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業史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創業史讀後感多篇

創業史讀後感1

可能是自己出生於農村的緣故,年少時我就非常喜愛讀農村題材的小説。記得上國中一年級時,我讀柳青的《創業史》都入了迷,感覺其中的人物是那麼真實,特別被主人公樑生寶紮根黃土地、在艱難中不斷思索創造的精神深深震撼。

轉眼間我已進入不惑之年,飽嘗人間艱辛,求職屢屢受挫更讓我對未來生活失去了信心,不知道今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一天,閒來無事,我翻出《創業史》重新閲讀,印象中的樑生寶又復活了。樑生寶,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可動盪的社會使樑生寶沒福氣安心種莊稼,不幸被拉去當了壯丁。樑三老漢用賣了牛犢的錢把他贖回來後,樑生寶又一頭鑽進了終南山——一干就是20年。儘管如此,可他沒有被窮苦的命運壓倒,而是從父輩創業失敗的事實和自己窮苦的生活經歷中執着地走着自己的路。

想想自己為生活中的一些挫折而長噓短歎,失去與因難作鬥爭的勇氣,失去對美好生活的信心,不禁汗顏。艱難的生活擊不倒人,擊倒人的是悲觀失望。

樑生寶給了我信心和力量,使我重新振作起來,找回失去的自信。

自此,我不再彷徨觀望,不再悲歎感傷,而是根據特長,自己“造崗”闖市場。我去工商部門登記辦了個“美食小吃店”,並認真鑽研了當地以及外地一些特色小吃的製作工藝,推出了“魚湯麪”、“小籠包”、“酥兒餅”、“梅花糕”、“養生粥”等風味小吃。雖然很辛苦,卻消除了那種無聊、空虛、昏昏沉沉的感覺,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經過我的努力,現在,我的“美食小吃店”又推出了晚間特色餐飲系列,生意紅紅火火,,人也精神了許多。

感謝《創業史》,使我看到了一位面對困難不懈奮鬥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英雄形象,讓我的精神世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重新開創了自己的一片藍天,在人生的道路上重塑起一個嶄新的自我。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也是滋味繁雜的,酸甜苦辣常在其中。沒有月缺離別時的傷心,又怎會有月圓重逢時的喜悦?只要我們像樑生寶那樣對未來充滿信心,並始終不渝地為之奮鬥,就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創業史讀後感2

小説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描寫了兩代人的創業歷史:小説第一部是描寫樑三老漢的一生,舊社會給地主耕地,苦苦打熬養活一家三口,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自己的土地,能夠住上三間瓦房。但是這個夢一直都沒有實現。兒子樑生寶長大後終於碰上了新中國成立,農民鬥倒了地主富農,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樑生寶也實現了老人的願望。並且組織貧僱農成立了互助組和燈塔社,當上了社主任。

讀過《創業史》後我深受鼓舞,偉大的著作會跳過時代的束縛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書中的兩點對我震動最大,我想細緻的講講。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樑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樑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幹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説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黴,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樑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幹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樑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樑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衝,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説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信息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裏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樑生寶。

樑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着他幹。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樑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佔魁吸收入組後組員、羣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佔魁還在組裏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樑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一個小企業老闆給老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留不住大學生?”老師讓他詳細説明時他解釋了一大堆大學生的問題,總的意思是現在的大學生不好伺候。老師説,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你們企業,如果公司有前途,有豐厚的薪水誰會辭職?是啊,現在的小企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給企業中的外來人員製造困難,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來外來人才。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你就知道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所以,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

感謝《創業史》,感謝柳青,永遠懷念他。

創業史讀後感3

Hello!今天我們不聊《論語》,來聊聊《創業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那我來給大家概括一下吧!就是説土改和土改後蛤蟆灘裏各個階級的故事以及樑生寶互助組的成長故事。實在不好意思,《創業史》上下部一共七百五十頁,若是要我寫得詳細點兒,恐怕要寫上兩頁。所以就一下子縮成這麼短了。建議大家也看看《創業史》吧,用心去看,會漸入佳境,慢慢入迷的。

《創業史》的作者柳青曾説過:“在生活裏,學徒可能變成大師,離開了生活,大師也可能變成匠人。”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這本書裏的每個人物、故事都相當貼近生活,而文章中人物的對話也多為方言,甚至連整本書的文風都是隨和親切的,像是一位經歷過一切的老人與我們聊天講故事。質樸的語言真實有趣,也更容易與我們產生共鳴。這本書寫得極為詳細,人物對話較多,人物之間的關係也挺多的,所以對我這種很少讀這種長篇小説的人來説,看到後面內容寫一個人物的名字,有時會雲裏霧裏,只得又翻來前面找找這個人到底什麼來頭。為了更好查閲人物的來頭,大家可以像我一樣準備幾支熒光筆,出來一個新人物就用筆畫下來,還可以自己分分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重要的內容可以用熒光筆畫下來。

接下來呢,我想説説幾個《創業史》中的人物。我想説的有三個:樑三老漢,生寶他媽、秀蘭。樑生寶是主人公,但他實在是有太多評價了,光是書中就已有不少了,所以我就拋開他,來説説他的家人吧!

樑三老漢真是我頂喜愛的一個人物,要説他的優點,還真挺難找的。他雖是樑生寶的養父,但思想卻並不是特別進步。他又特別犟,時不時給生寶惹些麻煩。可是這個老頭卻有令人喜歡的真性情與一點小馬虎,他總是自言自語,喜怒哀樂也都毫不掩藏地掛在臉上。何時,他也能聽得進別人的勸説,在第一部結尾,樑三老漢也終於理解生寶了。這樣一個真實可愛的老頭,誰不説聲喜歡呢?

生寶他媽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性,她一直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她諒解樑三老漢的無理取鬧,理解生寶整日奔波為互助組忙碌而少回家,瞭解秀蘭婆婆的心思讓未過門的秀蘭去到她那兒。韓培生(城裏來的技術員)曾很直接地讚美她。

秀蘭是個普通的農家女孩,紅臉,大粗辮子。她的思想也較為先進,她去讀書,也很支持生寶。在得知未過門的丈夫的臉被燒傷後,她沒有嫌棄,而是選擇與婆婆住在一起不讓她擔心。真是個真誠又質樸的女孩呀!

書中還有老多可愛有趣的人物,還想了解就去看看吧!

在《創業史》的開頭寫過樑三老漢的願望就是創立家業重建他們家原來的三間房,但是他已經年紀大了,於是把這個希望寄託在他養子樑生寶身上。我本以為故事會按照小説的套路,最後樑生寶肯定會建一棟大房子。結果,直到整本書的結尾,那棟房子也沒有建起來。我覺得呢,這樣來寫,賦予了“創業史”不同的意義,那不僅是對一段歷史的記錄,而更是一種希望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樣努力的生寶,一定一定會為他愛的人建起一棟大房子,比樑三老漢所期待的還要大。

沒有得到的永遠比得到的更迷人,不是麼?

創業史讀後感4

再次重讀《創業史》,心靈再次被震撼,作品中塑造了大量以黨為中心的現實優秀基層黨團幹部形象,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去深思,去思考,去改善。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得到人心不僅僅是搞好工作的源泉,更是對工作最好的反饋。

《創業史》中以討飯出生的樑生寶以首的青年人為主線,表現他們一心愛黨,愛社會,愛新生活的精神風貌。雖貧窮,但堅守着“精神像湯河岸上的白楊樹一樣正直,白淨”的立場。

除樑生寶等男青年外,也有一批女青年也熱愛着黨。其中,第一部出現頻率最高的莫過於徐改霞了,作者運用大量讚美之情對她進行描寫,塑造出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先進女子形象。作品中對她的性格描寫非常到位。當她知道秀蘭去婆家時,惋惜自己不能對好友感情上的支援而痛心,儘管兩人之間有過摩擦,但並不影響改霞對秀蘭的同情。

從文中,我們也得知改霞是有種不安分的特點。父親在世時為她訂的婚約,她找各種藉口推脱。終於在婚宴法改革的時候解除了婚。她又拒絕富家兒子,上高中的郭永茂對她的追求,而鍾情於“泥腿子”樑生寶。她放棄了膽小和羞澀,大膽追求。當她明白這段感情已經沒有結果的時候,她果斷放棄離開了這個生養她的地方,不遠萬里進廠當生產工人。從一個無知姑娘到擁有知識和先進思想的先進女性,她經歷了什麼?對,她雖然沒有追求到樑生寶,但卻在他的帶領下進入了新時代。

柳青曾説:“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一計劃,不必須有糧食市場貨物緊缺,商人不搗亂,不必須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一購銷,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凌亂,舊勢力在滅亡之前的囂張和瘋狂,讓他刺激我們,加速我們消滅惡實力的鬥爭,義無反顧。”

像文中的話一樣,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精神像湯河河岸的柳樹一樣正直白淨”!

創業史讀後感5

陝西是個盛產現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陳忠實、路遙,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大作家,這幾個作家當中,早年我最先讀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這兩部小説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最欣賞路遙了。

最近,在一本雜誌上讀了路遙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裏面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柳青的《創業史》,就因為路遙的這一句話,我就決定要好好讀一讀《創業史》了。

其實,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説《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説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説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裏,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國中語文裏,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説《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説的第5章,可以説,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説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説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藴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説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説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説,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説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作家寫道:“這時候,母馬繼續曳着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着。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着。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

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

創業史讀後感6

他——小説的主人公樑生寶,是一個英雄,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我之所以這麼開門見山地説是因為他那自強不息、勇於奮進的精神的確震撼人心。

樑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是緣分這個東西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樑生寶,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會主義新人的形象。他小時討過飯,長大熬過長工,解放前在荒山野嶺當過"地下農民",跟繼父一道飽嘗了創家立業的辛酸,並從父輩那裏繼承了勤勞、樸實、的勞動者的優秀品質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這個年輕的預備黨員,在黨的教育下,一旦認識到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就決心走一條與父輩不同的創社會主義大業的道路。正當"老資格"的黨員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上退了坡的時候,他勇敢地擔負起帶領莊稼人走互助合作道路的重擔,成為一個積極、聰明、公道、能幹的領袖人物。

人常説: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説:"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又過了兩年,動盪的社會使生寶沒福氣安心種莊稼,不幸被拉去當了壯丁。樑三老漢用賣了牛犢的錢把他贖回來後,生寶又一頭鑽進了終南山——一干就是二十年,伐薪、燒炭,還要忍受着不能與家人家團聚的苦難,苦苦地熬着。儘管如此,可他沒有被窮苦的命運壓倒,而是從父輩創業失敗的事實和自己窮苦的生活經歷中執着地走着自己的路。

有執着的信念在心,樑生寶一路走來,自然的也好,社會的也罷,他都能從容應對。姚士傑可謂是蛤蟆灘最刁鑽的一個人了,在那個災荒的年頭,富得流油的他偏偏希望那些困難户來找他,因為他把缺糧人的愁苦當作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享受!然而在這樣的艱難時刻,樑生寶依然沒有向姚士傑低頭,仍然把他的創業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

有執着的信念在胸,樑生寶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了能使村民們早日過上好日子,他主動外出去買稻種、推廣新法育秧、進山砍竹子……所有的這一切他從來都不在眾人面前顯功。執着的信念使他變得更熱情:讓白佔魁加入農業社組,耐心幫助樑三老漢,正確處理與郭正山的矛盾……這份追求執着的精神造就了樑生寶頑強拼搏的品質。聽黨的話、跟着黨走,他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為農業社的成功創辦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時代並不要求我們非得去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我們平凡,但可追求的主人公不凡的品格。放下手裏的這本好書,心中缺放不下這種聖潔的目標,追求不平凡的品格!

創業史讀後感7

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新事物,它的出生,是要經過同舊事物的嚴重鬥爭才能實現的。社會上一部分人,在一個時期內,是那樣頑固地要走他們的老路。在另一個時期內,這些同樣的人又可以改變態度表示贊成新事物……

鄉諺説,創業難……也有那麼一句中國農村格言如是説家業使弟兄們分裂,勞動把一村人團結起來……就是在那解放初的時期,在那秦嶺山腳下棲息了幾輩子的樸實的農民,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可就是在這羣憨厚的農民中,就有那麼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偏要跟黨走,從創家業到創黨業,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只是讓別人得到了收穫,而自己卻連愛情都被自己擦肩而過,創業難,難創業啊……

意志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它有時會轉化為物質的力量。這片黑土地上養育着堅強的人,樑生寶就是這樣一個人民的代表,黨的代表,他就那樣義無反顧的站在了湯河邊的那片土地上,任風雨無情地吹打,卻始終毫無怨言。就是這樣的一個年代,養育了一羣不一樣的人民,有執拗的人,也有優柔寡斷的人,有高級趣味的人,也有低級趣味的人。可社會總有那麼一部分人,拿自己的低級趣味,忖度旁人崇高的心情。就如灌輸新思想的改霞就是踏着剛入軌的新社會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解除早期的父母定下的婚約,入學校學文化,當團委,開黨會,積極地活躍在這個新搭建的舞台,即便最後沒能與自己心儀的生寶牽手,去步入了工業化的大營之中。只是在心裏對着那個心愛的人説:盼望你成功,盼望你勝利,盼望你找個可心對象。可人活在世上,怎能馬馬虎虎呢?應付誰呢?欺騙自己嗎?人要用咬牙的沉默,抵抗命運給他的一切打擊。就像那湯河邊上風吹不倒的楊樹,堅強地守護着這羣莊稼人。

沒有什麼可以打垮一個人,除了他自己,就像海明威説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要像沙漠上的紅柳一般,死而百年不倒,倒而百年不腐。要生存就必然要堅強,也必然要奮鬥,即使前面的阻隔是未知又嚴酷的挑戰,也只有決戰到底,為生活,為未來,也為自己。

創業史讀後感8

閲讀柳青的《創業史》,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我終生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正因它凝重渾厚,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歷史命運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

展頁細讀,我能夠了解到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能夠體會到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和發奮精神,能夠感受到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苦難命運的強烈願望。在這部皇皇鉅著裏,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農民形象也早已躍然紙上。

樑三老漢是中國老一代農民的典型。在舊社會,他經歷了發家成夢的辛酸史。他繼承父輩遺願,創造家業,租種田地,拼命苦幹十年,結果一身重病,創業失敗;後與漸漸長大的養子樑生寶共同創業,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馬亂,他創業的.幻想再次宣告破滅;解放後,樑家分得土地和農具,樑三老漢猛地挺直彎曲多年的腰桿,與樑生寶重新點燃了創業之火。對於樑三老漢來説,所謂創業的成功標準,或者説他創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做一個“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僅此而已。這就將一個揹負幾千年私有觀念的小生產者的個人意識和侷限性暴露無疑;同時,他又具有普通農民勤勞、善良、樸實的品質;當樑生寶不願聽從他的安排而組織互助組時,他便自發地反對羣眾事業,但土地的獲得、創業失敗的痛苦回憶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樑生寶及其所從事的事業。樑三老漢精神上的複雜性,是老一代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地道的中國農民的本質性格特徵。

與樑三老漢不一樣的是,樑生寶是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業者。作為世代貧窮的農民子弟,他從父輩那裏繼承了與苦難命運抗爭的進取精神,而父輩們慘敗的事實和個人貧窮的生活經歷,使他意識到理解黨的教育的緊迫性。

書中樑生寶的主角近乎聖徒,天生具有一種新農民的品質:對黨忠誠,對私有制本能的仇視。柳青將樑三老漢設置為他的“繼父”,也許,就是為了切斷樑生寶與傳統農民的血緣關聯,擺脱倫理關聯的纏繞,使他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忠實的兒子”,服從黨的領導。因此,在他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創業過程中,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不管是公開的較量,還是隱蔽的破壞干擾,他始終毫不動搖,一往無前,反映了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創業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樑生寶是個共產黨員,他信奉“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剝削更是十惡不赦”。因此,忠厚、質樸的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升華為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支配樑生寶拋棄個人的一切,把肉體與靈魂毫無保留地獻給羣眾事業。從這一點看,他無疑是一個在黨領導下,完全擺脱了小生產者私有觀念羈絆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灘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傑和郭振山。他們都反對互助合作,自覺地或者説本能地維護私有制,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與樑生寶代表的社會主義方向相對立,但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農郭世富,已從土改時驚惶狀態中恢復過來,他憑藉優厚的經濟實力,與互助組公開較量,為新瓦房上樑大擺慶祝宴席,八面威風,善於進行“合法鬥爭”,頑固維護私有制,幻想再度僱工剝削。

富農姚士傑,土改時彎下了腰,此刻又想重振威勢,對新社會不滿,他表面老實,暗施陰謀,詭計多端,心狠手辣,慣於背地較量,妄圖扼殺互助組,實行階段報復。

共產黨員、村幹部郭振山,則熱衷於個人發家,幕後支持互助組的反對勢力,曲線干擾、抵制互助合作户外,既善於隱蔽,又鋒芒畢露。

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後的我重讀《創業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動不已。我堅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刻,當人們剖析中國農民,瞭解農業合作化户外時還需要藉助《創業史》來再現當時中國農村發展的全過程。依靠羣眾、依靠科學創業的方法會給現代社會的創業人士帶來很大的啟示。

創業史讀後感9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為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説。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説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説: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説:“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羣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説:“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為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會激起羣眾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