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二性》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5W

《第二性》讀後感(精品多篇)

《第二性》讀後感 篇一

《第二性》不是一本易讀的書,書中的內容涵蓋生物學、精神分析學、文學藝術、古代神話、歷史、社會風俗等用以闡述女性問題的各領域內容,以及作者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貫穿始終。作為一部闡述女性問題的經典著作,它論述的全面性、客觀性、以及高度和深度是迄今為止其他同題材的作品所不能及的。女性想要了解女性處境的由來,瞭解兩性思想深處的文化潛意識,就不得不讀這本書。

我讀的過程中,雖然許多的詞句顯得難以理解,那也是因為我的哲學思想儲備有欠缺,但波伏娃通過現實以及文學作品裏的論據描述,令我常常感到"就是這樣"的被她理解了。《第二性》發表於七十年前,現在讀來仍覺得説的就是身邊以及自己身上發生的現象一樣。彷彿一位智者説出了你隱祕的想法、懂得你是如何成為這樣的,懂得你的困境,告訴你要超越自身。然而最不尋常的是,這位智者是一位女性,她經歷過女性的處境,她用思想與行動超越了自身。

可以從書中提煉的一個觀點是:"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她在社會文化中的處境使她變成了"女人"。

從生物範疇來説,激素的作用決定了女人的體質。一般説來,女人比男人矮小、體輕、骨骼更纖弱、骨盆更寬大、脂肪形態更圓潤。女人的力量大約是男人的三分之二,肺活量要弱一些,氣管和喉嚨要小些,因此也帶來聲音的不同。女人的甲狀腺比男人發達,再加上卵巢分泌激素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作用,使女人情緒起伏,容易心跳、臉紅、流淚、狂笑。

女人天然接受彷彿外來強加於她身上的青春期和更年期危機,每月的詛咒,長時間的妊娠、痛苦和危險的分娩,疾病、事故,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中,為履行物種生殖職能而付出成本最高的。如果將女人與男人相比較,男人便顯得有優勢得多,男人的生殖不影響他個人的生存,沒有危機和事故。總體而言女人同男人活得一樣長,但有不少時期,女人不能支配自己。

這些生物學論據體現了女人處境的一個本質因素,因為身體是我們控制世界的工具。但是這些生物學論據不足以確定性別的等級,它們不能解釋為什麼女人不能具備主體性而作為被動的存在,不能將女人判定為永遠扮演從屬的角色。

只有根據人給自身提出的目的、掌握的工具、制定的法則,才定義了強弱之別,"弱點"才顯現為弱點。在不要求充分使用人體力量、在禁止暴力的地方,肌肉力量已然不能建立統治地位的時候,女性還被視為"弱",則她的"可能性"取決於經濟和社會狀況。

女人不是固定的實在,而是變化的產物,人們企圖將女人的"可能性"約簡到她從前那樣,約簡到今日那樣,人們説是因為她的能力問題。事實是,能力只有在實現的情況下才明顯的表現出來,沒有實現的情況,究竟是她不具備能力,還是處境讓她無法實現其能力,這是理不清的賬。

人們有時認為,自戀是女人的根本態度。自戀是自我被作為自身的目的,主體逃避到其中。環境更加促使女人而不是男人轉向自身,把愛給與自己。因為她被禁止從事男性的活動,她忙忙碌碌,雖然肩負妻子、母親、家庭主婦的職能,她的價值仍然沒有得到承認。她封閉在自己的身體和住宅中,認為自己是被動的。人們稱她為"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人們也把工人、黑奴、殖民地土著人説成是"大孩子",彷彿如此就能削弱他們的力量。

一個行動的男人能估量自己,女人由於顯不出能力和受到隔絕,既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能衡量自己;她自認為極其重要,實際上她接近不了任何重要的事物。壓在附屬女人身上的詛咒,就是不允許她做任何男性世界的事,於是她執着的通過自戀、愛情、宗教,徒勞的追尋存在。

現今的世界中,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和男性一樣受教育、工作,獲得經濟收入、管理一個組織、做學術研究、發明新科技,影響或改變世界。但是,世界的管理者絕大部分還是男人,女人被要求更多的照顧家庭、放棄事業,主動強勢的女性常會受到來自男女兩性的同樣的不認可。

七十年前的著作中的思想和現象,在現今的社會和人的思想中還隨處可見、俯拾即是。甚至許多女人都比男人還要認同一個觀點:女孩子不需要有大成就,安穩一點即可。這樣的話聽起來彷彿有道理,其實又是極危險的。這樣的觀點表達的不過是接受懶惰與舒適的誘惑以及不想負責任。在不知不覺中她們給自己設下了限制,使自己成為依附者,沒有想過自己需要成為創造者和有影響力的人,也就不會去主動接觸和開拓廣大的外在世界,而在日復一日的封閉和無聊中,將注意力轉向自身,空虛的自戀,受控於無形中。

相對來説,男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卻被要求去取得社會成就,他們因此在面對真實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承擔了更多,因此也更加自信和主動。

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即是説,人的本質、既定性沒那麼重要,人的選擇、行為及其創造才是重要的,簡單的説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你需要將目光投向外在世界的目標,忘我的開拓、行動,確立你自身。

在現今社會女性的處境和機會教從前要好了許多,但女性要警惕自我設限和輕鬆的依附性人生的誘惑,同時明白這種誘惑的代價是什麼。

《第二性》讀後感 篇二

女性,在源遠流長的人類歷史文化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理智的審視女性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準確地位與真實價值,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如果婦女們有着自己專屬的聖經的話,那麼《第二性》毫無疑問獲此殊榮。

本書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1929年,她獲得法國哲學授課資格後,便開始在各大高校執教。1949年,本書在她嘔心瀝血的創作下問世,因其經典的概述,引起巨大反響,成為女性主義的“聖經”。

蒙娜·德·波伏瓦在歷史唯物主義論的指導下,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的研究出發,向讀者娓娓道來女性命運變遷的原因。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作者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進行的言之鑿鑿的論述,從男性角度出發,描述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思想。

身為女性,我反倒不太中意現代女權主義者的女人萬能説。可能道德經背多了,從我個人看來,正如我國傳統的陰陽思想一般,陰陽自有其各自運行的規律。單獨研究女性,觀其興,觀其廢,並不是要在歷史深淵中為身為同胞的我們謀不平。只是在此中進程中,尋得女性的正確前進方向。

經過歷史宂長的欺壓,無論是東西方,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女性的地位毫無疑問的是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男性能力永遠是女性無法代替的。我們尋求自身所處陣營的蓬勃發展之時,更應懂得和諧之美。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早已被我們拋諸腦後,男女之間的界限愈發模糊,定位卻愈發清晰。萬變不離其宗,女性作為母體,對下一代的孕育是無可避免的。這並不代表,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就處於被動的地位,我之前所説的定位愈發清晰亦是此理。多彩的現代,定位亦是多姿。

總結的來説,本書以時間順序為基調,從哲學、生物、歷史、神學等各個方面深度分析了婦女們在各個社會時期的權利與地位。以一論百,以百論一,在個性與共性中探討女性的特性發展。因其涵蓋面廣,論述徹底到位,此書被譽為“有史以來討論婦女最為健全、理智、充滿智慧的一本書”。雖然,我有限的能力與時間讓我並沒有將其精華逐一消化,但是,對於經典之作來説,我認為走馬觀花也是一種收穫。

《第二性》讀後感 篇三

對於女性來説,《第二性》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深入的瞭解女性,發現女性。本書章節太多,我在此次讀書交流會上,就書中一個內容展開討論。

作者波伏娃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處境,女性的生育和撫養幼兒等這種所謂的“內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為“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會存在對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應該温柔優雅,而男孩就應該喜歡勇敢不流淚。現在看完這本書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男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性氣質,並當作女人優劣的衡量標準。實際上女性氣質這個命題從開始就是偽命題,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女性氣質,這是一個由男性定義的,由處境決定的名詞。

男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鼓勵女人體現女性氣質。在男人的世界中他們願意把女人當作僕人、伴侶,她是客體的、沒有攻擊性的,以他為中心,以他為標準的。男人不願看到女人變成了一個進行設計的超越主體。而在現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認為,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徵着他對世界的征服。於是他故意曲解,排擠,打壓女人,迫使她們回到父系社會的寄生蟲這個角色上去。 從波伏娃之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預料的,女性會越來越取得平等的權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了這種處境,然而,她們在追求兩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擔。社會對於這部分女人的認同雖然在增加,但是總的來説依然認為這樣的女人不夠“女人”。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裏,任何人都擁有選擇如何發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決定去做一個傳統的女孩,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假小子,可以選擇做一個女強人,也可以選擇去做賢妻良母。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限制。但過於追求與男性的一樣與平等,會讓女性受到另外一種壓抑。記得有人説過,“女漢子”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對女性的歧視,在我看來,有時自嘲又有何不可,我們雖然柔弱,但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心,誰説女子不如男?

正如謝樂爾桑德伯格説過的,“我認為我們世界上,半數國家和半數公司,會由女性所領導,那將會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為女性,我們不應退縮,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來,永遠追隨自己的內心,別被一些所謂的社會框架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完)

《第二性》讀後感 篇四

這是一本雖然難啃但值得所有女性捧讀的書!

一轉眼,我的不少女性朋友已經懷二胎,這使我感到某種迫切,彷彿大限臨近,而我毫無準備。婚姻,男人可以給我答案嗎?

就在我深感困惑時,我在一個女人那裏找到了答案。我沒有去搞拉拉……只是讀了她(波伏娃)寫的書——被稱為“女性聖經”的《第二性》。

試讀《第二性》,我就感到它很不好啃,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本哲學論文集,總字數60多萬,嚴肅且厚重,使無數讀者迷失於其豐沛的內容,又深感每個細節都不可或缺。

作者冷靜地分析了關於女人的一切,論證嚴謹,考據詳盡,讓我讀着讀着就想停下來重讀一次經典語句,然後跪下感慨一聲:太淵博,太深刻了。

除了波伏娃,從來沒有人對女性進行過如此係統的論述,她使我感到:我從來都不瞭解自己。

這不是一本令人愉快的書,但這是女人們不該錯過的書,它使我對性別的種種疑惑一掃而空。

波伏娃的知識儲備太浩瀚了,她對女性的審視也遠跳出自身的女性身份。我會一遍一遍重讀這本書。我也把它推薦給真正對女性感到好奇,願意一點點攻克它的人。

《第二性》讀後感 篇五

對於女性來説,《第二性》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因為它可以幫助你深入的瞭解女性,發現女性。本書章節太多,我在此次讀書交流會上,就書中一個內容展開討論。

作者波伏娃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處境,女性的生育和撫養幼兒等這種所謂的“內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為“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會存在對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應該温柔優雅,而男孩就應該喜歡勇敢不流淚。現在看完這本書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男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性氣質,並當作女人優劣的衡量標準。實際上女性氣質這個命題從開始就是偽命題,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女性氣質,這是一個由男性定義的,由處境決定的名詞。

男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鼓勵女人體現女性氣質。在男人的世界中他們願意把女人當作僕人、伴侶,她是客體的、沒有攻擊性的,以他為中心,以他為標準的。男人不願看到女人變成了一個進行設計的超越主體。而在現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認為,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徵着他對世界的征服。於是他故意曲解,排擠,打壓女人,迫使她們回到父系社會的寄生蟲這個角色上去。

從波伏娃之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預料的,女性會越來越取得平等的權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了這種處境,然而,她們在追求兩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擔。社會對於這部分女人的認同雖然在增加,但是總的來説依然認為這樣的女人不夠“女人”。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裏,任何人都擁有選擇如何發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決定去做一個傳統的女孩,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假小子,可以選擇做一個女強人,也可以選擇去做賢妻良母。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限制。但過於追求與男性的一樣與平等,會讓女性受到另外一種壓抑。記得有人説過,“女漢子”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對女性的歧視,在我看來,有時自嘲又有何不可,我們雖然柔弱,但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心,誰説女子不如男?

正如謝樂爾桑德伯格説過的,“我認為我們世界上,半數國家和半數公司,會由女性所領導,那將會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為女性,我們不應退縮,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來,永遠追隨自己的內心,別被一些所謂的社會框架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第二性》讀後感 篇六

《第二性》不是一本易讀的書,書中的內容涵蓋生物學、精神分析學、文學藝術、古代神話、歷史、社會風俗等用以闡述女性問題的各領域內容,以及作者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貫穿始終。作為一部闡述女性問題的經典著作,它論述的全面性、客觀性、以及高度和深度是迄今為止其他同題材的作品所不能及的。女性想要了解女性處境的由來,瞭解兩性思想深處的文化潛意識,就不得不讀這本書。

我讀的過程中,雖然許多的詞句顯得難以理解,那也是因為我的哲學思想儲備有欠缺,但波伏娃通過現實以及文學作品裏的論據描述,令我常常感到“就是這樣”的被她理解了。《第二性》發表於七十年前,現在讀來仍覺得説的就是身邊以及自己身上發生的現象一樣。彷彿一位智者説出了你隱祕的想法、懂得你是如何成為這樣的,懂得你的困境,告訴你要超越自身。然而最不尋常的是,這位智者是一位女性,她經歷過女性的處境,她用思想與行動超越了自身。

可以從書中提煉的一個觀點是:“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她在社會文化中的處境使她變成了“女人”。

從生物範疇來説,激素的作用決定了女人的體質。一般説來,女人比男人矮小、體輕、骨骼更纖弱、骨盆更寬大、脂肪形態更圓潤。女人的力量大約是男人的三分之二,肺活量要弱一些,氣管和喉嚨要小些,因此也帶來聲音的不同。女人的甲狀腺比男人發達,再加上卵巢分泌激素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作用,使女人情緒起伏,容易心跳、臉紅、流淚、狂笑。

女人天然接受彷彿外來強加於她身上的青春期和更年期危機,每月的詛咒,長時間的妊娠、痛苦和危險的分娩,疾病、事故,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中,為履行物種生殖職能而付出成本最高的。如果將女人與男人相比較,男人便顯得有優勢得多,男人的生殖不影響他個人的生存,沒有危機和事故。總體而言女人同男人活得一樣長,但有不少時期,女人不能支配自己。

這些生物學論據體現了女人處境的一個本質因素,因為身體是我們控制世界的工具。但是這些生物學論據不足以確定性別的等級,它們不能解釋為什麼女人不能具備主體性而作為被動的存在,不能將女人判定為永遠扮演從屬的角色。

只有根據人給自身提出的目的、掌握的工具、制定的法則,才定義了強弱之別,“弱點”才顯現為弱點。在不要求充分使用人體力量、在禁止暴力的地方,肌肉力量已然不能建立統治地位的時候,女性還被視為“弱”,則她的“可能性”取決於經濟和社會狀況。

女人不是固定的實在,而是變化的產物,人們企圖將女人的“可能性”約簡到她從前那樣,約簡到今日那樣,人們説是因為她的能力問題。事實是,能力只有在實現的情況下才明顯的表現出來,沒有實現的情況,究竟是她不具備能力,還是處境讓她無法實現其能力,這是理不清的賬。

人們有時認為,自戀是女人的根本態度。自戀是自我被作為自身的目的,主體逃避到其中。環境更加促使女人而不是男人轉向自身,把愛給與自己。因為她被禁止從事男性的活動,她忙忙碌碌,雖然肩負妻子、母親、家庭主婦的職能,她的價值仍然沒有得到承認。她封閉在自己的身體和住宅中,認為自己是被動的。人們稱她為“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人們也把工人、黑奴、殖民地土著人説成是“大孩子”,彷彿如此就能削弱他們的力量。

一個行動的男人能估量自己,女人由於顯不出能力和受到隔絕,既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能衡量自己;她自認為極其重要,實際上她接近不了任何重要的事物。壓在附屬女人身上的詛咒,就是不允許她做任何男性世界的事,於是她執着的通過自戀、愛情、宗教,徒勞的追尋存在。

現今的世界中,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女性和男性一樣受教育、工作,獲得經濟收入、管理一個組織、做學術研究、發明新科技,影響或改變世界。但是,世界的管理者絕大部分還是男人,女人被要求更多的照顧家庭、放棄事業,主動強勢的女性常會受到來自男女兩性的同樣的不認可。

七十年前的著作中的思想和現象,在現今的社會和人的思想中還隨處可見、俯拾即是。甚至許多女人都比男人還要認同一個觀點:女孩子不需要有大成就,安穩一點即可。這樣的話聽起來彷彿有道理,其實又是極危險的。這樣的觀點表達的不過是接受懶惰與舒適的誘惑以及不想負責任。在不知不覺中她們給自己設下了限制,使自己成為依附者,沒有想過自己需要成為創造者和有影響力的人,也就不會去主動接觸和開拓廣大的外在世界,而在日復一日的封閉和無聊中,將注意力轉向自身,空虛的自戀,受控於無形中。

相對來説,男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卻被要求去取得社會成就,他們因此在面對真實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承擔了更多,因此也更加自信和主動。

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即是説,人的本質、既定性沒那麼重要,人的選擇、行為及其創造才是重要的,簡單的説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你需要將目光投向外在世界的目標,忘我的開拓、行動,確立你自身。

在現今社會女性的處境和機會教從前要好了許多,但女性要警惕自我設限和輕鬆的依附性人生的誘惑,同時明白這種誘惑的代價是什麼。

《第二性》讀後感 篇七

或許天生愚笨,我很少去關注別人,更少關注女孩。每次想要了解一個女孩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的過多之後,變得很累,倒不如不瞭解的好,我有自己想要的追求。它是除了女孩以外的生活,它是我所有的躲避站。

直到讀到社會學裏,性別差異造成的階級差異,或者諸如此類的文化傳統,我才願意真正的去了解,什麼是性別,什麼是女孩。女性是生理上的差異,而女人卻是又社會造就的。在讀者波伏娃的第二性的時候,不過這是作為西方社會的性別文化意識的環境背景,或許並不能完全為我解釋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性別差異。

從生下來的無意識,到成長裏建立起來的自我意識。性別是通過,生理認識和社會認識來顯示在每一個孩子眼前的巨大的輪廓。他的父母將是第一個為她不斷灌輸性別意識的老師。教導她的行為舉止,我們的文化或許是一種生存手段,但也是一種壓制,規定的意味便是否定。這是一個通過教育而達到的性別文化的灌輸。還有一種是父母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狀態,一個家庭裏的權力結構,將是一個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前。作為她對認識社會的一種提前的預演,她通過觀察比較來認識自己的生存地位和舞台形式。

女性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社會概念名詞,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束縛還是一種必然。第二性的寫出有她的歷史性,在如今社會現代化越來越公平的發展裏,我們又該如何去重新認識。一切都在以後的慢慢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