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師《給孩子當下的幸福》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9.45K

第一篇:《幸福在當下》讀書筆記

幼兒園教師《給孩子當下的幸福》讀書筆記

拿到這本書,首先看到了一句話:無論我們處於何種生命狀態,遭遇不幸,感受變遷;或正經歷困惑、求索和領悟,我們對生命都要負一個重要的責任——讓自己幸福。

前段時間,在班上組織的一節藝術活動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個音樂活動《幸福的豬小弟》,歌曲的曲調由王心凌的《月光》改編,非常優美。主要的內容是豬小弟問爸爸:什麼是幸福?爸爸説:你的笑容和健康就是幸福;豬小弟問媽媽:什麼是幸福?媽媽説:有你有爸爸一家人就是幸福!活動結束了,我問小朋友們,什麼是幸福?説法各不同:“媽媽帶我出去玩就是幸福”,“幸福就是要高興”……是啊,對於幸福的定義,每個人大不一樣,對於孩子們來説,開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愛沉思、愛思考、愛幻想的自己(這與外表大不同),時常會想一些事情,喜歡回味過去,從小到大就是這樣的,總覺得以前好;偶爾愛幻想,憧憬着“美好”的未來,那麼,“現在”呢?

書中説: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就像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了昨天,以後我們也無法再回到昨天彌補什麼了;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都是特殊時刻,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

書中的另外一席話也讓自己記憶猶新,“我們總是在茫然中尋找關於未來的幸福,其實,這是錯誤的見解,試問,誰可以擔保,一旦脱離了現在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幸福;誰可以擔保今天不笑的人,明天就一定笑得出來?享受我們現在所有的安樂、幸福,不要夢想着明天不可能的富貴生活;享受我們今天簡潔舒適的衣服,不要望向明年不可期的錦華狐裘。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刻,比不切實際的計劃和望向更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朱自清先生髮出了這樣的疑問。在後來學到的孔老夫子的文章中似乎找出了答案:“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如流水,倘使我們不珍惜、把握現在,相信在未來的某日定會後悔莫及。

正如屠格涅夫所説:幸福不在明天,也不在昨天,它不懷念過去,也不向往未來;它只在現在。過去是記憶,未來是想象,真正的、真實的快樂是現在。不必讓未來會很幸福,讓當下很幸福就足夠。

第二篇:讀給孩子當下的幸福

讀《給孩子當下的幸福》有感

“過去不曾發生過什麼;它發生在當下。 未來不會發生什麼;它會發生在當下。”

這是我從《給孩子當下的幸福》一書中領略到的作為一個幼教老師的真諦。“當下”是佛教用語,按照佛教的解釋,“當下”是佛經裏面最小的時間單位,1分鐘有60秒,1秒鐘60個剎那,一剎那有60個當下,1秒鐘有3600個當下,把時間切到很小很小的單位,當下就是永恆。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作者是中國著名幼兒教育機構李躍兒芭學園的資深教師馬麗娟老師,《給孩子當下的幸福》描寫的正是芭學園的老師和孩子們的幸福生活。《給孩子當下的幸福》中的點點滴滴都湛透着作者的愛與責任,更向人們展現了寶貝在幼兒園中那些不為家長所瞭解和知曉的寶寶性格的另一面。

當我看到《給孩子當下的幸福》這個題目,頓時感覺有論禪的味道。認真拜讀了書之後,更是感覺到作者馬麗娟老師是懷着宗教般的信仰、經過哲學般的深刻思考,將十年的幼兒教育感悟,通過平和娟秀的文字,娓娓道來,發人深省。閲讀全書,我們沒有發現什麼説明或者教育性質的言語,更像是在閲讀一本日記,馬老師的工作日記,清晰的文筆,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特意的修辭。在每次對工作的記述後有段小小的心靈探討。閲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馬老師就在我的身邊和我分享着她的生活,她的心得。書中沒有枯燥的理論説教,有的是豐富生動、新穎獨特的一個個小故事,跟讀《365夜故事》一樣,讓我慢慢地融入到書中,讓我無比的嚮往“小農莊”的生活。這本看似觀察筆記的文字,絕對是一捧超值金砂,字裏行間常有金光閃耀。就好像我和馬老師在一起,是一個同孩子朝夕相處過的人。那些娓娓道來的、似曾相識的困惑,那些具有啟發性的思考,會讓頭腦瞬間爆炸,曾有的經歷和書上的文字起着劇烈的化學反應,然後滿腦子裏都流淌着收穫。

也許這跟自己的職業有關吧,身為畢業班的教師,更多的注重了知識的傳授,重視了學生的成績,而忽略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成長,更別提心靈的溝通了。“小農莊”在我眼裏就如教育屆中的“世外桃源”一般,小農莊的老師和助理更注重孩子們各方能力的發展和心靈的成長,幫孩子們點燃“心靈的蠟燭”,讓孩子們

生活在一個小小社會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相處,學會愛,學會等待,學會自己克服困難,學會情緒釋放,學會幸福快樂的活在當下。

閲讀《給孩子當下的幸福》感覺馬老師總是一潭春水不語不驚,動作是輕輕柔柔淡淡的,沒見過她大聲地表揚哪個孩子,當然也沒有呵斥過哪個,對孩子的幫助也似乎是點到即止,她像是隱身在班裏一羣孩子中,一眼掃去,似乎注意不到她的存在,她只在需要時才浮現點撥兩下。上她的親子班時自己甚至在想她似乎什麼也沒做,她是不是在關注着班裏的每個孩子?而看到書裏她對孩子們的理解和和思考、對每個孩子神情、語言、心理那樣細微的觀察描寫,才明白,看似平常地一舉一動,其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思考。這本書展現了一個孩子的世界,準確的説是一個熱愛孩子的幼兒園老師眼中的孩子的世界。透過這位老師的眼睛,我看到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平靜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因為這一位老師她的內心有寧靜,也有一股堅定的力量。她用她的心去體會孩子,她將她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有的時候,大人們會希望孩子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去發展,給孩子安排好了這個計劃哪個計劃,而孩子肯定是不會乖乖執行的,那麼這時候就產生了矛盾,大人們會説“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而作為孩子這方面呢,當然會希望當家長的乖寶寶,可偏偏大人讓孩子做的又是他不喜歡的事情,怎麼辦,孩子自然陷入兩難的境地,倍感壓力,其結果是大人生氣,孩子也委屈。如果説教育孩子生氣也是教,愉快也是教,那麼我們何不選擇愉快的一種方式呢。教育學家倡導我們要“因材施教”,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的天分發展,那麼我們何不給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去體會當下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

十年的經驗,不可能一本書就涵蓋,況且經驗上的東西大部分無法僅僅通過文字來體會。這本書從另一方面展現了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性。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希望。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

第三篇:教師的幸福讀書筆記

教師的幸福

《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筆記

葉巧林

當夕陽西下手捧一杯清茶,看着晚霞,思索起人生:什麼是幸福?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每個人的心理都有自己的標準。幸福是人生永恆的追求,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感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當我讀完這本《做個幸福的教師》後就會明白。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和追求。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不能被物質和金錢所左右。或許支教的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們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煤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外人看來他們有錢、揮霍無度很羨慕,看似很幸福,我認為他們揮霍無度的人生是空虛的表現,心理沒有了追求只有用金錢來虛度人生這些不要羨慕。而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

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也就有了人生的目標;人生有了目標,就會有追求;有了追求就會過的充實,你就會感到幸福。感到幸福了對工作就有了熱情;有了熱情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並幸福着。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付出和回報確實很難輕言幸福,在物質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桃李滿天下所帶來的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這種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讀書、學習。從讀書、學習中充實自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這個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才能跟上教育的不斷改革;才能更新教育理念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的國小教師。有人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有這樣的時間不如出去玩,玩才是幸福的享受。我認為:當你鞠一杯清茶,手捧一本書慢慢品讀時,書會把你帶入另一個世界,讓你從貧窮變得富有,從一無所知到擁有整個世界;你會懂得人生的幸福來自哪裏,來自於你的心裏:你所擁有的、你所付出的、你所享受的。我付出了對家人、朋友、學生的愛,我就擁有了家人、朋友、和學生的愛,我享受了對

他們的愛和他們對我的愛。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如果你知道愛護幸福就離你更近。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很重要。

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

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 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夏日的井水,讓對知識的飢渴着暢所欲“飲”;是雨後的朝陽,用知識的光芒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是心靈的雞湯,去滋養每一個瘦弱的心靈;是人生的指向標,讓每一個迷途着找到方向。能做到一個這樣的教師,我無悔、驕傲!

2014.1.29

第四篇:幸福教師讀書筆記

讀<<做幸福的教師>>體會這學期, 我有幸細讀王三陽老師編輯的一書《做幸福的教師》,使我深刻體會到: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 的收穫與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學校是神聖的殿堂。

當我成為老師走進課堂之時,我期待自己也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座神聖的殿堂。一座讓我的學生難忘的,充滿創造靈性、充滿歡聲笑語、充滿人文關懷,啟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的探索並獲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隨着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觀念,我越來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學生學得好,更要“實踐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為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沒有在學習中獲得樂趣,所以才會事倍而功半麼。只有老師一相情願地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讓學生這一教育主體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生活的“實踐”中來,在學習中摸索方法,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樂趣,獲得經驗;學會探索,學會發現,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學會同情,學會體諒,------。説到底,這殿堂是為學生建立的,是要學生真正喜歡才行啊!

我便認定了腳下的這條路,兢兢業業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啟迪一顆顆心靈,辛勤地將科學與文明的基因移植給學生。把歌聲和快樂融入學生的骨骼中。這使我領悟到了,教師的人生在講台上是閃光的,這塊天地使苦和樂、悲和喜、失落和神聖交織在一起!達到心靈上的昇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和樂、悲和喜、失落和神聖交織在一起!

是的,教師的職業是平凡而瑣碎的,教師的生活清貧而艱辛。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師們臉上卻永遠掛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為老師們都願自己像一片綠葉,默默地去成就果實的輝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滿天?有一個曾做過教師的人説:教師這工作是少有的淨土,如果能在光榮感之餘再多點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幹下去的。 説起來,教師這職業到底給了我們許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態,一種相對安定的生活,一個三餐準時的習慣??所以,那些多年不見的朋友聽説我做了老師,往往都會問:你的薪水高嗎?你的待遇不錯吧? 可是,即使是再關心我的好友,也無人問及,你幸福嗎? 我幸福嗎?我又可以為什麼感到幸福?你們呢?又有沒有一個可以不假思索就説出來的答案呢?幸福是什麼?也許我們記住了許多快樂的場面,可幸福卻是一種自己靈魂的問答。

於是,我問我自己:你因為愛人而幸福過嗎? 當然,

你完全可以選擇愛家人,愛朋友。但當你身為一名教師,就有了一份以愛為主題的職業,那就去愛你身邊的孩子吧,像寬容你好友的小脾氣,和原諒你朋友的惡作劇一樣,去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記得有這樣一篇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作者海倫·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殘障,七歲以前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沒有光明的混沌裏,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師沙利文。沙利文老師用了畢生陪伴這可憐的孩子,將她由一個無知、粗魯、暴躁的動物,變成了一個勇敢博愛的偉大的作家。如果不是愛,如何有這麼巨大的奇蹟?如果不是有愛,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殘缺的軀體上播種健康的靈魂? 愛別人,是一種發自靈魂的芬芳,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你的心靈。 你因為被愛而幸福過嗎? 工作累了,父母來電話,朋友來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師,這也許就是全部。

可教師這份職業,讓我獲得了額外的關愛。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工作幾年來教過很多個班,多少學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愛我的,那麼在親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額外的收穫了多少份關愛?當然,在這裏我可能引用了一個相當自負的計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師,你們送出去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他們將要回報給你們的愛是無法估量的。收穫別人的關愛,這是一筆曠世的財富啊!

你因為工作着而幸福過嗎?你因為改變着世界而幸福過嗎? 有一句話非常中聽:工作着的女人是美麗的。工作着的人緣何而美麗?那是因為她專注,因為她目的明確,因為她渾身散發出價值的光芒。有一年,巴爾的摩貧民區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會學教授的調查,25年後這位教授在後續調查中驚奇的發現,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於是他拜訪了其中的許多人,問他們: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答案驚人的一致,他們説: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好老師。

多少次,當你辛勤的工作日見成效,當你發現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進步時,無不歡欣雀躍,這樣巨大的幸福感難道還不夠嗎? 你因為付出而幸福過嗎?你因為失去而幸福過嗎? 我身邊的年輕朋友,崇尚前衞的生活,酒吧disco是他們熱衷的場所。其實,我也向往過這樣的浮華,可作為一個老師,卻無法忘情於享受;這樣的經歷也使我懂得,一樣流逝的青春,可以用來虛擲,也可以用來奉獻。

我們那麼多帶着病堅持着工作的老師,誰曾因為她疲憊的病容就覺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濃濃的書卷味和強大的人格力量,只會讓人想要親近他,想要信賴他;一樣翻轉的年輪,可以碌碌無為,也可以永遠被銘記。這樣的付出,這樣的失去,我願意。 很多的老師們,每天早上看見

你們自信的笑容,從容的腳步,我想,你們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隻小鳥,有時低落有時高翔,那是我還在尋找;年輕的我,不再為一時挫折矇蔽了視線,而是為自己的選擇找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 ——找尋那隱藏已久的幸福的種子,它就會成為你源源不斷的能量,於是,那花白的頭髮,佝僂的背影,將不再是老師唯一的形象;那一盞清燈,伏案深夜,將不再是老師單調的寫照。我們應該長久的擁有年輕的光芒,青春的朝氣,蓬勃的活力;我們應當驕傲的招展博大的關愛,美麗的心靈,磊落的胸懷。前人已為我們刻下了一個個崇高的標尺: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春風化雨,蠟炬成灰。

而今天,我們當以全新的教師形象匯聚成一幕嶄新的特寫: 一名幸福的教師,僅多少年來的工作經歷,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不是嗎?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樑,是教育的推動力,是後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

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蜜鑰。”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

第五篇:當下的力量讀書筆記

摘錄1:你會驚訝的發現,自己一直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以的一切都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筆記1:通過這句話讓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的確被自己的大腦或思維控制,對於時間也十分焦慮,沉湎於過去,嚮往着未來,或心酸,或悲痛,或快樂,或擔憂,或焦慮。曾經的我也總是懷念於過去,常常從過去中的一些事情中,思考一些問題,為了更能想清楚一些問題,使得自己對自己的過去更加了解,這樣才會避免當下發生過去的不堪與悲劇,更加珍惜於現在,也時常瞻望未來,思考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從那些比自己大許多的人,從他們的現在去看自己的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時候就比較焦慮,不過對於未來的思考也使得我更加把握現在,把握現在的每次機會。通過對於過去和未來的思考,更加把握所謂的當下,看到這句話也使得我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思維或許是比較正確的,不過還是不夠完善,還是需要更深的從當下從尋找一種力量,通過這種力量帶動自己去不斷前進。

摘錄2:我們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痛苦、沒有焦慮、沒有神經質的狀態中。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必須理解我們是如

何成為一個痛苦創造者的;是我們的大腦,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們生活於其中的這個世界引發的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大腦在思考我們的過去,擔憂我們的未來。我們犯了最大的錯誤:認同我們的大腦,並認為大腦就是我們——實際上我們遠遠比我們的大腦偉大。

筆記2: 這段話指出了我們的一些的痛苦與焦慮都是由於我們的大腦產生的,我們的大腦所製造出的,我們的大腦就是痛苦的製造者。外在的一些問題,只是引發了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去思考,產生的一些憂慮,痛苦,往往影響着我們,如果我們把我大腦這個階段,控制好自己,也就解決了一些問題。這段話最後一句,指出我們很多人的一個誤解,認為大腦就是我們,其實我們遠遠比我們的大腦偉大。這句話很深奧,目前我也只是能理解一點點,有時候想想這句話,真的那麼一點點感覺有兩個我了的味道,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這句話留着以後細細參悟吧。

摘錄3:存在是超越那些受限於生死的各種生命形式,而永在的”一個生命”。然而,存在作為無形的、不滅的本質,它不僅超越而且深深地植根於每一個形體之內。也就是説,作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實的本質,你可以在每個當下接觸它,別試着去掌握它的含義,別試着去理解它。只有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的時候,你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當你的思維處於靜止時,當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當下時刻時,,你就會

感覺到存在,但從心智上我們永遠無法領會它定的真正的含義。對於本體覺知的失而復得,並保持這種覺知的體驗的狀態就是開悟。

筆記3:這段話講了開悟的這種狀態是如何形成的,用簡潔的文字描繪與詮釋了這個狀態,但是由於讀者覺得還是覺得晦澀難懂,可能是經歷太少了,以及思維處於靜止的狀態,才會領會存在真正的含義,覺得比較深奧,摘錄這段話是覺得這段話也是作者思想精華的一部分,可留下來作為以後的參悟。

摘錄4:讀的時候不要只用你的頭腦。留心你閲讀時的任何“情緒反應”和內在深處的認知感。我所説的靈性真理,其實沒有一個不是你內心深處早已知道了的。我所做的知識喚醒你已經遺忘了的。如此以來,那些亙古常新的活知識,便從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裏啟動並且釋放出來了。

筆記4:第三遍讀了這段話的時候,自己還是不知覺的有了一種情緒反應,真的很神奇,彷彿我的內心深處真的已經知道了,達到與文字所引起的共鳴,所處了一種的狀態真的很奇特。那種內心深處的認知感讓我覺得是如此美妙,或許真的我的內心深處的某些遺忘真的被作者所喚醒,以前就知道人的潛力很大,內心深處彷彿有個智者,在某處情感的觸動下,往往能夠做出自己平常做不出的事情,比如寫些文章,當有一種情感的時候,處於一種狀態,有了一種靈感所表現

寫出的文章就是不同,而這種狀態在平常是很難出現的。還有在夢中,有時候會出現一位智者,所講述一段十分有哲理的話,啟發着自己,而醒來就回憶不起。反正通過這段文字讓我覺得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的,真的有一個無所不知的存在,需要我們去喚醒。

摘錄5:凡是還沒有找到他們內在真正的財富,也就是存在燦爛的喜悦,和伴隨而來不可動搖的平安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們擁有龐大的物質財富。他們無視於內在已經擁有的,不僅包含,而且還遠超世間財富的無限量寶藏。他們向外攀援,追尋片面的享樂或滿足、肯定、安全感或愛。 筆記5:這段話強調了內在財富的強大,很多人所忽視了內在的財富。所謂的內在財富,根據我的理解或許也就是所謂的精神財富吧,每個人都有內在都有很大財富有待於挖掘,要看你去不去尋找,一旦你真正找到了自己內在的財富,那種真正的快樂與物質所帶來的快樂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那種受益感可能會使得你終生難忘,所以我們必須去尋找自己內在的財富,把它發揮展現出來,它將釋放出我們很強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筆記6:你能隨心所欲地擺脱你的頭腦嗎?你找到了控制頭腦的開關嗎?如果不能,那麼頭腦就在使用你。你無意識地與它認同了,因此你甚至不知道你是它的奴役。這幾乎就像你不知不覺地被附了身一樣。你錯把附身的實體當作自己。

當你明白你不是那個附身的實體——思考者的時候,就是自由的開始。知道這一點使你能夠觀察這個實體。你開始觀察思考者的那一刻,便啟動了一個更高的意識層面。然後你就開始明白,還有一個超越思想,而且更廣闊的智能境界。相較之下,心智頭腦只不過是這個智力的滄海一粟罷了。你還會明白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愛、美、喜樂、內在的平安——都來自於頭腦之外,你便開始覺醒了。

筆記6:這句話解釋了我們要先明白所謂的我們並不是自己的大腦,我們可以觀察我們的大腦,這時我們便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我們便會真正的覺醒。這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但至少從這段話中,我彷彿有了一個被喚醒的意識,將會引導我向這方面去前進。

總結:這本書的確很神奇,對於人的心靈會有很大的提升,短短的兩天,我就讀了3篇,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感受與收穫,這還是節選就是如此神奇,不知道讀正文又會有怎樣的收穫,讓我十分期待

其中作者為了追求那種存在,坐在公園的板凳上過了兩年,讓我想起了明朝的陽明子,為了追求所謂的道,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一個棺材裏睡了幾年,還有在追求這個道的過程中,還刻物,整日觀察竹子,過程十分艱辛,最終創建了心學,成為一代聖賢。和作者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所追求的也就是一種被稱為的一種虛無縹緲的道吧

以前對這方面有些疑惑,很是不明白,如今淺讀了這本書,貌似對於一些具體追求的明白了一些,也有着很大的收穫,在自己的心靈之路上,我相信我會走的更遠,私下的還會把這本書的全本仔細研讀,作我終生之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