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學教師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7W

中學教師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篇一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中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二

看完了《一線教師》這本書,細細回味管老師的所作所為,我想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教學生學語文,幹一行愛一行,更是快樂人生的必要智慧。我們需要的是用真誠待人,用事實説話,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奉獻我們的智慧與愛心。“為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應該做學習型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開拓創新,才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更能使自己在教海中搏擊暢遊。因為一個頭腦空空的人想要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作為教師,我們要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有了廣闊的知識、思維和表達就有了穿透力,備課上課就會輕鬆自如。你才明白成功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把簡單的事做好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管老師帶着夢想上路,煥發了我對成功的渴望,從一樁樁小事做起,創造了從國小教師到特級教師的神話。的確,只有在失敗中成長,在記錄中總結教育,你才會有所感悟,有所啟迪。一個人的內涵,不在於他有多成功,而在於他承受了多少打擊。只有在深刻中才能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習管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孜孜不倦的教學態度,爭取教育教學中有個新發展和突破。

當然,除了要勤奮的學習,更要善用智慧工作。有方法,才能不斷創新;有恆心,自會越挫越勇;有鑽勁,便會自我提升。“心態決定事態,用心改變事實。”我們的努力不是一定要成為名師,但可以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最起碼做一個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的教師,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再次回味此書,我覺得它為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會像管老師那樣以持之以恆的態度把事情做好、做實。

國中教師讀書筆記 篇三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由此看來,我作為教師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特別是在學習了魏書生老師的教育理論後,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規矩”:凡是老師或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就要當場表演一個節目,沒想到這一舉措竟然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我也自覺“遵規守章”,每次都認真的為學生唱一首歌。這樣的“懲罰”卻博得了學生的歡心,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也許,這正體現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於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於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捨;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容豐富,高瞻遠矚;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現,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後,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樑,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特別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起做同樣的事,甚至是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範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20多年來,我始終把讀書和教書結合起來,創新教、創新讀、創新用,在用中創新。我先後在《課改通訊》、《國小語文作文》等縣級、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多篇。我聯繫教改實際,撰寫的《作文互評好處多》、《剪紙與語文教學》、《課堂評價的妙處》等論文獲獎。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中學教師讀書筆記 篇四

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一種具體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事關成敗的重要環節。恰當地藉助這種手段,透過這個環節,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感知知識,掌握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進而構成技能、技巧,並能使學生在道德、情操、審美意識等方面得到發展。因此,恰當而有效地選取運用教學方法,是每個教師務必重視的問題,而語文學科的獨特性和豐富廣闊性,尤其對語文教學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多年來,圍繞着語文教學的效果這一主題,教師們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湧現了許多教績斐然的教改名家。如遼寧的魏書生、北京的寧鴻彬、上海的錢夢龍和於漪、湖南的楊初春等,他們在教學方法的選取和運用上體現着不同的個性和風格,有力地推動了語文教學事業的發展,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

然而,我們發現:在學習這些經驗的同時,也有一些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現像,而且有時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指令劃一,這種現像是令人憂慮的。

教無定法,方法是人想出來的,而不同個性的人,自然會對教學方法的選用產生不同的見解。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呂淑湘先生對此都有論述。葉先生在他的《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曾這樣寫到:“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貴能驗諸身。”

這就是説,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具體狀況選取應用,到底誰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效果最好,這要經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去進行驗證。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資料極為豐富,任務繁重。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學性和知識性(包括文化知識、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因此,語文教學既要注意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到培養髮展學生的感知、思維及分析、比較、概括等各種潛力和技巧,這是語文教學過程的目的所在;同時,教學過程是老師、學生和教材在必須的大小環境中協同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是要在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只有當教學手段即方法和教學目的到達有機的和諧統一時,才可能產生滿意的教學效果。

如果我們不思考教學目的、教材資料、教師自身素質與風格以及學生的感知潛力、知識規律對教學方法的制約等實際狀況,盲目崇拜某種教學方法,亦步亦趨,其結果必定違反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效果又怎能令人滿意呢?所以我們務必在考察分析各種因素對教學方法的制約的基礎上選取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齊劃一,不能機械仿效,更不能無目的隨心所欲。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究竟怎樣去選取適宜我們自己並能到達和實現我們預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呢?我認為,首先得從教師和學生的自身入手。

一、“知己”——從教師自身出發,反覆檢查省悟

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對我們就應有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像是學生,教學就是要透過教師把握教材,選取教法,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教師的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個性愛好、習慣興趣等各個方面都不甚了了,怎樣能選取出一套真正適合於自己的教學方法呢?又怎能使學生透過老師的傳授指點獲得最大的收益呢?

年齡不同,個性不同,受過的訓練不同,教學經驗、教學態度以及教師自身的個性素養及風格的不同,都會影響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法的選用。即使對同一個教材,不同的教師也會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個有30年教齡的老教師和一個剛剛出道的年青教師,一個性格開朗的教師和一個性格內向的教師,一個男教師和一個女教師,他們在對教學環境的理解,對學生的研究掌握,對教材的感知角度和深度,對各種事情的處理辦法等各個方面,都會存在着很大差異。

正像是對待一年四季,人們的感覺都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季節的同一天,人們的感受亦不一樣。如夏天,在文學家的眼裏是一個炎熱奔騰的季節,是生命力旺盛的像徵;而在另一些人眼中則是可詛咒的“煉獄”。對待鮮花亦是如此,有人從它的馨香中感覺到了沁人心脾的陶醉;有人從它的絢爛中感到了鮮豔奪目的驚異;更有人從它的秀姿中感到了“綽約如處子”般的韻致。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在感知上的區別和個性所在。

因此,我們務必在執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發現自我,界定自我,尋找自己的個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觀實際狀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性質及資料去進行教法上的深層和廣闊的思考選取。倘若我們憑主觀臆想辦事,不管自身狀況如何,強行運用某種對自己並不適合的教學方法,或者盲目模仿某種教學方法的框架,“東施效顰”,那勢必會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結果。

當然,我們並不是説別人的成功經驗不能夠借鑑,成功的經驗,我們就應借鑑,只要是遵循教學原則、服務於教學目的、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我們都認為是好的,就應借鑑之,並根據我們的教學實際去消化,借為己用,完善自己的教學。當然,我們也不能盲目自信,夜郎自大,把自己教學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當成個性和風格。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方法的選取上,首先做到“知己”是必要的,“知己”是取得成功的準備階段,唯有“知己”才能正確選取。

二、“知彼”——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找出特點

學生是實施教學的對像,因此,學生及學生的實際狀況便是教學中的“彼”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教學方法效果的驗證都是要透過學生才能夠反映出來的。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説過:“教學務必貼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那裏的人的天性及其發展和規律即指學生的實際狀況。

所以,我們無論準備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都務必以學生為主要對像,以學生對教材的承受潛力為主要根據,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上的創造力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這些,就務必先對學生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和掌握。

學生狀況包括其知識基礎、思維感知基礎、個性愛好、生活學習習慣、家庭狀況、班級環境狀況(包括班級的大小、優差生分佈、紀律狀況、學習氣氛、團結狀況和情感趨向等),前任教師的教學狀況(括前任教師的施教方法及習慣,學習的適應程度和理解狀況等),還有學生對外界影響的反映狀況等,這些都是我們就應瞭解和務必瞭解的。

一個合格或優秀的教師,應是在此基礎上選取教法,構成自己的個性教學特色的。因為不同年齡段、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優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們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異的。他們的個性、愛好、興趣、習慣、思維、感知、技能以及受影響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現着色彩紛呈的景像。我們要了解這些狀況,要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東西,尋找出他們共有的感知規律,以便為我們選取適宜靈活的教學方法做好準備。

我們注意到這樣一些現像:許多在教學上取得輝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麼地方作示範課時,雖然他們對所應對的學生的具體狀況是陌生的,但是,他們在上課時,開始總要對學生進行些適當的調查瞭解,然後再開始他們的課堂教學活動,這實際上是在為我們樹立榜樣。只有瞭解了學生狀況,才能適宜地選取教學突破口,靈活運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教學大家們如魏書生、寧鴻彬、錢夢龍等人的個性教學特色的成功經驗實際上給我們揭示這樣一個道理:應對學生,研究學生,依靠學生因情而動地選取教學方法是教育教學的一個客觀規律,尤其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徵。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取得滿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學生、貼近學生,選取恰切適宜的教學方法。這樣做能夠使自己的教學有的放矢。時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而動,又使學生的知識學習得到了應得的訓練和強化。那麼,怎樣去了解學生呢?

首先是課下了解。經常持續和同學們的接觸,透過閒談、聊天、討論等形式,努力拉近師生之間的關係,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本人個性習慣、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思維潛力等各種方面,這樣就對他們有了比較完整和深入的瞭解,尋找出其共性的特點。

其次是課上了解,這是課下了解的深入,是瞭解他們特殊狀況的最好環境,也是籍以選取教學方法,使教學和學生學習同步和諧進行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透過觀察同學們的神情舉止,討論發言,迅速決定他們的心理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法,引導他們的注意力與自己的教學同調,這就使共性和個性有了結合的機會,也就使教師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再次,課後瞭解。每一節課結束後,找幾個同學瞭解一下同學們對教學的反應及聽課要求。這既是一節課的總結,又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帶給了借鑑。這些活動的持續進行,能夠使自己的教學具有針對性,又能調動同學們對語文課的興趣。因此,對學生實際狀況的瞭解,決定和體現着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的生命力!

綜上所述,對教學法的選取,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陳規,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僅憑一時的熱情衝動,而就應經深思熟慮、反覆摸索之後,慎重選取出既貼合學生實際,又體現自己教學個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不管怎樣,教學效果,是任何教學方法所永遠孜孜以求的永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