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摘要式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3W

第一篇: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讀書筆記,即將書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觀點、精彩精闢語句,有用數據和材料摘抄下來,目的是積累各種資料,為科研、教學、學習和工作作好準備。可按原書或原文系統摘錄;也可摘錄重要論點和段落;還可摘錄重要數字。

摘要式讀書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準。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讀書筆記

索引讀書筆記是隻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找方便。例如:莊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讀書筆記

抄錄原文讀書筆記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第二篇:教師讀書筆記摘要

教師讀書筆記摘要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勞動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時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

——蘇霍姆林斯基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愛彌爾

▲我們教書,是要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講給學生聽,最好是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課時,才去幫他。

——蔡元培

▲有經驗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周密的考慮,他所講授的知識將在學生的頭腦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點來挑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一點寬恕可能會讓別人感激一生,一點愛心可能會讓別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勵的話語可能會讓別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

??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讓頭腦平靜的生活。

——多蘿茜?;洛?;諾爾特

▲心靈的大門不容易叩開,可是一旦叩開了,走入學生心靈世界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就會在那裏找到答案。

——魏書生

▲學生超越教師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師太容易超越,我看則是教育的悲哀。為了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我必須使我自己成為最優秀的教師。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時間,一小時的思考勝過一週的忙碌。知識只是奠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思考卻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切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有大氣,才會表現出教育機智。

教師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一個沒有思想的教師也就沒有了教書育人的靈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長也無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養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陽市語文教師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環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麼,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於他人的生活環境,我們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傾聽的本質為理解,教育成為一種指向理解的談話和傾聽過程,傾聽可以通過以下一些途徑:1.教師信箱;2.師生交流週記;3.個別會談。

——《傾聽,傾聽,再傾聽》

批評學生的“五一”藝術

問一問學生犯了錯誤先要問一問原因,以免錯怪學生。學生與老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學生的自尊心是極其敏感的,如果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就批評學生,很可能會錯怪學生,所以批評前一定要問清原委。

緩一緩學生的缺點錯誤,有時的確讓人十分生氣,班主任如果在氣頭上,難免會有一場暴風驟雨,這種批評對學生身心是一種摧殘,此時,最好緩一緩,先讓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學生。

引一引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生犯了錯誤後,不是一味的指責,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經驗的顧問一樣,站在學生的立場,啟發引導。這樣,學生在班主任的啟發下,自己改正錯誤,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就會提高。

選一選學生犯了錯誤,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批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邀請學生到校園散步,或午飯時坐在一起談天,在融洽的氣氛中學生情緒放鬆,容易

接受教師的批評。如果不分時間、地點的嘮叨或訓斥,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激一激根據學生要求上進,好勝心強的特點,有時可以用激將法激勵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

——《班主任工作總結》 ▲在課堂中,首先至少應樹立有關課堂的四點基本認識:

1.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

2.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

3.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4.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一位教育家曾説過:當你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形象教育”是一種無痕的教育,無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從教師的形象入手,充分彰顯教師形象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感染、榜樣和引領作用,可以從以下幾面嘗試:

1.走下講台向學生學習;2.向學生渲染自己的個性特長

3.讓學生知道教師的另一面;4.請學生設計可愛的老師

——摘自《和諧教育不妨從教師形象做起》

▲現代教師要具備三種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3.科學評價學生的能力

課堂教育要有三聲:1.要有笑聲;2.要有讚美聲;3.要有驚訝聲

課堂教育要做到三實:1.做到真實;2.做到樸實;3.做到紮實

——摘自《今天,教師應該怎麼上課》

▲贊科夫説過,為了在教育中取得理想的結果,單是指導學生的腦力活動是不夠的,還必須在他身上樹起掌握知識的志向。

▲陶行知指出:教育中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界限完全引出,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隻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無計劃,隨着生活打滾;後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

▲經驗型教師常問的一句話:“你聽明白了嗎?”科研型教師常反思的問題是:“學生為什麼這麼想。”

經驗型教師像蠟燭,樂於又侷限於燃燒自己,燃燒結束,生命隨之終結;科研型教師燃燒自己,又昇華自己。

——摘自《師道》

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世界上最公正的莫過於時間了,儘管時間是如此公正,然而,處於相同學習環境和相同工作條件的人們,成績和成就卻參差不齊,大小各異。這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已將這一原因找出來了,他説:“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

個人支配的業餘時間的不同處理,導致了人與人之間差異的產生:“有人傑出,有人平庸,有人沉淪。而在傑出平庸沉淪的各類人中,又有各自不同的差異。——“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愛因斯坦的話何等正確。

——摘自《教育信息資料》

第三篇:讀書筆記及摘要

個人讀書筆記及摘要

1、法國學者孟德拉斯在其著作《農民的終結》一書中説:“20億農民站在工業文明的入口處,這就是在20世紀下半葉當今世界向社會科學提出的主要問題。”對當下中國而言,這一命題的一個重要內容則是,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政府與社會支持,減少他們的親情缺失、教育缺位、行為失範與安全隱患,實現《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4—2014年)》強調的“所有兒童享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這不僅關係到中國的城市化能否有一個穩定大後方,也關係到中國的現代化能否有一個可持續未來。——“流動時代”怎樣呵護“留守未來”(人民時評)範正偉2014年10月12日00: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高聲叫嚷的,是內心虛弱的人;招搖顯擺的,是驕矜淺薄的人;上躥下跳的,是奸邪陰險的人。他們急切地想掩飾什麼,急躁的想篡取什麼,於是。這個世界因他們而咋咋呼呼,而紛紛擾擾,而迷亂動盪,而烏煙瘴氣。這些虛榮狂傲之輩,淺陋無知之徒,像風中止不住的幡,像水裏摁不下的葫蘆,他們是不容易沉靜下來的。

————《讀者》2014年第11期低調 作者:馬德

3新中國成立之初,懲辦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時,毛澤東就曾尖鋭指出:“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這樣。”

《雜文選刊》 2014第八期“治庸風暴”能刮多久

《水滸傳》:爹是高官在朝堂,為所欲為太猖狂;

《三國演義》:祖上皇家真榮光,資源不用怎做強?

《紅樓夢》:可憐不幸爹早亡,無依無靠心發慌;

《西遊記》:雖有本領沒爹孃,為人打工裏外忙

4在我的一生中,我是非常注重個人責任的。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我也終於相信,在某些時刻,一個人必須依賴其他人的誠信和判斷。因此,我們必須學會這樣想:迎面而來的燈光也許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一個分享信任的時刻。

——————摘自《羊城晚報》

第四篇:假期讀書筆記摘要

2014寒假讀書筆記摘要

閲讀書目《病隙碎筆》

作者:史鐵生,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説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絃》《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説《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2014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

近日看了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很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堅強的意志所感動。 他,一個雙腿癱瘓,雙腎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難幾乎都找上了他,他,卻在那輪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尋着生命的終極意義;用理性的文筆,甚至是幽默的語調,述説着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疾病的抗爭;他體驗到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出來的卻是存在的歡樂和充實。

《病隙碎筆》——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在書中,他用睿智的語言,犀利的文筆,把自己的靈魂一一解剖開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 他要為“殘疾的肉身續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語就是懷着這樣一種崇高的理想開始的。他在談到“精神”時寫道:

精神,當其僅限於個體生命之時,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種機能,肉身的附屬,甚至累贅。但當他聯通了那無限之在,追隨了那絕對價值,他就會因自身的侷限而謙遜,因人性的醜陋而懺悔,視固有的困苦為錘鍊,看琳琅的美物為道具,既知不斷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這樣的超越乃是永遠的過程。這樣,他就不再是肉身的附屬了,而成為命運的引領——那就是他已經昇華為靈魂,進入了不拘於一己的關懷與祈禱。所以那些只是隨着肉身的慾望而活的,你會説他沒有靈魂。這個不能用腳走路,“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與它摩擦”(指坐

着,躺着,死)的人,不甘心命運強加於他的苦難,把心靈託付給筆,把痛苦與煩惱凝聚在筆端,不斷地叩問生命的意義,呼喚光明的到來。

“你一定能找到你的方式,一定能以你殘損的身體表達你美麗的心願,一定可以為愛的祈告創造出豐富多的乃至獨領風流的語言。”

“如果意義只是對一己之肉身的關懷,它當然就會隨着肉身之死而煙消雲散。但如果,意義一向牽繫着無限之在和絕對價值,它就不會隨着肉身的死亡而熄滅。事實上,自古至今已經有多少生命死去了呀,但人間的愛願卻不曾有絲毫的減損,終極關懷亦不曾有片刻的放棄!”

他就這樣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意義,用支離破碎的身體闡述着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已經把寫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或者説,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寫作。

作家韓少功評論《病隙碎筆》説:“《病隙碎筆》幾乎是一個愛好科普知識的耶穌,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風琴樂聲中朗讀的童話,是一種在塵世中重建天國的艱鉅努力。”

在書中,有對癌症、艾滋病、足球、藝術、音樂、性愛等等描述,更有對安樂死、同性戀、身體殘缺和精神殘缺的獨到見解。

當我把書的最末一頁看完,輕輕地把書合上的時候,我覺得意猶未盡,此書的碎語拼湊起來不就是一部百科全書嗎,就好比一個漂亮而好吃的水果拼盤,給人視覺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又有一定的實用性。

我想我已經被它感動了。

閲讀書目《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作者:李欣頻 台灣女作家,台灣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講師,除了身為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她還擔任旅遊衞視“創意生活”節目特約外景主持人。這是一個不可思議女子,19歲就讓世人為其才華驚為天人,成為台灣的文化地標——誠品書店的御用文案。她被譽為華語世界“文案天后”,連續五屆擔任“廣告流行語金句獎”評審。她是情感世界的文字精靈。她平均一天閲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最多時一年舉辦100多場講座。此外,她30多歲遊歷過近40個國家,擔任多家知名媒體的專欄作家,將其經歷揮灑自如

地轉化為無限的文字。

猶記得《少有人走的路》從成長的過程裏,挖掘出了人生命中缺失的那一塊;最近很是風靡的《活着》則從經由昇華工作態度,探討出人活着的意義。他們都一個共同點,談及人心性和靈魂,可知現下無論是在情感生活,還是成功事業的研究,已經全面迴歸到人本位的基礎上。

而這本《十四堂人生創意課》在若干年前,就已經是探討人本位的翹楚之作。作者一直在強調“自由即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讀書觀影旅行乃修身養性之道”“所有人生的過程都是,在不斷地體驗人生、提升智慧、創造自我”。對於提升自我的智慧,我是這麼認為的—— 當一個人總是被繞進情感失敗的怪圈,他應該看看《少有人走的路》;當一個人在經由激情萬丈的鬥志到與現實處處碰壁的奮鬥,悲觀又無力時,他應該學習李開復和稻盛和夫;而,一個人在任何各個時候,都?讀讀這本《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其“大視野”和“大韌性”,無論你現在是在汲汲而生,還是在汲汲而死,當你翻開這本書,你首先會發現(或者説從新的角度發掘出)這個世界的廣闊和精彩。你會發現自己的苦惱,或許只是因為身陷囹圄、坐井觀天;你的絕望和掣肘,或許只是因為作繭自縛、自作自受。(有很多現在你很在乎、讓你很痛苦的事,其實若干年後看,實在不值一提。那當時為什麼會被逼仄到走投無路呢。)做最好的自己,首先第一步,並不是就此認定自己只能是怎樣糟糕的人,而現實又只能是怎樣的無奈,自?從現在到最好,世界從現在你的角度到它的真實面貌,都是有一個很大的成長展望空間的。

很多大學生會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部分從未進入社會的人,一切都是可以從零開始塑造的,而他們願意成長的意願最大,願意學習的想法最強。其實,作為一個從大學時代就喜歡李欣頻的人來説(那時還不清楚她是誰),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更喜歡也更能參悟那些人生課了。這是因為,在當時的我,更多的是學習到了展望人生的“大視野”;而現在的我,更能明白“大韌性”的涵義。

人們常常感到現實的痛苦,稻盛和夫説“其實,只要肯努力,有?麼東西要不到手?又有什麼事難得倒人呢?”——這話固然是真理,可是卻正是大家備受折磨的根源。肯努力,未必就能打通關係加官進爵;肯奮鬥,未必就能買到房子

贏得愛情??努力工作、精進勞作,對於所有想成功的人來説,都是必做的。失敗的人,當然是因為深受打擊沒能堅持下去。可是,堅持説到底,是一種大韌性。這種韌性的培養,不僅僅是簡單地埋頭苦幹。連魯迅都曾説過,夜路走多了,鼻子也會被牆壁碰扁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很推崇這本書的原因,這是一個索引,一個心靈線索的索引,無論你是在一片空白的階段,還是傷痕累累的?地,你都當迴歸自我,利用這些索引去取得那些關於“大視野”和“大韌性”的真知。你不僅僅是看兩本心靈勵志書,就可以明白並解決問題,它應當是給你一個更廣大的學習的方法和線索。每個人都需要修煉這十四堂課,從中真正去修煉靈魂,讓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更好。

第五篇:摘抄式讀書筆記

1.《人生三態》----意林

【摘錄】教授説:“水有三種狀態,人生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由温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由自己心靈的温度決定的。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只有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心態,那麼他就是一汪常態下的水,他能奔流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熱,那麼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他將飛起來,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樣大。

【評】正如教授所説人有無限可能。也許我們還在掙扎,也許我們躊躇滿志,也許我們未來渺茫無望,但只要堅持,只要願意發光發熱,都會發掘出自己的天地。

2.《橘子的心》----意林

【摘錄】一個孩子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麼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哪?”“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為什麼橘子裏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哪?”“那是橘子在告訴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來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來揮霍的,更不是用來浪費的。這也就是在告訴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母親接着説:“孩子,橘子的果肉長成一小瓣一小瓣的,還有另一層用意哪,你知道嗎?”“不知道。”孩子回答。“還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佔有,不能獨自享用,而要懂得與人分享。”

【評】從生活細處發現真理、體味哲學,這是生活做人的大智慧,也是從媽媽那裏得到的最直接淺顯的道理。也許有時我們會困惑,但生活總給我們以啟示真理,讓我們繼續有勇氣生活。

3.《風》---意林

【摘錄】雨,能給人以慰籍,能醫治人的心靈,使人的性情變的平和。真正給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風。

隨處飄然而來,隨處飄然而去。不詳其初起,不詳其終結,蕭蕭而過,令人腸斷。風是已逝人生的聲音。人不知風打哪裏來,又向哪裏去,聞此聲而傷悲。古人已經説過:“夏秋夕昏寒涼氣,皆自颯颯風裏來。”

【評】你説“隨風潛入夜”,你説“風蕭蕭兮易水寒”,你説“風吹柳花滿店香”,你説“大風起兮雲飛揚”,你説“吹面不寒楊柳風”……你説風是和煦是關懷是温暖是春意,你説風是蒼涼是悽迷是凜冽是無情。風只是默默,默默吹着大地無言。

4.《愛到八分最相宜》----意林

【摘錄】太愛一個人,你會太在乎他(她)會跟誰在一起,心裏是否有你,你的眼球會因為老跟着他(她)而顯得迷茫,會牽腸掛肚,患得患失。

太愛一個人,你會在想要見到他(她)時神經兮兮地翹首以待,當他(她)離去時又悵然若失。

太愛一個人,你會剛説再見卻又心生思念。

太愛一個人,你會因為他(她)的温柔而滿懷甜蜜,更會因為他(她)的冷漠而鬱鬱寡歡。

太愛一個人,你會被他(她)牽着鼻子走,如被魔杖點中,完完全全沒有自由。從此,你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沒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你以他(她)為中心,跟他(她)在一起時,他(她)就是整個世界;不跟他(她)在一起時,世界就是他(她)。

太愛一個人,你會無原則地忍受他(她),慢慢地,他(她)習慣於這種縱容,無視你為他(她)的付出,甚至會覺得你很煩,太沒個性,甚至開始輕視、怠慢、不尊重你……

【評】愛總是刻骨的毒藥,風雨由天,聚散隨緣,距離也是一種美。有些人只是過客,不如更愛自己,做一個精緻生活的人,過一種肆意優雅的生活,留下一段風流美麗的韻事,獨留天際。

4.《做大事者無瑣碎》----意林

【摘錄】做大事的人必定沒有瑣碎。瑣碎的心境、瑣碎的事,會扼殺掉人最優質的天分。

很多人覺得:掌握資訊,可以讓自己做事更方便。但不少人錯誤地理解了“資訊”二字的含義,把它同“小道消息”、“他人隱私”畫上等號。

中國人離不開飯局,飯局上離不開“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卻是家長裏短。

一個人的講話,若總是不離他人隱私,且所説的內容總能讓你時時有驚訝。離他遠點,否則,下一個被出賣的,就是你。

不要一頭扎進是非堆,不要扎堆講是非。雖然你也許覺得“講是非”是最容易讓對方敞開嘴巴的途徑,但是非講得太多,心就會變得渾濁。

【評】人心那麼小,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有人忙碌一事無成,那是對細枝末節的瑣碎過多關注。米可果腹,沙可蓋屋,但二者摻到一起,價值全無。心若清水,便可容量無限。心若渾水,只能整日無閒。倘若心已累,那麼身便已拖累再無希望。

5.《地震廢墟下的深情絕唱》----讀者

【摘錄】她睜開眼,發現四周一片黑暗,同時感覺渾身疼痛。珊德拉意識到自己被埋在了房屋的廢墟中,到處都是鋼筋、木樑、泥土和石塊。她很害怕,大聲地叫着雷米的名字,但很久都沒有聽到他的迴應。恍恍惚惚中,她聽到有人在大聲地叫着自己的名字:“珊德拉!珊德拉!”她幽幽地醒轉過來,又仔細地聽了聽,是的,是雷米在叫她的名字!他沒有死!她努力地張開乾裂的嘴脣,大聲地答應着雷米:“我在這兒,快救我!”珊德拉邊説着邊試圖移動了一下身體,腰部卻傳來一陣劇痛,手也好像斷了,根本抬不起來。死亡的恐懼使她大哭起來。這時,從附近傳來了雷米的聲音:“親愛的,別害怕,我在這兒呢!”因為書房和卧室之間的牆壁已經倒塌,雷米離妻子卧倒的地方非常近,如果兩人都不説話,他們甚至能聽見彼此的呼吸聲。

【評】有些愛可以超越一切,比如愛情,比如因愛情兩人長久相處後收穫的親情,這種情感無關自私的收穫,只是心與心的信任,心與心的託付。因為愛,所以相信,因為愛,所以可以打敗一切。

6.《有一種觸摸不到愛》----讀者

【摘錄】因為這種愛,對方給不了承諾,定不下約定,象端在手中的蠟燭走在有風的夜晚,偶然的希望,只是不知下一刻或哪一刻便會被熄滅,也象過眼煙花一樣燦爛過。這種愛限定了未來,卻打開了時間的枷鎖,讓愛自由不被它束縛,永恆終於相信了幸福的瞬間。有一種愛,也曾哭過,也曾掙扎過,也曾心讓痛攆過,但卻永遠追不上幸福的腳步,抓不到夢境中模糊的背影.如果有一天這種愛象斷了線的風箏,請原諒鹹鹹的眼淚,依然感謝今生與你在幸福的瞬間相遇。它們就象天空與白雲,如果沒有了雲,天空會不會寂寞?

【評】藉着同一縷陽光將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有一種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對方的苦衷,換在對方的位置體會對方的難言。看不到彼此深切的眼神,擁不到對方温柔的懷抱。象美麗的肥皂泡在空氣中一揮即破,一碰即碎,只能閉眼微笑。

7.《寫給自己的忠告》----讀者

【摘錄】無法入睡的夜晚,想寫點東西給自己,回想走過的路,總覺得有些忠告要講給自己聽……

1、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失眠是無可奈何的,so不要着急,不要煩躁,心平氣和地接受。躲不開就接着,晚上睡不着那就白天睡。

2、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再好的朋友也是應該親密有間的,別總把自己不當外人。

3、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難受也是自己的,so不要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4、傷害是別人帶來的,開心是自己尋找的,想哭就哭,哭完了接着笑,沒有人能把誰的幸福沒收。

5、責任是從現在開始就要承擔的,父母不再年輕,能回報的時候及時回報,不要總覺得時間還很多,歲月不等人。

6、親人是父母給你找的朋友,朋友是你給自己找的親人,so同等重要,孰輕孰重沒那麼多分別。

7、跟正常人講道理,不正常的人不需要道理。該和善的時候一定要和善,該罵的時候千萬別忍讓,時時處處的彬彬有禮那是爛好人。

8、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but不要期待回報,不是付出了就會有回報的,做了就不要後悔,不做才後悔。

9、幫別人的事做完就忘記,別人為自己做的事時時記着,哪怕這個人只有那麼一次好,他也是曾經幫助過你的人。

【評】夜深人靜最引人遐思,也最讓自己反省。我們可以在白日裏膽大妄為、狂妄肆意,卻怎也抵不過黑夜裏一地明輝,忍不住的捫心叩問,又做成第二天的準則。人總是有一定的約束,最有效的,則是源於自身的標準。

8.《人有遠慮,必有近憂》----格言

【摘錄】濫思甚者疾病多,積慮深者生機淺。日思夜想,都是煩,你哪能身寬體胖?林妹妹思慮過多,多美的青春卻是一個病殃殃的身子;坐想行思,都是愁,你哪能笑逐顏開?諸葛亮謀算太多,出師未捷常使英雄淚滿襟。

當春的花朵,在春天燦爛開放,花朵不去想秋天的凋零,她在春天只管把花開好,到了凋零的秋天之際,卻是她結出碩果之時;如果在春天裏只想秋的蕭瑟、冬的肅殺,那麼,一念至此,則百無聊賴,萬念俱灰。心若成灰,身體即多疾;心若成灰,事業即多敗,無好身體,無好事業,無好心情,那麼幸福,歡樂,成功,又從何談起?

【評】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少年是快樂的,該爛漫且爛漫;青春是美麗的,該綻放且綻放;芳香的熱茶趁熱喝,不要等到變冷;醇厚的美酒趁興飲,不要等到變餿;少年老成不是太好的事,少年將老年的日子過了,有什麼好呢?少年可老年,老年難少年。

9.《我只管捕自己的魚》----格言

【摘錄】拉德就在這時候闖來了。

因為嚴重口吃,靠嘴謀生的吉拉德必須放慢説話速度,同時他更注意聆聽客户的需求與問

題。而沒有人脈的喬·吉拉德,最初只靠着一部電話、一枝筆,和幾頁電話簿作為客户名單。只

要有人接電話,他就記錄下對方的職業、嗜好、買車需求等生活細節,雖吃了不少閉門羹,但多

少有些收穫。曾有人在電話中用半年後才想買車的理由打發他,半年後,喬·吉拉德便提前打電

話給這位客户。就是靠着掌握客户未來需求、緊迫盯人的超常毅力,吉拉德從對手如雲的底特

律,殺出一條血路。

【評】吉拉德曾在一次演講中説道:“很多人早上起牀後,糊里糊塗地過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是什麼?還有人總在等待機會的到來,期望一條大魚撞到自己懷裏。我不是這種人。”的確,做自己該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努力之後可以達到的,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10.《我不該這樣愛你》----格言

【摘錄】你5歲的時候,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l0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着讓我也去買來;l5 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裏的女孩子,説,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20 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都是抱怨,説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來?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的閒聊裏,很驕傲地説,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在這個城市裏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評】作為孩子,我們應對那些將父母啃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終有一天父母會老去,我們也要離開。操勞的父母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