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孔乙己》的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8W

關於《孔乙己》的讀後感多篇

《孔乙己》的讀後感1

讀了《孔乙己》這篇文章後,我非常同情他,非常可憐他。他是封建科舉的犧牲品,也是個下層的讀書人,沒有進學,也不會營生,生活愈來愈窮,幾乎過上了討飯的生活,幸而寫得一手好字,能為人家抄抄書,換一口飯吃。但因為好吃懶做,幾次連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故只好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遭到捱打,打斷了腿。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已經非常的貧困,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能説明他是個讀書人,是他的身份的象徵。從温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更加表明了孔乙己是個誠實又迂腐的人。穿着一件破長衫又不肯洗,仗着自己讀過書,在咸亨酒店裏總是説一些眾人都聽不懂的話,來説明自己書讀得多、讀得廣,有些人卻嘲笑他:“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使孔乙己非常尷尬,一副窘樣。

我覺得我們不要像孔乙己那樣死讀書,讀書的目的非常功利,為了面子,為了考取功名,為了升官發財,迂腐無知,麻木不仁。讀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正如高爾基所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孔乙己》的讀後感2

我讀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小説集《吶喊》中的《孔乙己》。這篇文章使我略有所思。

當時的科舉制度殘害了一個封建知識分子。孔乙己的`科舉道路沒有走通,這就意味着他數十年的寒窗苦讀,沒有絲毫成果。他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又不會“營生”,成了一個徹底的廢物,等待他的,只有滅亡。相反,文中的“丁舉人”,僥倖通過科舉,獲得了社會地位,同為讀書人的他,便可以肆無忌憚的“嚴懲”一個“偷書賊”他私設公堂,將孔乙己吊打了大半夜,導致孔乙己在悲痛孤獨中死去。晚清的科舉制度,只會把更多的讀書人,變成一個又一個“孔乙己”,而把少數的“成功者”變成“吃人的惡魔”!

封建社會通過八股取士。讀書人為了通過科舉,他們費盡心血,但所研究,所掌握的都是些毫無用處的、酸腐的東西,他們還如獲至寶。諸如茴香豆“茴”的四種寫法。晚清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異常冷漠。社會各階層的人們,都自私麻木,孔乙己這樣一個被科舉制度所摧殘的知識分子,境遇是如此悲慘,不但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相反,被眾人所挖苦嘲笑。

《孔乙己》這部短篇小説,寫成於1919年三月份,離著名的五四運動僅有兩個月之差,當時中國孕育着巨大的社會變革,作為新文化運動先行者的魯迅先生,他的這篇文章振聾發聵,敲響了封建社會制度的喪鐘,用之鋒利的筆刃刺下了致命的一擊!

《孔乙己》的讀後感3

《孔乙己》是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説。我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是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當時就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週末和佳洲同學一起讀了這篇小説,我有了新的感受。

文中,魯迅先生把社會濃縮到小小的咸亨酒店之中,通過孔乙己這一封建科舉制度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犧牲品的悲劇形象,揭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人們麻木不仁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病態和腐朽。

這次讀這篇小説,我的感受是《孔乙己》不僅對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現在的社會也是有普遍性意義的。當今社會,資訊高度發達,許多負面信息讓青少年過早地體會事態,影響他們“三觀”的形成。多年以後,他們難免會分化為“長衫主顧”、“短衫主顧”和“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人”,難免就會有人象孔乙己那樣不為社會所接納。就這個意義上來講,孔乙己這一悲劇形象代表了理想和現實的衝突,這在任何一個社會背景下都會存在的。

所以,離開封建文化教育的框框來讀《孔乙己》更能感受這篇小説的教育意義,也説明了當今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魯迅先生用這有語病的句子做為文章的結尾,我想他的用意也是再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