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1W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1

偶然得知,我手上的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次獲得正式授權出版的。以前多少名人,包括深受馬爾克斯影響的莫言,翻閲過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突然覺得它分外珍貴。

説的是孤獨,看見別人寫的讀後感都是圍繞着這兩個字而寫。不不不,你們都搞錯了,不是文藝青年自己喝着咖啡所發出孤獨的感歎,不是非主流們黑白人生的孤獨,更不是每天宅在房間裏沒朋友的那種孤獨。

這種孤獨,是一個根深蒂固,天生性格的人,非一般外物所能改變。是一種追求理想過後,發現這種追求根本沒有意義,多年來的精神支柱突然消亡所帶來的那種孤獨與彷徨,正如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也正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人,追求科學而最終精神失常,被捆在樹上至死。

最奇怪的莫過於整個馬孔多都陷入了失眠症的泥潭裏,一直不睡覺,但卻一直遺忘東西,不得不在每樣東西上貼上標籤,杯子、碗、凳子之類的。這是一個民族的孤獨,他們盲目的追求,只知道不停地往前走,卻不知道自己在追逐什麼,而身後的事物——歷史,卻被他們漸漸遺忘。而生活在這裏的何塞家族,一共經歷了六代,但每一代卻只是第一代的輪迴,改不了那種流淌在血液裏的盲目,嚮往虛無的東西。

但馬孔多的女人們卻是堅強獨立。她們務實勤奮,烏爾蘇拉照顧全家,開糖果店賺錢不斷修建家;阿瑪蘭坦熱衷於刺繡;蕾梅黛絲則心地善良。而她們都帶有傳奇色彩:烏爾蘇拉活到一百四十歲,阿瑪蘭坦和死神對話,而蕾梅黛絲則飄上天去了。

馬爾克斯的這番回答,正是對馬孔多的孤獨的解釋。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2

汪曾祺説:每個人都帶着一生的歷史,半個月的哀樂,在路上行走。

我們看到的一切,最終看到的是我們自己。

我們讀什麼書,也是在裏面找自己的答案。

所以,當我讀《百年孤獨》的時候,就註定這本書不再歸於作者自己,而是和我的思維組合在一起,是“被加工”後的模樣。

剛剛看完《百年孤獨》,感覺自己像一個老者,觀看了一個家族漫長繁複的歷史。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到奧雷里亞諾,七代人的生命歷程,在百年的時間長河裏,就像千絲萬縷的紐帶,互相糾纏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人被螞蟻吃掉”、擁有一樣名字的人,重複着同樣的命運……所有人,無一例外,從未逃過梅爾吉亞德斯老人用梵文寫下的布恩迪亞家族預言。

我在想,他們是否追問過生命的意義?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命運歷程,是否還會選擇那麼生活?我們的命運之本,又掌握在誰的手中?是不是也要直到生命的終結,才會被破解?每當我們走在人生的岔路口,彷徨糾結是選擇A還是選擇C的時候,是不是早已經有一雙無形的手執着我們的手,寫下命中註定的答案?

在這裏叫馬孔多的地方,人們經歷了戰爭的洗禮、時代的變遷,可是無論怎樣改變,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都帶着原始的性情活着,即便是已經成為上校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最終也忙於製造小金魚、熔化小金魚、再製造小金魚……的循環生活直至老死,在這個龐大的家族裏,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一直像例行公事一樣孤獨地活着,或死去。

那是一種寒徹入骨的孤獨,像毒藥一樣吞噬着每個人,布恩迪亞家族以及書裏提到的每個人,還有讀着書的我,那孤獨之感,力透紙背,直穿入心。

人類羣居在一起,有時狂歡,有時孤單,但最沉重的孤單感,往往來自狂歡的頂點,最亮的燈光、最嗨的音樂、最愛喝的酒、最喜歡的人、最真心的笑,交織在一起,一切都美好得無以復加,可這時腦子裏偏偏會蹦出一個聲音,輕輕説了句:不過如此……眼淚滑落的瞬間,抵達孤單的深淵。

你看,這就是我看完《百年孤獨》的感受,和別人不同,就連和上次看也不是一個感受。

因為我帶着前半生的歷史,和這半個月的低迷,在《百年孤獨》裏遊走,想找一個答案,卻不曾想,所到之處,滿地荒蕪。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3

百年孤獨,是誰在孤獨中存活

"我所以為的孤獨是什麼?我所以為了孤獨到底而孤獨還是為了孤獨,還是為了孤獨而寂寞?″這是我看完《百年孤獨》後,所情不自禁發出的感慨。可我想應該有什麼人並不知道這一本世界名著,並不知道何為″百年孤獨″。

而這本書講的正是一個家族,一個世紀,七代人的故事傳説:烏蘇拉爾,原書第一代男主人公的妻子。她大概是書中活的最久的人之一了。而我們正可以在她眼中,看到這個家族近百年的發展史。本一開始烏蘇拉爾只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妻子。後來,他最關心孩子的母親。再後來,她是祖母,是曾祖母,是曾曾祖母……她總是在忙碌,忙碌照顧家人。誇張一點的説,她為這個家族操勞了近百年。在漫長的時光後,她那青春容顏不再,她那幹練的身手不再,她親手組織起來的熱鬧的宴會不再……歲月悄悄在他生命活力之後,又悄悄地收了回去,可烏蘇拉爾仍想為這個家族無私奉獻。她不想讓別人麻煩,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雙目失明,已經到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時候。到了最後的最後,烏蘇拉爾成為了曾曾曾孫兒的"大玩偶″,他們把蜥蜴等東西放在她身上做裝扮。她的背上一度被發現趴滿了水蛭……那個她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百年家族啊,終於落下了帷幕。沒有人詢問過他的故事傳説,沒有人知道他的理想,沒有人,沒有人在意過她的感受,好像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然而,烏蘇拉爾一生並不是小説的主線,家族最後一人被螞蟻拖走,那個熱鬧的孤獨的家才最終消逝光茫。

也許吧,也許我只能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她的一生吧:“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將需要用寂寞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一個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於和人交際,而是學會孤獨和平相處,孤單之前是迷茫,孤獨過後便是成長。”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4

那日逛書店,沒有什麼合適的書。

突然看到這本,隱隱約約記得上學那會好像讀過。記的,書中一段情節,開始時乾旱,後來就開始下雨,一連下了很多年的雨,很多事物包括活着的人,死了的人都長了綠毛。其他的,真的一點記憶都沒有了。直到現在,都奇怪自己居然敢在那個年齡段看這本書。

其實,這次讀,也沒辦法,還要藉助網絡。讀了一半,實在讀不下去,感覺自己太空白,只能上網搜索別人的讀後有感讀書筆記

以下來自網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傳説,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説民間故事傳説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界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看到了吧,七代人的故事傳説,而且所用的名字基本一樣。很多人都要整理出來族譜,才能走出迷宮。

其實,還是一本很好看的書,至少讓我懂了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現實的魔幻和真實發生一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人鬼之間的對話交往沒有任何隔閡,就像平常我們面對面隨便聊聊今天吃了嗎一樣簡單。

生活中,原來很多人都是孤獨的,可能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很孤獨。

而那種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的孤獨,有時候傷害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你周圍的親人朋友。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5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説,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_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着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着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 一人被困在樹上,_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_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通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説的詭祕和羞於與人訴説的祕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着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_深的祕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説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着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着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裏被黑洞吞噬。

2022年中學生《百年孤獨》讀後感6

我常常自矜自我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為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為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複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説,我實在是想着自我還有閲讀筆記,才硬着頭皮讀了第二遍。這一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終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讀書之前教師介紹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禮貌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説:“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祕,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