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36K

關於《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後感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後感1

這本書主要解決幼兒情感上的問題,情感引導着行為,想讓孩子有個好行為,就需要讓孩子有個好的情感,剛開始閲讀時我是一邊陪讀小女兒一邊閲讀,講解情感引導是什麼以及情感引導的重要性,我覺得非常有利於抑制陪讀家長對孩子發火,想想我們對培養孩子目標,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堅強、合作、善於調節自己情緒的孩子,所以我們都要在孩子身邊做到,父母的行為直接對孩子起到示範性的作用,正所謂身教大於言教。

我自己的情感引導事例

我自認為這點上我做的還是很不錯的,大女兒很小時我們就約定好逛超市時,她每次只能自己挑選一個喜歡的物品,現在小女兒雖然有時為此而磨嘰、哭鬧,但我一直都比較嚴格遵守事前的約定。總結來説就是提前播下情感引導的種子,過程給予孩子關注,即使遇到孩子情緒失控也堅持不發火,温和而堅定地態度聆聽孩子,給予同情並不是立刻滿足孩子的願望。

由於工作原因有時我需要帶着孩子外出談事,我都會提前跟孩子講好,今天我們會見到幾個人,他們和我在談什麼重要的工作,需要孩子配合到做什麼,如果她不配合會有什麼影響,我也會把我的困難講給她,比如家裏無人看她,我也知道這樣大人談事對於來説有些枯燥,提前給她做選擇題,讓她自己選擇跟着我外出談事,還是去選擇別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選擇跟着我,然後我會再詢問孩子我談事她可以做什麼?比如在家裏帶些玩具或和畫紙,一起想辦法安排好我與成人説話時她的時間,另外在過程中我會時不時關注她的行為,看看她有啥需要,比如我會主動提醒她喝水,一般情況下我也會買些食品讓她一邊安靜的吃美食。

育兒是世間唯一無法辭掉的工作,作為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在育兒過程中也是作為父母自我成長良好的機會,讓我們結婚時往往都不成熟,我們都一直生活在自己父母身邊,只有成立自己小家庭生育子女後,我們才慢慢學着為養家餬口承擔起責任,為他人的未來着想,作為父母我們要全面的認知自己及家庭,我常説不要求自己成為100分好媽媽,正如我從來不要求孩子考100分一樣,我們都需要隨着時間不斷的改善越來越好。

本書後半部分主要分析不同年齡不同情感引導步驟:嬰兒期:開始種下親密基因;2-3歲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4-7歲的孩子保持親密關係;每個年齡階段不同需要解決情感問題不同,父母用不用方法引導孩子接受不同的情感規則。

情感引導的本質就是允許和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通過和孩子共同分擔責任來建立一種“分享權力”以此來調動孩子的內在能動性,讓孩子學會在成人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並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親密的關係,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家庭中所有温暖和快樂的源泉,願我們都一直幸福下去!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後感2

班主任項老師的帶領下,我積極地加入了第二期班級家長共讀羣。我們共讀的第一本書是金伯莉·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當終於拿到了這本書,我心裏特別高興。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迫不及待地打開目錄,想把書中的內容一口氣讀完。

在項老師的認真指導下,我們順利開始了我們的共讀之旅。認真地朗讀,仔細地去感悟,去領會。有時候雖然忙,但是大家都沒有掉隊,沒有應付。

作者在這本書中向我們道出了培養孩子的關鍵密碼是“情感引導”。情感引導的本質就是允許孩子自由輕鬆地表達情感,而不受任何壓抑或否定。瞭解並尊重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脾氣,所以情感引導也要因人而異。

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當孩子傷心時,給予最親切的陪伴和關愛;當孩子苦惱時,給予最貼心的安慰,並及時地疏導。

正面的積極的引導,永遠比大聲呵斥更有效,對孩子的發展更有益。

快樂成長中的孩子,猶如小樹苗,需要陽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潤,需要家長不懈地關注他們的成長。不是橫加干涉或一味縱容,而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幫助他。其實,教育孩子是個靜待花開的過程。成年人應該安靜等待孩子的內心變得平和,見證每個內心發展的奇蹟。父母們不要強制給兒童不需要的東西,在給兒童足夠的營養、適合的環境之後,會發現兒童的成長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是大自然給予兒童最好的禮物。

一邊積極地學習,在生活中,根據孩子的情況,加以運用。效果立竿見影。雖然還有不盡如意的地方,再轉念一想,畢竟她還是孩子!耐心!引導!

以前我總是很糾結對孩子的溺愛和真正的關愛的區分。溺愛是一味縱容壞習慣,比如孩子玩手機,為了哄孩子開心,不加限制地讓他玩。而真正的關愛是對孩子有益的。比如孩子因沒考好,很不高興。就需要及時地溝通交流,分析、安慰。這次女兒期會考試數學沒考好。我心裏是怒火中燒,表面卻是風平浪靜。我腦海裏始終盤旋着兩個字“控制”。因為我知道大發雷霆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女兒回到家,我假裝不知道地問她:“寶,這次數學考的怎麼樣?”她嘟囔着嘴説:“媽媽,這次我粗心了,沒考好。”我上前摟着她説,吃過飯,我們好好分析一下試卷,訂正,並且要整理到錯題本上。我話音剛落,她驚喜地望着我,使勁抱着我,使勁點點頭。最近回家積極地寫作業而且很認真。我想假如我沒能控制住,家裏是不是因為這一次沒考好而硝煙瀰漫。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更加覺得教育孩子也是一個學會成長的過程,一個歷練和修行的過程。也正像項老師説的,教育好孩子應該先塑造好自己。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讀後感3

自從懷大寶時,我就有幸看到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感悟到育兒過程中情感引導的重要性,並且為我今後的育兒奠定了一個“關注孩子情感”的基調。但是後來擱置此書,並且沒有在實踐中施行書中的方法,所以收效甚微。

現在生完二寶,我再次仔細捧讀此書,同樣感慨於情感引導的重要性,但是有了一個新的感慨:知行合一是極其不容易做到的。先育己再育兒,但是育己尚且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況是還要一邊育己一邊育兒。

這五年,育己,自我內省,自我覺察,自我修正,自我修煉,我時刻都不能放鬆,始終走在成長的路上;育兒,兒助我思,思而認知,知而行之,我時刻都不能懈怠,努力讓自己做到知行合一。

五年的育兒路上,有困惑,有焦慮,有迷茫,有懼怕。之所以有這些感受,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因着孩子的成長而逐漸成熟的媽媽。求學二十載,沒有上過媽媽課堂、夫妻課堂。孩子降生後,一切都是新的世界、新的開始。家裏來了一個小怪物,二人世界不見了,夫妻關係開始冷淡了,和老人相處遇到了挑戰,情緒問題如冰山一角,慢慢浮出人生的水面……

於是,不斷地內省、覺察、關注感受、追溯成長。學習繪本講讀,為孩子一生閲讀習慣的養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習心理學,更多地瞭解自我,關注自我成長;學習非暴力溝通,學會表達感受,提出正確的請求,從而更好地和孩子、和愛人溝通交流。

周國平説:“一個小生命的到來,是啟示我們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機。”是啊,小小的生命像一面鏡子,讓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模樣。因着小小的孩子,我的意念可以輕鬆地引領着成年的我回到童年。在童年的故事裏看到自己真切的模樣,感受小時候那許許多多被遺忘或被忽視的感受。因此,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內在情緒的起源、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的形成路徑等等。回顧成長曆程,也是一種深刻的成長。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將自己在幼兒園多年的專業經驗與育兒心得融合在一起,正式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概念,並在書中記錄下自己多年的育兒心得與許多情感引導的真實案例。書中對很多媽媽們遇到的具體的問題給予細緻的情感引導溝通範例。

書中介紹的情感引導的概念並不複雜,簡而言之,情感引導就是要讓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重要意義,能夠識別和利用不同的情緒,並能進一步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變化。

這本書不但教會我如何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更給了我關注自己情感的深刻啟發,給予我反思自我、成長自我的機會。

在引導孩子如何辨認情感並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時,我遇到的最大阻礙在於要先控制自身的情緒和反應。通過多年的成長,現在我知道我的情緒和反應的由來,並能在大多時候及時地終止不良情緒。然而曾經,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手足無措,心煩意亂,甚至不允許孩子哭泣,對她説“哭是沒用的”,甚至大發脾氣,讓本就不瞭解自己情緒的孩子更加困惑、害怕。

這本書的開篇提到了兩種類型的媽媽:控制型和放任型。控制型父母信奉的觀點是:孩子就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讓做什麼做什麼,一切由父母説了算。他們只關注孩子的行為,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思想、觀點、意見。而放任型父母面對孩子的挑戰性行為只會唉聲歎氣,無奈地搖頭,毫無作為。

雖然我不是徹頭徹尾的控制型和放任型,但是在某些事情上,我卻做得有些控制或放任。比如很多時候,我也會用“如果……就不能……”的句式來威脅孩子,試圖控制孩子某一不聽話的行為。在五歲的女兒不戴矯正牙齒的小牙套時,用過了很多情感引導的辦法和故事引導的辦法都失靈時,我忍不住使用威脅式的話語,雖然當時有效,但是有效期甚短。

再比如,在培養孩子在餐桌前吃飯這一習慣時,我沒有堅持把小寶寶按在餐椅上,而是任由她四處遊走。而我卻在唉聲歎氣,無奈地搖頭。

去年8月份,我參加了德國《七個暗示小孩》父母工作坊和《七個暗示小孩》成人戲劇工作坊,麥克老師指導我們通過戲劇的形式來演繹育兒問題,他從現場隨機邀請父母上台來表演自己遇到的育兒問題。幾個案例中剛好涉及到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的育兒問題。戲劇的舞台效果非常直觀,育兒行為和觀念在小小的舞台上暴露得淋漓盡致。這種方式所帶來的震撼和感悟非常深刻,給予我的啟發至今難以忘懷。

那麼,這兩種類型的父母的處理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那就是可能導致孩子無法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進行溝通,從而無法建立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孩子也就無法得到家庭關係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書中接下來的內容分別針對嬰兒期、兩三歲寶寶、四到七歲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情感引導的詳細案例。在書的最後,作者建議我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當然別忘了和伴侶持續二人世界時的浪漫。

總而言之,情感引導的本質是尊重和同情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同樣,對於我們的伴侶,何嘗不是需要尊重對方,感受伴侶的感受?對於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需要愛護自己、照顧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