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汪洋戰爭》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第一篇:《貨幣戰爭》讀書筆記

《汪洋戰爭》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讀《貨幣戰爭》有感

——國貿3班 王發民學號 : 2014010322

對《貨幣戰爭》一書中涉及到的許多具體史實,爭議是比較大的,我現有的知識積累還不允許我對其真偽做出判斷。對此,可能許多讀者和我有同感。不過話也要説回來,至少對相當一部分歷史哲學家而言,什麼是歷史“事實”或“證據”這一問題,始終苦惱着他。儘管在懷疑“證據”這一點上後兩者看法相近,但柯林武德不同意波普爾據此聲稱“歷史無意義”的論點,而是代之以“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的主張,也就是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作,在於挖掘出影響歷史進程之重大事件決策者在做出選擇時的真實想法。

一旦討論行為者的想法,我們便開始討論動機,而動機及其引發的一切行為後果,便構成了歷史敍事的邏輯。《貨幣戰爭》的基本邏輯結構是説:時至今日兩百多年的人類近現代歷史是“國際銀行家”攫取財富並支配世界的歷史,我們經歷的所有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人類日常生活的演進,都可以依據嚴密的邏輯還原為“國際銀行家”的“動機”。這樣一種邏輯框架的優點在於簡潔明瞭,缺點在於在追求簡潔的過程中可能會忽略掉一些重要的變量或環節。這裏我僅舉政府與國際銀行家之間的關係為例。自十八世紀以來,特別是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初,資本主義國家就總體而言,其根本特徵是經濟主導政治,是資本家或金融家操縱政治家。但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特別是小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國家的權力迅速擴大,政治家掌控國家權力的能力迅速提高,結果在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在內的廣義政府中,形成了具有獨立意識和特定利益的政治家集團。由於這種變化,政治家集團與商人集團的關係就不再是一種主僕關係,而是一種大致平等的博弈關係,換句話説,政府不再是“國際銀行家”的玩偶了,而“國際銀行家”的個人利益只有同國家利益交合在一起時才能充分實現。我總的感覺是,《貨幣戰爭》一書最大的邏輯弱點就在於它對政府的作用考慮的太少。

見仁見智可以説是《貨幣戰爭》成為暢銷書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不妨把讀者做一個粗略的分類。第一類是對貨幣金融問題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第二類為政府官員,第三類由貨幣金融研究與教學者構成,最後一類乃貨幣金融機構的從業者。面對宋鴻兵先生講述的觸目驚心的故事,給出的振聾發聵的警告,提出的明確大膽的應對政策,以及這本書長時間高踞暢銷書排行榜之首的情形,

不同類型的讀者對《貨幣戰爭》的內心感受與言辭迴應千差萬別,甚至讚頌與詆譭並存,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這倒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對社會科學研究而言,譭譽參半往往意味着價值的存在。説這句話的人是幾年前去世的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金德爾伯格。他留下的那部厚重的學術著作《西歐金融史》,是很值得那些想進一步瞭解貨幣戰爭背景的讀者閲讀的。

在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前,美元按固定的比價與黃金掛鈎,同時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顯然,佈雷頓森林體系意味着美元等同於黃金,持有美元就等同於持有黃金。為了進行貿易,各國必須持有一定量的美元。而為了擁有美元,這些國家就必須保持對美國大量出口,換言之,美國只有通過貿易逆差或對外援助的途徑才能夠為全球提供國際貿易所需的硬通貨。各國提供商品與服務,美國提供美元的基本交換格局,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這種為美國向全世界攫取利益提供方便的機制,其可持續性是有疑問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特里芬寫過一部題為《黃金與美元危機》的書。正是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兩難抉擇”,其含義是靠美國貿易赤字為全球提供世界貨幣,很可能會遇到兩個局面:或是因為美國貿易赤字不足而導致“美元荒”並最終殃及全球貿易與經濟增長,或是因為美國貿易赤字過大而引起美元過剩並遲早危及美元與黃金比價。歷史實際進程吻合了特里芬的預言。由於歐洲各國紛紛用手中的過剩美元按固定比價向美國兑換黃金,這使得美國黃金儲備大幅度減少,1971年尼克松總統宣佈美元脱離黃金自由浮動。為了説明的方便,我在這裏引入一個概念,叫鑄幣税。在金屬貨幣時代,西歐各國金幣或銀幣的鑄造權掌握在國王手中。在鑄幣過程中,他們常常利用降低金銀成色的辦法獲取額外好處。對鑄幣的接受者或使用者來説,鑄幣的標值和實際含金量之差,無異於向國王又交了一筆税。這就是鑄幣税的來歷。進入紙幣時代,由於紙幣印刷成本大大低於金銀價值,鑄幣税的獲利前景極度拓展。根據勞倫斯·懷特在1998年出版的《貨幣制度理論》中所説,美國小面值紙幣的印刷成本為3美分,新版20美元和100美元紙幣儘管採用了先進防偽技術,其印製成本也只有區區的6美分。在讓別國持有美元過程中鑄幣税數量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用收取鑄幣税的方法牟利也是有條件的,其中基本條件是別人願意持有你發行的貨幣,並且持有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從這個角度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坍塌其實就是一場美元信用危機。美元過多,人們不願意讓美元砸在自己手裏。當時對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存廢爭議很大,像弗裏德曼和蒙代爾這樣的貨

幣問題專家,據説都被請到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大家關心的實質問題,是現行體系壽終正寢後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究竟會增加還是會減少。增加意味着美國獲得的鑄幣税增多,反之反是。後來的歷史似乎表明,對美元的需求隨着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而增大。其中的原因,恐怕主要是在一個浮動匯率的世界中,各國為了保持本國幣值的穩定而不得不儲備更多的美元。

第二篇:讀書筆記——《貨幣戰爭》

讀書筆記——《貨幣戰爭》

這是我第二次讀《貨幣戰爭》,與上次所不同的是,這次我現在豆瓣上瀏覽了相關的評論,帶着他人的見解去讀,也許能有更多的收穫。讀第一遍時,我只感到金融的強大和不可思議,相比之下,讀第二遍,我有些陷入作者的“陰謀論”中了,還好最後還是堅持了自己最初的看法。這第二遍,使我瞭解了金融的大致發展史,金本位制,一些精英俱樂部,私有的美聯儲,凱恩斯的“廉價貨幣”,石油美元,一些金融危機等,當然更主要是人性的貪婪,以及由此帶來的深深地思考。

一、關於“陰謀論”

書中,作者關於羅斯查爾德家族的“大道無形”的世界首富讓我驚歎不已,那些超級富豪們總是“大隱於市”的。但是,關於其保守估計的50萬億美元財富,及19世紀初統治金融界至今,是我萬萬所不能接受的,經濟與政治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但經濟不可能高於政治。關於美聯儲的私有,我確實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貨幣發行局是私有的,但其肯定是受控於政府的。我個人認為,沒有哪一個人能在二百年前就規劃好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並毫無差錯地一代一代執行下去,世界上沒有這麼邪惡的人,也不可能有這麼個“大智慧”的人。關於美國總統的被刺殺,自然與其當時的政治、經濟利益有關,不過這只是當時那個時代的一些人的貪婪,肯定不是銀行家們為建立金融帝國而一手操作的。人性都是貪婪的,作者只是巧妙的將這些貪婪者所各自獨立做的事串聯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二百多年的“大陰謀”。退一步講,假設這個金融帝國是存在的,像《黑客帝國》一樣,統治者人類世界,即使各國政要都是其內部人員,你又怎麼能保證那千千萬萬的人民受其控制而不反抗、革命?金融再強大,最多控制政客,凌駕於政治之上、人民的權力之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相關文章説,這本書並不是作者一個人完成的,他們是一個團隊,由此看來,這個團隊是打着“大陰謀”的旗號搞他們的“小陰謀”,增加了本書的賣點。如果非要説“陰謀”,那麼我認為其背後的操縱者應該是人的思想,是長久以來形成的那種不滿足、貪婪的邪惡思想。

二、關於美國國債

誠然,美元是世界貨幣,是國際支付和外匯交易中的基礎貨幣、主要貨幣,但不是最安全的貨幣,最安全的應該是自己所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自己所掌握、所控制的東西,我國不應該持有美國國債達2萬億之巨。“截止2014年,美國聯邦國債總量已高達8.6萬億元,並以每天25.5億元的速度增加着。美國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已在政府開支中高居第三位,僅次於醫療健康和國防,每年高達近4000億美元,佔其總收入的17%。”[1]美國透支了自己人民和外國人民的未來財富。赤字財政的提出是為了解決1929年到1932年的三年“大蕭條”,不是不可用,只是不能過度,凡事都有個度,物極必反。包括聯邦政府國債、州與地方政府債務、國際債務、私人債務的總債務已高達44萬億美元。[2]如此龐大的債務,換作任何國家都會頭痛不已。我在想,會不會有那麼一天,美國政府償付不了債務利息,政府是破產、耍懶皮?還是靠通貨膨脹這一“財富收割機”來沒收人民的財富?或者用新債去償還老債和利息,以維持美元這一“經濟永動機”?但這不是赤裸裸的龐氏騙局嗎?以債養債,這個循環終究會破裂的。

中國不應該持有太多美國國債,不然就被其“綁架”了,保持適量即可。多餘的資金可用於投資國家基礎建設、科教文衞、擴大內需,以彌補僅靠出口拉動這一單一經濟增長型的國民經濟,多樣化增長,才能禁得住風浪。當有一天,美元真正出現危機時,人們瘋狂的伸手去抓房產、石油、黃金、白銀、大宗商品這些救命稻草,美國國債也將會成為垃圾債券,到時候誰也逃不了了。我們可以相信美元,但不能沒有憂患意識。

三、自我感受

我最喜歡的兩位經濟學家是亞當·斯密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兩位經濟學界的支柱人物。前者提出了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理論,是個遺腹子,終生未婚;後者提出政府這一“看得見的手”和“廉價貨幣”理論,挽救了美國的三年“大蕭條”,他本人也是個投資高手。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當市場這一“看得見(請幫助宣傳好範文 網)的手”無法解釋三年“大蕭條”時,當政府這一“看得見的手”無法解決滯漲及高財政赤字時,必然有新的理論出現,來解決這些問題,事物是向前發展的,經濟學也是,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就長久而言,我們都會死。”(凱恩斯)

資本都是逐利的,人性都是貪婪的。2014年,中國加入wto已經五年,金

融開始對外開放。雖然我國經濟近幾年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但是關於金融市場的開放,還是要加強監管,穩步發展,不能操之過急。亞洲金融風暴、日本二十年的停滯都是我們的前車之鑑,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時間短,本來就存在各種缺陷,如果監管再出現大的漏洞,國外資本必定會一擁而入,套取鉅額利潤,到時候自然是我們吃大虧。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不正是其監管不到位而導致的嗎?

“m”型社會,這是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是一日本經濟學者提出的,指的是中產階級的沒落,貧富的兩極分化,大多數人越來越貧窮,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越來越富有。每一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是那些金融市場中的貪婪者造成的,受傷害的總是中下階級,上層階級們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富有。

關於金融衍生品市場,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包括遠期、期權、期貨、掉期等多種產品。凡新生事物,初期必然是強大的,所帶來的利益和風險也是不可預測的。2014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很大程度上由於政府沒有對其進行有力監管。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出現,增大了金融市場的活躍度、投機性、風險性,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因它而破產、被收購,當然主要是他們太貪婪了,而高盛、摩根士丹利逃過一劫且獲利頗豐。我們不能確定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好還是壞,但是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政府應該加強對其監管。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當你站在金融市場之外時,它很小,運作很簡單;當你處在金融市場之中時,它很大,很複雜,甚至你都不明白它是怎麼運作的。我想,真正的投資高手應該是站在金融市場之外觀看的,所以才能看的透徹,有全局意識。正如一個國家的治理,國家領導人應該把各省、直轄市、行政區縮小到足夠小來治理,各省、直轄市、行政區把各自所擁有的市、縣、區縮小到足夠小來治理,這樣層層縮小,總是站在事物之外觀察,不就好操作多了。

在看《貨幣戰爭》的同時,我把紀錄片《監守自盜》也看了第二遍,兩者揭示了共同的一點:人性都是貪婪的,貪婪往往釀成大禍。他們吸毒、嫖娼,追逐豪宅、名車、私人遊艇、私人飛機,為了個人的享受,可以昧着良心做事,欺騙廣大人民。在金融市場這個大賭場中,他們貪得無厭、永不滿足,他們以為自己是上帝的寵兒,然而只是惡魔撒旦的棄兒。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贏得一切,然而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只有莊家贏錢,大多數人則傾家蕩產。

在一個五光十色熱鬧非凡的巨大賭場之中,人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賭着,此時,尚未喝醉的頭腦清醒的人已經開始看到賭場的角落開始冒煙了,他們此時悄悄地儘可能平靜地走向賭場狹窄的出口。這時火苗已經依稀可見,人們還渾然不覺,只是有更多的人聞到了煙味,他們四下張望,有人開始小聲議論。賭場老闆生怕大家發現已經出現的火苗,於是大聲吆喝並擺出更加驚險刺激的賭局,大多數人又被重新吸引到賭桌旁。火苗終於漸漸成了火焰,更多人的開始騷動,有人開始奔跑,大多數人則不知所措。賭場老闆開始喊話,説有一些火苗和煙霧是正常的,能夠刺激賭場生意,而且火苗是完全(通脹)可控的,喊話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於是人們繼續賭錢。只不過,越來越多的人擠向出口方向。此時最怕的就是一聲尖叫??[3]“就目前而言,盡情地在(慾望盛宴的)晚會上狂歡吧,但是,別喝得太多,要站在出口附近。”(羅伯特·清崎《債務的慾望》)

讀《貨幣戰爭》,我們可以明白金融市場的重要性,瞭解相關的金融知識,明白人性的貪婪,知道要有風險意識。看書,“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我們不應該只是看熱鬧,而真正要做的是學會思考。思考使人視野開闊,思維活躍。

參考文獻

[1]、[2]、[3]《貨幣戰爭》

2014年11月

第三篇:貨幣戰爭讀書筆記

課題:《貨幣戰爭》讀書筆記

《貨幣戰爭》讀書筆記

第一次讓我略微領略到金融魅力的,是電影《竊聽風雲》,但真正引領我逐步走向金融世界,讓我建立起對金融世界的框架與對金融世界產生嚮往的,是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這本書為我描寫了一個從未見過的金融領域,可以説看了這本書使我從另一個方面觀察了世界金融秩序和經濟運行的方式方法,這是一個獨特的視角、一個從未接觸過的角度,讓我對全球經濟又有了深層次的理解。

對於此書,於我可謂愛不惜手,我曾在數年前以及現如今分別再讀此書,不同的年代不同年齡的我,亦可謂感受大為不同,但細細總結,《貨幣戰爭》帶給我的領悟有以下三點。

一、國外主要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貨幣發行的源頭。英國,法國,美國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都是私有的中央銀行發行貨幣,而這些中央銀行就操作在金融寡頭手。這些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是國債或人民的税收作抵押的,而國家永遠都不能償還這些債務並且只會越積越多。銀行

寡頭每年都能收穫高額的利息。人們每天忙忙碌碌 ,都在為這些銀行家打工,這不公平——納税,利息,通貨膨脹??美國人早就認識到私有銀行發行貨幣的弊端,早就在開國之初就開始抵制這些私有銀行,甚至嘗試由國家自己發行貨幣,而林肯的“綠幣”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證明。羅斯柴爾德的一句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所以逐利的銀行家們不惜一切都要拿到國家貨幣發行權,因此制定了多起總統刺殺案,“1837年恐慌”“1857恐慌”“1907恐慌”“南北戰爭”等,最後,以巧妙地名目成立了美聯儲,掩蓋了私人中央銀行的本質。

二、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1、以債務為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為;2、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藉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藉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美國通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係的。

三、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歷史與意義。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干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包含三種形式:金幣本位制、金匯兑本位制、金塊本位制。作者主張金本位的貨幣制度,認為金本位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方便進行國際交易和結算。這樣,國家才不會被迫增大貨

幣供應,引發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泡沫。這樣的貨幣體系會導致貨幣具有更強的購買力,而對經濟危機免疫,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辛苦積攢的財富也不會被外國財團以低價輕易的掠奪。

但同時,在不久前我再次重新閲讀時,我帶着個人的思考批判性的重温,我也不禁有了自己以下的疑問與觀點。

一、金融系統在不斷的改變和進化,人們對經濟體系的認識也在演變,歷史上的爭論與可能的威脅也許在現在根本沒有意義。書中引用的材料,大多來自美國金融陰謀主義作品,經濟資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對觀點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有懷疑。在書中,作者宋鴻兵先生講述了以羅斯切爾德家族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操縱世界300年工業化歷史的故事。這些故事聽起來讓人震驚,但是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確曾有過很大的影響力。他們一度呼風喚雨,左右逢源,這些都是有案可查的。不過這個家族目前的情況如何,則不太好説。如果僅按照每年6%的收益率來計算其家族資產,到今天大約有50萬億美元之巨。如此龐大的資產以什麼形式存在呢?應該主要是金融資產。可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截止到2014年底包括各種衍生品在內的全球金融資產總值為 350萬億美元左右。這樣算來,僅羅家族就擁有世界全部金融財富的七分之一,那麼數字是與事實有出入的。

二、“國際銀行家們非常清楚,黃金決不是普通的貴金屬,從本質上看,黃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負歷史傳承的“政治金屬”,

處理不好黃金問題,是會在世界範圍內掀起金融風暴的。在正常的社會狀況下,廢除金本位勢必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甚至是暴力革命,只有在極端特殊的情形下,人民被逼無奈才會被迫暫時放棄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力,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家需要嚴重的危機和衰退。”根據作者觀點,他是對金本位抱以支持的態度。而我的觀點是金本位不應該也不可能被複闢,信用貨幣將會嚴格限制下繼續發展。第一黃金(或白銀)的儲量根本無法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眾所周知,黃金和白銀作為貴金屬,其已探表明儲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類社會所創造和積累的財富數量和價格總量卻在不斷的擴張,金銀總量難以與社會總體財富量相適應。第二是經濟制度本身。假設黃金儲量無限,但短期內無法實現大量開採,而且成本極高。這樣的話,如果實行金本位,在一定時期內,勢必造成金銀的高度升值,作為貨幣的金銀一旦升值,那麼還有什麼人願意放棄這種既可儲備,又可流通的“絕對財富”,來冒極大的風險,從事回報率並不一定能夠超過金銀升值幅度的投資呢?在如此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它對經濟的衝擊不會亞於通貨膨脹。如果説通貨膨脹可以造成潛在的財富分配,那通貨緊縮將會造成社會大眾的普遍貧困,因為人們手中持有的黃金固然在一定時期內可作為絕對財富的象徵,具有不斷升高的購買力,但是如果這些購買力不能迅速實現購買行為,那麼所有生產將會停止。當有限的財富無法跟上快速增加的社會財富總值的腳步,許多的勞動生產產品自身應有的價值將無法對應相應的財富。當用黃金白銀青銅作為絕對貨幣,廢除法定貨幣制度,並對貨物天然最基本的食品做出定值,黃金白銀

青銅等貴金屬硬通貨財富總值將被佔用,這些天然少量的財富總值註定無法讓剩餘的大量貨物服務諸如電子產品、服務業等體現出相應的價值,意味着壓榨了勞動成果,極大程度的阻礙社會的發展。

《貨幣戰爭》是一本難得的偉大的金融書籍,它引領着許許多多的人初步瞭解了金融世界,但同時,我認為它自身也具有着一定的缺陷,當我們通過閲讀《貨幣戰爭》作為啟蒙書走進了金融世界後,再回頭,我們也需要批判性的回首,金融不是一言堂,對金融世界的定義,需要有自己的看法。以上,為我對《貨幣戰爭》的閲讀感受。

第四篇:解放戰爭 讀書筆記

《解放戰爭(套裝上下冊)》作者是王樹增,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它展現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是一部關於一個國家如何艱難新生的歷史。武器簡陋、兵力不足的軍隊對抗擁有現代武器裝備的兵力龐大的軍隊,數量不多、面積有限的解放區最終擴展成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共和國,解放戰爭在短短四年時間裏演繹的是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傳奇。通過《解放戰爭》這本書,算是對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的鬥爭有了一個全貌的瞭解。

《解放戰爭》一書開篇就有這麼一句話:“1945年至1949年發生在中國的規模巨大的戰爭——戰爭的一方稱之為’解放戰爭’,另一方稱之為’戡亂戰爭’。”從這種稱呼上的差距,我們就可以看到戰爭雙方有着不同的目標,不同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稱之為解放戰爭,是站在人民的立場,是為了解放光大勞苦百姓的目的,而國民黨則是為了一統中國,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這兩種可以稱之為對立的立場,顯然有着相差萬別的結果。

《解放戰爭》在還原當時戰爭環境時,很注重人性,細節注意很好,不但是敍述戰爭人員傷亡、戰術戰略指揮、戰爭結果及影響。而且在還原“人”的豐富性和立體感的時候,拋卻了“成王敗寇”的歷史功利主義,深入體察人物在歷史大勢難以抗拒的時候,個體命運的悲喜憂歡。這一點特別體現在作者對解放戰爭中的共產黨與國民黨將領的描寫上。除此,作者還詳細描述了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客觀再現了當年馬歇爾、司徒雷登等美國高級將領在中國這個戰場上所做的事情。

以前在學習解放戰爭的書中,感覺很枯燥乏味,都是以戰爭來講,看到的都是些數字,路線圖什麼的,都是很嚴肅的在看,缺乏激情與熱血。但是這本書很讓人動容。舉個例子,同樣是介紹中原戰爭,該書通過細節描述,還原了作戰主要將領我軍粟裕,與國民黨將領李默庵等當時的生活與戰術指揮中的風格。在1946年6月,國民黨撕破偽裝,拒絕組建聯合政府,兩黨關係破裂。而得知中原即將爆發軍事衝突的時候,粟裕隨即公開對新聞界表示:“蔣不攻李,粟比攻蔣”。而話音剛落,國民黨即開始對共產黨中原軍區李先念部進行軍事打擊,而李先念部則開始中原突圍。中原突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

此時,擔任國民黨軍第一綏靖區司令一職的李默庵則要面對的對手就是粟裕。李默庵威望極高,在黃埔軍較流傳“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其能力可見一斑。然在戰爭準備階段以及戰爭結束,李默庵都始終沒能研究透的一個人就是粟裕。粟裕在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眼裏的形象是:個子不高,文質彬彬,寡言少語,面帶殺氣。李默庵與粟裕在蘇中戰場上開始了七場對決,而結果呢,蘇中戰役在人民解放軍歷史上被稱為“七戰七捷”。李默庵後來説:“粟裕在指揮作戰中的卓越的指揮藝術很值得總結”。書中關於戰術的描寫不一一列舉,而全書對於戰役的描述都是基於此種方式,細節入微,而整體佈局又大開大闔,讀起來思路清晰,令人愛不釋手。

讀完全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國民黨軍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相比,兵力不可謂不強大、武器不可謂不極其精良,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能以堅韌頑強的作戰風格,最後得以摧枯拉朽之勢打敗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其原因在於“政勝其民,下附其上”,有眾多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國民黨軍隊迅速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是“民勝其政,下叛其上”,戰爭中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毛澤東説:“所謂人民大眾主要的就是農民,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過革命,忘記了農民,就是你做一百萬件事情,也沒有用處,因為沒有力量。”

而國民黨方面呢,蔣介石、杜聿明、胡宗南、閻錫山、張靈甫、陳誠、衞立煌??這些名字被中國百姓熟悉的程度,絲毫不亞於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在寫到國民黨的失敗時,作者強調,長官意志難以統一和派系鬥爭只是一個方面,更為深刻的原因,在於這個政黨的主張背離了人民,因而也從根本上背離了歷史大勢。

1946年8月10日,毛澤東在延安對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十分肯定地説:“如果蔣介石維護人民的利益,那麼他就是鐵老虎;如果他背棄人民,發動反人民的戰爭,就像他現在做的那樣,那麼他就是紙老虎,會被雨水衝跑??,共產黨有力量,因為他能夠啟發人民的覺悟。在我們中國這裏,共產黨只有小米加步槍。但是我們的小米加步槍最後證明去蔣介石的飛機大炮還要厲害。”事實如此呀。就是因為毛澤東和共產黨人站在了“最大多數”的人民中間,才有此最終贏得這場戰爭。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一個以人為本的國家,註定繁榮昌盛;一個以人為本的政黨和國家,必然永葆青春。新中國60年的探索和成就表明,要把以人為本作為工作的核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建設和諧的社會。

隨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也產生了很多負面的不積極的思想糟粕。很多黨員與官員為自己的物質享受而摒棄了人民的利益,脱離了人民羣眾,一味的追求權力、金錢,喪失公共道德與做人的底線。政府雖然也頒佈很多條例,提倡反腐倡廉,也加大打黑除惡的力度,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正本清源。一個堡壘的攻破往往不是從外部攻破的,而是從內部開始的。

希望政府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要求官員與幹部們都能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好事實事,就是解決羣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始終站在人民羣眾中間,傾聽最底層人民的需求,做為人民服務的事情。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看不慣很多社會上的那些不良現象的,這説明我們都還有一顆純潔正直的心,也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更美好,否則真的對不起為我們流血犧牲而建立新中國的革命烈士們。

第五篇:《貨幣戰爭》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貨幣戰爭

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訂法律。 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着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當一個政府依賴銀行家的金錢時,掌握着局勢的便是銀行家,而不是政府的領導人,因為給錢的手始終高於拿錢的手。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在他們的眼裏沒有戰爭與和平,沒有口號和宣言,也沒有犧牲或榮譽,他們忽略了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東西。他們的眼中只有墊腳石。

只要你們兄弟凝聚在一起,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夠與你們競爭、傷害你們,或是從你們身上漁利。你們合在一起將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銀行都要大的威力。

嚴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像鐘錶一般精確的協調,永遠早於市場的信息獲取,徹頭徹尾的冷酷理智,永無止境的金權慾望,以及基於這一切的對金錢和財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預見力,使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兩百多年金融、政治和戰爭的殘酷旋渦中所向披靡,建立了一個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金融帝國。

在任何一個國家裏,誰控制着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系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制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一個偉大的工業國家被信用系統牢牢地控制着,這個信用系統高度地集中。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已經陷於最糟糕的統治之下,一種世界上最完全、最徹底的控制。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見,不再擁有司法定罪權,不再是那個多數選民選擇的政府,而是在極少數擁有支配權的人的意見和強迫之下(運作)的政府。

這個國家的很多工商業人士都畏懼着某種東西。他們知道這種看不見的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如此的悄然無形、如此的無孔不入、如此的互鎖在一起、如此的徹底和全面,以至於他們不敢公開譴責這種權力。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是蓄謀已久的精確定向爆破,熠熠奪目的嶄新金融大廈總是建築在成千上萬破產者的廢墟之上。

剪羊毛”是銀行家圈子裏的一個專用術語,意思是利用經濟繁榮和衰退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機會,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擁有他人的財產。當銀行家控制了美國的貨幣發行大權,經濟的繁榮和衰退變成了可以精確控制的過程,此時的“剪羊毛”行為對於銀行家來説,就像從靠打獵為生的遊牧階段進化到了科學飼養的穩產高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