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多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一

最近,我在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它是由江南女作家白落梅為林徽因寫的人物傳記。書名本身給人以暖暖的、温馨的感覺,特能撩起人閲讀的慾望。正如書中所説,“像是對某個遠去故人的祝福,又好似對所愛之人一聲温和的叮嚀。”

我很欣賞林徽因,不僅是因為她有滿腹的才華,而更多的是因為她處理感情的理性。相比較於之前我所聽聞的其他女作家,她沒有三毛的那種灑脱和放蕩,但她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痴迷鍾愛一生。她有徐志摩為之傾其一生的愛戀,更有樑思成的相濡以沫,更有文學泰斗金嶽霖的愛慕。徐志摩與她相愛於康橋,於是有了《再別康橋》。後來又有樑思成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更有金嶽霖的決心為其默默地奉獻一生,終身不娶。

書中六卷的標題就是林徽因的浪漫一生。讓我們感覺身為一個女人,林徽因是命運的寵兒、真正幸福的女人。天生麗質、優雅尊貴;聰穎慧智、事業有成。做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徵圖案的設計者;做為作家,為我們留下過千古名篇《你是人間四月天》等美麗的詩篇。

白落梅在書中,以恬靜、飄逸、清麗、婉約的寫作風格向我們描述着才女林徽因: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左邊西天的雲彩。.。.。.”今天在這本書裏再一次被白落梅的文字感動,夕陽中的新娘——清純明淨的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起徜徉在康河的柔波里,如果説林徽因是在水一方中那朵美麗的白蓮花,那麼徐志摩就是水中搖曳的水草,樑思成就是身邊呵護的荷葉,金嶽霖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守護着心中的那朵美麗的白蓮花,該是什麼?現今這樣的男人還有嗎?那一份塵封百年的愛情故事,今天讀來依舊讓人感慨不已。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二

前陣子因為看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而熟悉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一生。在我看來,那是一個何等清醒、亮麗而又貞絕的女子。

説她清醒,是因為她在每一個時刻都明白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因為清醒,故而有了與徐志摩的決絕,也成就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女建築家,也才有了在美國在轟炸日本奈良之前與樑思成一起保護奈良古建築的美談。

説她亮麗,卻不僅僅是因為她的裝扮、服飾,更因為她在文學創作上的亮麗、輕盈。她説: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她也説:你舒伸的像一湖水向清空裏白雲,又像是一流冷澗澄清;她又説:冬有冬的來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多麼亮麗的話,多麼亮麗的詞語!

而説她的貞絕,是因為她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貞與決絕。不是因為這樣這個女子何來的勇氣在保護北平古建築的問題上和北平市長拍案而起,又何來的力量在物質極為匱乏、生活極其艱苦的情況下斷然拒絕美國友人邀請留在國內。也是因為貞絕這個女子在國破城毀時方能和她的孩子説“我們的家門前就是揚子江”的話。

但這個女子的一生豈又是這三個詞能形容概括的了的,她的清高、她的達觀、她的機智、她的幽默……哪個詞不是描寫的林徽因呢?

都説讀一本書就是與書中的人進行了一段對話,而我正是因了這本書,面前站了一位林徽因。

因為讀《林徽因傳》的緣故,也順帶了解了民國的另外幾位才女,如陸小曼,如張愛玲,如宋清如,如張幼儀。這幾個女子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美,她們共同的便是有才。但我不喜歡張愛玲在情感中的沉迷,不喜歡陸小曼的放縱揮霍;而張幼儀雖後來成為一代女企業家,但更顯然她似乎在徐志摩帶給她的自卑裏走不出來;而宋清如雖為朱生豪奉獻一生,晚年也更從容達觀,但她的一生似乎更平穩和清麗。

而相對於她們,林徽因的一生似乎要更濃墨重彩,也有更大的舞台。她不僅有她的家庭,她的愛情,更有她的建築,有她的藝術,有她的設計,有她的文學。

雖然説她不一樣的人生給了她更多的體驗與建樹,但首先因她的智慧,她才會將他人的學識和論點用作己用,充實自己的思考與創造吧。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三

藉着這次學校讀書會的機會,拜讀了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結識了林徽因這個美好如四月的女子。總的説來,我覺得林徽因是個感性卻又理性的人。

説她感性,可以從她的作品中看出,在她30多歲時寫的《你是人間四月天》中不難看出她是一個情感細膩的人、從《一天》中:今天十二個鐘頭,是我十二個客人。第一個來了,又走了,最後夕陽拖着影子也走了!我沒有時間盤問我自己的胸懷,黃昏卻躡着腳,好奇地偷着進來!我説:朋友,這次我可不對你訴説啊,每次説了,傷我一點驕傲。黃昏黯然,無言地走開。孤單的,沉默的,我投入夜的懷抱。可以看出她的憂愁,為時局而憂,為寂寞而憂,為沒有高朋滿座而憂,為彼時的徐志摩不在而憂,為自己的健康而憂。就是在這個寂寞的春天,病中的林徽因用她獨特又寂美的文字,表達了她惆悵難言的心境。

説她理性。

16歲花樣年華的林徽因與徐志摩在康橋相遇相戀,茗茶對詩,花前月下,但是知道徐志摩結婚,她就果斷逃離,不留後路。在徐志摩離婚,回到北京的再次接觸,和在接待泰戈爾時,他們一同出席活動,合演泰翁的詩劇《齊德拉》,一度讓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樑思成之間徘徊,但理智的她知道自己想要過的是現世的安穩,所以在一個黃昏約見徐志摩,説明兩人的關係。但説她理性呢,又不全是,在徐志摩葬身空難後,林徽因讓趕往現場的樑思成帶回一片飛機的殘骸,掛在自己的卧室,表示紀念。似乎一點也不顧及樑思成的感受。

同時,我覺得她還是一個熱心事業的人,在那個女人還是很少拋頭露面的年代,她為建築事業四處漂泊,以致肺病越來越重,一次到了已經要醫生告知必須靜養,而還有一次更是一病,卧牀不起,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還幫樑思成的書作序,還承擔起全部的校對任務。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四

“我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林徽因

或許偶然,又或許必然,在我最心生浮躁的時候,讓我遇到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這本書,亦如林徽因這個人,從不落俗、高潔、寧靜,如那四月的天,靜靜綻放那無法讓人忽視的美。

難怪胡適先生稱林徽因為“民國第一才女”,她的這一生,既能沉魚落雁,也能吃苦耐勞,更能寫得一手好文章。能文能武,能剛能柔,或許她,就是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最佳模範吧。

她,雖靜,卻不柔弱。面對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她從不放棄,在重病期間,依然和丈夫樑思成四處考察研究。男人能做的髒活累活,她也做,看似手無縛雞之力,體內卻爆發出了令人無法想到的能量。

她的堅持與韌性,給了總是輕言放棄的我巨大的心靈撞擊。面對生命的考驗,她亦能堅定的跨過這道坎,我們生活中那些小小的挫折,又算的了什麼呢?一個人只有學會了堅持,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如那鳳凰涅槃般,尋找到那個最棒的自己。

她優雅、安寧,淡然處世,也平靜對人。我想,在她的情感道路上,最放不下的,還該是那徐志摩吧。樑思成的寵愛,金嶽霖的陪伴,都未曾令她心痛,而徐始終是她一個解不開的心結。

那一場康橋絕戀,那一個深情、有才的徐志摩,讓情竇初開的林徽因徹底心動了,可她又是何等的機智,在自己還未受到傷害的時候便華麗轉身,留給世人一個優雅的背影。她平靜得驚人,讓她最親近的人都幾乎猜不透她的心思。

有些事真的不用解釋,懂你的人自會懂,無緣的人終不會理解。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教會我的另一個道理吧!或許真有那樣一種境界,令語言變得蒼白無力,唯靠心與心的碰撞、交流……

感謝林徽因,是她讓我懂得了做一個人,就要活得有價值。人的一輩子説長不長,説短不短,你竭盡全力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的時候,你會將一切置之度外,用心感受,用心去領悟,你才會發現你的意義。

靜下來吧,褪去世事鉛華,迴歸本色,看淡那些無義的功成名就,做一個安靜、優雅,如四月天般的女孩,因為你該懂得: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五

原來,才女身上所流落的氣息韻致,就像那藏有百年故事的老房子裏留下的檀木香衣櫃,總是高大沉厚的樣式,何時打開來,都瀰漫着淡淡香味,李清照是,林徽因亦是。

自古才子佳人多多情,徐志摩也好,樑思成也罷;抑或林徽因、陸小曼,哪個不才情橫溢,哪個不多情?徐志摩為了林徽因,丟下了結髮妻子張幼儀;陸小曼為了徐志摩,離開了丈夫王庚;林徽因雖與樑思成喜結良緣,但心裏還裝着徐志摩以及金嶽霖。因為他們的多情,才有了“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也才有了“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着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這跳動的心怎樣安插,田裏一窄條路,八月裏這憂愁?”“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但他們的多情,於我這個情感不豐富的平凡人,顯得很遙遠,如隔雲端。也為此而慶幸,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先生汪。

她們的情感是我不認同的,就如我永遠也成不了詩人、文人一樣(也許正是因為我缺少這樣的情感的原因),但我被她們的才情深深的折服,她們讓我敬佩。就如林徽因,20歲擔任印度詩人哲泰戈爾的翻譯;25歲設計出了東北大學的校徽圖案;35歲為雲南大學設計女生宿舍;45歲與清華大學設計團隊設計國徽,並於46歲時通過由他們設計團隊設計的國徽圖案……詩歌、散文、小説等也伴着她一生。這樣的才情,世間能有幾個女子有之。

我更感慨於樑思成的大度,當林徽因對從外地考察回來的樑思成説,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才好。樑思成聽罷一夜不眠,次日他告知自己的愛妻:“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樑思成這是灑脱?是大度?是太過愛林徽因?還是不夠愛林徽因?抑或……

愛情,婚姻於我,不允許它有瑕疵、有雜質。也慶幸和自豪,我有着這樣的愛情和婚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讀後感 篇六

她,林徽因,是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中的林徽因,一代風華的絕世佳人,才華橫溢傾倒眾生;讓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三大才子痴迷鍾愛一生。就是這個走在人間四月天的女子,讓眾男子“渴望仰慕愛”,讓眾女子“羨慕嫉妒恨”。林微因就像清水裏開出的一朵白蓮,安靜嬌柔,温婉潔美,她,是一個足可以令春光失色,令百花換顏的女子。

在沒有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之前,我不敢相信在這個七色多彩的世界裏曾經有那麼的一個女子存在,漫步紅塵卻不被污染,安然而優雅。讀了這本書我明白很許多。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些人,值的我們用一生深情抒寫,有些人,則要我們用一生平淡相守,還有些人,卻是任由我們隨意辜負的。在感情的世界裏,有些人的愛情就愛得清澈,有的愛得平和,有的愛得熱烈罷了,這世間的情愛,都有因果是債就當還,是孼就該了。

我們都是感情世界裏的初學者,我們曾經試過迷茫,試過無助與試過心痛。在感情的世界裏,我們大家有誰敢於説自己是清醒的那個?又有誰敢於説自己是愛得最清楚的那個呢?

愛情有時候就像放風箏,看着風箏與白雲同步,已經難捨難收,就乾脆將手中的線扯斷,任自飄搖。而緣分就像一本書,有着耐人尋味的故事,翻的不經意會錯過,讀得太認真會淚流。有首詩説得不錯:若是有緣,千山暮雪,萬里層雲,終會重逢。若是無緣,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難相會。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我們沒有預知未來,逆轉過去的能力,我們只能好好珍惜和勇敢地活在當下,做好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每一座與自己有緣的城市,看每一道動人心腸的風景,珍惜每一個擦肩的路人,縱算曆經顛沛,嚐盡苦楚,也此生無怨無悔。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書,或講述着與自己相似的經歷,抑或是代表着自己內心的聲音。而我心中的那本書,便是這本。閲着這本書,就似嗅着夏初荷花開時的味道,清麗脱俗;書中文字,優美似荷塘中泛起的漣漪,在我心中圈圈擴散。書中的那位女子——林徽因,就是那朵夢中初夏的白蓮。

林徽因,生於杭州,是民國才女兼四大美女之一。她性情温和,清淨,永如她身着的那一身素色衣裳般素淨。林徽因沒有張愛玲的鋭利,沒有陸小曼的灑脱,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沒有什麼犀利的言辭,沒有任何的不滿牢騷,所以從不會傷害他人,自己也因這份安靜不曾被他人所傷。多少女子也曾擁有這份令人心動的平靜,卻在久浸凡塵後變成胭脂俗粉。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遠離車馬喧囂呢?真正的平靜,是在自己的心中修籬種菊——林徽因便作到了。

就因她的才華,她的性情,她的美,三位男子無法抗拒地駐足在了這朵白蓮盛開的池塘邊。徐志摩為她寫詩,為她徜徉在康橋,等待着那段逝去的康橋之戀;金嶽霖等了一世,盼了一生,也終生不娶,最終依舊只能遙遠的望着。誰讓他迷上的是這樣一位淡然卻又決然的女子呢?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樑思成,向他許下諾言:用自己的一輩子去回答是否愛他。她選擇樑思成後便再也沒有起過動盪,她與樑思成白頭偕老,走過千山萬水。

有時候,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會刻骨。林徽因的這份淡然,或許才真正能歷久彌香。

這位女子或已化身為雁,尋覓她的江南水巢。但她的容顏,永不老去地活在了人間四月天。她飛過的地方,有一朵一朵的花開;她呢喃的樑間,有她彌留的餘温。有人説,林徽因是温柔的;有人説,林徽因是高潔的。我説,林徽因是清醒的。她活的清醒,愛的清醒,從不迷失於人生道路中的泥潭。她是我心中的那本書,那杯淡茶,那朵永不凋謝的白蓮。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八

耳邊迴盪着徐志摩的“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我獨自漫步在康橋上,欣賞着平靜優雅的劍河。誰能想到這淡雅莊重的康橋邊會發生一場美麗的邂逅,亦會經歷一場痛苦的離別。

眾生紛繁,每個人都用不同的外殼包裹着自己,有的人冷漠,有的人活潑。但我相信在每個人層層外殼的包裹下,都藏有一份美好、一份純潔。我們會為一片落葉而悲傷,為一隻飛鳥而雀躍,為一朵流雲而失落,為一次邂逅而心動。

我迷上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迷上了輕柔的風,迷上了花前的細雨,迷上了春的光影,也迷上了山柔水軟的江南。她,生活在許多人的夢中,亦永遠生活在四月天的雲煙中。

林徽因是一杯清茶,那素淨芬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縈繞,難以消散。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能刻骨銘心。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新;一種無意,更能讓人魂牽夢縈;一種簡約,更可以維繫一生。也許正是這素淨芬芳使她走得如此匆忙,不帶走一片雲彩;走得如此果斷,徐志摩從此只能遠遠地看着她的背影。可能正是這果斷的回絕、堅毅的離開、優美的背影,才使得徐志摩日日夜夜為她牽腸掛肚。

看過繁花,賞過煙火,品過烈酒之後,人們往往會嚮往一片落葉,一點螢火與一杯淡茶。林徽因亦是如此,她在康橋之戀後,累了,她不願揹負過去,只想要現世安穩;她不願也不敢像陸小曼一樣為了愛情眾叛親離,不願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她只願在這山温水暖的故鄉,生活好自己的一輩子,與青梅竹馬的樑思成一道,度過自己的餘生。

回到故鄉的林徽因,平靜地面對自己的親人,好似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人前人後依然談笑風生,雲淡風輕。沒有人知道這個未滿十八歲的小姑娘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山水環繞的水鄉,她與樑思成一起看戲,一起賞花,日子慢慢地過去。但令林徽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徐志摩為了尋她,從倫敦來到了這裏。可惜物是人非,林徽因心中的風早已吹向他處。儘管他與妻子離了婚,孤身一人,但錯過的終究錯過了,再也無法追回。

“幾程山水,千般故事,皆化作夢幻泡影。”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往事如煙,曲終人散,就此別過,不必留戀。揮手道別,笑看春風,輕道一聲:“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後感 篇九

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被胡適譽為中國第一代才女,她的人生,不知道被多少女子羨慕,亦不知她是多少男子的夢中情人,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

讀完此書,心裏只覺得坦然,好像人世間的那些情情愛愛,也不過如此,書中有這樣一段,“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縱,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沒有張愛玲的凌厲,也沒有陸小曼的決絕,亦沒有三毛的放逐。她活的樂觀而執着,堅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驚心也不招搖,她不曾給別人帶來粗礪的傷害,也不曾被人所傷。她是那樣的柔婉又堅忍,詩意又真實。”這段話倒是最恰當不過了,她在我心裏也確乎是這個模樣。

有時候我也會想,在那個父母媒妁之言,還是比較氾濫的時代,若林徽因被安排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就是那種特別不合眼緣的人)她會不會反抗,這是個好問題,至少我不敢肯定她會如何做,後人評論説,她是一個理智的人,書上説她不沉溺過往,也不相思氾濫,那些逝去的美好也不曾相忘,卻被理性地擱在心底,但我覺得她清楚自己所想,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我並不真正瞭解她,所以,所幸她嫁的是她喜歡的人,若一代才女淪為幽怨重重的婦人,那也是一種悲哀。

林徽因內心深處的寧靜,讓她變得優雅從容,她就像凡間的精靈,靈動可人,讓人為之傾倒,我曾想過要不要像她學習,但後來又覺得自己的性格恐怕也沉不了多久,更何況我與她的人生總歸是不同,在球場上的十幾年,性格跟她太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在球場上飛躍的感覺。而且林徽因到底是那個時代的女神,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白落梅的書挺好看的,最後祝大家開學愉快!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樑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