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000字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56W

目錄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1000字
第一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第二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第三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第四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第五篇:親愛的安德烈 讀書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這個星期,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令我感觸頗深。

《親愛的安德烈》是由着名作家龍應台和她的兒子合着的一本書,書中摘錄了一位母親與她的兒子通過信件來互相瞭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歲時,龍應台離開歐洲,前往台北任職,於是,這對母子暫時的分開了,等到卸任再回兒子身邊,安德烈已經是一個小夥子了,龍應台發現,四年間,兒子長大了,母子間卻多了一堵無形的牆,如往往在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雙方多次出現分歧,龍應台感到兒子變了,他們是不同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中間橫着東西文化,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的時間,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心靈,龍應台“第一次瞭解了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安德烈向母親這樣寫道:”媽媽,你跟我説話的語氣和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捨‘”,書中不乏這樣的片段,語言犀利,點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媽媽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希望自己能獨立,能長大。

就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我的一個好朋友——婷婷,平時在學校裏學習成績很優異,是他們班的班長,是一個有個性,有創意的女生,在他們班,她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有特別多的好朋友,活潑又開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沉默不語,每天回到家就埋頭寫作業,把自己悶在房間裏,不喜歡和家人交流,把心靈的窗子也關得緊緊地,似乎不想讓一絲陽光照射進來。在家中不喜歡和父母傾談,她總是説與父母沒有話題可聊,但是和我在一起時,她就有説不完的話題:學校發生的趣事、她的好朋友的情況、她在學校的表現等等。後來,我與她進行了很深刻的一次交流,才知道:婷婷的爸爸又經常出差,所以沒有時間與爸爸媽媽交流。

我和她是有一些區別的,我喜歡傾訴,總覺得快樂的事情應該與每個人分享,所以,我是很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他們知道了我的情況,也會很快樂,這就讓我感受到父母其實很關心我,她們在傾聽我的話,我們在一起學習,他們在陪伴我成長。而婷婷不喜歡與父母交談,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無法溝通,因為現在的青少年都比較新潮,對網絡的詞彙比較熟悉,而有些父母並不瞭解自己的兒女到底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兒女又總是説些網絡潮語,就導致家長和兒女只見沒有共同語言,婷婷的內心也就更加封閉了……

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很想把這本書送給婷婷,希望她能通過閲讀這本書,理解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因為生活的重擔,使他們有些無暇顧及你的一些喜好,書中的一句話點明瞭多少青少年想擺脱父母,獨立生活的心聲:“也就是説,你到今天都還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恐怕婷婷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吧!使婷婷與爸爸媽媽之間的隔閡能夠慢慢被清除,變回那個開朗大方的她。龍應台知道了兒子的想法,相信只要婷婷主動與父母交流,父母一定會知道她的想法的吧!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看這本書,讓同學們閲讀這本書!

第二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雖然很久以前就有機會讀龍應台的《親愛的安德烈》,但是以前我都只是隨便翻看了幾下便放下了,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今天我認真看了下去,感覺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想看,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安德烈的年齡也是十八歲,和我的年齡一樣。他在書中向母親訴説了自己的很多不滿於困惑,這些都是我所感覺到的。同樣是十八歲,同樣不知道自己未來到底想幹什麼,同樣不太能全面而且正確認識自己。

我來了兩個多月了,然而我的方向是什麼呢?我是為什麼來到這裏,直到今天我依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像很多十八歲的孩子一樣很迷茫,很困惑,找不到方向......

我也和他有着同樣的煩惱,每天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煩惱,讀後感《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就像我買了一個髮夾,但是它很不合適,於是我耿耿於懷了好幾天,一直到我看到書上的故事。就在剛才我打卡時發現只有八十多塊錢,而且我的卡好好像一直掛着在花錢,(雖然我不太確認是不是一直在花錢)於是我又為這個事開始煩惱,雖然我的意識一再提醒我剛剛才看過一本書,我應該從中得到應有的啟發,但我還是在煩惱。其實那不過是幾塊錢而已,我並不需要這麼煩惱。不過這會兒寫着博客,我漸漸的沒有了那種煩惱。真的,人就是這樣,很多時候為小事而惱很久,真有點不值得。因為就算是煩惱了,也不會彌補回來!

這的確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我還沒有讀完。待我讀完後,再好好的寫上一篇讀後感。

心情好了!

第三篇:《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筆記

劉思彤

在上一個學期,郝老師曾帶我們做過一次“讀書漂流”活動。這使我深深愛上了作家龍應台的作品,尤其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箇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信。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台與她的兒子帶着不同的心態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心,想要打開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着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度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着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複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係,可作者龍應台卻看透了這一層關係。用龍應台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卻永遠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心,會被我當成嘮叨。我只顧着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到頭來才發現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在背後,有着一雙關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頭來看看她。

龍應台用她優美具有色彩的語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裏,總有一個家,在等着你。

第四篇: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10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mm

“你為什麼不試試看進入我(請收藏本站:)的現代、我的網絡、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説,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得不能動彈?”──安德烈

首先,通過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書中我總能讀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似乎從出生開始,我們的人生就已經被計劃好了,我們需要好好學習,需要考上一所好大學,於是,老師、學校、家長、社會……身邊的所有的環境都充斥着這種思想。這種思想就像空氣一樣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周圍,伴隨着我們的成長。但是,相比於安德烈,我們失去的真的很多。安德烈將“性、藥、搖滾樂”看做一種隱喻,暗指生命中的種種樂趣。我想安德烈是自由的,他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自由樂趣,並且無憂無慮地去享受。生在中國,飽嘗着東方文化,我們確實不能像西方孩子,像安德烈一樣的生活,有他那樣的經歷。但是我卻想説的是,人生苦短,活的灑脱奔放而不留遺憾,才不枉來人間走這一遭。這也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

其次,更多的是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了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和鴻溝,也感受到了父母瞭解和認識自己成人子女的渴望,更感受到了父母對於子女不離不棄的、貫穿始終的愛。其實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在內,有多少人和自己的父母交流甚少,缺乏適當的形式和機會,以至於兩代之間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會發現,雖然自己以成家,卻發現自己越長大越孤單,漸漸的不願意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東西,反而身邊的朋友或許比父母更加的瞭解自己。我們不斷的接觸更新的事物,漸漸的從父母的世界中遠去,偶爾的電話也是例行公事一般的枯燥無味。“最近好嗎?”“還好啦。”“錢還夠用嗎?”“夠。”僅此而已。我們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但是卻沒有人願意或者留心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些。我想,我們的父母養我們長大成人,絕對不想看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結局。

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後讓我深思,而且指導我如何面對每天在學校遇到的12歲左右的學生。每個學生就是一本書,是作為老師一日就得不斷翻閲的書,而且是永遠不會重複的書。這些書讀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師的愛心、智慧及藝術了。好的老師應該是一名好的讀者,龍應台告訴我們,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那麼對我們來説,認識一羣性格各異的12歲的人,我們該怎麼辦呢?在我看來,我們首先得蹲下來,而且得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們自己,才能有空間去傾聽他們的想法。現代傳媒迅猛發展,而世界發展日趨多元,很多事物並非只有一個答案。所以不要帶着標準答案與學生討論,因為人人都不喜歡被説服。而且我們要善於抓住機會進行有效溝通。在溝通時,我們應該把80%的時間用於傾聽他們的訴説,同時注意不要以權威自居對他們發號施令。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去改變,我們和父母、父子、師生之間也會建立起一座通往對方世界的橋樑。雨後的彩虹,就會在橋樑的上空,綻放!

第五篇:親愛的安德烈 讀書報告

讀《親愛的安德烈》有感

最初聽到龍應台這個名字的時候,只知道是一位台灣作家,而且一直理所當然地以為作者是一位思想很有深度的先生,直到讀了《親愛的安德烈》才發現她是一位女性,而且還是位和普天之下的母親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愛之深的媽媽。

《親愛的安德烈》是由龍應台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三十多封書信組成,中間穿插了些讀者的來信。龍應台因為與兒子幾年未見,再相見時,兩人已從親密變得陌生。為了拉近兩人的距離,龍媽媽提議兩人通信,於是這本書便誕生了。

當時讀這本書,我是被封面上介紹的,這本書讓許多“親子”由熟悉的陌生人變得能互相理解而觸動。當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我周圍人與他們父母之間的關係。我們明明都深愛對方,卻無法表達,無處述説。結果都這樣僵持着渡過,然後揮手,帶着對彼此的誤解,走進自己的人生。我想這是無數人都正在經歷,或已經經歷過的事。我不想讓這樣的遺憾繼續,我也想通過這本書讀懂我的父母,讀懂我們的關係。

沒想到,我已打開這本書,得到的卻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們在信裏的交談,那麼陳懇。他們是把自己擺在了一個平等的地位交談,他們的通信中,也許有過爭執,也許有過分歧,但他們始終願意試着去理解彼此。我和書裏的讀者一樣,真的很羨慕他們這種關係。

我也曾和父母親密無間,但那隻限於小時候,而且只是單向的——父母對我很瞭解,而我對他們的過去和內心的想法卻一無所知。也許是從小生活環境的影響,也許是因為母親的正確引導,我沒有出現青春期時的叛逆,反而倔強的脾氣收斂了不少,也從沒有偏離父母給我鋪的那條人生道路,但直到我大學畢業後我才猛然察覺,原來母親總是跟我説,我們總不能一直替你做決定,你要學會自己做選擇,但既然選擇了就要走下去,承擔你自己選擇的後果。但回顧過去的人生經歷,才發現在我每次做重要決定的時候中,母親總會在我身邊,不斷地給我意見,不斷地給我洗腦,直到讓我認識到我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是多麼的離譜,最後走上她認為的康莊大道,而事實證明母親指引的那條確實是康莊大道,至少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我與母親總是在這樣説服與被説服,我就像被她牽在手中的風箏,每當我要偏離方向的時候,她總是能夠扯扯那根線,把我拉回正確的方向。

從高二開始文理分科,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科,毅然地要擺脱掉令我痛苦的理科,並不是我的理科非常差,而是相比較那些分子原子以及化學反應式,我更喜歡“我思故我在”以及“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雖然知道學理科也許以後的工作空間會更大一些,但老媽也意識自己的女兒跟她一樣沒有科學細胞,並且傳統地認為整天與化學藥品或者冰冷的機器為伍不是一個女孩子該做的事情,女孩子就應該文文氣氣的,做乾淨又穩定的工作——教師,而鑑於我的英語在各科中還算是比較好的,大學聯考之後的志願毫不猶疑地填的都是師範院校英語專業。就這樣我未來的工作以及人生的一部分就這樣定下來了。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決定考研,對於這個決定老媽大大地支持,而這也是她希望我做的。在她看來,無論什麼時候女人都要獨立,只有經濟獨立了,才能思想獨立,才能不依靠任何人,才能抬得起頭,挺得直腰。而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因為本科學校就在家門口,隔三差五地就回家,完全沒有離家的感覺,為了體驗一下這種感覺,完全擺脱對父母的依賴,我選擇了離家比較遠的學校,而母親覺得也是時候該對我放手了,應該讓我去歷練一下。從複試到最後開學報到,都是我一個人,完全沒有依靠父母。我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一個人來到離家這麼遠的陌生城市,舉目無親,陌生的人,陌生的環境,一切都是重新開始。但我喜歡這

種感覺,好想是一個挑戰,一切都在變化着,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滿着驚喜也可能是驚嚇,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切按部就班,一眼可以望到我60歲的樣子。

研究生生活確實讓我學到不少東西,也改變着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心境。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那麼地感性,任性,考慮事情也越來越理智。現在每次與父母通電話聊的總是以後的工作問題,在哪兒工作,廣州還是家裏,做什麼樣的工作。由於離家太遠,一年能在家待的時間也只有寒暑假,每次回去母親總是會要我跟她一起睡。晚上躺在牀上,能和母親聊到半夜,似乎要把不在一起是想説的話一起説完,又好像永遠都説不完的話。而我們聊的話題依然是圍繞着我。 父母沒有明確表示要我回去,但是我能從他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怕耽誤我的前途,不敢勉強我,但他們又希望我回去,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希望子女能夠陪在身邊。我卻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卻越來越依賴父母,越來越想跟他們呆在一起,陪着他們,哪怕是過平凡的生活,也許是潛意識裏明白了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看過這本書後,我才猛然發現,通過電話和聊天,父母對我依然很瞭解,兒我對他們的理解,卻沒能加深。而現在看見別人做成功了曾經自己沒做成功的事。我除了些許的嫉妒,便是由衷的感動。想想父母遲早會老去,自己遲早會長大。但我們卻也許都再不能走進彼此的內心。我也許到老,都不會知道我的父母,他們年輕時有怎樣的理想,他們是否也曾想去沙漠看看?他們又是如何把我們拉扯大,是否也曾灰心喪氣?而他們又是如何接受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實,會不會害怕?他們又是否會也在試圖理解我們,試圖走近我們的心?

我想時間不會重來,而我們有深愛對方,那為什麼不試試再多打幾個電話,多聊聊天談談心。我想知道父母年輕的時候是否跟我一樣有這樣那樣的想法,他們是否也曾經年少輕狂過,也想知道他們的愛情,是平平淡淡還是轟轟烈烈,想觸摸到他們的內心深處。。。

wang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精彩範文:

讀書筆記1000字

讀書筆記1000字

讀書筆記10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600字

讀書筆記10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