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成長教育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33K

第一篇:成長教育觀後感

成長教育觀後感(精選多篇)

成長教育觀後感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級外語系:陳彥君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想看這部片了,現在終於如願。

也許是因為這部片與我們的生活太相近而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相信許多同學都能在這部片子裏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尤其是對於正處於青春朝氣時期對未來充滿各種幻想的我們而言極具有教育意義。

記得之前有位老師説到關於年輕人這個話題,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邁的老婦人與一個小男孩之間的友情故事後大家對這位老婦人的第一感覺,所有同學的回答幾乎都是正面的積極的,比如慈愛,友好等等,幾乎沒有人關注到最為突出的老婦人的孤獨感。老師説,年輕人經歷得少,習慣從簡單而相對正面的角度思考事情。現在想來,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體現出來的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思可謂發聾振聵。

不可否認,珍妮在同輩羣體眼中也許就是那個一直以來聽老師話,聽家長的話,事事按照規章秩序來的乖乖女,好學生,是那個年年得獎學金,受許多人羨慕的具有光鮮亮麗氣質的女生。她富有智慧,對藝術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生活獨立,眼光獨到,懂得欣賞美品味生活。同時,她也對未來美好而浪漫的優質生活充滿了嚮往,就像她喜歡巴黎這個浪漫之都,喜歡各種來自上流社會的高貴用品,精神物質享受一樣。

這樣的一個女生似乎極為常見,哪一個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種子與念想?從小到大我們所接觸到的動畫片裏的女主人公似乎也是被賦予這樣或那樣的優秀。但是表面的優秀遮不住內心的缺憾,表面的安靜擋不住內心的狂野,表面的順從攔不住內心的叛逆。人其實都是一個矛盾體,都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體,需要許多外界的扶持矯正陶冶才能逐漸茁壯成長。這一路的社會影響,家庭環境,時代旋律,文化薰陶是何等重要。

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後來會為了跟從大衞放棄她的求學路,徜徉於燈紅酒綠之中的原因離不開她個人成長中的缺憾,狂野和叛逆。她追求個性,對上流生活迫不及待,渴望大衞帶給她的能彌補她在父母眼中的認同飢渴,她認為反正這是父母希望的,反正考牛津最後目標也是為了高品質生活,反正人生路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模板式靶場,射中那個所謂的父母眼中的金龜婿就好了,自己過得盡興就好了,就一下子被大衞帶給她的迷得神魂顛倒,對,是大衞帶給她的,而不是大衞本身這個人。

但是珍妮失算了,她忽視了所有鮮花和掌聲背後是淚水和汗水,她忽視了生活會與生活的挫折,痛苦,虛偽,艱難相聯繫,她也忘記了只有自己踩出來的人生才是踏實穩定的人生。生活是沒有捷徑的,從來就沒有什麼天上掉餡兒餅的事,上天對世間的人都是公平的。她過於自信地預估了自己的未來,或者換一種方式説,其實她根本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未來。也許她覺得這些“幸福”遲早要來,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這樣也不應該這樣,她在見大衞時應該坐下來,自己想一想,通過自我思考,自我反思來感知這件事到底對不對,值不值,有沒有哪裏不妥。俗話説,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有作家七堇年説過,我們應該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理想。我覺得,珍妮的理想是不夠遙遠的,她的內心還不夠樸素沉穩。不然她就不會經不起誘惑與考驗。對,其實珍妮她還是個孩子。

珍妮還沒有看到社會全貌,過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實則毫無保障可言的優質生活中。做出了還不屬於她這個年齡應該擁有的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珍妮看得太近也忘了腳下,忘了一心栽培她的老師,忘了青春期純真而美好的同齡者之間的愛戀,忘了作為一個學生,作為一個成長期少女不可逾越過早觸碰的事。她的心靈還不夠柔軟。好在珍妮還沒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線,失去她的判斷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尋求長輩的幫助,經過與父母特別是父親的隔門談話後重新領悟生活的意義與航向。其實我們也不應該給珍妮太過苛刻的批判,只是陷於大衞手中的珍妮還有幾分給了顆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當就難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沒看到其實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採摘回來的甘甜。

楊絳先生也説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想得太多書讀得太少,現在我想稍作修改,在這部片子上,珍妮所體現出來的,也算是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幻想的太多,經歷的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大學聯考填志願時就會想大二大三大四怎麼樣,三十歲怎麼樣,老了怎麼樣,我會怎麼樣而不是現在我要怎麼樣。慢慢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吧,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其實在老師您放映電影的開頭時我就想問,如果大衞他不是有婦之夫,也不幹小勾當,那麼事情會怎樣發展,珍妮又何去何從,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

説到這不得不提到家庭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長時間受困於生活的一些繁瑣之事而產生些許壓抑,他們同樣渴望有那麼一個人給他們的生活帶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於錢財使得珍妮的早年經歷被深深烙上了物質享受的印記,連提高自身內涵的讀書也成了攀上一個有錢有勢有交際圈的上流紳士的手段,錢財方面沒有脱敏的珍妮又沒有受到家長的及時阻止與開化,自然就認為在家長的支持下,一切順理成章。

記得老師您説過,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家庭的困難,想想這句話和兒童內心成長以及他日後用什麼樣的心態眼光去和別人交流的重要關係便知,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小孩面前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我出生還不到一歲時,爸爸出於自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非公職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嚴重燒傷,媽媽也一直是個賢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燒傷醫治那段生活艱難的時期以及後來在我幼年成長的那段時期裏,爸爸媽媽一直呈現給我的總是樂觀積極,隨心豁達,媽媽也從不會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雖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時間陪伴我玩耍,但是記憶裏小時候,爸爸會為了我喜歡的玩具載着我蹬着自行車一邊哼唱着他最愛的革命歌曲亦或是高原之歌一邊去玩具店挑選我心愛的玩具,每次爸爸出遠門都會給我帶回來好吃的還有書。有什麼煩苦爸媽也總是自己待在一邊小聲商量着。認識爸爸的人都説爸爸心態特別好,雖然全身燒傷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認的美男子,氣度不凡,是要考建築工程師的人,但還是熬了過來一點一點開始新生活。媽媽也是擔着重壓將苦痛自己嚥下,悉心照料我成長教誨我點點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則。小時候我也因為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況而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懷和關注。

感謝爸爸媽媽,感謝他們的所作所為,感謝在我成長路上出現的每一個人,感謝生命中出現的愛和温暖,寬懷和善良,才有了這樣一個我。成長的確是一個不斷被喚醒的過程,就像老師您説的一樣。我想我也會繼續不斷自我察覺,在不斷糾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漸漸成長起來,同時通過自己也帶給別人傳遞給別人更多的能量與愛。

第二篇:《成長教育》觀後感

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

中文11004班陳明軍

影片《成長教育》描寫一位16歲女孩面對成長經驗、家庭期許,以及突如其來的迷人愛情介入下,從女孩轉變成女人的心境歷程,作文之觀後感:成長無捷徑——電影《成長教育》觀後感。 16歲的珍妮是一個聰明開朗的小姑娘,就讀於英國倫敦鄉下一所女子學校的預科班,她的成績很好,是眾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成熟時髦、風趣迷人的男人大衞,並閃電般地與他陷入愛河不可自拔。大衞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在此之前她從來未曾想過,這種生活如此輕易就能得到。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備考牛津的念頭也被拋諸到九霄雲外。

與大衞一起的日子看起來是如此美妙,但是某一天,真相卻如一記磚頭重重地敲在珍妮頭上。她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女人,她開始反思這種生活是否真的是她想要的……

《成長教育》適合每一個少女觀看。它並不是説教,相反是用切膚之痛來讓人清醒。然而電影之外的我們要成長,並不用非得真實經歷一番不可。這部影片就告訴了每個女孩,在成長為一名公主的路上時沒有捷徑的,當現實生硬的告訴你,這個世界沒有王子,你還會相信童話嗎?王子和騙子只是一個男人的兩面,那麼經歷一番過後,我們還是會回到起點,回到努力成為公主的艱辛道路上。

影片一開頭是在歡快的音樂中出現的各種遊戲的簡筆畫,給人一

種青春萌動的感覺。而事實上珍妮也的確是一個年輕,聰明,漂亮,還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中學生,在青年管絃樂隊拉大提琴,學拉丁文,看英語書,按照父親的要求朝牛津努力。但是這種顯得太過功利的目標下,女孩的叛逆也顯而易見,或許她之後想要走人生捷徑的選擇也是這種功利教育所造成的。當年輕女孩在雨中邂逅開着高檔車的成熟男人,幽默風趣的談吐,如果你遇見的是一個會説:“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拒絕和陌生人説話。但是我熱愛音樂,我擔心那把大提琴禁不起雨淋,你可以把它放到我車上,然後你跟着車走。”你會説不嗎。之後那懂得音樂,高雅的品位深深的吸引着年輕的女孩,她似乎可以提前看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之後大衞帶着珍妮頻繁的出入高級場所,音樂會,高級酒吧,拍賣會,旅行,少女漸漸迷失在這些燈紅酒綠之中。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一切,而且大衞可以讓她得到一切而不是辛苦的去考牛津,她唯一的底線是等到她17歲生日,最後她退學了。然而大衞並不真的童話裏的王子:她發現他所謂的房貸工作就是給黑人介紹住處,然後一些害怕有色人種的白人老太太就會害怕,他就低價收購她們的房子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價;所謂藝術品工作就是以手段騙取或是低價收購普通人手上的文物和藝術品。並且就在他們訂婚後,她才發現大衞已經結婚生子,她更不是第一個和大衞一起的女孩了。夢醒了,所謂的王子充滿了謊言。值得慶幸的是,珍妮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努力地道路上,並且明白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成長教育》並不單單是探討女孩自身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事實上,影片也在檢討父母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當真相浮現後,珍妮忍

不住大聲質問父母:“如果説愚蠢的女學生總會被光鮮年長的男人吸引,那你們倆呢?”片中的父母一心只想讓自己的女兒將愛能過上高檔生活,但他們起初的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無可厚非,只是當大衞每次要求帶珍妮出去時,編出的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勢力的他們完全喪失了鑑別能力。甚至最後大衞向珍妮求婚時,他們卻鼓勵她,放棄努力已久的牛津,嫁給大衞,理由是:他給你的所有一切便是教育的目的。這時,影片對於這對父母失敗或者説根本錯誤的教育揭露無遺。

《成長教育》所展現的教育層面是多層次的,有父母的教育,有傳統的學校教育,有自我教育和挫折教育。影片中所提到的學校教育也是存在缺陷的,儘管老師們在珍妮和大衞交往的過程中曾給予警告,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多麼的缺乏説服力,太過教條化,根本無法使年輕人感知和理解。但是影片最後還是寄希望與廣泛的學校教育的,珍妮最後迷途知返,在原來的老師的幫助下,順利考入了牛津,回到了女孩的正常成長道路上。

片中珍妮熱愛法國,她學生時代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去法國,後來大衞的到來讓她夢想成真。然而過早的夢想成真只會讓人覺得心靈上的迅速蒼老。當她過後回想起穿着法國女人風格的衣服,在街上和其他情侶一樣跳舞喝酒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老女人沒有了夢想。當經歷過一切後,物質過,浮華過,再回到牛津的純真裏,她便更懂得珍惜這一切。當她重新和年輕男孩在一起時,男孩説將來要帶她去巴黎,她依舊錶現出對那裏的神往,就好像她從沒去過一樣。事實上,我們的夢想如果不是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而達成的,你會發現,

它始終不如自己所想象的美。

第三篇:成長教育觀後感

成長來自傷痛——

《成長教育》觀後感

中文11004班方秋玲

珍妮在女子學校裏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父母對她的期望是考上牛津大學。她很喜歡拉大提琴,但爸爸告訴他:“愛好只是愛好”(hobby is hobby)。在一次意外的大雨中,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大衞闖入了她單調的生活中,給多情的少女珍妮帶來了繽紛的藝術生活,這樣的生活猶如從平地裏躍入雲端。他們去聽高雅的古典音樂會,去參加名流藝術品拍賣會……珍妮享受着大衞給他帶來的美好。大衞向珍妮求婚,珍妮的父母以為自己的女兒的豪門美夢就要實現了,就在去協調婚禮具體細節的路上,珍妮發現了大衞的信件。原來大衞是個已婚男子,並且還有孩子。一切猶如從天堂墜入地獄,幾分鐘前,她還以為自己可以擁有全世界,可一轉眼此刻一無所有:她剛放棄了進入大學的自學考試,還和疼愛她的導師們翻臉,父母也幫不上什麼忙。這個聰明的女孩在恍然大悟後平靜地找到了老師的幫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重讀了一年,最後如願的考取了牛津。

“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捷徑”。珍妮在對學校老師申請回校時鎮定地表達了她的領悟。傷害令人成熟,這幾乎是女人成熟的第一捷

徑,但捷徑,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引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的那條路。珍妮足夠聰明也足夠幸運,還有點迷人,換做在中國國情,或許這個女孩已經遭到了周圍環境的拋棄。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寬容善良的老師,看到了一位勇於面對另類挫折的堅強女孩,所以最後我們看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心智趨於成熟後的珍妮看起來和周圍的同學沒什麼不同,她依然有着天真爛漫的臉龐和笑容。過去的愚昧已經成為了一種歷練,它幻化成心底的堅實部分,保護着她,帶她成長,長成一名真正寬容,善良,精明的女人。

有人説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於她的叛逆!丟下腳踏實地的學習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我認為使珍妮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的原因是——對當下的抗拒!珍妮從剛開始的品學兼優的優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線邊緣;從學校的好好學生,到離經叛道的退學生;從前途光明的聰明女孩,到陷入愛情、學業雙雙離去的困境……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對當前的學習、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滿!正是因為這種不滿,使單純的她產生逃避當下生活的衝動,正是因為這種衝動,使她墮入了看似美麗的深淵。如果她不抗拒現狀,而是接受它,就不會上演出退學的鬧劇,更不會到愛情、前途兩空的地步。

看看珍妮,想想自己。其實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幾何時,我也是特別排斥學校的教育體制,覺得學不到東西。抱怨專業,抱怨學校,抱怨環境……但是,現在隨着時間的磨練,我能夠用比以前更加感賞的眼光去看待現在的生活。從過去的“學習反動分子”變成了可以用心讀書的“叛逆”學生。或許我的未來不在於這些專業課的成績,但是我知道,無論我做什麼,我都應該做好眼前的事,同時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第四篇:成長教育觀後感

成長教育觀後感

和爸爸通電話,爸爸給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可是上了十幾年學,尤其是我這種厭學的孩子,最煩的就是學習了。開始爸爸只是在結尾要掛電話的時候説上一句,後來打一次電話就能説好多遍,我就覺得給爸爸打電話我總是在重複着知道了知道了,很多時候,我只是很難過,抑或煩惱生活,抑或學習學到瓶頸了,給爸爸打電話是希望可以有家的感覺,展示脱離學生這個身份,和爸爸當好朋友。但是隻要我一説起不想看書之類的話,爸爸總是很緊張的説,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然後考研,然後怎麼怎麼地。我只好草草説知道了,然後掛掉電話,爸爸總是那麼不瞭解我。

那天晚上,看過成長教育之後,學習的煩躁頓然消失,心裏只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原來一切都是沒有捷徑的的,幸福也是一樣。父母只是希望我們過得更幸福,而他們認為的最可靠的辦法便是通過學習出人頭地。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叛逆的珍妮,對生活充滿期盼,卻又被學習所煩。我們一直在和心裏的他戰鬥,當有一天我們累了,就會成為下一個珍妮。

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片子,也可以説是一部勵志片。尤其是對我們這種還處在學習與生活的選擇中的人。這部片子告訴了我很多。父母的做法有時候會讓你生氣,但是要相信他們一直都是愛你的;社會並不像我們想象的一樣單純,不要隨便一利益或者其他東西輕易的被矇蔽;男人是最大的謊言家;成功沒有cut way,知

識才是武裝自己的最好武器。

我想當我以後因不想學習而煩惱的時候,想想珍妮的事,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自動化0802

學號0806050204

姓名:王玉婷

2014年4月1日

第五篇:《成長與教育》觀後感

《成長與教育》觀後感

中文11106班 王秋妍

看慣了美國大片,不曾想到一向提倡學生個性自由、獨立發展的美國也有此類關於成長教育的傳統型片子。雖然故事主人公代表的是受美國教育背景的學生羣體,離我們中國學生的現實狀況很遠,可能我們根本不會接觸到紅酒,去到巴黎,甚至出國去讀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但有些本質的東西是一樣的,那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成功每個人都想擁有,有些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怎樣才能取得成功,卻從不付諸行動,有些人覺得通往成功的路太崎嶇,可以通過其他捷徑來實現,而另外一些人就明白成功不是坐“想”其成,也不像四兩撥千斤那樣唾手可得。

女主角珍妮在認識大衞之前一直堅信只要通過不懈努力和自己良好的天賦就能夠考上牛津大學。可是遇到大衞之後,他發現自己以往的人生是多麼的枯燥乏味,每天面對一堆寫不完的拉丁文作業,而大衞幾乎能滿足她所有的要求:得到喜歡作家的親筆簽名,去巴黎看精彩的電影,穿黑禮服喝着紅酒……於是,他認為有了大衞,他就擁有了一切,成功也不在話下。糊塗的珍妮決定離開學校,和大自己十幾歲的大衞結婚,她的父母更是被大衞的金錢矇蔽了雙眼,竟然答應把女兒嫁給他。最終,珍妮發現了大衞是有夫之婦,孩子也幾歲大了,這對於珍妮來説無疑是晴天霹靂,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大衞,而大衞卻欺騙了她,一場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夢瞬間破滅。珍妮幡然悔悟,決心回到學校,在向她的拉丁文老師乞求原諒的時候,珍妮進

門説的第一句話是:“這兒(推薦訪問範文網:)真温馨。”這份温馨的感覺對珍妮來説久違了,大衞帶她出入了那麼多高檔場所,看到老師簡樸的房間後仍覺得温馨,説明珍妮真的回來了。經歷了這些事之後的珍妮變得更加成熟,也明白了很多,理想是無可取代的。在失去一切之後,她沒有氣餒決心回到學校,堅持最初的夢想。不能説他與大衞的這段經歷是她人生的污點,我覺得這段經歷然珍妮學到很多也明白很多,畢竟需要一次傷痛才能給我們教育與成長。

看完這部片子之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如何在這浮躁而又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保持自我,無論是對高中生還是大學生而言都是一個需要處理好的問題,把握不好這個度就會誤入歧途甚至招致毀滅,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珍妮那樣理智對待。許多大學生或高中生都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厭惡了學校千篇一律的學習生活並且覺得離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遙不可及。於是,我們傾向於通過提前進入社會這條“捷徑”來實現。然而等到進入社會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錢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掙,離開學校後的日子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逍遙。每個人身邊不乏這樣的人,偶爾他們會在你面前説真羨慕你還在讀書,還是做學生好諸如此類的話。可能你覺得不解,他們都掙錢養家了,而自己卻還在大把大把的花家裏的錢,也許你覺得這是件很丟臉的事。但是你沒發現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

有理想的人總比丟失理想的人要幸福,經歷挫折和失敗之後才明白人生要有理想的指引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通往成功的路沒有捷徑,只有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不懈努力獲得的成功才是最真實,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