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第一篇: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字(精選多篇)

品評歷史演義,感受三國風雲——《三國演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説是依據《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説。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説。人人都説《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使用藝術的手法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的。比如,關公温酒斬華雄,史書上並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於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説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説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這也就是為什麼讀過之後,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二、神化與醜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並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過加工後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醜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麼着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自朱熹之後,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並能被統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於“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治者曾給關羽長達三十餘字的諡號了。

至於醜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醜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備的趙雲、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的刻畫,來體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例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敍、倒敍,還有作者採用了沿線索來記敍的文學手法。《三國演義》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敍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繫,不會在一個章節之中只敍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隻讀一條線索的宂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三國演義》中的一大部分虛構故事情節都是為了表現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後感開頭與結尾

·名著《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作文

·三國演義讀後感3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範文

第二篇: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

在整部《三國演義》中,文官武將鬥智鬥勇固然精彩,筆者認為,諸葛亮用人是很有借鑑價值的,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

孔明初出山之時,曾對劉備説:“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此時的劉備,可謂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漢皇叔,天時地利客觀有利條件讓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僅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人”了,因此,西蜀賴以立國者,就是“人”。

就憑一個人字,孔明把它做成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

他認為:“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孔明把用人得失,提高到關係國家興亡高度來認識。因此,他知人善任,為劉備擁有兩川立下功勞。如張飛詐醉智取瓦口隘,他送酒到軍前助張飛成功;讓張飛獨當一面領軍入川,途中收嚴顏,數十關口如入無人之境;用激將法讓黃忠、嚴顏助守葭萌關,結果屢敗張郃,又在定軍山力斬夏侯淵,劉備在這方面與他積極配合;重點在於收買人心;在趙雲面前擲阿斗;攜民逃亡……,孔明對特殊情況靈活處理,如法正,此君胸懷狹隘,受命為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之。”人有怨言,獨孔明能諒解,以寬大態度給予理解,使他改正,此是孔明使法正知恩,使恩行而知法;對李嚴謊報軍情則立即罷官。這與對法正的處理又不同,一是寬,一是嚴,寬嚴相濟。孔明死後,李嚴悲歎:“吾終為左衽矣!大哭而亡,打人屁股還叫被打者感恩戴德,足見孔明對犯錯誤者的處理是適當的。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地士人、將士的使用,為此,他使出渾身解數。畢竟,劉備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當地士人支持不可,因此,孔明重用董允、費煒、蔣宛、鄧芝等數十名當地文官,更絕的是讓劉備與當地士人聯婚,娶吳懿之妹為妻,結成婚姻聯盟,讓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擁立劉姓為主。對武將則另一套辦法。孔明始終緊握“槍桿子”,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張、趙等人及其子弟掌握。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對的,他曾讓孟達“放單飛”,旁邊還有一個劉備義子劉封,但因劉封與關羽有過節,結果,孟達擁兵自重,坐視關羽危難而不救,此事給孔明教訓深刻。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非也!而是廖化自古城相會時就隨劉備,是“久經考驗”的幹部,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給其他人不放心。至於姜維,是孔明入室弟子,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當別論。因此兩川武將除了徵南外,一般只是副職,有待遇而無實權。一些不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則殺之不留!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處,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分不開。

金無足赤,孔明用人也非絕對正確,他平生犯二次用錯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錯用馬謖,結果失去了北伐戰略要地。一是在留守荊州人選上,屈服於長官意志,很明顯,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求援,是自作主張要關羽守荊州,孔明對這種錯誤決定,不作爭抗,造成荊州失守,由於這二個錯誤,原來定下的戰略計劃:“將荊州之兵民向宛、洛,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北伐鉗形攻勢化為烏有,讀後感《三國演義讀後感3000》。 固然,歷史上國家統一潮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然這是西蜀先於東吳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見長官憑意志辦事是要壞事的。這是歷史的教訓。孔明用人之道值得探討。

劉封之死

《三國演義》一書,描寫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死人無數,只有為數不多者死後還值得説幾句,劉封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死是因未救荊州而被劉備所殺,頗為耐人尋味。

劉封何許人也?據陳壽《三國志·蜀書》:“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自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這是正史的記載,即劉備初到荊州時,還未有子而認劉封為螟蛉。然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則説是建安十二年春在新野甘夫人生劉禪,劉封成了劉備螟蛉在後即該年冬之事。羅先生這樣做,有其苦衷,下面將要説到。

在封建的法統社會中,“正統”觀念是極為重要的,劉備認嗣在前,生劉禪在後,的確給劉備帶來一個非常頭痛的難題。隨着劉禪見日成人,此問題就日顯突出,這個問題用現代語言來説,就是接班人問題。這也難壞了羅老先生,在羅老先生筆下,劉備是一個寬仁厚德的長者,不可以無故殺劉封,只好昧着良心,咬咬牙,閉着眼睛篡改歷史,硬説劉備生劉禪在前,嗣劉封在後,好讓關羽發話:“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以此讓孟達找到藉口挑撥劉封與關羽關係,見死不救,造成劉備殺劉封口實,此安排實在巧妙!

劉封,孟達因“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而未救荊州就該死麼?難道劉封功不抵過?請看劉封,在取西川與諸葛亮、張飛等沿江西上,屢戰屢勝;到西川后,劉備平定漢中時,多次臨陣,並不因自己是劉備義子而不“立新功”,以致曹操罵劉備:“常使假子出戰”。如此,功勞也不少,這是劉封具有免死條件。相比之下,失荊州,諸葛亮責任也不小,孔明得知關羽拒孫權求婚時也説:“如此,則荊州危矣,當替回關將軍。”但議而不決,當斷不斷,誤了荊州大事;關羽當年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眾所周知,曹操是漢賊,當時不要説一個曹操,就是有十個也跑不了,孔明還為之開脱:“曹操命不該絕。”立下軍令狀而放走漢賊者不需死,還浪得一個“恩怨分明,信義素著”的虛名,這是何等便宜之事!所以,劉封死得冤枉!更何況當時葭萌關軍權在孟達,而劉封僅是劉備“恐達難獨任”而叫劉封協助而已。倒是孟達看得透澈,作書與劉封:“……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肉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三國志·蜀書》)。而劉封則算不得為有識之人,撕書斬使,致敗回成都被殺。

眾臣下難道沒有人出頭相勸麼?沒有。因為眾臣明白,劉備早已吸取袁紹、劉表諸人之教訓,此二人因繼承人問題處理不當落得家破人亡之下場。深諳帝王之道的諸葛亮更知道:自己在劉封心目中,因感劉備三顧之恩,必是未來之“死硬擁嫡派”首領。一朝劉封當皇帝,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他自己!因此更是落井下石:“可就遺劉封進兵,令二虎相拼,劉封或有功,或敗績,必歸成都,就而除之,可絕兩害。”既然有功,為何要殺?至此,劉封死定了。

第三篇: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文/王鵬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800字

文/陳鑫豪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着。《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請你關注)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第四篇: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給我們描寫了一位位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武力超羣的呂布,粗中有細的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為我們展開了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如: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燒赤壁,關羽放水淹七軍,諸葛亮舌戰羣儒……在這些小故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了,下面,讓我給大家講一下這一回吧。

一天,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就一公事為由,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十萬支箭,諸葛亮説三天就能造好,並立下軍令狀。

周瑜以為孔明正中自己的圈套,非常高興,他讓工匠們故意延遲,不給他備全造箭的材料,並派魯肅去諸葛亮那兒探聽,為他報信兒。

諸葛亮見魯肅來了,向他借了二十條快船,讓每條船上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兩側插滿草把子。(心得體會 )並囑咐他不要告訴周瑜,魯肅答應了。

第一、二天,都沒有什麼動靜,到第三天晚上,孔明帶着魯肅進了船,二十條船一字排開,向曹營開去。當時大霧漫天,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動,讓一萬多名弓弩手往江上射箭,箭如同下雨一般射向江中,不一會兒船上就插滿了箭。

天亮了,孔明讓穿向回開去,曹軍想追,可來不及了。船開回了南岸。這是每條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一共有十餘萬支。周瑜看了船上的箭,長歎一聲,説:“我真不如諸葛亮。”

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從這一回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孔明超羣的智謀。像這種故事在《三國演義》裏還有很多很多,它們都非常精彩。每一回裏的人物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愛看三國演義!

第五篇:500字《三國演義》讀後感

一本好書對於一個人甚至是一羣人來説都是有着影響的。不管是什麼書,對人都是有影響的。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當然也是好的。好書有很多,但我認為最好的還是當屬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關羽.劉備.張飛等人。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重情重義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氣量狹隘的周瑜,體恤民情的劉備,殺人如麻的曹操……

讓我最敬佩的就是關羽,關雲長了。關羽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丹鳳眼,兩條卧蠶眉,相貌雄偉,氣度不凡。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嚇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無不展現出他的才能。

這本書不僅僅訴説了三國時期從政治上到軍事上的諸多事例、戰例,還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劉備、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孫權、周瑜、趙雲等人都是家喻户曉的人物。這本書,能使看過它的人產生愛國思想,從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中找到他們的優秀品質並加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