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5W

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由本站會員“小不到”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好記者講好故事》每位記者所親歷的故事,感人、親切而有生動。牢記使命,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位記者的使命。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僅供大家參考!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這裏的每位記者都講得十分出色,令我印象最深入的一名是桂嘉晨。一道橋,一座城,一個偉大的時期。"作為親歷者和記錄者之一,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自豪。"桂嘉晨如是説。潮起潮落,寒來暑往3000多天,桂嘉晨和她的團隊全程記錄和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使人振奮的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為中國忘我奉獻的潛藏在基層大國工匠!其中,就有總工程師林鳴,他經歷了四天兩次全麻手術,卻仍堅守崗位,為中國的發展獻出氣力。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設就是中國變大變強的一個縮影。

劉萬利是新華社的一位記者,出場的時候衣服上刺有國旗徽章,他最使人印象深入的是他對五星紅旗的酷愛。不論是身處戰亂的伊拉克,或是在其他和平的國度,他都非常酷愛這令他更令千千萬萬中國人感到非常親切、安全、自豪的五星紅旗。國旗代表成功,國旗代表希望,國旗代表穩定,國旗代表安全。在戰爭逃難時,難民擠壓在埃及一側,而中國人可以優先通關,一個難民懇求記者帶他去埃及。這一幕無不讓中國人自豪。

崔真真三雙鞋的故事告知我們媒體人要適應網絡電視客户端等新媒體,加快轉型的必要性。淄博孩子掉入10米深坑10小時獲救的直播改變了傳播報導方式。這是一個融媒體時期,用不同載體傳播是時期進步和發展的意味。

李承澤講述了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建造的故事,總工程師段江濤帶領團隊日晝夜夜研究出適合的材料,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在眼前。郝衝講述了治沙的艱辛歷程。牛玉琴在丈夫死後不賣樹不改嫁,堅持造林11萬畝;張應龍放棄外企工作加入治沙工程;石光銀的兒子在運輸樹苗車禍身亡,仍沒有動搖治沙的決心。軍事記者杜鵑講述了楊根思連隊的故事。連隊隊長楊樹朋在南蘇丹維和軍隊維和時被子彈擊中,給妻子買的香水從禮物變成遺物。張爍講述了鍾揚竭盡一生為中國建造出種子的諾亞方舟的感人故事;王穎則講述了朱日和訓練場小戰士的親切故事等等。

這裏的每個故事都牽動着中國人的魂,愛國精神始終貫穿着這裏的每個故事。這裏故事離我們也許其實不遠,也許就在我們身旁,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去發掘和學習。站在融媒體時期的高度上,我們作為新一代媒體人的接班人,應當努力提升本身媒介修養,努力成為為新中國做出貢獻全媒體人材!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我覺得從此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目中,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把新聞實事求是的報道出來。從節目的十個優秀記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她們在分享她們的故事的時候,她們的眼裏都放着光,她們都很深情。我在想,她們在調查在採訪這個故事的時候,她們

應該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們都參與了其中,她們都引起了共鳴,她們都被感動了,因此她們才能説出來感動更多的人。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西藏電視台的記者澤仁拉姆,她在去採訪的途中險些遇難,險些為了新聞事業而犧牲,由此我能看出記者對採訪的態度和信念,我也能領會到

一個好記者所該有的擔當。其次,比較觸動我的是山東廣播電視台的崔真真記者,她提到了“融媒體”,是的!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就是這種全媒體型的人才,可發掘新聞線索,可聯繫,可採訪,可編寫,可報道,可錄像……一個人可以完成整個新聞的生產過程,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全媒體人

才。我對習近平所説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養全媒體的全方位的新聞人才!而作為新聞專業大學生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新聞生產的一系列知識,多思考,多實踐,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腦子能想,手能寫,肩能扛,腳能走。最後,我們要做人民的記者,用平實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深入老百姓,參與到老百姓之中,與老百姓引起共鳴,最後我們始終都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在情懷與專業之間

好記者就要做這個有心人。怎樣的記者才是好記者呢?

好記者可能需要具備很多品質。

好記者需要勇氣。好記者常常需要走進常人不願踏足的地方,走進麻風村,與麻風病人近距離接觸;走進戰區,去記錄那些被戰火毀滅的無辜生靈;走進災區,在那些地震、泥石流、颱風發生的時刻,與英勇救援的戰士們並肩作戰。好記者需要走進,當不幸發生的時刻,好記者與大多數人奔跑的方向相反,一個向着生,一個衝向死。

好記者需要堅忍不拔。好記者需要用腳丈量土地,走遍沙漠、草原、雪地;好記者需要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下跑新聞;好記者習慣了被拒絕,同時又習慣了想盡辦法不被拒絕。

好記者永遠保持敏鋭。他們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尋找閃光點;他們在偏僻和喧囂之間發現新聞;他們對工作永遠報以熱情,熱情之中還有謹慎。

好記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好記者需要善於觀察,需要有良好的新聞採寫能力,用自己的文字來展現新聞真實,保證客觀,但要打動人心。新聞攝像要記錄現場,新聞圖片要還原事件。

好記者需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他們要能清晰地幫我們還原現場,清晰到即使沒有字幕,我們也能聽清。好記者説話要凝練,一針見血,直擊要害。好記者説話還要委婉,撫慰傷者,傳遞温暖。

好記者還要善於學習。他們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對自己採訪的領域有見解,對未知的領域主動學習。他們需要綜合多學科、多領域,設想各種可能面臨的問題,對報道的內容做介紹。好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需要走在時代的前沿,察覺時代的變化,書寫時代的變革。

要成為好記者很難,幾乎要把自己鍛鍊成“完人”。要成為好記者又不是很難,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奮鬥,我們都是“好記者”!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今天,我們全家人坐在電視前一起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

這裏的每位記者講的都非常出色,十分感人。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記者欒子洲叔叔講述的《老人與海》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欒子洲叔叔在海南採訪的一位老船長,這位船長在知道記者的身份後送給了他一個禮物:一本更錄薄。更錄薄是複印的,叔叔卻拿它當寶貝,它非常重要,因為是老船長蘇承芬老爺爺祖傳的航海記錄薄,上面記錄着南海上很多實用的知識,早期人們出海的重要航海地圖,還記錄着南海周邊島嶼的位置,證明南海島嶼是我們國家的領土重要證據。最後主持人邀請了蘇老爺爺來到現場,蘇老爺爺拿着一個羅盤和真

正的更錄薄,講述以前更錄薄怎樣使用,現場老爺爺還講述了以前航海的時候途經每個島嶼都會在島嶼上面立個木牌“中國領土”,下次過來沒有的話重新立,並且記錄下途經島嶼的名稱。蘇老爺爺一個普普通通的老漁民,他的先輩們很早以前就知道南海三沙周邊島嶼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沙屬於中國的歷史!我們國家的領土神聖絕不可侵犯。爸爸的話:李偉奇今天看到了許多像蘇老爺爺、邊防戰士……這樣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無私奉獻,給了他深深的感觸。也體會到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明白了要有一個真誠的心!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觀看完《好記者講好故事》以後,更讓我瞭解到在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篇章中,記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期風雲的記錄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從開山島,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橋建設……它們記載於記者的筆端,凝聚新時期中華民族的新精神,為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供給精神的氣力。

其中最使人印象深入的便是就在我們身旁的港珠澳大橋的故事。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國媒體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由於有了這座橋,珠江口東西兩岸,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它集橋、島、隧於一體,其中開鑿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成為世界級的工程困難。2013年5月,第一節沉管成功安置。一節沉管的大小,超過一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對接,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橋要完成的則是30屢次這樣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項專利技術,為全球同類工程提供了“中國經驗”。

其中林鳴最使我感動,而為超級工程的總工程師,他全部工作親身坐鎮指揮,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即使是在因過度勞累而致使鼻腔出血,手術後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現場隨船作業。正是由於有這些大國工匠,才能成績這件世界工程。

正是由於各經濟特區勇立潮頭、鋭意進取,充分發揮“實驗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績我國改革開放來的光輝成績,實現歷史性變革、獲得歷史性成績的一個生動縮影。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探訪真相的腳步,追逐時光的身影,揮灑汗水的青春。”這一次如約而至的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讓我打心底地敬佩記者這一職業。作為時期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他們用手中的筆、麥克風和鏡頭,傳播每種聲音,發掘每個真相,替百姓發聲,宣揚黨的意志,同時也記錄着這個時期的進步。

我敬佩那一個個堅守崗位,不辭辛苦的記者,用千萬個日晝夜夜,給百姓帶來一個個報導,一個個故事,讓大眾能聽見來自大江南北的聲音。在危險中記錄着戰爭的面貌,劉萬利在生死中砥礪前行,支持他的,是責任和一顆愛國的心。他為國家自豪,在他心裏最深處,是一面國旗;在軍隊中陪伴解放軍,記錄軍人的艱辛,感悟英雄的含義,杜娟在人民軍隊中傳播他們的故事,感染着我們每位,燃起我們心潮澎湃的情懷;見證着“一帶一路”的興起的李承澤,一路播報,一路收穫,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衝,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推動綠色發展的路上傳播着屬於這裏的聲音。

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4月在淄博產生的故事,一個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過網絡直播,讓大眾的心連在一起。由於發掘機不夠,用網絡將消息分散,半小時轉發量超百萬,成功地讓21台發掘機同時工作終究救濟成功。這一次事件,是融媒體報導的實踐,也是其優勢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載體進行傳播,用創新報導方式推動救濟成功,讓無數的觀眾在線見證一個新聞的產生。我由衷地為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專業而感到自豪,也是這時候才明白,我們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優勢和意義所在,肩負責任,與大眾同行,觀眾在哪裏,我們就在哪裏。

對新聞記者來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我們的座右銘;對全國觀眾來講,大國故事,能給予我們氣力;作為廣大網友,凡人小事才能感動人心,最珍貴的是真誠。心中有信仰,筆端有氣力,我們每個記者都要有自己的價值方向,要有堅定黨的信心,講好中國故事,記錄偉大時期,用筆尖刻下每個瞬間,用鏡頭見證每場劇變。

牢記使命,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位記者的使命。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這世上寫故事的人千千萬萬,作家、導演甚至是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説着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説,有的故事通過誇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來呈現。那麼,記者這類故事講述者,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我想,這應該從新聞本質的特徵上尋找答案,那就是——真實性。不同於作家的文字、藝術家的畫筆,記者通過真實的事實來講述這個時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獵奇的內容去迎合讀者的窺探欲;有人為取利益,字裏行間煽動情緒,挑起紛爭,掩埋真相;有人打着記者的名義,搜尋公司的黑料,上門勒索敲詐;有人仗着自媒體的稱號,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裏撕扯,批量製造只輸出觀點不顧事實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這樣的後真相時代,受眾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緒的宣泄,而非事實的澄清。記者千辛萬苦做出的調查報道,可能閲讀的人寥寥無幾。在市場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壓榨之下,站在新聞道德的十字路口,記者面臨着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中,眾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用他們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時代環境下記者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回答了應該如何堅守新聞理想的問題,為奮戰在一線或是即將踏入新聞行業的媒體人指明瞭方向。

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見證中國奇蹟的故事,還是堅守如一棵樹到一片林的轉變的故事;無論是信仰如英雄連隊的傳承的故事,還是忠誠如一家人世代守護祖國邊境線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展現大時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時代和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組成的,展現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是從側面反映時代和國家的變化與特徵。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和描寫,自能準確地擊中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沒有人喜歡冷冰冰地説教,也沒有人喜歡誇大其詞的宣傳和不顧實際的讚美。許多新聞想要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樹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於“假大空”的溢美之詞,將人物包裝成了“紙片人”,乾癟空洞沒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好故事,應該以真實的事實為骨架,以獨特的精神為神韻,以和人民的聯繫為經脈,惟其如此,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可能。

一個好故事的背後,包含着一個好記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記者寫出的並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個好故事必定由一個好記者寫成。一個好記者,他應該是忠實地陳述事實,警惕地探索真相,温暖地傳遞價值。同時,好記者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去記錄歷史車輪的軌跡;更應該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與豐富。

也許,探尋真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危險,暗訪記者每一次深夜尾隨都是和不法分子鬥智鬥勇的較量,駐外記者親歷紛飛的戰火,死亡就在一米開外;也許,採訪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風雪讓車無法開動,他們扛着攝像設備冒着風雪走了十幾個小時。

一個好記者,總是想着離現場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關注在哪裏,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在哪裏”;一個好記者,總是心繫人民,紮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記錄一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的故事”;一個好記者,總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黨和人民的囑託,“‘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媒體人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初心”。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理應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學家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可以看作是媒體人的新聞理想和追求的寫照。

2020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後感

Tags:觀後感 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