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學經典》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國學經典》讀後感(精品多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一

“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沒法改變它。”

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裏,總會聽見這樣的聲音,很多人開始的初心和堅定的夢想,被“就是這樣”的所謂的社會磨平,不再有鋒芒。深究其因,部分原因是因其道路前方,有利阻擋。同樣,在面對洪水猛獸般的巨大利益前,有人棄之其堅守之義,只為目標實現。看看那樹枝上的爭相鬥豔,摸摸內心,問問自己素心是否還在。

孔子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利兩字讀起來沒什麼差別,但做起來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個人都有目標,也都有為之努力的過程。我們定是從義出發,堅持正確的方式,堅守義的原則。《禮記·樂記》中,孔子説:“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一個君子,如果是正義的事就要去做,如果不正義,即使是自己目標中將要實現的目標,也不去做。而小人,在利益面前只要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沒有不去做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君子,難免會有為了利益動心的那麼一刻,天性使然,無法改變。我們能夠持守的是,我們在面對巨大利益,卻不符合我們內心的的道義時平靜的心態。

對事之合理性明確認知,對做與不做存清晰標準,對不義之事堅定拒之門外。

當“義”為高標瞭然於心時,也要讓行為合乎道義。看見別人的東西,別人不讓拿就不拿,看到再喜歡的東西,只要不是自己的就堅決不拿。“三忠信,徒義,學德也”對家人,朋友,甚至是關乎國家的事情,都要讓道義存在心中。

做事三思而後行,義準則行。

反映現實題材的形式越來越多,我們也會知道,利益面前不擇手段的人不會得我們的心。我們也總會説,為什麼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社會越來越以利相稱,我們總會這樣抱怨。

可國學經典要教給我們的,並不是看到不好現象之後的抱怨,而是要讓我們,這些創造着祖國未來的青年們,用我們的一己之力,從自己開始,把義放在心中,心中有對未來的美好願景,持之以恆。錯過的都不是遺憾,經歷過的都不可惜。我們心守正義,不為利所動,為美好燦爛的未來努力,向説着消極言語的人證明,我們就是來改變這個社會的!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當桃李滿枝,再次爭奇鬥豔時,我之素心依然,不易。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二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温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温習一遍,好好温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能夠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資料,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我厭惡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我所厭惡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裏舀了很多紅苕,我不想吃,就趕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在也沒有偷偷地把紅苕趕給爸爸了。我覺得我們就應學習魯迅先生,為自我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完美,多麼的和諧啊!

透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三

最近我讀了一本《經典王子童話》。裏面有一個英俊瀟灑的王子和一個美麗有善良的公主。

有一天王子和公主來到了冰花山上,結果公主被冰花山上的妖怪抓走了。王子經歷了幾天的辛苦攀登,終於找到了公主,可是公主卻被鎖在了一個牢房裏。公主對王子説鑰匙在妖怪手裏,過了一會兒兇猛的妖怪回來了,王子勇敢地向他挑戰,他們打了兩個回合還是不分上下,最終王子的正義打敗了妖怪救出了公主。

王子的勇敢精神打動了公主,最後公主就嫁給了王子,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他們過着幸福的生活。

國學經典讀後感 篇四

自從上國小起,我就個性愛看書。所以,我讀的書十分多,書架也擺滿了我的課外書。但是,有一本書讓我看了以後久久不能忘記,它就是老舍的《經典賞讀本》。

它是一本由二十幾所名校引領國小生的精讀大師名篇,還是一本能提高現代文閲讀潛力,有積累美詞美句的名書。裏面積累了老舍寫的20篇名作,有《養花》、《小麻雀》、《落花生》、《貓》……

本書中有一篇散文我令很喜愛,名字叫做《養花》。

愛花,所以也愛養花。我可還沒成為養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作研究與試驗。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這篇散文寫的是老舍先生一生愛花,視花如友,《養花》便是老舍先生於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

這本書真是使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