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塔拉路》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第一篇:《熊貓回家路》讀書筆記

《塔拉路》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熊貓回家路》讀書筆記

今天我看《熊貓回家路》這本書,小盧與小熊貓胖胖的感情感動的我一塌糊塗,故事很感人,至今那場景總是歷歷在目。

《熊貓回家路》講述的是一隻和母親失散的熊貓胖胖在森林裏流浪,歷經了艱難險阻,被同為孤兒的男孩小盧解救並幫助與母親團圓的感人故事。小盧是個父母因火災雙亡的孤兒,他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直到有一天,一隻與母親失散的小熊貓胖胖闖進了他的生活。小熊貓胖胖原本和它的母親及哥哥在野地生存,但因一時貪玩而迷路,並且成為了科學研究人員追捕的目標,小熊貓與母親失散後獨自面對荒野大地掙扎生存,直到它遇上了小盧。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產生了相知相惜的情感,但小盧也因為這段情感及自己的人生經驗,體會到他能給小熊貓最大的幫助,就是幫助它找到回家的路,讓它和母親團圓。

小盧由於孤兒的特殊身世,使得他對熊貓胖胖有一種兄弟之間的情感流露,在幫助胖胖找到媽媽的過程中,小盧竭盡了一個10歲孩子的所能給與胖胖最真摯的愛,而胖胖的到來也撫慰了小盧那顆孤寂的幼小心靈,這樣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我看後會受益非淺。故事中,小盧將受傷的熊貓幼仔抱回家、為它療傷、餵它吃東西,然後陪着它嬉戲、玩耍。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盧讓熊貓胖胖之間真誠至真的感情。在河邊小盧讓熊貓胖胖趕緊走,因為後面科學家帶着獵犬追過來了,小盧推開胖胖,讓他趕緊找媽媽去,但是小盧每次推開胖胖,胖胖都又回來抱住小盧的腿,小盧不得已拿鵝卵石打在水面趕胖胖走??。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感動的我一塌糊塗。

最後,小盧幫助小熊貓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收穫了家庭的温暖。“熊貓回家路”是一條温暖的道路,在幫助小熊貓的過程中小盧的人生也得到了改變,也明白了“只有大自然才是熊貓的家”。

它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動物之間原來可以這麼親近。所以我們要善待動物,熱愛大自然,讓世界充滿愛。

第二篇:《熊貓回家路》讀書筆記

今天我看《熊貓回家路》這本書,小盧與小熊貓胖胖的感情感動的我一塌糊塗,故事很感人,至今那場景總是歷歷在目。

《熊貓回家路》講述的是一隻和母親失散的熊貓胖胖在森林裏流浪,歷經了艱難險阻,被同為孤兒的男孩小盧解救並幫助與母親團圓的感人故事。

小盧是個父母因火災雙亡的孤兒,他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裏,直到有一天,一隻與母親失散的小熊貓胖胖闖進了他的生活。小熊貓胖胖原本和它的母親及哥哥在野地生存,但因一時貪玩而迷路,並且成為了科學研究人員追捕的目標,小熊貓與母親失散後獨自面對荒野大地掙扎生存,直到它遇上了小盧。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產生了相知相惜的情感,但小盧也因為這段情感及自己的人生經驗,體會到他能給小熊貓最大的幫助,就是幫助它找到回家的路,讓它和母親團圓。

小盧由於孤兒的特殊身世,使得他對熊貓胖胖有一種兄弟之間的情感流露,在幫助胖胖找到媽媽的過程中,小盧竭盡了一個10歲孩子的所能給與胖胖最真摯的愛,而胖胖的到來也撫慰了小盧那顆孤寂的幼小心靈,這樣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我看後會受益非淺。故事中,小盧將受傷的熊貓幼仔抱回家、為它療傷、餵它吃東西,然後陪着它嬉戲、玩耍。最讓我感動的是小盧讓熊貓胖胖之間真誠至真的感情。在河邊小盧讓熊貓胖胖趕緊走,因為後面科學家帶着獵犬追過來了,小盧推開胖胖,讓他趕緊找媽媽去,但是小盧每次推開胖胖,胖胖都又回來抱住小盧的腿,小盧不得已拿鵝卵石打在水面趕胖胖走……。這一幕幕感人的畫面感動的我一塌糊塗。

最後,小盧幫助小熊貓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收穫了家庭的温暖。“熊貓回家路”是一條温暖的道路,在幫助小熊貓的過程中小盧的人生也得到了改變,也明白了“只有大自然才是熊貓的家”。

它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動物之間原來可以這麼親近。所以我們要善待動物,熱愛大自然,讓世界充滿愛。

第三篇:《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讀書筆記

生活中有許多路口,而且從路口出發,不止一條路可以通到你要達到的目標。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條。

在這個學期裏,我學習了一篇文章,叫做《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伊爾莎·斯奇培爾莉。

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小時候,有一次,隨着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然後記敍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兩次遇到困難,最後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故事。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作者遇到困難時,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冷靜的思考,然後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記得有一次,爸爸要我背熟《三字經》,過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就背完了。可是,前面背熟了,後面的又不會背了,後面的背熟了,前面的又忘了,我像熱過盛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心想:這可怎麼辦呀?就在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我無意間看到了古詩的意思,想到了一個能快速背熟的好辦法:根據《三字經》的意思來進行分析。想到這,我立刻去找爸爸,爸爸把它的來歷和意思告訴了我,我試着背了背。不到1個小時半,我就能倒背如流,而且還不會忘。

學習這篇文章,讓我獲得了一個終生受益的啟示:遇到困難,不要灰心,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要向困難屈服,要另找捷徑逐步走向成功。所以説,我們不能把思維停在一個角度上,要全面些,如果有條路無法走了,我們就要試着走另一條路。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

《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

作者首先提出: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面對一個一個接踵而至的問題時,每個人的選擇都是不一樣的,大的來看,一是解決問題,二是規避問題。作者認為,解決問題,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隨着能力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而規避問題,往往不會使痛苦消失,持續的逃避還會使心智退化。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呢?這就是自律。自律,包括四個方面:1.推遲滿足感,2.承擔責任,3.尊重事實,4.保持平衡。

1.推遲滿足感,即所謂先苦而後甜,苦盡則甘來,先解決困難的問題、難以解決的問題、麻煩的問題、重要的問題,而後,享受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及之後面對其他小問題的輕鬆。

2.承擔責任,即應該勇敢的説出“這是我的問題,由我來解決”,敢於面對問題,直面問題,承擔問題帶來的痛苦,也承擔“承擔責任”帶來的痛苦。

3.尊重事實,即莫要自以為是,莫要以為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自己的知識體系是完美的、是正確的、是不可改動的,莫要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系統裏,應推陳取新,尊重事實,不斷完善、修正自己的世界觀、知識、人格和心智。經常內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知善知惡,之後存善去惡。

4.保持平衡。中庸之道,學會放棄,學會有所為亦有所不為,承擔放棄帶來的痛苦。應注意的是,你必須在擁有某種事物之後,才能放棄,一味放棄就以為着放棄人生。

第一章最後,作者提到,也是幾乎所有類似書籍都提到的,最簡單,也是最難的一句話:“持之以恆的堅持。”

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多次提到父母的教育對子女的影響,這個方面,本次閲讀的時候沒有仔細看,以後根據需要可以再重新讀過。

作者在全書第一部分裏提出,想要解決問題、消除痛苦,就要做到自律,並提出了自律的四個基本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在第二部分裏,他深入論述,為什麼“愛”是自律的原動力。

首先,作者給出了“愛”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可以看出,作者在這裏對愛的定義,是從其心理醫生角度、經驗及世界觀形成的一種認識。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些不是愛的“愛”,包括:墜入愛河、依賴性、自我犧牲、只説不做。墜入愛河,是為了突破“自我界限”而形成的正常反應,但並不能使心智得以成熟,只是為了排解寂寞。依賴性,是一種消極的人格失調症,他們往往不在乎對象是誰,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找到一個可以依賴的對象。比如,剛剛失戀的人,往往很快就會找到新歡,他們只是為了找到一個下一個可以依賴的人。自我犧牲,其實是在追求一種“道德的優越感”,做出犧牲的人,往往不是受害者,他們其實在內心深處是喜歡犧牲,喜歡道德上高人一等的感覺。只説不做,愛是行動,是真正的付出,而不是僅僅一種感覺。

第三,作者進而闡述,何為真正的愛,及該如何去做。包括:真正的傾聽,坦然接受死亡,敢於追求獨立自主,勇敢做出承諾,不輕率的與別人發生衝突,自我約束,尊重對方的獨立性。這裏不沒一條都記下了,但是的確每一條都是足以讓人思索和深思的。如,“敢於追求獨立自主”這一節,作者有一句話“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確實,隨着年齡的增大,我和我身邊的人,似乎都更喜歡懷念過去,喜歡自己熟悉的環境、人和事物,對陌生的、未知的、需要花力氣學習的東西在本能地排斥。其實,就像書裏面寫的一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感覺,對於心靈而言,都是極好的滋養。”其實我們內心也都明白,固守陳規是不好的,只是沒有勇氣去做。

第二部分讀畢,第三部分計劃在1月30日讀畢。同時,對於前兩部分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回事兒》裏學到的方法,加以記憶。

我自己創業一年的心得是——很多事,只有你幹了,才知怎麼回事;很多事,只有你幹 1

了,才知跟想象中完全是兩碼事;很多事,只有你幹了,才發現其中有很多機會,你不幹永遠遇不到;很多事,只有你幹了,才會被迫去解決因之引發的各種問題,解決了你能力就提高了。

我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有點特殊——我不會花重金找關係讓他上最好的學校,那樣性價比很低;我會讓他上比較好的學校,成績也不要求拔尖,只需跟上即可;現在應試教育那一套,我不喜歡;對比自己以前,我發現(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被灌輸過很多無用知識;互聯網時代已是知識爆炸的年代,成績再好,畢業幾年後知識就落伍了;未來的人們,將會不用再記住那些知識(也難以記住),而應懂得去哪裏尋找知識;所以,我會重點培養他的尋找知識的能力,而不是牢記知識本身;最重要的,是培養他生存技能、思維能力,兼顧道義與實用的正確三觀,健全的心智,樂觀的性格,豁達的心胸,堅韌的毅力,積極的態度,以及美學修養(音樂與美術方面)——這些並非應試教育所能給予的。當然應試教育也不能完全忽視,至少會教給他很多基礎知識。但對應試教育的弱點也需高度重視,特別要注意找出教科書裏穿插的各種謊言(主要是歷史和政治方面)並予以戳穿,防止孩子被洗腦成當權者的奴才。

人若想成功,必須對自己有個客觀清醒的評估——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你們也可以根據對自己的認識,向我們提要求——你有什麼?你適合幹什麼?你想幹什麼?這些問題一定要想清楚。我已經想了半輩子,現在還在想。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無數念頭,這些念頭是實現理想的路徑。就比如,這個點是原點,那個點是理想,中間這條直線就是我們實現理想的路徑。它就是一系列念頭組成。每實現了一個念頭,我們就離理想近了一步。

但實現理想會走彎路,這世上大部分人會淪於平庸,無法實現理想。那些理想,最終也就成了空想。為什麼會這樣?有的人理想本身就不切實際不具可操作性,這叫目標錯誤;有些人定了理想,行動卻南轅北轍,這叫路線錯誤;有些人以為自己有理想,其實他根本就沒有理想,這叫自欺欺人。還有一些人就比較令人惋惜了——他們知道理想是什麼,但實現理想時遇到太多阻力、冒太多風險、付太多代價,以至於不得不中途放棄。所以光有正確理想、正確方向、正確路線還不夠,實現理想是要付代價、有堅持的。

我喜歡兩個詞——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除去少數特別不着調、一無是處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有亮點的,或多或少。人都有不同個性、不同長處,以及相應短板。一個好平台除了能提供鍛鍊機會彌補你們的短板外,也應尊重你們的個性,把你們當成各有亮點的人才,而不是把你們當塊“磚”搬來搬去。強扭的瓜不甜,強迫人幹無趣的事會扼殺創造力和激情,會把人才變成平庸之輩。一個由庸人組成的公司必然平庸,那無論我還是你們,損失就太大了。

想到這裏,我開口對大家説:“非常歡迎各位到我的公司裏來。大家看到了,我這裏是個創業的小公司,連個正規辦公樓都租不起。大家肯到我這裏來是對我的信任和高看。我平素不喝酒,但今天一定要敬大家一杯,感謝了。”言畢,我與每位員工一一碰杯,並一飲而盡。放下杯子,我又開口道:“既然大家相信我們的理念,為了尋求‘共同語言’走到一起,那我想借這個機會説上幾句。第一,是我對你們的要求,也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只兩條:理想,誠實。我是商人,講究公平交易,我不提倡什麼無私奉獻,我認為人都是自私利己的。我開這公司不是免費為人民服務的——我沒那麼多錢坐吃山空。賺錢是所有創業者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之一。但除了賺錢我還想服務社會,用社會的反哺提升我服務社會的能力。人沒有理想走不遠,若你只為薪水工作,那你一輩子註定一事無成;一間公司若沒有理想,它一樣走不遠。這是因為,利益和道義間總會存在衝突,一個短視的、沒有理想的老闆,總是會基於趨利避害的天性選擇利益捨棄道義。但一間公司若沒有道義,它能走多遠?三鹿做了很多年,一朝出了三聚氰胺就垮了。還有很多缺乏道義的公司沒垮,但今天沒垮不等於明天不垮。

只有真正把服務社會作為自己的理想並指導我們的每一步動作,才能在利益與道義出現矛盾時,義無反顧地選擇道義;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大眾認同——這才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

我下決心做這麼個公司,絕非為撈筆錢走路——若那樣我不如不幹,原有待遇足夠我舒服地生活。為什麼舍了原來那些追求這夢想?因為我覺得,無論我多努力,一到60歲我就狗屁不是回家遛鳥等死,這種生活太可怕了。那我想幹什麼?我想把這間公司做成百年老店,在我七老八十話都説不清時,我到董事會發言仍能得到大家尊重。若到那一步,我這輩子就算成功了。人終有一死,但死法卻千奇百怪。我是寧可心臟病突發猝死在辦公桌前,也絕不願躺在牀上惶恐不安等死。

這就是我的理想。那你們的理想是什麼?先不必急於告訴我,因為人弄清自己心靈真實的呼聲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花了十多年時間,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我。我虛長你們快20歲,我可以用我的經驗和教訓告訴你們——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未必成功,沒有理想的人一定失敗。”

“再説誠實。很多人把誠實説成美德,我不這樣看,我認為誠實是實現利益的工具。這是過去很多年得出的痛切體會,或者説教訓。一個謊言出口,必須要用更大更多的謊言彌補,一層層套下去,最終還是要被戳穿。為撒謊我們付出太多腦力,可終究紙裏包不住火,那我們何必再做這等勞而無功的事?撒謊的動機,是逃避問題與責任,而問題不因逃避就能消失。它會越積越多,最終不可收拾。所以我花了很大力氣強迫自己學會不逃避問題,既不對自己撒謊,也不對別人撒謊。當然人在世上混不可能杜絕謊言,我的原則是能不撒謊就不撒謊。我不怕你們沒經驗,但我絕不欣賞不誠實的人。我不怕殘酷的真相,只怕美麗的謊言。一件事再糟,若把實情告訴我,那我基於此可以做出正確判斷和應對,哪怕結果不如人意,也算盡人事,順天命,沒什麼可遺憾的。可若我得到的不是實情,基於謊言做出的判斷一定是錯誤的,而且這個錯誤責任就不在我。

但很遺憾,這個國家很多人習慣於説一套做一套,以至於很多原本很好的理念,因説與做完全不搭界而流於空話。也許你們過去曾遇到過這樣的老闆或老師,也許你們過去不覺得這是什麼大問題,但來我這裏你們會發現這裏與別處不同。在我這裏,言必信、行必果,你我的每句話——你對我的承諾,我對你的承諾——都具合同效力。我會這樣要求你們,你們也可以反過來監督我。

第二,你們覺得什麼是美滿的人生?我認為其實只兩條——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還有比這更多嗎?沒有了。兩個都做到,你這一生就成功了;兩個都沒有,你這一生就失敗了。一個成功,一個失敗,你的生命就是有遺憾的。

那麼來我這裏,除薪水外還能提供給你們什麼?我想作為過來人,我深知在剛踏入社會時學會設計人生道路——事業和婚姻——是多麼重要。你們還很年輕,人生的很多細節自己都沒想清楚,但我相信你們都希望有份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婚姻。而走好這第一步非常重要,起碼要走向正確的方向。方向錯誤,再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最終還需推倒重來。這就是我的教訓。我付出了代價,領悟了這些,就不想再讓你們走彎路。所以,我不僅想做你們的老闆,還力爭做好你們人生第一步的引路人。我願為你們的人生設計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力爭給你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平台,施展你們的才能。無論你們在我這裏幹多久,無論你們將來是選擇繼續跟我走還是另謀高就,若你們能發自肺腑地感覺:哦,我在共同語言公司還是學了不少東西,讓我的人生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若能收到這個評價,我就很滿足了。”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讀書筆記

我想,我周邊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不多,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書評,對它萌發了強烈的好奇心後才看的,《華盛頓郵報》對此書的評價是:“這是一本震驚世界的名著,出版後雖未作任何宣傳,但經人們口耳相傳,迅速暢銷起來,它曾在美國最著名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的時間近二十年,創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種出自內心的慷慨行動。”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國心裏醫師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他帶領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正如作品總序中所寫的那樣“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這本書教會我們變得成熟,用於承擔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成熟是每個人必然的選擇,拒絕成熟,就是選擇痛苦。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自律,愛,宗教和奇蹟。其中我感觸比較深的是自律和愛這兩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節制你的感情和行為。文章的開篇就寫到“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既然人生註定苦難重重,那麼我們只有坦然面對了。正視自己,才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才能找尋到適合辦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當問題出現了,我們會選擇逃避,一廂情願的等待問題能夠自行消失,因為我們相信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可事實上呢?問題不會消失,它們仍然繼續存在,而且它們的存在還會成為妨礙我們心靈成長的永遠的障礙。

伴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得不開始承擔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於是我們又開始手足無措,習慣性的想要逃避。我們開始希望“這不是我的問題”,並且在心裏這樣自我安慰:“出現這些問題,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別人造成的,是別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無法……是我無法控制的社會因素造成的,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所以該有別人和社會來為此負責。”

趨利避害,逃避責任,好像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然而如果每個人都開始逃避,不願意承擔責任,社會必然會堆積起越來越多的問題,從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惡和安全隱患。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説“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為要改變舊有的習慣是一個艱辛且漫長的過程,所以我們寧願為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也不願嘗試去改變……

更多的時候,我們為了逃避責任所帶來的痛苦,心甘情願的

放棄選擇的權利,讓別人來操縱自己的人生。因為害怕孤獨,所以喜歡喧鬧,以這樣那樣的名義狂歡,而這一切恰恰反應出我們內心的強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靜的夜晚一個人獨處時,我們才會聽到那來自內心的獨白。真正的安全,來自於人的內心。只有當我們的內心足夠強大,足夠充實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覺到安全,才不至於在這個紛繁的城市中漸漸迷失,也才能夠不被周圍的環境所擾,專注於自己要做的事。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為禪 內心不亂為定”吧?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放棄和不斷獲得的過程。現實的殘酷,我們常常感覺自己不斷努力,人生的意義依然還是蕩然無存。所以我們必須在不斷地肯定自我的同時,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棄自我。即:消除熟悉的過去,追求新鮮的未來。否則,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將是過去經驗的一再重複。完全的釋放自我,甚至不惜把過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説的通俗點就是打破常規,這是自我完善的必經之路。

而在書中,多次被提及的“愛”,則被定義為:“人類心靈進化的原動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換而言之,愛——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覺到進步。派克的説法,多少有點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情慾,不過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戀愛的基本訴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常常被我們解讀為

“愛”,這是完全錯誤的。例如:家長對孩子的過分保護,並非完全出自於愛,而是以愛之名的控制慾。而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一段感情結束以後,被拋棄的一方,痛苦萬分,甚至打算輕生,他們會説:“我是那麼的愛ta,沒有了ta我活着還有什麼樂趣?!”其實二者的關係已經背離愛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覺到進步。而他們口中的“愛”不過是過分的依賴感,不再是單純的自我完善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