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4.3K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多篇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反覆朗讀,讓學生獲得對全詩的整體認識,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思維發展和提升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象,學習詩中對寫法的表現手法,體悟詩中的情感。

審美鑑賞和創造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文化傳承和理解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

分析詩中意象,展開想象,感受詩歌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習本詩中對寫的表現手法。

一、導入解題

1、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歌代表着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詩歌的發展也是一樣,它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在這發展過程中,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為唐代詩歌高潮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將學習被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為“五言之冠”的《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涉江採芙蓉》。

2、《涉江採芙蓉》選自《古詩十九首》,是南北朝時期蕭統編纂的《文選》中的一組“雜詩”的標題,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的內容大多表現遊子矢志無成和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但藝術成就卻很高,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組詩歌,得到古人 baihuawen.c n極高的稱譽。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鍾嶸《詩品》説是“文温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二、朗讀感知

指名朗讀。

詩歌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品味鑑賞

1、一二句畫面中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意境高潔、清幽;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荷的意象:以荷花喻君子聖潔之風範;以荷花喻美好純潔的女子;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芙蓉諧音夫容。

2、三四句情感的巨大變化?

明確:我們讀這首詩,要深刻體會“採之慾遺誰”這句問話的意味。承上兩句而來,它是突然的轉折,一腔熱忱遭到一盆涼水潑來,一霎時天地為之變色,此中有無限的淒涼寂寞,傷心失望。它是一句疑問,也是一聲歎息。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遠道”這句話的位置。難道詩人“涉江採芙蓉”時原來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嗎?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這位“所思”嗎?“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還是為了他。如果入首就開門見山,把他表出,詩就平板無味了。在頭兩句中他是藏鋒不露,第三句一轉,就趁勢把他突然托出,才見出這句話有雷霆萬鈞之力。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是個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3、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4、在最後的兩句詩中,你體會到主人公有怎樣的“情”?

明確:主人公痛苦、憂傷的心情;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憂。

四、討論探究

1、詩的抒情主人公是誰,或者説可以是誰?

學生討論,可對比已經學過的《氓》女子的口吻,《采薇》男子的口吻等。

明確:“涉江”者有可能是思婦,“還顧”者則有可能是遊子;“涉江”者可能為思婦,“還顧”可能是思婦從對面曲揣彼意,想象遊子一定是望鄉時而感歎長途;窮困潦倒的遊子在客愁中,想象家中“思婦”也有離愁別緒,這思婦在想象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

遊子思歸、思婦懷遠,二者皆有。

對寫法,即從對面寫來,也叫對面落筆,主客移位。詩人思鄉懷人,不直抒胸臆,傾訴衷情,而是落筆對方,將作者自己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這種寫法使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表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構建了詩歌富有立體感的意境。

古詩有時看來很直率,實際上很曲折。“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兩句就是如此。講究語法的人們在這首詩裏會碰着一個難題,就是許多句子都沒有主詞,究竟是誰在“涉江”“採芙蓉”?誰在“還顧”?誰在“憂傷”?説話的人是個男子還是個女子?是男子“在遠道”還是女子“在遠道”?對於這些問題如何解答,就要看對“還顧”兩句如何理解。

2、你認為這首詩在情感表達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情感跌宕起伏,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五、拓展延伸

閲讀《月夜》回答下面問題: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結合全詩,體會詩歌在情感抒發上的特點。

明確:詩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開想象,由自己的獨看想到妻子的獨看。詩歌的內容從單一轉向多視角。“閨中只獨看”,表現了妻子對我擔憂,其實我也擔憂妻子。但是詩人不直接説出,卻借妻子的心表現出來,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為婉曲含藴。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詩歌情感內涵,品味詩歌深衷淺貌的語言風格。

2、在理解應用中,複習象徵、疊詞、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

3、掌握對寫這一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多元體會詩歌淺顯語言背後深刻的情感內涵。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一段悠揚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今天新課的學習。好,一個小競賽,猜一猜這首歌是哪位影視人物的代表曲目?這正是來自江南水鄉的安小主的代表曲目《採蓮曲》。的確,採蓮與江南的女子有着不解之緣,採蓮女輕巧的小船蕩起了荷塘中多少歡樂的漣漪,而那皓腕下的紅花又寄託了多少江南女子繾綣的情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恰恰與採蓮有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涉江採芙蓉。

二、整體感知

(一)初讀,讀準讀順

1、自主讀詩。

2、單人朗讀,評點指正,在此基礎上全班齊讀。

3整體梳理,解決重點字詞問題。

4、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出之前朗讀出現的問題,指導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進行朗讀,全班再次齊讀。

(二)再讀,整體把握

1、本詩的情感從整體上來講主要有哪些?

憂愁、孤寂、苦悶思念(題眼)

2、做這種思念之情究竟是如何被巧妙表達出來,使這首一無艱深之語,二無冷僻之詞的短詩感人至深,流傳千古呢。要解決這一問題啊,我們就有必要深入文本,從藝術手法的角度深入理解作者潛藏的感情了。

三、析讀,逐句賞析。

1、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1)詩中的思念之情主要是通過哪個舉動引發的?

涉江採芙蓉

(2)為什麼所採之花定為芙蓉,且以芳草蘭澤渲染之?

鑽戒象徵永恆,白紗象徵純潔,我們的主人公以蓮為信物寄託情思,所以蓮花在此象徵了作者心中的真情,蓮花的高潔喻示了作者情感的高潔。

2、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1)那麼,這樣高潔美麗的蓮花,作者送出去了嗎?為什麼呢?

所思在遠道。

(2)這種急轉直下的心理活動,作者是用什麼句式表達的呢?

設問,問答兩體。“所思在遠道”是不是對“採之慾遺誰?”的回答呢?自問自答,自言自語,你能從中捕捉到什麼信息?

自問自答,自言自語,可見境況孤冷;而孤冷的境況又曲折表達了什麼情感呢?

生: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1)此時遊子不覺回望故鄉,那麼他看到思念的故鄉,思念的親人了嗎?

沒有,他看到的是,長路漫漫無邊無際。

(2)這句詩前半句敍事,後半句寫景,無一字言愁而愁在其中,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疊詞:內容重複,音韻悠長,使路的形象在長度和寬度上無限延伸。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1)此句是作者的情感在前面層層鋪墊渲染之後的直接抒發,那麼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悲傷惆悵

真情堅守

社會批判(此處知人論世)

(2)那麼研討至此,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它看似平白直率的語言背後,原來還隱藏着這麼多曲折的故事,下面讓我們帶着自己的解讀再一次誦讀全詩,讀出你們的情感和感悟。

四、合作探究——對寫手法

1、學生討論,並説明理由,並從各自理解的角度闡述詩句。

2、明確

採蓮者應為女子。第一,採蓮主要是女子從事的活動,所以才有了安小主那首江南典型的採蓮曲,第二:遊子之求宦多在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莢蓉?第三,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暗示着“夫容”,而這明是女子思夫口吻。

還顧者應為男子。因為“舊鄉”即故鄉,還顧説明此人不在故鄉,而漂泊在外,而為功名羈旅漂泊的定是遊子無疑。

3、指出問題所在,詩歌中出現了兩位主人公,而抒情主體只能有一個。從而引出對寫手法。

4、定義介紹

5、結合本詩詩句,具體分析。

6、表達效果分析

7、拓展探究——找出下列詩句中應用了對寫手法的部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杜甫《月夜》

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五、小結——深衷淺貌言淺意深

1、那至此,這首詩我們就分析完了,現在你是否能理解前人對《古詩十九首》語言藝術的高度評價了嗎?它的語言雖然不及漢賦華美,不及律詩工整,但是其明白如話,自然古樸的語言背後,卻運用了、設問、疊詞、借景抒情、對寫等多種表現方式,使詩人的深情看似單純,實則九曲迴腸,跌宕起伏,形成了《古詩十九首》“深衷淺貌”的藝術魅力。你讀懂了嗎?

2、配樂,帶着對這首詩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作業佈置:試着詩歌改寫為一篇800字左右的記敍文,要求符合原詩情感基調,有一定的細節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