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W

2021《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

《百年孤獨》通過對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描寫,反映了拉丁美洲的一段歷史,我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都有哪些感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範文,歡迎參閲。

《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一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為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為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複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説,我實在是想着自己還有閲讀筆記,才硬着頭皮讀了第二遍。這一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讀書之前老師介紹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説:“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祕,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説。

《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二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以前也拜讀過。相比於《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百年孤獨》更合我的胃口。小説中着重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史,也給我們呈現了南美國家的時代變遷。小説的框架宏大,描寫細膩,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講述着一個英雄家族沒落的悲劇。

從書的結構來講,多采用倒敍。還會從倒敍中,倒敍起因。這種手法,非常吸引人,讓人讀了就不放不下來。從中也可以看出來,世界級的文學家和普通文學家的差別在於,世界級的文學家能完美的填上他所挖的每一個坑。而且還能把所有的坑都連成一副美麗絕倫的圖畫。而普通的文學家,能把自己預設的伏筆解釋清楚就已經很難得了,遑論將所有的線索分門別類,條理清晰的安排好。這是個人能力問題,世界級的文學家,他的眼睛在山巔,普通的文學家,他的眼睛在筆尖。

從書的內容來講,雖然書中的背景架設在真實的世界,可是卻摻入了玄幻的色彩。比如梅爾吉亞德斯數次死而復生,甚至魂而有靈指點着布恩迪亞們。比如皮拉爾特爾內拉,靠着紙牌算命,一算一個準。然而作者將玄幻插入文中,沒有任何突兀的感覺。反而塑造了一種宿命的環境,讓幾代人命運糾葛,如同莫比烏斯之環一樣不斷循環。最終,第一代布恩迪亞創建的馬孔多,經歷短暫的輝煌後,陷入了衰退,而布恩迪亞們則隨着馬孔多的衰退而消失在了世界上。給人一種,淡淡的哀傷,深深地絕望之感。

可從布恩迪亞的興衰史,道學家又能有所收穫。有着暴虐、亂倫、偏執、淫亂的家族最終陷入敗亡,實在是宜其死也。道德和智慧實乃逆天行事,人類的宿命是要在慾望中沉淪而消亡,可道德和智慧去賦予了人們一定追求幸福和圓滿的能力。而背棄仁智之人,縱使能輝煌一時,也將陷入命運的陷阱,因為當命運給予你禮物的時候,早已暗中明碼標價了。

無論如何,《百年孤獨》都不失為一個上乘之作,但願有生之年,我舞文弄墨的本事,也足以感動人心。最後一首詩,抒發我的感慨,和對布恩迪亞家族的紀念。

《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三

西亞.馬爾克斯的讓我有些懵懂,也許是第一遍閲讀的緣故。

它到底想表現什麼?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麼?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一生。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雖然他們孤獨的表象一樣,但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烏蘇拉的孤獨是理性的,這個百歲老人歷經滄桑,卻一門心思為家族的興旺而努力。她孤獨地奮鬥着,爭取着,看管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個人在努力。沒有人感謝她,沒有人支持她,沒有人繼承她,沒有人關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絕後,她的孤獨也成為布恩地亞家族中理性的孤獨。烏蘇拉的丈夫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二兒子奧雷良諾的孤獨是人性的孤獨。霍塞整天忙着搞科學試驗,發誓要讓愚昧、閉塞、落後的馬貢多小鎮富裕起來。他傾其財力、智力,但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從未想過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獨一生,最後因發瘋被綁到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奧雷良諾一生髮動了32次戰爭,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為什麼要發動戰爭,也不明白不關心自己聲名顯赫,他最終把自己困在製作小金魚的工作間結束了一生。烏蘇拉的大兒子霍塞.阿卡迪奧的孤獨是獸性的孤獨。他的生活裏除了情慾和霸道的佔有,什麼也沒有了,他身上沒有人性的痕跡。烏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塔的孤獨是愛情的孤獨。她心裏有如巖漿般熾熱的愛情,也多次與愛情相遇,但每次都堅決地拒絕,用冰封住火熱的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獨中。在詛咒與怨恨中,在渴望與拒絕中結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地亞後代們重複着前人的故事,亦重複着先人的孤獨。

雖然是初讀這本書,雖然書中情節瑣碎,故事亦魔亦幻,亦真亦虛,雖然還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説的脈搏,不能很好地領悟它的宗旨,但還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的孤獨之魂,這也應該是書中馬貢多小鎮的孤獨,是哥倫比亞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孤獨。讀着它,總是不由自主想起《紅樓夢》,想起它的繁華、熱鬧,但這繁華、熱鬧的背後是否也有孤獨在歎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賈寶玉享盡榮華的孤寂,薛寶釵圓滑於世故的孤寂,賈元春表面榮華、內心卑賤的孤寂,王熙鳳兩面三刀的孤寂,賈氏家族表面興盛、實則腐朽的無奈,不都是真實地存在着嗎?不同的著作,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國情,卻有着同樣的靈魂——孤獨。也許孤獨對每個人而言都是與生俱來的,是永遠無法走出的。

《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四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一本暢銷但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説,這讓人實在歎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説,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而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非常痛快,可是,連裏面的人物關係也沒有理清。不過,外國人名字長還可以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可以叫同一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係對於讀小説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一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一百年,描寫了一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里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希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提供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慾望。相反,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一生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製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一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一個人晚年靠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説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終於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終於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説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麼?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終於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説,深受這部小説的影響。《豐乳肥臀》,同樣是以一個家庭為線索展開,寫愛情時,人物多是着魔的瘋狂的狀態。悲劇產生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的嚴重缺陷外,又籠罩了一層若有若無的冥冥中註定的命運的魔力。《百年孤獨》中,開頭的羊皮卷寫下的預言,在結尾處,完美地精準地得到了驗證,彷彿這一家族的孤獨是註定的無法逃脱的。而上官家的女兒們,一個個豐乳肥臀,但一個個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運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是,人在自己性格的侷限上的無能為力,個人性格導致悲劇。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一個説不盡又説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誇大,比如慾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説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這裏談一談,只是經典作品的一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百年孤獨》中國小生讀後感五

在忙碌卻又充實的學業後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在這個可以自主調節時間,不必為完成作業而憂心的假期裏,我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了一場邂逅。十本優秀書籍之中,讀後想為它寫點什麼的感覺最強烈。

《百年孤獨》和眾多外國名著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內容複雜,人物眾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寫作順序也多采用倒敍和插敍,初讀甚至一度因為暈頭轉向,理不清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放棄深讀。但是第二次將人物對號入座後再讀,便被書中所滲透和傳達的孤獨深深的震撼了。《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作者賦予了人孤獨,同時又認為人並不是生來孤獨的:“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乾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然而在這本書中反覆提及的孤獨也與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孤獨不同。帶上時代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細細品味,孤獨似乎又為我們呈現出了另一番模樣。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採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此外,《百年孤獨》的魅力也在於離奇的故事情節。貫穿整部作品,小説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這些鬼魂象徵着是馬孔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複出現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展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變化,布恩迪亞和整個馬孔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現狀,不思改變。”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複的意識形態,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循環,一個不可能出現變革的循環。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這些光怪陸離,恰恰是作為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所無法隱藏的魅力。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能夠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