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立春》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5W

《立春》觀後感(多篇)

立春觀後感 篇一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普通的婦女,王彩鈴波折的一生。王彩鈴,一名社會底層的平民,沒有好的長相,也不年輕,卻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夢想着去北京在音樂學院工作,卻始終沒有實現。最終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放棄自己高尚的理想,過起最平凡的生活。

説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這樣的人。從一開始,對周瑜的高傲表情開始。她明明沒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卻在他人面前為了面子而撒謊,而且還總是擺出一副高傲的神情,這是他最終悲劇的主觀原因之一。

在整部電影的中,總共有三個同為藝術家人走進了她自閉的內心,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一個就是美術家,黃四寶。王彩鈴自從第一次見到他後,很快便愛上了他,並且夢想着能和他一起在藝術方面有所作為,在巴黎的藝術學院有所作為。可以説,這個人是他第一次傾注全部情感的對象。她覺得她與黃四寶有着很相同的遭遇,自認為懷有一身的藝術絕技,卻無人欣賞。這種同病相憐的心情很快轉變為了愛情。可是黃四寶卻完全沒有類似的想法。最終情感上的矛盾最終使黃四寶在當眾羞辱了王彩鈴後憤然離去。而這次也是王彩鈴的內心收到了巨大的衝擊,甚至使她產生了自殺的念頭。而黃四寶,也就此墮落,最終成為社會上騙錢的小混混。

第二個,是舞蹈老師。這個人是我在整部電影中唯一比較欣賞的人。全身心的投身於藝術,面對着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過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沒有太多的雜念,功名,利祿,他好像並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對外在的壓力,他不得不選擇項王彩鈴求婚,未果,最終選擇走向監獄,堅守着內心對藝術的熱愛。

第三個十八個禿頭的少女,自稱身患癌症,其實是為了自己出名。其心機之深,自己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令人深感同情,而內心卻在策劃着自己的“陰謀”。正是他,徹底粉碎了王彩鈴心中的最後一點希望。以至於當王彩鈴在當她的鄰居發生悲劇時,她也竟然冷眼相對。

這四個人,同樣抱着對對藝術的熱愛,可是國中卻不同。那個跳舞老師,就像我先前所説的,它是對藝術純真的熱愛,所以就算他最後入獄,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過着快樂的生活。而剩下的三個人,與其説是喜愛藝術,倒不如説是喜愛藝術所帶給他們的名利,金錢。其中黃四寶,和那個禿頭少女更為嚴重。其實正是這種心理,使王彩鈴最終認識到她所真正喜愛的並不是藝術,而是它背後的的東西。絕望之中,她放棄了藝術過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不乏這種虛偽人,表面表現出一顆高尚的內心,口上説他對某某事情如何熱愛,實際上只是喜歡其背後的金錢名利。這種人最後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場。

立春觀後感 篇二

年輕的時候,幾乎人人都有一個夢,成為文豪、成為藝術家、成為將軍、成為英雄、成為企業家……最終,絕大多數人都成了為柴米油鹽奔忙的普通人。夢想幻滅的快慢,往往與天賦的有無以及意志的強弱成正比。小城市裏的師範學校音樂教師王彩玲、羣眾文藝館舞蹈教師胡金泉、縣水利局打字員高貝貝就是一個個受盡夢想和天賦折磨的人。

電影《立春》講述了一個藝術夢想和人生現實的故事。影片上映後,不少年輕的和不太年輕的觀眾,説了一句同樣的話———我就是王彩玲。

是的,“我”就是王彩玲,“一貧如洗、又不好看”,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沒有事業也沒有愛情。王彩玲是執着的,為實現歌劇夢,她託黃牛辦北京户口,她一次又一次跑到中央音樂學院毛遂自薦,一次又一次自欺欺人:“中央歌劇院正調我啦”;王彩玲是堅強的,在那個閉塞的小城市,在那個婚戀觀還很保守的年代,三十幾歲的她屢次拒絕沒有愛情的婚姻;王彩玲是清醒的,她不做漂亮女鄰居的墊底陪襯,也不做胡金泉假結婚的炮灰。她提醒胡金泉,同時也提醒自己:“既然你是這個命,你就得擔待”;王彩玲也是糊塗的,這糊塗緣於她對藝術夢的瘋狂追求以及對他人藝術夢的同病相憐。高貝貝“臨死參賽”的欺騙,把王彩玲打回了現實。

很多的“我”可能連王彩玲都不如。為證明自己的“正常”,當年,“我”們經受不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草率地鑽進了婚姻的外殼,與並不相愛的人生兒育女白頭到老;如今,“我”們總是隨波逐流,為三瓜倆棗或一官半職摧眉折腰、耗盡一生……

對成功的理解,本來就因人而異。但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所指向的成功,彷彿僅僅是名利。明星的被追逐被模仿、超女好男的被暴炒被膜拜,皆因於此。那些為藝術而藝術的痴人,只能被世人嘲笑,成為橫亙在俗世喉嚨裏的一根魚刺。

就像一陣尖利的號角,《立春》集結起了很多很多失敗者,揭開了“我”們的傷疤,讓“我”們感到了久已忘懷的痛楚,也感到一絲吾道不孤的寬慰。有人説,《立春》是一部灰暗的電影,整部影片沒有一處亮色,令人鬱悶。我認為,這部影片是有亮色的。它的亮色,就是王彩玲的執着和堅強、清醒跟理智、糊塗與善良。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最終沒能唱到巴黎歌劇院去,她擺攤賣起了羊肉,她給養女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對那些人生夢碎的傷心人來説,觸摸過夢想女神的裙裾,比從未觸及更痛苦。希望當今的傳媒和文藝作品,不要總是把大眾的眼球引向成功人士、引向富豪排行榜、引向名人緋聞,令成王敗寇急功近利的風氣愈演愈烈。希望我們的社會能為那些有天賦有才華卻沒有背景沒有機遇的失敗者留下一點空間和尊嚴,不要讓他們的天賦和才華成為“六指”。一個容不下失敗者的社會,將變成鋼筋水泥的原始叢林,沒有激情,沒有詩意,更沒有和諧。

立春電影觀後感 篇三

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是不是應該放棄。花開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呀,你在哪裏!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看到漫天飄零的花朵,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謝,有誰會記得這世界她來過。這是《老男孩》中主題曲的部分歌詞。每當我聽着這首歌時,內心就會湧出無限感慨,讓我想到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胡金泉等一羣追尋夢想,奮力要從庸常的土壤中開出花來,卻最終又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人們。

生活像把無情的刻刀,改變了我們的模樣,未曾綻放就要枯萎嗎?王彩玲説起春天,“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裏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麼事要發生,但是春天過去了,什麼都沒發生,就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王彩玲總覺得她是被生活辜負了,上天給了她一副好嗓子,卻沒有給她一副奇貨可居的容貌。她不願意辜負了自己的天賦,優勢讓她畫地為牢,造就了她總是幻想“生活在別處”。她夢想有朝一日在金碧輝煌的藝術大廳裏,華羽霓裳,引吭高歌。為此,她節衣縮食,找門路,託關係想搞個北京户口,哪怕只在歌劇院當個臨時工,但在現實面前她又一次頭破血流,當她跪在地上大聲哭着唱到,“生活為何對我如此殘酷”。我心被揪住了,抽搐起來。王彩玲一個大齡未婚女青年,在周圍世俗的目光下依然鶴立獨行,自戀不凡,堅持自己的生活原則和信念,執著於自己的歌劇夢想,但是現實一次次打擊她。歌劇院老師無情的嘲諷和拒絕,以身相許換來的是黃四寶的憎恨,胡金泉假結婚的提出讓她的愛情世界再次倒塌,當她花費所有的積蓄幫助癌症女孩圓夢後卻被告知是場騙局,她那顆對藝術充滿信念的心支離破碎了。當她一次次燃起理想的火焰,卻一次次被撲滅。慢慢的她向世俗妥協,走進了婚介所,領養了女兒,成了買羊肉的平凡市民,遠離了歌劇,平靜的繼續生活。當多年後她帶着領養的孩子來到天安門廣場,念着兒歌,望着紛飛遠去的氣球,驀然發現:關於夢想,其實她從未遺忘。

立春觀後感 篇四

生如同譜寫樂章,人在美感的引導下,把偶然的事件變成一個主題,然後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種別的方式結束生命,但是在車站、死亡這個難忘的主題和愛情的萌生結合在一起,在她絕望的那一剎那,以淒涼之美誘惑着她。人就是根據美的法則在譜寫生命的樂章,直至深深的絕望時刻的到來,然而自己卻一無所知。

《立春》,當人對美的感受是如此敏感和嚮往時,當它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時,這美是有一種毀滅性的破壞力的。蔣雯麗飾演的音樂教師,沒有美麗的容顏,讓她引以為豪的就是那一幅好嗓子,是的,真美啊,電影裏那幾段歌劇,真的很美,所以,周瑜會在從廣播裏聽見她的歌聲而愛上她,即使,她的外表並不美,甚至可以説醜。但周瑜只有對美的嚮往,他自己在這方面是沒有任何才能的,所以,他以黃四寶這個熱愛繪畫的、一次又一次考美院卻考不上的人為朋友,愛上王彩鈴,都是他對美的渴求。王彩玲,當她唱歌時,她就是自己王國裏的王后,那一刻,她一定認為自己是最美的。是的,當那美妙的聲音從她嘴裏流瀉出來時,你會陶醉在音樂中,她的外貌因為這音樂染上了別樣的光輝,但這也只有在能欣賞這美的人眼裏才看得見。但現實的生活不是美,現實是一把刀,寒冷而鋒利,一不留心,就會傷痕累累。可是,人就是這樣一種動物,不會滿足於僅僅停留在物質世界的滿足,那超越現實的美,仍然是那麼的迷惑着人、誘惑着人,讓人迷失其中,而忘掉現實的生活,不過我們總會被拉會現實,所以,無論是黃四寶還是王彩玲,還是回到了現實世界,過起了平凡的生活。放棄?堅持?都是悲劇吧,美,也許本生就是悲劇的誕生物。

立春觀後感 篇五

閒來無事,看電影。《立春》。

看完電影再看了兩篇影評。一個是司馬南的,一篇罵人的鬼話。我這人寫起東西來就是隨意性太強,想到哪裏寫到哪裏。寫到這裏想想就覺得堵得慌,司馬南這篇影評實在倒人胃口。看到那些類似的專門罵人的評論就感覺想要【本站】罵作者一通。有個詞叫文如其人。我對於那些批評別人的時候不積點口德的人向來是沒有一點好感的。網上發評論,贊同不贊同都不是什麼錯,但罵人就不是什麼好事了。總罵人的人,一般來説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另一篇是李多鈺的評論,説立春不是一部讓人舒服的電影。這位作者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其名字,等下,讓我先GOOGLE一下看此人是什麼來頭……噢,原來是《新京報》副總編輯,怪不得那麼多人對她的文章發表評論呢。這篇評論,最起碼從文風上來看,批評和讚揚都對電影製作人員、演員等表現了最起碼的尊重。而且,我感覺這篇評論寫得還是很到位。

我屬於比較晚熟的一類人,也是被洗腦洗得比較徹底的一類人。兒時的我,對於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有着非常盲目的盲從。可能是因為我自小比較聽話吧。我發現,很聽話的孩子長大後一般都沒有大的出息。我不是貶低自己。我是説,沒有大的出息,而不是説沒出息。社會中真正的精英,一般小時候會有可以自由發揮的思想和想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嘗試的人。象我這樣,媽媽説一不敢做二的,長大後頂多也就是循規蹈矩地找份工作混飯吃。努力一點的呢,可能會憑着努力和堅持,過上中上等的日子;不努力的就只能在中下層苦挨。而那些兒時缺乏太多的管教的,一部分變成了混混,一部分也在苦挨,另一部分卻成了社會的精英,或者是那種千刀萬剮都讓人覺得不解氣的精英。扯遠了。

我直到大學時期甚至畢業之後多年的今天,仍然深受那個年代思想的毒害。李多鈺説這部影片講的是理想主義。其實理想是誰都有的,有些人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有毅力,有恆心,這都不是壞事。問題就是,這個理想本身是什麼?是不是一種正常的理想?這就要涉及到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那個年代,現在回想起來都感覺到恐怖。人是不能自私的,不能追求自己的享樂的。中學生是不允許穿“奇裝異服”的。早戀是有可能被開除學籍的。聽流行歌曲是腐化墮落的行為。説來可笑,由於多長了幾顆音樂細胞,加上我聽媽媽的話,聽Dang的話,我當時也是抵制流行歌曲很堅決的一名“先進分子”。雖然我沒有什麼行動,但我知道,當時的我是抵制這些的。以致於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舉辦文藝晚會,我上去唱歌,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在系裏比賽時清唱都取得名次,好象是第四名吧,要選到校級別去再次參賽的時候,找不到伴奏帶。能找到伴奏帶的歌我卻很少有會唱的,因為都是我所抵制的流利歌曲。在那種年代裏,人們能有什麼理想?現在的人談理想,一説就是票子,房子,車子。從精神層面來講,仍然比較低級。按照馬斯洛的人口理論,遠遠沒有達到自我實現的程度,這也是由現在的社會狀況決定的。我們絕大多數人,由於經濟條件所限,不可能象米國人一樣,想搞個什麼動物研究,可以在動物世界裏一呆十幾二十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最起碼這種理想,能夠促使人做出對整個社會發展有利的事情來。每個自私的人朝着自己自私的目標前進的過程中,就做了對社會有益的事。但是那個年代,理想是什麼?李多鈺説了,那個年代,鼓勵人們的崇高感。我們的楷模是雷鋒等不追求個人回報只講究奉獻的人。

説到這裏再説幾句閒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點倒是言之有理。我打小就被培養出不問收穫只講耕耘的性格,倒對我的職業生涯也有幫助。不論走到哪裏,我做事一向是認真負責的。可能有些笨,不夠靈活,但僅就做事來講,比很多人還是要強一些。

金庸的小説也影響了一代人。我非常喜歡讀他的小説,《倚天屠龍記》四十回的回目我可以一回不落地背下來,到現在也不知道讀過了幾十遍。現在回頭來看,他的小説其實很多方面也是毒害人的心靈的毒草。比如,神鵰俠侶裏頭的郭靖,跟拖雷之子説,賈似道是個大大的奸臣;但他就是要保着這個昏庸的王朝,並且以蒙古兵殘民以逞,殺生成性來作為藉口。在他的眼裏,國家的利益仍然是高於他的個人利益。他就不敢象楊過和小龍女一樣,管它天翻地覆,我只愛你一個。作為大俠,他郭靖就得為民請命。他有一點考慮自己的念頭那就不是大俠了。他的女兒郭芙雖然可恨,可是他做爹爹的,竟然為了楊過要斬斷女兒的一隻手臂。而為了素不相識的一些百姓,他一句“好人怎能錯殺”,就把自己送入虎口。他的品性對人的毒害是隱性的,不容易覺察的,都披着正當的外衣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在完全的無意識之中,他把楊過和黃蓉從一個正常人毒害成一個跟他一樣的人。楊過在法王夜闖襄陽時聽到黃蓉和郭靖的“國事為重”四個子後,從岸上毫不猶豫地跳入火坑,從此也成為一顆害人害己的毒草。不過後來他終於還是在小龍女的愛情裏被融化,重新脱胎換骨,可喜可賀。

相比較之下,趙敏是最正常的一個正常人。她跟張無忌説,你們滿腦子的軍國大事,我的心裏就只有一個你。這是多麼真誠又多麼有力的一句話。在這句話面前,郭靖,丘處機之輩頓時黯然失色。

這些看似跟《立春》沒有關係,其實,它們反映的都是被扭曲的價值觀。高雅藝術,哈哈,什麼叫高雅藝術?藝術還有高雅和粗俗之分嗎?粗俗的東西叫藝術嗎?大俗即大雅。能為人接受的,就是好的藝術;不能為人接受的,就不是好的藝術。象我上一篇博文寫的那樣,音樂在自己的心裏。藝術,本身就是個人的一種感覺,外人沒有任何權利來置喙。但是在那個扭曲的年代,藝術被安上了標籤。流行歌曲不是藝術,是毒草;只有美聲唱法,只有鋼琴小提琴才是藝術。藝術好與壞的標準是公權力決定的,而不是人心底的那根弦決定的。當社會普遍以這種價值觀來取向時,王彩玲們的。處境就只能是悲慘的。她們固執地認為他們是高雅的,但是他們只能向生活低頭。

如果是現在這個思想已經多元化的社會呢?如果她真的喜歡這種“高雅藝術”,她就必須得心甘情願地忍受這種無人欣賞的寂寞。她不必專門到北京去獲得權力的認可,也不用編一堆的謊話來為自己辯護。如果她不能做到這些,那現實的壓力就會逼着她走另一條出路。但在《立春》裏,她説,沒有了她的嗓子,她就是個廢物。她必須依靠這個活着,她沒有別的出路。她活着的同時,也象郭靖一樣帶出了一批楊過們。

幸運的是,由於改革開放和互聯網的出現,我們的眼界被打開了,我們的思想開始有了自由,而且必將更加自由。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儘管最近有什麼新的勞動合同法,有什麼限制大小非減持的措施出台,意味着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挫折,但是,已經開始的解放戰爭,必將以燎原之勢燃遍神州。

電影《立春》的觀後感 篇六

“立春一過,實際上城市裏還沒啥春天的跡象,但是風真的就不一樣 。風好像在一夜間就變得温潤潮濕起來了。這樣的風一吹過來,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給感動了。”立春那天,微博上各類ID都貼上了這段話,以至於我又想起了這部電影。蔣雯麗的聲音自有一種能透人心的魔力,看到這話,她在電影《立春》裏的包頭方言就又在耳邊迴響了好幾天。

增肥的蔣雯麗在電影裏是一個市師範學校的音樂教師,叫王彩玲,肥胖孤僻高傲,一口齙牙,臉上散佈黑斑和痘痘,她喜歡意大利歌劇,最大的夢想是到巴黎歌劇院唱歌。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北方內陸小城,還沒有多少人能懂得欣賞這個,同樣欣賞不了的還有芭蕾和現代派繪畫。所以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各個劇團和音樂學院面試求錄用,拿錢託人為自己辦北京户口,一心想離開這個城市。在北京低聲下氣四處求人卻總是被毫不留情拒絕,回到小城還得趾高氣昂,彷彿志得意滿,見人就説我要北京了,中央歌劇院正調我呢。人活一口氣啊,她大齡單身,沒有朋友,長得不好看,唱得又是沒人聽懂的歌,在這個小地方她收緊心純粹只為不甘平庸的目標而活,所有難過和不堪都往肚裏咽。

《立春》電影裏面是有三個心懷夢想卻不得志的年輕人,李光潔飾演喜歡畫畫,一心進中央美院屢考不中的工人黃四寶,另外一個是從小痴迷芭蕾被小城人嘲笑敵視的男舞蹈老師。三人在同一個城市因相同的命運而有了交集。我記得王彩玲側躺在牀上給黃四寶當裸體模特時説的契科夫的小説《三姊妹》,她説三姊妹住在遠離莫斯科的小地方,想莫斯科不了,姊妹其中一個懂六國外語的説,住在這種小地方,一個人懂六國語言就跟六指兒一樣是個累贅,然後沉默,説就像咱倆。這段真苦,可又有倆人同病相憐互相理解的欣慰。她説告訴你個祕密,我還是個處女,我不想在這個城市發生愛情。但愛情還是來了。她愛上了外表帥氣頹廢又帶天真孩子氣的黃四寶,甚至想為他放棄北京户口。但他不愛她,在她強行和他發生了關係後,深感厭惡的黃四寶當眾羞辱了她遠走深圳。她平時那麼驕傲一人當晚爬上高塔自殺卻沒死成。一直欽佩她唱歌劇的黃四寶表兄來跟她求婚,説倆人年齡條件都差不多了就在一起吧,她説得決絕:“我是寧吃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的”。 我是想,一個女人,她長得再醜,再老,也有選擇愛或不愛一個人的權利。等到後來承受不住周遭人對自己及家人異樣眼神的男舞蹈老師來請求倆人假結婚,她很生氣也很清楚這樣吃虧的是自己,而且知道這個沒有芭蕾不能活的男人和自己有多麼不同。王彩玲骨子裏把自己的生命價值看得很重,絕不接受隨便了結和將就。在這個她不想與之產生感情糾葛的落後小城,她不經意碰到一個人,一瞬間愛上他,即使受傷了她也只得認了。

還記得最清楚的畫面是王彩玲帶着她新教的學生和她媽媽北京參賽,在擁擠昏暗的火車上,她手握經久不變的水杯對昏昏欲睡的兩母女説:“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着什麼,但我總覺得要有什麼大事發生似的,我心裏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整個都過了,根本什麼也沒發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臉上散發着迷茫的光,那話一句句戳中人的心。心懷渴望的小城青年她是怎樣憧憬着有一些東西來改變自己循規蹈矩平凡的既定人生?

時間的河流經過,似乎什麼也沒改變,但又好像帶來了什麼。舞蹈老師為躲開世人探詢鄙夷的眼神故意對女學員強x未遂進了監獄,還能跳舞他就很滿足。黃四寶搖身一變成為婚姻介紹所老闆,開着車靠騙人錢發財。突發胃病後,一向不屑與小城人為伍的王彩玲開始與女鄰居做朋友,不再常跑北京,用各種方法收拾臉上的黑斑和痘印,她還把辦北京户口的錢要回來幫自稱患癌症的女學生在北京順利參加歌唱比賽。心慢慢低下來,她甚至遮遮掩掩婚介所登記,但仍沒有找到愛情,她在路上與黃四寶擦肩而過。後來她到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兔脣兒童,因為當她走近那羣玩耍的孩子時,別人都跑開,只有這小女孩坐在那對她笑。她給女兒取名王小凡,或許走了一圈她發現還是做一個平凡人最幸福。她一個人從草原運羔羊來開了個羊肉店,掙錢給女兒治病。

影片的最後王彩玲帶女兒又了趟北京,在天安門廣場前她和已痊癒的女兒開心玩耍,當廣場音樂響起時,母女二人專心側頭聆聽,這時畫面出現王彩玲身穿演出服站在中央歌劇院的舞台上演唱歌劇,屏幕打出一行字:謹以此情此景獻給王彩玲。那時她該想起她那未曾實現的夢了吧,但不會後悔,亦不會悲涼。

每個曾為夢想所做的努力和不妥協都讓人感動和佩服,總會有人因為天賦或條件不足等無從實現心中的願望。漫漫長冬,終於立春了,大事不發生或者你已錯過,會有東西慢慢改變。電影裏王彩玲給女兒唸書,講毛蟲從蛹到蛾的過程,唸到雄飛蛾只有幾天時間尋找伴侶,才短短几個月壽命,一生很快就結束時,一身冬裝已換成夏裝的王彩玲停下感歎:人比他們幸福多了。你看,不知以後會怎樣,我們就往前走着。相信帶着愛的,一切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