺,他就是我心中的抗疫英雄。

鍾南山爺爺是呼吸病學的頂尖級專家。還記得在17年前的非典中,他是第一個提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他那裏去”,那年的他已經67歲了,可是一直奮戰在前線。而今年的新冠狀病毒肺炎出現時,他再次出征,在反覆提醒大家不要去武漢的同時,自己卻是奔赴武漢,來到疫情最嚴重的第一線,這種精神在我心中是不可磨滅的。想想看,一個84歲的老人,心能這麼的頑強,這是多麼令人驚訝啊!按常理來説,他從60歲開始就已經到了享樂的年齡,但84歲的他卻一刻也不停歇,正在拼盡全力挽救更多的病人,這是多麼的偉大胸懷啊!

看完關於鍾南山爺爺的偉大事蹟後,再看看中國廣大民眾對他的褒獎,我感受頗深。疫情那麼嚴重,情況那麼危機,鍾南山爺爺向災區逆行,全然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全,鍾南山爺爺真是太偉大了,我真該向他學習,學習他的認真,學習他的勇敢,學習他的頑強,學習他的心有大愛!

這場病毒使很多人不知所措,誠惶誠恐,但仍有像鍾南山爺爺一樣的英雄不惜生命危險來拯救病人,他們敬畏生命、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感動,他們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最新《在一起》的觀後感5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