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6W

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多篇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英]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著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篇,歡迎借鑑參考。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一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説《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關於夢想與追尋的書,小説講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巴黎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斯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他的噩運,更準確的説是一個被夢想俘虜的人在追逐自己的噩運。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脱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小説裏的那個“我”問他:“難道你不愛你的孩子們嗎”?他説:“我對他們沒有特殊感情”;“我”再問他:“難道你連愛情都不需要嗎”,他説:“愛情只會干擾我畫畫”。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的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這樣的人當然可惡。他的眼裏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不屑和“社會”發生任何關係。但他又很無辜,因為他的眼裏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説他與別人有什麼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麼妖冶,多麼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斯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人們”裏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子定格在查爾斯的最後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裏,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湧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聆聽顏色,金色是高音,黑色是低音,白色是微風,紅色是尖叫。我承認,此情此景不能喚起我絲毫的憐憫,因為心中唯有敬畏——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寧靜。我想這就是傳説中的勝利。雖不信神,我想這就是那個人們應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説“阿門”的情景。

他的頭腦裏只惦記一件事,彷彿生來就是為這件事而來。他為了能做到渴望的這件事,可以拋棄一切,完全出自內在的激情和熱情,有種“時不我待”的契機,如若不去做這事就會感到時時不安與惶恐,完全沒法生存及生活下去。可以説,他的整個身心全都被這件事給拽住了,就像他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有東西拉着他下去,不受自己思想控制。你可以説他“六親不認”、“太自私了”,但他確實是在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一件一生未完成的重要事情。他厭倦自己的碌碌無為、按部就班,當別人問他是否會想以前,他笑笑,“我不想過去。對我來説,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原來,這世界上有一種人,活着只為追求真理,而這真理就是那些自己認可並喜歡的事情。而心心念念做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啟程都不晚,也許某時像有人指引一般,讓你靠近,明白自己來到這世上真正的意義。

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只能作為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鑑價值。相對而言書中真正聰明的倒是二流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他知道自己不具開創性的繪畫才能,便專心畫畫餬口。他有自己的畫室,過着舒適安逸的生活,也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力。他完全明白創作的痛苦,“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

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當然,故事裏他低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天才的破壞力,但這只是情節的偶然,不是施特略夫的必然。

施特略夫雖然藝術才能極其平庸,他自己本身只能畫些庸俗的題材,水平很一般。但是他能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感受到思畫中藴含的藝術之美,即使這種藝術之美還未能被當時的主流審美情趣接受。出於對美本能的嚮往,他無私地資助思,幫助他。他雖然是個平庸的畫家,但是在為人上卻有偉大之處。他自己無法創造美,但是他那種欣賞美的才能以及對人的熱忱正直,讓他變得偉大而不平庸。這是普通人而能偉大的典型例子。我很喜歡他,因為我覺得這是才智普通的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了。才能是天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但是性情和品味確實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達到的。

施特略夫曾説過的一段話:“為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毛姆讓施特略夫這樣一個毫無才能的畫家來講這句話,表現出一種特別的張力。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如何超越平庸呢?就是要有勇氣去感受體會想象那些天才所經歷的思想折磨啊!

斯特里克蘭德和施特略夫這兩種人生,一個是偉大的不幸,另一個是平庸的幸福,如果一個人能夠選擇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卻在選擇的同時又都對遙遠的偉大趨之若鶩,不斷幻想非凡的蒞臨。但要知道,“偉大”實在是一條靈魂的不歸路.如果狠不下心來傷人傷己,那還是施特略夫的路走得更容易些。但即使是施特略夫,因為理解了美,意識到了天才的可貴,也不得不忍受無窮的屈辱與折磨來完成他的理想主義。到最後,真正的理想與結果根本無關,就好象斯特里克蘭德必須畫畫,哪怕失明;而他畫畫這件事卻與畫根本無關。

月亮和六便士,理想與現實。正像毛姆説的那樣,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月亮”是美好而遙遠的,就像人們追尋的夢想,但追尋的過程也許孤苦,甚至最後會一無所得;‘六便士’象徵着世俗、瑣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價值。你的要的究竟是‘月亮’還是‘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二

科學家近期研究得出:藝術創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着相同的基因。 心理學家提到的“精神病態者”的時候,實際上是指某種具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羣,這一類的特質包括冷酷、無畏、專注、意志堅強、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角特里斯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徘徊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人。

斯特里蘭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過着富足美滿的生活,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並沒有使他受影響,更不能阻礙他對繪畫狂熱的追求,雖然最後得了麻風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創作的藝術傑作卻成了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 借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説深入探討了現實與理想的兩衝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純潔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約束的。 斯特里克蘭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於內心高高在上的月亮,捨棄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經他的理想因為受到現實的約束,被大腦的守衞兵牢牢控制住,內心既壓抑又渴望解脱,但是沒有合適發泄慾望的動機,長時間極度關注一件事讓他漸漸忽視了週遭事物,積累的慾望使他衝破了羈絆,在某個瞬間找到自我。 突然的自我之後,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厭惡人性慾望、不屑於別人的幫助、無恥中傷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副沒有軀體而只有靈魂的畫像。

盧梭説,“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如果説這句話是來形容現實的衝突的話,那麼斯特里克蘭則是突破了這層枷鎖,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靈魂。 世俗的大多數人,過分追求現實的六便士,而忘記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們只有完整軀體沒有具體靈魂,好像一個半透明的空殼,半個精神上的行屍走肉。 而斯特里克蘭,他忘我,好像沒有具體的軀體,只覺得有一個縹緲的靈魂,存在於現實之中,卻遊蕩在現實的世界之外。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他橫即他橫,流言蜚語奈我何。 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吧。 極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會使理想與現實嚴重失衡,斯特里克蘭對於藝術創作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精神世界上的不斷自我碰撞和衝擊,使他創造出恢弘經典之作。而這個時候,他已經異於常人了。 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藝術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話,恐怕就不能夠達到忘我的狀態,也就創作不了驚奇的作品。瘋子眼中的世界有異於常人,這也是他們的靈感來源,論偉大藝術為何物?——就是當你看到瘋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時候,不禁戰慄,無以言表,有一種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説不出那是什麼。 小説情節是極端的,但是現實意義確是深刻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由和愛情,我都為之傾心;但為了自由,我寧可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斯特里克蘭的真實寫照嗎,你能夠做到像他一樣灑脱嗎? 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 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為瘋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實現自我價值的世界裏;還是想鏈接社會,成為追求現世安穩的普通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三

11月了,離新年越來越近了,又要到廣大青年被催婚催生的好時光了。生命被一代又一代的安排着度過,有幾人抬頭看了月亮,如夸父般明知不可為而燃燒生命去追逐,又有多少人低眉順眼卻也安享喜樂平安的過完一生。

威廉?6?1薩默賽特?6?1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追逐夢想與妥協現實的故事。但是毛姆並不是講述那種懷揣夢想之人歷盡磨難與打擊終於功成名就故事的人,他就坐在桌前,用一支筆,寫下一個似乎是他親眼見到,荒誕又真實的故事。 40歲的斯特里克蘭離家出走,奔赴自己夢想。追逐夢想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尤其是在人生過半的時候,要有多少勇氣才能真的踏出這一步。

斯特里克蘭是個勇敢的人,似乎值得我們欽佩。然而他拋家棄子,卻沒有任何的愧疚和不安,一個冷漠殘忍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天分為人驚歎,他的生活如苦行僧一般,全部精力都用在他的藝術上。一個偉大的畫家正在誕生。然而斯特里克蘭對照顧他幫助他的朋友,尖刻無情,忘恩負義,甚至於勾搭朋友的妻子。對着情人,用過即棄,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換回半分的憐憫。這樣的人似乎就該下地獄,所以他窮困潦倒,生活朝不保夕,最後染上麻風病死去就該是他應得的結局。可是他在塔希提島上,終於找到了讓他靈魂躁動,讓他孤注一擲的東西,他用畫筆把它塗抹下來,而他的畫作也終究贏得世人的稱讚。自始至終,他都是一個偉大的畫家,天才和瘋子僅隔一線,所以是否他的罪惡也該被寬恕呢? 這就是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讓你不知該愛、該恨、該同情、該崇拜、還是該唾棄、該遺憾。我們都如斯特里克蘭的前半生一般,或許是根本就沒有被上天關照,不擁有那種天賜的天賦,或許是自己自願放棄靈魂的夢想,甘於現世的平凡生活。這種追夢的夢,容易醒,不易做。尤其是在中國。 我們的生活按部就班,已經在父輩的安排下準備了好一切,別説如斯特里克蘭這般拋棄所有去追尋靈魂深處的夢了,就是按照自己想法換個工作找個伴侶都千難萬難,彷彿真的做了十惡不赦的大錯,不過千夫所指到會是真的,所以奔月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毛姆的偉大就在於他創作了一個跟隨靈魂召喚勇敢追逐的人,他的偉大也在於這樣的一個人無情冷酷自私,既沒有生活富足也沒能享受名聲帶來的榮譽,貧病交加,在大火中把自己的最後的傑作當做祭品,沉默無言的離開人世。追逐夢想的人啊,如果不能忍受這一切,最好還是早早回頭吧,斯特里克蘭太太不計前嫌的等着呢,布蘭琪也時刻準備着奉獻,偉大的夢裏容不下任何東西,包括情感。

説道感情,在毛姆的筆下,女人有種天生的直覺,所以斯特里克蘭太太在知道斯特里克蘭是為了畫畫而出走後,選擇永不原諒。布蘭琪恐懼着斯特里克蘭,用憎恨掩蓋自己被吸引的感覺,因為這吸引就如飛蛾撲火,走向的只有毀滅。

月光很近,月亮太遠。深知自己即沒有天賦也有沒勇氣的人只能對着大神頂禮膜拜,月亮與六便士,有人看到了月亮,有人看到了六便士,有人看到了天才的宿命,有人看到了靈與肉的抉擇,我看到了我的懦弱和退縮,看到了許多人命中註定的蹉跎與失敗。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四

一直很喜歡外語電影,但是卻無法看完一本外國文學,我想我的能力可能只適合簡短的理解和圖像的領會吧,無意中看到了李繼宏的譯本,説不出好與壞,因為還在求知路上,但是我終於看完了,可以説:an unmitigated delight from cover to cover! 一時間很想怒贊一萬字,一股腦搜刮所有他的譯本彙集在手,但卻在豆瓣上看到無數對他的差評,一時間我有些迷茫,是我的口味low嗎?是我的學業不精,智商情商甚至財商都比一般人有偏差嗎?

一時間我開始懷疑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去哪裏,我為毛要閲讀?我開始思考,我開始跟我的先生交流,先生炒菜,熱的汗流浹背,無從顧及我內心的困惑與彷徨,只是問,你為什麼要看這類的外國文學?你如果對生活有疑惑,需要解答,為何不去讀中國的佛學,孔孟之學,外國文學難道就不如你老祖宗留給你的精神世界更精彩?

啊?!?我有些停頓,嗯啊哦,突然意識到,沒有哪種評論或做事的方式值得我們盲目地去跟從,今天每個人做出的評論或者認為的道理到明天也許會被另一個人證明是謬誤,有些事有些人説你別這麼做,結果你嘗試後發現你是可以去做的。我不強求別人和我一樣喜歡同樣的書和作者,世界上總是有也可能很多的不同的寫作風格和個性的作者,他們都有追求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從來沒有完美的譯本,它就相當於一件複製的贋品,永遠取代不了原著。作為讀者,我們都要能夠清醒,追隨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什麼譯本對你來説是好的?能讓你輕鬆自在的暢讀,體會原著裏無窮奧妙就是好的。

反之,讓你看兩遍也無法領悟,晦澀難懂的譯本就算是大師級別的作品,翻譯準確率高達99.99%但不利於傳播閲讀,只能束之高閣,作為擺設顯示自己有點墨水如此而已,又有何用?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的看完每一本好書!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五

我們老祖宗曾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月亮和六便士》裏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就是這樣一位心有猛虎的人物,他被夢想的烈火緊緊包圍,熾熱的火焰將他的胸膛裏那顆跳動的心臟吞噬,將他推入黑暗無邊的牢籠中,他被理想鞭笞得體無完膚,他需要一個擺脱束縛噴薄慾望的出口,繪畫成為他釋放天性的完美利器。

四十多歲這個年紀,很尷尬。上有老下有小,錢財不多不少。斯特里克蘭就在這樣一個年紀下,開始了放棄一切追尋夢想的道路。他給妻子孩子留下聊以生存的錢,隻身一人在巴黎繪畫,飢一頓飽一頓,衣衫襤褸,形如乞丐。比起温暖温飽的家來説,這種放肆的生活反而助長了他囂張跋扈的氣焰和自私自利的性格。畫得畫就放置在閣樓上,不去推銷也不售賣,捉襟見肘的時候藉助朋友的幫忙,窮困潦倒得厲害。後來,從巴黎輾轉到了塔希提的時候,他的人生髮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娶了土著人愛塔為妻,安心作畫,終於在臨終前完成了他最滿意的畫作。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猛虎——高高在上如月亮般的夢想,誰都希望自己夢想成功的一天。心中湧動着無可言喻的力量,它在不斷升起、衝突、翻騰,如那個朗朗如光的月亮看似近在眼前,實際遠在天邊,伸手觸碰不到。夢想在每個人心中都留下了一個缺口,有人在裏面看到了天堂,有人將它直接丟棄,並不是所有人能夠得到這股神奇的力量。

在《月亮和六便士》裏,在“我”的敍述中,描繪了兩對追逐夢想的人兒,一對是斯特里克蘭和斯特羅夫,另一對是亞伯拉罕和阿列克卡邁克爾。斯特羅夫也是一位畫家,從小的時候繪畫有點兒天賦,並且自學成才畫作得過獎,他後來被送到專業繪畫學校進行學習過。但是這樣一位人兒卻逐漸迷失了自我的繪畫才能,隨波逐流在茫茫的世俗中了。可是,他卻有一顆古道熱腸的心,和一雙發現千里馬的眼睛。在他看來,斯特里克蘭是個天才,是個不可多得的千里馬。他盡心盡力,甚至貼錢貼妻子地去輔助斯特里克蘭,即使被罵得狗血淋頭,也仍然堅持去幫助他。斯特里克蘭最後的成功一半必須歸功於斯特羅夫,雖然這有些諷刺和好笑。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高更和梵高,兩個赤城熱愛繪畫的天才,彼此滲透,彼此仇恨。

“我”在搜尋過世三年後斯特里克蘭的故事,裏面穿插了亞伯拉罕和阿列克卡邁克爾的故事。亞伯拉罕醫學界裏的天才,在外科手術中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手,並且已經成功晉級為主任。他卻意外地將唾手可得的榮耀丟棄在一邊,獨身去了亞歷山大港。這個機會就留給了卡邁克爾,他獲得了所有的一切——職位、財富、榮耀。當問亞伯拉罕後悔嗎,他説他完全沒有後悔,他別無所求,他的生活很完美。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上帝送給他得以天下的榮耀,他喜歡的是歸於平靜的生活,他愛上的是趨於平衡的內心力量。

每個人對於夢想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斯特里克蘭窮盡一生,只是為了完成心目中最完美的畫卷。亞伯拉罕希望得到平靜的生活。他倆都是成功的,雖然過程有些曲折,一個捨棄了温飽安全的家庭,一個放棄了飛黃騰達的機會。

藉助亞伯拉罕和阿列克卡邁克爾的故事,毛姆問出了很多人內心渴望已久的話,“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裏,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太多人説毛姆根據畫家高更的人生創造了這部流傳百世的鉅作《月亮和六便士》,但我覺得裏面包含着毛姆本人想要傾訴和噴薄的話語。在他的人生軌跡中,剛開始的寫作生涯鬱郁不得志,評論界認為他的作品不夠冷靜深刻。他輾轉到寫戲劇後,火熱程度一發不可收拾。這才完美地延續了他的文學夢。若不是戲劇拯救了他,想必他會從熠熠生輝的天才“墮落”到鬱鬱寡歡的俗人中。

實現夢想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可是那些層層疊疊的人影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行走着。頭頂上的月亮大得彷彿能夠踮起腳尖就能夠觸碰。有人急急行使,忘了周圍的風景。有人走了一半,開始走回頭路。有人沐浴在朗朗月光下,先撿起腳邊的六便士,再抬頭看看那顆又大又漂亮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六

你我都翻開了一本叫做《月亮和六便士》的書籍 還都是這一版翻譯並不是很好的版本 這是不是一種緣分呢 有時候譯者彷彿又寫了一遍小説 或是斷章取義 讀者覺得莫名其妙卻又無從解釋。

小説開頭我覺得每個人物都過於極致 思特里克蘭德從一個過於沉默的丈夫突然變得不負責任 易怒 在孤獨中成長, 施特略夫認識到了克蘭德的天分 但他的軟弱也是無人能及 僅僅是出於對天才的敬畏 讓自己什麼都唯聽是從,後半部分對人物印象漸漸有一個改觀 所以作者後半部分的“洗白”是成功的。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小説,我也懂作為一個藝術家思維的獨特 今天看了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畫師良秀也是一個不被人理解的藝術家 完成傑作《地獄變》之後自縊而死

這只是保羅·高更的一個生活輪廓 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一個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