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

《呼蘭河傳》用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敍述,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黑暗社會,用司空見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禮教,社會風氣,麻木冷漠的人性,讀來讓人唏噓感歎,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請您閲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1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長篇回憶性記錄小説。在我讀起來看,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淡淡的感傷在人們的心頭瀰漫而開。所以,這部作品有許多聲望很高的藝術家來讚美這部書的精妙和價值。因此,我為自己買到了一本好書所高興。我也推薦同學們來閲讀一下這本書。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人最關鍵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還要有一種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早早地起牀,天黑就香香地睡覺,從小無拘無束,就像小猴在森林裏蹦跳,就像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這就是自由,也是一種快樂。在這個村裏,並不是一切都安詳寧靜,並不是所有人都淳樸向上,還有一些品質惡劣的人在影響着質樸的農民,讓他們也變得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村裏有一個大坑,別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點錢財;而這個坑,害死了多少人?就連雞、鴨、牛、羊它都不肯放過,都要結束他們的生命。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兩個兄弟,住在一間房子裏,牆經過風吹雨打,而破了個洞,兄弟兩人推推搡搡,都不想修破洞。哥哥對弟弟説:“弟弟,你去修吧,哥哥太累了。“弟弟又回答哥哥:“哥哥,你去修吧,我還小。”事情過去了一個多月,他們兩兄弟誰也不肯去牆上補洞。終於有一天,房子撐不住了,剎那間,房屋轟轟地倒塌了。哥哥和弟弟沒了住處,這才都後悔萬分。你想想,僅僅是一個洞就會帶來這麼嚴重的結果。可是他們後悔也晚了,其實,他們只要齊心協力,一會兒工夫就可以讓房子煥然一新。當然,故事中的人有好的人、不好的人,故事中的事也有好的事、不好的事,他們事後的結果,又分好的結果、壞的結果......讀了這本書,我又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不能“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樣做事。做事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計劃。自由,是一個人除了生存之外,最大的需求和需要。從小,父母就應該有限度的將一些孩子能夠明辨是非的決定恰當的交給孩子做主。正如沈雁冰先生所説: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説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2

一個活潑可愛又淘氣的小姑娘,跟着她的外祖父,在菜園裏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並玩耍着。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像一隻出籠的鳥兒,無拘無束,在屬於她和外祖父的天堂裏盡情地撒歡。這是《呼蘭河傳》中的一個簡短片段,也是民國才女蕭紅童年時期的真實寫照。

是啊,鄉村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祖父的包容和疼愛之中,幼年的蕭紅在菜園子裏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令人難以忘懷的童年生活。她在這個歡樂的天堂中,能夠隨心所欲,盡情地玩耍。吃根黃瓜,捉只螞蚱,踢個菜種,潑瓢涼水……幼年蕭紅的幸福快樂,難道不令人神往嗎?

賞讀完這一段美文,腦海中依稀閃現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這一段與蕭紅類似的童年生活,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份無比珍貴的寶藏啊!

小時候,爸媽由於工作關係,於是將我託付在了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在老家,我天天可以和小夥伴們挑着擔子,拎着籃子,帶着老虎鉗,上山摘桔子,體驗趣味十足的“摘桔樂”,回到家後,再和小夥伴們一起美美地飽餐一頓。中午,小夥伴們互相串門,在院子裏嬉戲打鬧,順便蹭一頓可口的午餐。下午,小夥伴們會獻出自己的那一份“血汗錢”,和大家一起湊錢買碗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餛飩,大家各自分到餛飩後,唏裏嘩啦,風捲殘雲。然後,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抬起頭,瞄一眼小夥伴們嘴邊的餛飩皮,相視一笑。如果天氣晴朗,老天開了恩,我們通常會上山去探險,有時候,林子或果園裏也會有我們的身影。有時,我們會抓只罕見的小蟲兒,採朵奇異的小花兒,接着,又跟上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向另外一個地方進發了。在山上,如果我們餓了或渴了,摘幾個枇杷打打牙祭不為過。運氣好的話,我們就能發現幾塊光滑,而且呈扁平狀的石頭,然後,大家便會帶上石頭,前往附近的一個池塘,打打水漂過過癮……

在那時,鄰居都是自來熟,兩個陌生小孩剛見面就能打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現在,在這個先進的時代,這種日子不復存在了,以往,孩子們玩耍時那銀鈴般的笑聲也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那一座座直上雲霄的高樓大廈佔去了孩子們玩耍的空間,那一個個豪華的鋼筋水泥盒卻徹底禁錮了孩子們的心。現在,寫不完的作業,學不完的知識,讀不完的補習班,是兒童們頭上的三座大山,他們無不被這三座大山壓得近乎窒息。學習和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渴望自由,我們也需要一個蕭紅式的童年。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被無情地扼殺了。

鄰居?一起生活了十來年,連對方的相貌以及名字都是一問三不知,更別提一起談天説地,一起盡情玩耍了。在現代人的腦海裏,鄰居往往只是一個未知、模糊的概念。

蕭紅的童年令人嚮往,每個人自己的童年也值得懷念與珍惜。過去的那份天真爛漫,被現代化理念吞噬了。在此,我要大聲呼籲:“還我們一顆真正的童心!”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3

大文學家——矛盾曾評價這本書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大家能猜到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嗎?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朽鉅著——《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記敍了她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天真活潑,充滿好奇,非常饞嘴的小女孩。

“呼蘭河這座小城裏活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在這本書中,小蕭紅有了祖父就有了快樂,祖父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歡這個瘋丫頭,每天不闖一點禍就不樂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裏一起玩,她和祖父最親,在院子裏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幫祖父“幹活”乾的“特別好”玩累了就不用枕頭,把草帽蓋在臉上就睡着了。睡醒了誰也不知道她接下來會怎麼做,去吃黃瓜,去追螞蚱,還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麼自由,太陽也管不了她。我感覺到每個人和物都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這本書裏,有點神經的買豆芽菜的寡婦給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那哭自己的兒女。可哭完了一樣要回家賣豆芽菜。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天人都要活着,與其説是傷傷心心的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的過一天,主要是心態要好。

在這本書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們敬畏,只因為在這裏淹死過幾個人和幾頭牲口,我就在好奇人們怎麼不把它埋上,這樣人和牲口就不會死,行走就方便一點。好多年過去了,這個大泥坑還在這,這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的愚笨。我不知道為什麼不埋了。應該是那個時候鬧瘟疫,有人怕豬染上,就不吃豬肉,那時在泥坑裏淹死了一隻豬,這些愚鈍的人們在欺騙自己,淹死的疫豬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變成了水豬肉。這些人自欺欺人,萬分愚鈍。老張家的團圓媳婦兒,就是因人們迷愚鈍和迷信而被害死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騙自己。

這本書的確很好,讓我收穫的知識,道理,樂趣數不勝數,在這裏就不一一表明瞭,這本書我建議大家好好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4

這個假期,我讀完了《呼蘭河傳》,深深感到作者蕭紅所處的舊社會中人性的自私與醜惡。

呼蘭河城是個很不同的城市。那裏的人們堅守舊東西,畏懼新東西。就拿牙醫生來説吧,她會用洋法子拔牙,技術先進,既能減輕病人的痛苦,又能增加拔牙的衞生程度,按理説應該是個兩全其美的選擇。可人們只是好奇,卻都不敢嘗試,覺得拔牙方式太奇怪,有點可怕。於是仍然用土辦法拔牙,結果可想而知。

呼蘭河城的人們不但好面子,而且貪圖小便宜。只要一下雨,城裏就滿地泥坑,使得人馬過不了路。那為什麼不把泥坑填上呢?因為有時豬會淹死在坑裏。這麼一來,賣豬肉的把它撿走切成肉片,人們就有便宜豬肉買了。可有時瘟豬肉也會混在裏面。哈哈,這下就熱鬧了,原先高高興興買便宜肉吃而患病的人,現在大聲嚷嚷着賣豬肉的沒良心;運氣好沒得病的人,就笑話得病的人,以為自己聰明絕頂;還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説起自己家買了便宜肉,家長就會臉紅得跟個蘋果一樣,大聲反駁孩子,並且對孩子又打又罵。孩子哭着找外祖母,外祖母正想安慰一番,一看有鄰居在往屋裏張望,覺得丟面子,也就開始打罵孩子了。然而這些呼蘭河城的人不但不肯填好泥坑,而且發明了個説法,把“瘟豬”説成是“淹豬”,這樣不但佔了便宜,而且能保全面子。這不是典型的“掩耳盜鈴”嘛,你們説好笑不好笑?

呼蘭河城裏的人們重男輕女。比方説,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十分兇猛,卻把女人塑得很温順,像是尊敬女人似的。其實正好相反,他們把男人塑得兇猛,是要讓你一見生畏,不但磕頭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温順,是在暗示着,温順的就是老實的,老實的就是好欺負的,那就快來欺負她們吧!

在《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我還看見了孤獨的作者和破敗的宅院,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貧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尋常的經歷,勇敢無畏的馮歪嘴子和他樂觀向上的精神……

我們這一生為什麼而來?我不禁思索。為磨練意志而來,為學習知識而來,為追求幸福而來,為改革創新而來,為中華騰飛而來。如果想做到這幾點,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義,就要像馮歪嘴子那樣樂觀、堅韌、勇敢、頑強、敢於同命運抗爭,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誘惑、除舊革新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也會對得起先輩們的流血犧牲、艱苦奮鬥。

要想在強大的壓力下存活下來,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們就只能如此,別無選擇。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九年級5

蕭紅童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便成就了《呼蘭河傳》。

在蕭紅的記憶裏,童年,是最珍貴最美好的,童年有煩擾人們卻走不過去的泥坑,呼之“盛舉”;童年有化子們吐不盡的悲哀;童年有扎彩鋪為死人準備的大排場;童年有害五個孩子大鬧一場的麻花,和人們花光積蓄也要吃的豆腐;童年有美妙無窮,變化無窮的火燒雲;童年還有在精神上的盛舉;童年還有和藹的祖父和承載歡樂的大花園;童年還有令人討厭的祖母和奇怪的有二伯……

這些記憶是一篇敍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正值青春,作者的玩伴卻是豐富多彩的後花園。春,作者愛拔一個白菜,摘一個黃瓜,或採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於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蘭河的火燒雲也很美,一會兒像一匹馬,一會兒又像一條大狗,變化無窮。秋天,後花園要封閉一次的,但秋雨之後,後花園中便開始凋零了。冬天,無聊了,就翻開儲物室裏的大箱子,裏邊總有許多好玩的東西,來消遣冬日漫長凝滯的日子。四季,自然的美妙與神奇總會帶給作者生命中最初的期冀和夢幻。童年,那是作者最享受的人生中的純真、沒有被世俗侵擾玷污的青春年華。

但是,可能童年中的樂趣加起來也就這麼多了吧。但還有一個一直陪伴着作者的玩伴,祖父。祖父總會包容作者調皮的一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常常笑得像孩子似的。祖父還教她唐詩,講實在聽厭了的故事。

可是到了第四章後,作者渲染氣氛,語言稍有沉重,每節開頭都是一句:“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荒涼的。”因為那些小小的樂趣,已不足夠滿足作者渴求多彩新奇生活的慾望了。院中擺着的破舊物,沒有緣由,任其自然,更沒什麼樂趣;房子外表高大威武,但內容空虛;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鄰居們生活千年如一日的刻板單調,那粉房裏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呼蘭河的人是寂寞的。他們都是像作者這樣由小長到大的,但他們也已經習慣了。所以他們抓住一切看熱鬧的機會,不放過呆板單調生活中極少有的樂趣。他們生活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之中,必定要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等等,這是精神上的盛舉。

呼蘭河的人是愚昧的。節日的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並非為人而做的。至於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相比起來,作者沒有魯迅那樣強烈的批評和嘲諷,而是以點滴的筆墨,緩緩地敍出作者對封建社會的厭惡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呼蘭河的人是麻木的。小團圓媳婦是書中被迫害最深的,在那個沒有一點人性一點温暖的非人間。“大缸裏邊,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而周圍人呢:“看熱鬧的人,絡繹不絕”“沒有白看一場熱鬧,到底是開了眼界,見了世面”他們眼見如此殘忍的行為卻大聲叫好,一個人的死若是能帶來點樂趣的話那就是好的。作者悲痛地描述了這種踐踏,蔑視生命的行為,批評卻又同情他們。是啊,這能怪他們嗎?他們其實還是善良的,實在沒有害人或自害的意思啊。他們同是被幾千年傳下來的思維、生活方式所害,最終成為一個個犧牲品。

呼蘭河的人是消極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淚在笑似的。逆來順受,人生是苦多樂少的。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都是這樣。

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馮歪嘴子,他本該絕望,卻鎮靜下來,照常生活着。他不似小團圓媳婦和王大姐那樣無意的反抗,而是雖受限制,卻寄寓着希望。

讀到最後,心頭很沉重,苦悶,直到心中五味雜陳難以平復。

《呼蘭河傳》就是這樣一本書,風格明朗,卻笑裏含着沉痛。以一個孩子的小視角,反映出中國的一個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