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芙蓉鎮讀後感 【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7K

芙蓉鎮讀後感 【精品多篇】

芙蓉鎮觀後感 篇一

一·苦難中的倖存者

在當時的中國,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農民來説,生活與幸福像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就在於方向的不同。芙蓉鎮中的胡玉音本來是一個貧苦的底層勞動人民,住的是破敗不堪的木板房,每天早起貪黑地工作。

但如此苦難之人,我卻將她稱為是苦難中的倖存者。

何為苦難?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她與她的丈夫不辭辛勞,他們用心血壘砌的勞動成果卻被當時的政策視為資本、壓迫、剝削、勾結。在當時來説就是富農,農村階級鬥爭的最大敵人。在權威的壓榨下,她不得不被扣上新富農的黑鍋,被輿論所淹沒。她有什麼錯?但她卻成為了社會變革的犧牲品。以至於淪落到了當時眾叛親離的淒涼境地。

又何來倖存?還記得有一幕,李常委正在批鬥大台上,將胡玉音推上了風口浪尖,並把一位同樣悲慘的所謂“極大反動派”罵的體無完膚。她當時還未意識到自己所堅守的運動立場是多麼的不堪一擊。就像被階級級鬥爭的布條矇蔽了雙眼,她自恃大義凜然,在眾人面前高呼平等、民主,但她自己卻渾然不知,這樣偏執的行為只會把自己引向衝突的中心。而她所保護的底層人民其實只是想要過過平淡的日子,但她卻以政常委的權利蓋過了民憤。

“階級立場,將運動堅守到底”的口號迫使民眾不得不拋棄情義,以求自保,而在權利,意見,情感交織的模糊地帶,必定會產生矛盾,從而掀起滔天巨浪。當平日裏大喝一聲,眾人便戰戰兢兢的政委被迫戴上了“破鞋”,狼狽地向小紅衞兵腆着臉苦求解釋的時候,她是多麼的可笑。而當她在落魄到掃大街的時候,依舊不卑不亢地拒絕她眼中的“反動主義者”的好意時,她是多麼的可悲!

相比而言,胡玉音雖然不明不白的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卻並未在當中使自己道德淪喪,價值偏移。她雖被批判抵制,卻也能最起碼生活得平平淡淡。在諸多磨難之下,她的內心有這樣一片淨土,它未經扭曲或污染,在那裏珍藏着當時許多人都不屑一顧的,人,最基本的素養。

二·假亦真時真亦假

在動盪與不安之中,眾人所能做到的只有保護自己,從而盲目地聽取上級指揮。但在故事中,有一個人,他被最多人所拋棄。但我認為,他是最真實,最令我敬佩的人。

他因為收集民歌被人視為“反動派”,就連刷一個大字報都會被批鬥。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王洛賓先生。作為西北民歌的收集者,他一生大多漂泊流浪,甚至好幾次出入監獄,卻在獄中還將自己的口糧對換別人那幾曲殘缺不全的歌詞。他堅信,這是精神的力量,民族的智慧,文化的傳承,希望的源泉。他所蒐集的西北民歌,至今也廣為流傳。

再看故事中的這個人,他沒有人幫助,沒有人可憐,甚至在政府的瘋狂批鬥下沒有尊嚴可言。他一無所有,卻顯得最知足、充實。在別人落寞之際,他也會對之報以真誠,儘管大多收到的是抗拒與鄙夷。

所謂的真理往往搖搖欲墜,所謂的真情卻還暗藏殺機。但故事中的他,雖被貼滿了世俗爭議的標籤,卻從沒有偏離那做人根本的軌跡。這難道不是最真實的真理嗎?在苦難之中拾取希望的微光,在混沌之中堅守最無華的情操,這讓我想起了《活着》中的一句話: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

依然是那個芙蓉鎮,那個飽受滄桑的背影,在緩緩模糊的霞光中漸漸遠去。我聽到他蒼老的嗓音從遠方傳來,在空曠的傍晚隨風飛揚。黃昏轉瞬即逝,召喚黑夜的來臨,大夢初醒,迎接嶄新的黎明。

芙蓉鎮觀後感 篇二

《芙蓉鎮》是高中時候讀了的小説,當時就是衝着追溯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去的,一邊讀一邊嗅着那撲鼻的鄉土氣息一邊心情起起落落,時代沉浮,命途多舛,人也是,鎮也是,然而這種虛華的對於苦難的形容詞在面對我們國家那個年代變革中百姓所受的劇痛總是顯得貧乏無力,被批鬥,被打壓,被折磨,太多的文學作品在追溯這段歷史的時候都有着不遜於《芙蓉鎮》的描寫。餘華《兄弟》裏面那顆釘入腦門的長釘,張之路《第三軍團》中紅小兵的叫囂痛毆,都以接近真相的方式讓我們見到了所謂之革命的殘酷性,“有命不去革,活着等於零”,那個年代,很狂熱,很可怕。

《芙蓉鎮》的筆觸應該説是跨越了70年代,連通了60與80年代的,它將芙蓉鎮的美,恬淡在過去搭建了起來,又在風暴中將它徹徹底底地焚燬,墜之於無明的深淵,直到風雨過去,天光乍現,萬籟復甦,有激起了小鎮的生氣。如同汪洋小舟,芙蓉鎮在泱泱大國中算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偏僻小鎮,它彷彿遠離政治卻被政治氛圍的轉換折磨得死去活來翻來覆去,一方面展示了所謂革命之普遍廣泛性,一方面,也是種以小見大的感官刺激,一個芙蓉小鎮有多少個真正的野心家,黑五類,走資派,反革命?然而風暴一來,什麼都有了,成分一劃便是忠奸乍現,大會一開就是黑白分明,然而這不是一種愚昧而粗魯的鑑別,而是一種關乎信仰的辯論,當我們信仰的真理與國家意志所違背時,你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做什麼樣的人,各個説法各態人生,《芙蓉鎮》都能尋到一些典型。

在政治立意上,古華採取了一種客觀與理智的態度,如他在小説中所説:“中國大地上出現的這場現代迷信的洪水,是歷史的產物,幾千年封建愚昧的變態、變種。不能簡單地歸責於某一位革命領袖。不要超越特定的歷史環境去大興魏晉之風,高談闊論。需要的是深入細緻的、冷靜客觀的研究,找出病根,以圖根治。”比起那些憤怒的否定,這種態度頗有高瞻遠矚的肚量,這不僅體現在這段描述中,更藴育於芙蓉鎮本身的形象中,它歷經鉅變本色如故,吊腳樓並沒因為曾藏污納垢而拆,胡玉音也未被批鬥折磨而毀,他們的存活,這種吹盡狂沙之後的留存,顯得淡定,從容,高潔,這種平淡的背後,有對生命的頑強執着,也有與時間的漫長對峙。

按照作者的説法,《芙蓉鎮》最初發端於一個寡婦平反昭雪的故事。自然,隨着情節人物的犬齒交錯,作品本身早已不侷限於此。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話語,鼓勵我們反抗命運,爭做命運的主人,《芙蓉鎮》不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他們的苦樂,他們的幸福,由外物賜予,由外物沒收,在這種被動下,等待已經成為了最強的反抗。相較之下,傑克倫敦的《墨西哥人》以一種更壯烈的方式完成了個人英雄主義對這種規則的顛覆,對比來讀,感觸就更深切了。

芙蓉鎮説的是湘鄉故事,卻是一曲放之四海皆準的嚴峻的鄉村牧歌,嚴峻二字出自作者的自序,讀完之後,所言非虛。

芙蓉鎮觀後感900字 篇三

大家眾説風雲。有人認為革命是“四清”引起的;有人認為革命是毛先生和劉少奇的“權力鬥爭”引起的;有人認為革命的發生,是毛先生的“造反有理”的錯誤思想引起的…等等。在不同的角度看,革命的引發原因都不同。但是,那段在恐怖籠罩下的十年“革命”話説它的引發因素,我想很多很多……這段歷史也是真真實實、確確切切的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毫無疑問的對中國現代社會還留下影響。

當我看到了電影部分的結尾才明白了電影開始幾個鏡頭的意義。我覺得秦書田對李國香的那句:“別跟老百姓過不去,老百姓的日子容易也不容易……”一部分解釋了革命的起因。每個人都是人心惶惶的過着日子,如胡玉音:每天勤勞的工作,但是在革命期間,賺的辛苦錢不僅上交,還家破夫亡,成為了一個被冠以“新富農”的寡婦。現在看來絕對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革命期間就是天大的事。也許是毛先生為了實現“社會主義”而做出的努力,但是“不要階級鬥陣”真的可以實現嗎?對當時那個中國而言合適嗎?看到那麼多像“狗”一樣活着的老百姓,這個問題不言可喻。

片子中讓我觸動的一句台詞是:“???,? ??? ?? ???? ?? ????。”因為聽不清中文,韓語的翻譯字幕的這句台詞讓我很是感慨。這就是中國社會留下革命期間最壞的影響:人與人之間再沒有了信任,改革開放後中國徹底變成了一個金錢社會。 老百姓辛勤勞動,為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奮鬥,享受收穫的果實,在那個50年代的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中國變成了“一個人的中國”。謝晉導演拍的這部《芙蓉鎮》講述的不止是他印象中的“革命”,是幾億中國人心目中的“革命”,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革命”。歷史已經過去,黨政府也對“革命”做出了批判,但是逝人已去,我們不能還原革命前的中國社會,從革命對比當今社會,也不禁覺得可笑。去看親戚的時候,親戚還會問你:“成分怎麼樣?” 而“很低很低”越成了標準答案。如今社會看來,這可以被看做“革命”時,中國人自謙的態度嗎?

我極力的想去了解“革命”,那十年的運動像一個大大的謎團。對於影片導演認為的革命,電影一個場面革命中很吃香的村幹部變成了瘋子,拿着一面擊羅子,大喊:“運動了!” 人民在革命中,身份不斷改變。就如李國香,她算是革命的指引者,但她算是革命的勝利者嗎?我想:不是。這段革命中沒有一個人是勝利的。革命是一場無人勝利的運動……

芙蓉鎮觀後感1500字 篇四

如果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那麼許多人會把它簡單的作為一部農村婦女的悲慘情感史。但是導演謝晉確實以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為線索,批判革命中人性的扭曲和階級鬥爭。還記得影片裏的一個情節,黎滿根和他媳婦吵架時,在他被妻子摔到地上之後,他生氣地拿鞋子去打她,可是他妻子卻説了一句話“誰叫你坐在凳子的……”這句話讓他頓時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頹廢。就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便説明了在當時的中國,在當時的中國人民心裏,對“右”這個字是多麼的敏感,或者説是多麼的恐慌。“五類分子”“地主”等等這樣一些帽子在當時一旦被扣上,那將過着如秦癲子所説“過着既像人又像鬼”的生活。中國人民恨這種“帽子”。可是影片中也有這麼一羣人,他們是階級鬥爭的保衞者,例如:李國香,王秋赦。影片中的李國香是縣城派下來的監督幹部,由於她嫉妒胡玉音和谷燕山之間的感情,便借右派之名對兩人進行報復。

導演正是想借李國香這種角色反映出當時人性的扭曲以及階級鬥爭的可怕。在李國香被紅衞兵掛上破鞋之後,她與胡玉音,秦癲子一起站在雨中。雨停之後,秦癲子給了她一把掃帚,她卻顫抖着食指對他説“你這個反動右派!”後來,她與另一位階級鬥爭的擁護者王秋赦狼狽為奸,最後落得個寂寞而悲傷的結局。而王秋赦在影片的最後還在敲着鑼嘶啞着嗓子不停地喊着“運動了,運動了。”

就是這樣一羣普通的農民,導演謝晉把他們與歷史的背景結合在一起,給國人以深深的震撼。為我們還原了當時最真實的中國,在現在浮誇之風漸漲的社會,導演謝晉能有勇氣為國人真實地講述中國歷史上的錯誤之路,我們感謝他的這種勇氣。同時也讓這部影片被部分網友評為中國最好的影片。

“芙蓉鎮”被網友們認為是中國最好的影片不僅僅在於導演把人物形象與時代背景,政治形勢的完美結合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更有我們對影片中人物角色的感動。

在看完“芙蓉鎮”之後,我發現自己佩服起胡玉音生命中的三個男人,一個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桂桂。一個老實善良的男人,一個可以為了胡玉音壯着膽子去殺人的男人,最後被李國香逼得自殺。第二個谷燕山,是在她危難中把她救下來的男人。而第三個男人秦癲子,是告訴她無論怎樣也要活下去的男人,哪怕是向牲口一樣活着,這個男

人給了她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生命的救贖。

胡玉音一開始被劃為富農婆時,她是恨極秦癲子的,她恨他為什麼要在她門前寫對聯,明明知道自己是資產階級右派還要出現在自己婚禮上。可是後來她感受到秦癲子的好,告訴她怎麼在苦難中得到快樂,她還是愛上了他。因為秦癲子有一顆樂觀的心,在他上交結婚報告被阻攔的後,在牆上貼上黑夫妻對聯之後,他還是樂觀的安慰着胡玉音“不管是黑夫妻紅夫妻白夫妻的,總歸是夫妻啊!”在得知自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後,他對胡玉音説“活下去,哪怕是像牲口那樣也要活下去。”因為他知道一旦他也離去,胡玉音極有可能受不住這樣的打擊。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就算是在一個個殘酷的事實面前。在他面對自己的敵人時,他也是如此地大度。在李國香被掛上破鞋後,他還是給了她掃帚,即使後來李國香不領情,但在故事的的結局他仍是勸李國香過上平常百姓的生活,不要再和百姓們過不去。就是這樣一個善良的男人因為出生在那個滿是“階級鬥爭”的年代,似乎有多一點點的文化,有多一點點的知識都是罪過。

影片女主人公胡玉音,一位勤勞勇敢的勞動婦女。她也帶給了我們許多的感悟。不得不説,她很會處理人際關係,打理家務,經營小攤很有一套。同時她也是個懂得感恩的女人。在她第一任丈夫桂桂死了之後,她幾次哭暈在他的墳地上。對於第二個男人,在胡玉音生產之時把她送進了醫院,於是在孩子生下來之後,她毫不猶豫地把孩子取名為谷軍,也讓沒有子嗣的谷燕山沒了遺憾。對於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秦書田,她不離不棄等待了他十年,毫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