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鋼的琴的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42K

鋼的琴的觀後感(多篇)

《鋼的琴》觀後感 篇一

《鋼的琴》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影像紀錄。在如今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中,類似《鋼的琴》這樣表現社會經濟變革中的中國(人)的電影非常缺乏,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經驗大都被官方的和商業的話語所壟斷與遮蔽。

不可否認的是,要描繪出當代中國(人)的面貌是一項異常艱難、太過繁重的工作。新時期以降,中國社會面臨經濟、文化、社會形態的巨大轉型。中國或主動或被動地被逐步納入到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因之出現了一系列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經濟結構調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下崗和失業浪潮;世界上最顯着的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世界上最嚴重的腐敗及最大的經濟損失;世界上最大範圍的生態環境破壞……” 古老的農民經驗與正在生長的市民經驗、本土經驗與全球化經驗混雜,使得對經驗的描述和評價變得無比複雜。

儘管要創造有效的影像表述困難重重,但是,這不能成為中國電影和導演們迴避和拒絕表述的一種藉口。一方面,佔有更多市場資源的導演們放棄了嚴肅的思考,創造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傳奇”和“神話”,並且振振有詞地辯護説:生活已經太辛苦,觀眾需要的是帶來快樂的電影。另一方面,現如今的中國的影產業,由於偏頗的制度設計和有失公平的市場環境,使得許多有價值的文藝片和獨立電影,因為資金或者題材的原因,無法順利地進入體系中:

首先,在制度設計方面,且莫説影片審查制度帶來的禁錮以及難產的電影分級制度,單是放映制度方面就存在些許不合理。放映制度中規定了必須是35毫米膠片或者是高清攝像機拍攝的電影才能進入院線系統,換言之,許多用DV機、16毫米膠片拍攝的電影無法公開放映。這對於投資不夠無法使用昂貴拍攝器材的劇組,以及堅持粗糙畫質風格的導演來説,是非常不公平的。

其次,當下電影放映的操作模式當中存在某種“法西斯性”。這種“法西斯性”是資本與行政權力“合謀”的結果。院線的放映場次是有限的,放映時間分為黃金檔與普通檔,院線會給“名導演”的“商業大片”安排更多的場次,並安排在黃金檔播出,對於類似《鋼的琴》的電影,院線的預設就是此類電影沒有觀眾,然後就安排在上午、下午等觀眾相對冷清的檔期,場次也不多,整個放映週期短。許多“小片”收不回製作成本。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商業大片”、“小成本製作”來命名電影成為了主流,在當下中國電影的語境中,投資金額和票房收入越來越成為討論電影時必然出現的高頻詞彙。媒體津津樂道地説着大片精緻的畫面和場景、逼真的電腦特技、強大的明星陣容、豪華的首映式、不間斷炒作的花絮緋聞,自然還有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投資金額和票房收入。

此種市場引導有它非常可怕的一面,它將電影承擔的文化功能導向休閒和娛樂。在這樣的文化功能邏輯下,力求真實的紀錄、嚴肅的思考和探討、厚重的歷史感,將在何處安放?此種將文藝導向娛樂與休閒的立場,是無知,抑或居心叵測?

《鋼的琴》觀後感 篇二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唱着兒歌:“好爸爸壞爸爸”,長大了學習了理財書籍:“窮爸爸富爸爸”。原來爸爸有很多種,他們對孩子“愛的方式”也不一樣,不管是怎麼樣的爸爸,他們的愛也許愛會創造奇蹟……

突然發現音樂是如此的美好啊。音樂的世界裏,沒有歧視,人人平等……農民有音樂,軍人也有音樂,工人有音樂,藝人有音樂,乞討者也有音樂……ktv裏有音樂,田野裏有音樂,草原上有音樂,工地上有音樂……人們開心的時候有音樂,難過的時候也有音樂……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音樂的原因吧,她像水一樣無私滲透進每一個人的靈魂,是屬於生命的禮物……

只可惜,一旦美好的事物施加了理想的重量,似乎就悲催起來。如懷抱着一夜成名理想的流浪歌手,這幾乎是一種危險的做法,一旦為你的好愛施加各種艱難險阻的壓力,幾乎會毀掉你的愛好,你也許在也不會拿起你心愛的吉他如痴如醉的彈唱了,如同影片的最後,鋼琴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卻沒有成功了的喜悦……

城市裏的流浪歌手,狼狽畫家,景德鎮的陶藝家,其他流浪的藝術家……

有理想,有寄託,有為之奮鬥的目標,生活就是美的,是令人欽慕的…… 更重要的是“藝術”,也能讓別人的生活更美好。

可是,爸爸將理想寄託給兒子,兒子將理想寄託給孫女……一個理想需要世世代代完成嗎?……我真不知道。也許此類文藝片看太多了,悲催到覺得為固執的理想付出似乎不太值得?學“海上鋼琴師”自彈自唱,自我陶醉,沒有壓力,有什麼不好?是不是人們都有着“被認同,被認可,被欣賞的需求,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呢?”

總是讓我最欣賞的是:一些人過着艱難的日子的人們,卻在某些當下,放下一切窮開心的樂呵傻勁:“似乎這個世界並沒有叫做困難的事情”,人也許就應該有着自娛自樂,面對生活的樂觀精神。

片子裏重複説過一句話:“解放自己要先解放思想。”

也有另外一句話:“我們總要試着做點什麼。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悠揚的琴聲透着憂傷……不管怎麼説,生活都還是要繼續的……

《鋼的琴》觀後感 篇三

《鋼的琴》是由張猛導演,、秦海璐、張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誕寫實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文藝影片。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風的表達方式不同,周的表現手法在於劇情的無厘頭反轉及誇張的表達,張的幽默在於台詞及音樂的包裝渲染。

該片主線是:鋼鐵廠退休工人陳桂林與妻子小菊離婚,兩人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女兒熱愛音樂與鋼琴,説: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該片由:女兒學琴————陳為女兒用紙做琴—————借錢買琴————偷琴————造鋼琴,逐步展開。

輔線是:陳桂林與女友淑嫻(秦海璐飾)的愛情故事;胖頭與快手友情的破冰;汪工為保住鋼鐵廠煙囱而做的種種。破舊的鋼鐵廠,鏽跡斑斑的建築,撲面而來的年代感。懷舊的色調帶來視覺的渲染,營造出專屬於小人物的温情與悲壯。

以俄羅斯音樂為主背景樂,將濃濃的年代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導演開創性的將悲傷的劇情用激昂的俄羅斯音樂來黑色幽默化處理,使悲傷不再絕望反而變成一種釋然。有人疑惑:為什麼整部電影音樂主體是俄羅斯音樂? 這是因為在新中國建設初期,中蘇(俄羅斯前身)關係處於蜜月期蘇聯派了大量技術人員來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新中國重工業的發展。當時,人民對蘇聯普遍好感政府還開設俄語課程,以此來促進兩國交流與人才的流通。張猛以俄羅斯音樂為主體,不僅展現了那個年代俄羅斯對於新中國建設所存在的巨大影響力,更因音樂無國界,情感上極易產生同悲共喜的共鳴,增強了影片的文藝質感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欣賞價值。

“你要讓那兩根煙囱不被炸,那你就要讓人看到那不是兩根煙囱,這是兩根金條……。你哪怕弄成抽象的兩根筷子呢,那也是一個亮麗的風景線啊”(陳對汪工説)

“當有一天,聽説他要走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在我身邊”(汪工)

影片的台詞堪稱精品,大道理從小人物口中以或幽默或通俗的方式講出,不僅能讓普通觀眾有醍醐灌頂的透徹感,更能讓專業影評人和思想深度足夠的觀影者細細玩味兒文字活躍思想,與影片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切磋。

影片催淚的幾段情:親情篇:陳桂林為了圓女兒的鋼琴夢,和朋友們排除萬難的製造出一架鋼結構的鋼琴;愛情篇:淑嫻對陳桂林説:“你去偷琴我給你把風,你去買琴我給你墊錢,你整一幫人來給你做鋼琴,我好好的歌我不去唱,在這個破廠子裏頭陪你瞎耽誤工夫,還得給你們整飯吃”;友情篇:季哥為幫助陳桂林完成荒誕的造琴夢,撇下自己的賣廢鋼鐵事業,全心全意紮根廢棄的鋼鐵廠。隨後,季哥因賄賂而被警察帶走盤問,臨行之前,他不慌不忙的去查看造鋼琴的沙盤是否成型,向陳妥善交代後才隨着警察離開。

個人覺得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是胖頭的女兒被人搞大肚子,陳 淑 胖頭 快手等一幫人或騎車或開車的陪他去找那小子算賬。幽默,壯觀,韻味兒十足,看着特帶感。

影片的結尾算是皆大歡喜吧,陳桂林放下了自己的執念,同時也救贖了兩個女人。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意願,他告訴小菊:“女兒你帶走吧!”小菊順利拿到孩子的撫養權;處理好家務事後,陳對淑嫻説:“我可以娶你了!”

全片在女兒坐於父親他們做出來的鋼琴前,嫻熟的彈奏着俄羅斯歌曲《討厭的啄木鳥》中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