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國學《大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06K

經典國學《大學》讀後感(精品多篇)

《大學》讀後感 篇一

這段時間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讓我受益匪淺。在這樣深夜,讀這樣的書,像是在品嚐一場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樂。要將這種感覺説出來,還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了。它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為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讓我在看清來路的同時,更清楚自己在面對怎樣的未來。

“真誠地欣賞與讚美他人”是我讀完此書最深的感觸。這本書,讀一遍,只能瞭解一下大概,必須多讀幾遍,用心去體會其含義,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戰場上如此,生活中亦然。一個瞭解對方更瞭解自己的人才可以在生活中游刃有餘,立於不敗之地。《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思想與事業的精髓,全書通過栩栩如生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原則,從人性本質的角度,挖掘出潛藏在人體內的60大弱點,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才能有所長進,直至成功!卡耐基寫得並不是很深奧的,寫的都是平常的小事,但書中又嵌入了卡耐基的藝術靈魂。他對這些小事作出的反應,是我從未想到過的,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也使我感到自己是那麼渺小。世界並不會因為失去卡耐基而停止轉動,卻因為有了他而轉得更好。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書,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着我們後人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功。

《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的提示與建議又有着極強的可操作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認清人性中的弱點,當我們辦事的時候針對這些弱點下手,就會事半功倍,順利成功。再次讀《人性的弱點》,讓我領悟到:這弱點,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瞭解的他人身上的弱點,就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的交往中順利進展;瞭解了自身的弱點,可以使自己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優勢,從而建立美好的人生。在國企上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要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

在書中,作者談到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學會真誠的讚賞他人。卡耐基説:“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情——給他想要的東西。“”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別忘了為人間留下一點讚美的温馨,這友誼小火花會燃燒友誼的火焰。”是啊!

卡耐基説:“人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也許這句話我們並不陌生,而且經常用到,只是我們將其作了少的改動而已,改動之後就變成了,“他就是這樣,做錯事的時候只會怨天尤人,就是不去責怪自己。”看似細微的差別,可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當你用一個手指指着別人説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另外的手指正指着你自己!卡耐基一語道破人了這一劣根性。我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談論別人的是非對錯,為什麼就不能對照他們,審視一下自己呢?別人做的不好時,是否自己做的就完美無暇呢?當你認識到自己也會犯錯誤的時候,你又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總結出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究竟病源是因為人們之間缺少理解和寬容。我永遠記得電視劇《還珠格格ii》大結局時,紫微為皇后求情時的一句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饒恕”,當我們每天擠公交車別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腳時,當我們每天走在路上別人不小心撞到你時,你是怎樣的態度呢?怨氣十足破口大罵還是饒恕別人善待自己?我們考慮事情總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於是,別人所做的一切與己相異時都是錯的,同時對於別人來説,豈不亦然!可是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一下自己的話,結果定會截然不同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審視自己是需要理解和寬恕別人的素質和修養的。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和抱怨別人——的確,很多愚蠢的人都這麼做。我們只有學會真誠地關心身邊的朋友,才能贏得朋友們最大的信任。

再次讀這本書,它給了我啟發,使我準備好了良好的心態來面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一切。

首先,我要改變我自己,要學會以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活、工作。書中説:“不要忘記,快樂並非取決於你是什麼人,或你擁有什麼,它完全來自於你的思想。”我相信,快樂源於心。有一則古老的格言,希望與大家共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任何能貢獻出來的好與善,我們都應現在就去做。不要遲緩,不要怠慢,因為你就活這麼一次。” 愛默生説過:“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東西。”如果這話對愛默生來講都是正確可行的,那麼對我們每個人則更是如此。讓我們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應儘量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然後,不是逢迎,而是出自真誠地去讚賞他們。要“真誠、慷慨地讚美”,而人們也會把你的言語珍藏在記憶裏,終生不忘。

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所以,我想:只要我們不斷反覆研讀《人性的弱點》,它必將有助於我們獲得成功所必備的那85%的能力。

現在,我把這本讀物推薦給想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你,希望看了它以後有所感悟,有所改變。我們不必把它視為足以供奉的經典,它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是一本放在牀頭,反思自己,修正路線的一面鏡子。

人們説:正確的思想會使人享受正確而快樂的人生!祝願《人性的弱點》的每一個讀者朋友都有一個充實而快樂的的人生。

感想一:

《人性的弱》這本書講了十個大的主題(1、與人相處的技巧 2、平安快樂的要求 3、如何使人喜歡你 4、如何贏得他人的贊同 5、如何更好的説服他人 6、讓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 7、如何使你變得更加成熟 8、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9、不要為工作和金錢而煩惱 10、防止疲勞,永葆活力)有關於家庭的、有關於工作的、有關於人生的,包括了很多領域。在這些文字的深處,我和作者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共鳴,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最大原因。“你如果關心別人,在兩個月內所交的朋友,就比一個需要關心他自己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人性的弱點》中的一句話。友誼是我們每人都需要的,常言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在朋友、親人的幫助下,才可能把事情辦好。《人性的弱點》就告訴了我們如何贏得朋友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與人相處的技巧

不要批評或抱怨別人:是呀!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常常傷害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他的自重感,並激起他的反抗。批評所引起的嫉妒,只會降低士氣和感情,同時指責的事情也不會有任何改善。如果是好朋友,適當的建議還是可以,但態度一定要温和,朋友要是和我們意見不和,也要適可而止。

激發別人內心強烈渴望的需求:如果每人都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別人着想,洞察別人心理的人,永遠不會擔心自己的前途。首先要把握對方心中最迫切的需求。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可以如魚得水,否則就辦不成任何事。我們常常以“站着説話不腰疼”的態度説別人,其實,我們有沒有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心情、處境去為他們考慮呢?沒有,從來沒有。

儘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用責罵的方式;儘量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比起批評責怪要有益、有趣得多,而且讓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二:平安快樂的要訣

尋求快樂的唯一途徑是不要期望他人感恩,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要追求真正的快樂,就必須拋棄別人會不會感激你的念頭,只享受付出的快樂,如果我在日常生活中被人批評,那是因為批評你能給他一種滿足感。這也説明你是有成就的,而且引人注意,只要我相信自己做的對,就不要在意別人怎麼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

另外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房間,自己整理的好,自己每天看着也舒服,心情舒暢。

現在人們生活的壓力大了,現如今看電視説,過節都會給日常的人們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就需要學會放鬆,消除疲勞,不要浪費自己的精力,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我們的疲勞,往往不是由工作引起,而是由於憂煩、挫折和不滿等,每天時時跟自己交談,可以引導自己思考什麼是勇氣和幸福,什麼時平安和力量,每天跟自己談些需要感謝的事,這樣你的心靈就會海闊天空,快樂歡暢。

三:如何使人喜歡你

這章,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章,因為平時的我,比較的內項比較的固執,一般和熟人比較放的開,碰到生人,就沒那麼活份了。這章,讓我知道了許多。

首先要做到真誠的關心別人:要對他人表示我們的關心,這於其他人際關係是同樣的道理;而且我們的這種關心是出自真誠的。這不僅使得付出關心的人會得到相應的回報,而得到這種關心的人也同樣有所收穫。我們有真心的關心別人嗎?如果有,我們的朋友對我們一定會倍加喜愛,我認為,誰都需要幫助,我們也會有脆弱的時候,當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才會真正的體會温暖,但不要忘記,什麼都是相互的,我們的朋友也會有無助的時候,別忘記自己有一份力量,也許正是這份力量,會讓他支撐起來,也許正是這份力量,我們的友誼更堅固了。

其次要發自內心的微笑:行動勝於言行。做一個微笑者,微笑會讓人明白:“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高興見到你。”微笑一下,只需要牽動三條肌肉,這又何樂而不為呢?微笑一下,可以縮短人與人的距離;微笑一下,可以縮小空間的範圍;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靈之間的隔閡 卡耐基説:微笑,在別人心中造成的快樂會像回力板一樣飛回給你;在別人心中造成快樂的感覺,將使自己覺得更大的快樂。生活中,理想經常會遭遇挫折,我們難免有沮喪受傷的時候,有感覺被眾人冷落遺棄的時候,無論何時,請記得對人對己展露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最好露出八顆牙齒。佛説“拈花微笑”,武俠中説:“一笑泯恩仇”,當你微笑時,你心中任何不愉快或不自然的感覺都靜止了,世界的大門便為你敞開了。

四:如何贏得他人的贊同

這章,教給我的是在與別人交談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在和別人談論某件事情時要以以友善的方式開始,免與人辯論,別人的意見表示尊重,千萬別説:“你錯了”,而且儘量要讓對方多説話,碰到分歧的時候,如果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用讓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所期望的更多

五:如何更好地説服他人

在當你覺得你是對的時候,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説服別人呢?

首先要間接地指出他人的錯誤。不過在指責別人之前,先想想自己的錯誤,當然在特定的情況下,要保全他人的面子,然後要以提問的方式,代替命令的語氣,叫那個人自己來想,另外就是鼓勵的辦法更容易使人改正錯誤,使對方樂於做你所建議的事。

六:讓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

這章主要給我講了,讓家庭幸福快樂應該注意的細節和相關的交際技巧,在以後和自己的愛人相處過程中,要有禮貌,這是根本,然後從小事去關心他,瞭解她的工作,分享她的嗜好,做她的後盾等等,在發生矛盾的情況下,脾氣要好,不要激動,成熟的心理在其中是起到比較關鍵的作用。這是在下一章所講到的。

七:如何使你變的更加成熟

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應該是敢於承擔責任。我們生活於世就要面對生活中的許多責任,要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時時注意自己身上的那些令人討厭之舉,要讓別人喜歡你,先得使自己讓人喜歡。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與,而不是獲得但應該是親自贏取得來,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所謂贏取友誼的能力,並不是指勾肩搭背,與人攀談,動作滑稽或講些逗趣的笑話等。那應該指的是一種心境,一種處世的態度或是一種願意把自己的愛、興趣、注意力及服務精神獻給他人的願望。

八: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

現今,城裏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有的時候孤獨和憂慮的感覺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

當今可以説孤獨是現代人的通病,我們若想克服孤寂,就必須遠離自憐的陰影,勇敢走入充滿光亮的人羣。我們要去認識人,去結交新的朋友。幸福的感覺並不是靠別人的施捨,而是要自己去贏取別人對你的需求和喜愛,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要興高采烈,把自己的歡樂儘量與別人分享,這樣你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而過多的憂慮會導致很多的疾病如:心臟病、消化系統潰瘍、高血壓,所以不要過多的憂慮,我們要儘可能的享受人生,最使你輕鬆愉快的是,健全的信仰、睡眠、音樂和歡笑。

九:不要為工作和金錢而煩惱

隨着人口的增長,現金找工作難,找到一個好的工作更難,可是如果不找到工作,就沒法生活,沒法養活家庭,很多人,為此而煩惱。

其實,與其這樣整天為了這個而發愁,悶悶不樂,還不如走出去,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多認識一個朋友,以後也許就多一條出路。

十:防止疲勞,永葆活力

整天拼命的工作掙錢,和生活上的壓力,疲勞是每個人肯定會有的,適當要約上幾個好朋友,去外邊放鬆交遊,放鬆自己,使自己的身體身心全都得到放鬆,這樣也許你會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年輕人的最大優勢,就是在於活力,永葆活力,激情無限。

讀完《人性的弱點》讓我懂得太多太多, “在人類的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請讓我們重視我們的朋友,讓友誼圍繞着你、我、他。因此,希望大家能找來翻一翻,對照一下自身的所作所為,問一問自己:我都克服了人性的弱點嗎?那麼,於自己、於他人、於社會都是有好處的。

感想二:

你如果關心別人,在兩個月內所交的朋友,就比一個需要關心他自己的人,在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人性的弱點》中的一句話。友誼是我們每人都需要的,常言道“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在朋友、親人的幫助下,才能把事情辦好,《人性的弱點》就告訴了我們如何贏得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批評和抱怨別人:是啊!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常常傷害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他的自重感,並激起他的反對。批評所引起的嫉妒,只會降低士氣和感情,同時指責的事情也不會有任何改善。如果是好朋友,適當的建議還是可以,但是態度一定要温和朋友要是和我們意見不和,也要適可而止。看到別人的優點:給於摯誠的讚賞。其實,我們雖然供養我們朋友的生活,但我們對他們的自尊心的關注卻太少,而且也不知道給他們以讚賞的語言,而這恰恰是生活的晨曲,將會永遠記憶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但不要虛偽和恭維,發現他們的好的一面,給予肯定,這是他們需要的語言。激發別人內心渴望的要求:如果每人都科技設身處地的為別人着想,能洞察別人心理的人,永遠不會擔心自己的前途。首先要把握對方心中最迫切的需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如魚得水,否則就辦不成任何事。我們常常以“站着説話不腰疼”的態度説別人,其實,我們有沒有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心情、處境區為他們考慮呢?沒有,從來沒有。.。.。.,這是人性的弱點把?微笑,是最好的語言:發自內心的微笑,行動勝過言行。做一個微笑者,微笑會讓人明白“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高興見到你。”微笑一下,從生物學角度講要牽動三條肌肉,這又何樂而不為呢?微笑一下,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靈深處的那堵牆;。.。.。.在人類的天性中,最深層的本性就是渴望別人重視。請然我們重視朋友、重視他人,讓友誼圍繞我們的生活,對我有幫助。

《大學》讀後感 篇二

初次接觸《大學》,不求甚解,讀完一遍以後的感受即是感動。可能有人覺得奇怪,《大學》講的並不是聲情並茂的煽情故事,為何會感動呢?此時的感動不只源於文中所講,還源於着書者及註疏者。總結一下,讓我感動的有三點。

首先,我讀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學章句集註》,一直對宋朝的學者無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總覺得他是個迂腐古板,呆滯嚴厲的學者,毫無靈氣可言,看過這篇集註之後才發現人家並非徒有虛名。他的註疏嚴謹而詳盡,對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來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學者的一個典型代表,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學者極為嚴謹的治學態度。

他們畢恭畢敬,兢兢業業地學習鑽研孔聖之道,幾乎是帶了一種虔誠的。這種對待學術的虔誠也許在今天的學者身上很難再發現,這是一種不計功利的嚴肅和認真,也是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它純粹源於治學者本身。

接下來是第二點,《大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個人道德修養與治理天下之間的辯證關係。前面很大一部分講的是個人道德修養,“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樣的。古人對於道德修養的重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對自己提出了嚴格,甚至是幾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復磨之。”這種對於完美人格的執着追求,令人肅然起敬。這是令我大為感動的第二個地方。

在當今這個標榜個性的時代,人們我行我素,安於自己的本來狀態,“個性”在張揚其魅力的同時也為不少不思進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對於完美的極致追求也許並不會實現,實際上實現的人確實很少,但是他們這種對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卻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從這句話中,我看出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即有所作為,換句話説,就是用行動去改變現實,將目標一步步分解細化,從而逐步實現。與此同時,在實現目標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後循序漸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因如此,古人認真而嚴肅地經營人生,嚴格要求自己,修身養性。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面對問題要消極得多,頹廢與無奈也多得多。許多時候,我們也給自己樹立光輝高遠的理想,然而卻僅僅是止於口頭,懶於行動。只是説説而已,真到要為理想吃苦的時候卻畏畏縮縮,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們自己,真是汗顏。

以上三點是我最有感觸的地方。此外,它的“三綱領”,“八條目”論述了一個理想的目標,以及為實現目標該採取的行動。實際上,理想也是《大學》的一個主題。

還有,文中字字珠璣,包藴萬千,讀來讓人受益匪淺。

《大學》讀後感 篇三

暑假裏,我與家長共同閲讀了“羊城分級閲讀“系列的《大學中庸》這本經典讀物。

經過與家長共同閲讀,我突然覺得讀書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典書籍,雖説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藉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並且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學》部分的一個片段説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城,意城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意思就是説:“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這段説的很對,知識十分重要,知識來自於對萬物事的認識,有了知識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識的人,品行會良好;有了知識的人才會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夢想。這本書真是上上下下都與我們的生活聯繫着,比如“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這句話,現實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們中國的主席,他不僅有知識,有修養,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愛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國家大事,治理好國家,剷除污吏,為百姓謀幸福,發展國家。因為有了這些政府官員,中國才會富強!

通過與家長共同讀書,讓我知道了自己知識的微薄,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今後要廣泛閲讀,不斷理解中國文學的精髓。也讓我從讀書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別人,並從中找到了快樂。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大學》讀後感 篇四

《大學》作為四書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後,再讀《大學》,也能從中感受到當時的思想風潮。可以説它影響着千萬古人,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具有中國色彩的思維方式與做人原則。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們的思維方式仍受其影響。

《大學》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簡而言之,即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七證(知、止、定、靜、安、慮、得)。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講的就是做人,做學問。

眾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為成長的環境不同。但我們所崇尚的都是做一個有道德,修養,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礎首先要做到正心,誠意,修身。

首先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場合都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使自己有一顆正直的內心。這樣就算外界環境何其複雜,也不能擾亂你的判斷,動搖你正確的態度。俗話説:腳正不怕鞋歪。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員因貪污受賄紛紛被抓。其實他們缺錢而貪,而是沒有正心,被慾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臉面。認為受賄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權力的體現。再説現在的大學生,不少皆沉迷於網絡,或是遊戲,或是小説,或是不良影片。這顯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現。作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當然仍是學習。學習理論知識,學習為人處事,而不是學習如何花着父母的錢娛樂,消遣。其餘次之。

其次做人要講誠意。“所謂誠意,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心慎獨也。”王守仁説:“大學之要,誠意而己矣。”又曰“君子之要,誠意為主。”做人要誠意,可是誠心誠意去修養道德卻很艱難。它既需要人們對誠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願意過有誠意的人生,同時還要逐漸養成習慣,以誠意人生為幸福,以違反誠意道德為痛苦。這樣才會實實在在去追求誠意。從善改過,不斷完善自己,在各種非誠意的誘惑面前不動心,這是對君子的要求。而對大學生而言,誠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大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如果連大學生都不講誠意,那麼整個國家還談什麼未來呢?

最後,學會修身,做到進取和完善。雖然我們做不到完美,做不到聖人一樣可以考慮到天下,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

另一方面就是做學問。做學問講究致知,格物。“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不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格物指努力窮就事物之理。當人們通曉事物之理後,人的知識也就完備徹底了;致知完全是作為認識過程找能夠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識的一個自然結果。若沒有格物談致知是無法辦到的,所以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誠其意,正其心”誠意則必須從慎獨開始,正心則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態。

最後我們簡單談談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我們要齊家。正如一葉知秋,以小見大。連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作為大學生,我們為自己的目標,理想奮鬥的過程中,應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終必能實現你的偉大目標。

《大學》藴含的內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話來講,“《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

《大學》讀後感 篇五

《小王子》真是一本好書,我讀了三遍。

羨慕小王子

第一遍,在圖書大廈少兒讀物專櫃前讀的,深深地把我吸引。

小王子是宇宙中B612號小行星的主人,雖然那個星球比地球上的一所房子大不了多少,但每天能看到四十三次日落,還有一顆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玫瑰花種子,居然發芽了。

小王子滿懷熱情地照料這株稀奇的花苗,為她澆灌清水,為她搬來屏風,晚上還為她蓋上玻璃罩。這花也懂得回報,綻放得非常美麗,讓小王子的星球芳香四溢。

哦,好羨慕小王子!他不用熬夜寫作業,不用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我把書的前言抄到本子上,回家寫感想。

理解小王子

不料,掂起筆卻寫不下去。為啥呢?前言説得清楚:“整部小説充滿詩意的憂鬱、淡淡的哀愁。”小王子並不滿意自己的生活,我還眼饞人家,不是兩岔了嗎。我讓媽媽把書買回來,再讀第二遍。

小王子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趁候鳥遷徙的機會離開自己的領地,去訪問附近的六個星球。他拜訪了霸道的國王、愛慕虛榮的人、憂鬱的酒鬼、商人,咦,一個比一個荒唐。可以做朋友的,獨有忠於職守的點燈人。可惜這顆星球太小,只能容納一盞路燈和一個點燈的人,他無法留下。後來,又去了地理學家的星球,獲得一個建議:去地球吧,它的名望很高。

小王子不願在自己的星球清閒,這又是為啥呢?或許是厭煩孤獨,想尋找朋友;或許是厭倦單調,想尋找樂趣。不管那種想法,我都能理解。因為我也不想老在一個地方悶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好想到沒去過的地方看看。

祝福小王子

説實話,讀了第三遍,我還是不太明白書的後半部的意思,尤其是結尾。

照我的想法,因引擎故障而降落在撒哈拉沙漠中的飛機,應當把小王子帶到中國,進行一些歷險。然而,作者只寫了小王子與毒蛇聊天,聽高山回聲,在玫瑰園哭泣,同狐狸交心,見到了扳道工和賣解渴藥丸的商人,明白了不少道理,知道了自己的責任。

照我的願望,小王子應當在地球上多停留一些日子。可是,就短短一年,他就帶着地球人畫的綿羊、綿羊住的箱子,還有綿羊的嘴套,要匆匆地走了,而且不帶着自己的身軀走。

《大學》讀後感 篇六

中科院院士韓啟德先生曾言:“我們中國在傳統上是把治學和做人完全結合成一體的。”是的,在儒學體系統治中國的2000多年來,大眾接受的教育主要是關於怎樣做人的。從仁、義、禮、智、信到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儒家思想的不斷髮展,似乎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理想的人格系統,同時,也從思想文化的高度上,為華夏文明鋪開了為人處世的漫漫長征。

而《大學》是在這條征途中閃爍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可能沒有孔子那樣聲名赫赫的作者,但在我看來,它意義非凡。它似乎極早地系統而直白地把做人放在了思想的核心、學習的基礎——“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不僅直接地告訴了我們修身之於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必要性,更是擺出了一條如何修身的明智之途。這樣的思想高度,是前人所未達之所,亦是後來之人無法企及的。

朱熹曾指出:“《大學》是修身治人的規則。如人起屋相似,須先打個地盤,地盤既成,則可舉而行之矣。”然而,隨着現代工業文明的崛起,人們似乎把做人和治學逐漸分離,學習的內容更多地傾向於應用科學,即格物、致知。久而久之,社會上的一部分人失去了做人的規則,甚至還出現了應試教育這樣僵化了的育人系統,令人不勝唏噓。實際上,這樣的學習風氣從根本上就已經失去了方向——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正心、誠意,是修身,故而,缺乏思想道德修養的求學是無法樹人的,也是無法進步的,因為這樣的人做不到真心誠意地熱愛學問,而只是虛情假意地將學問當做是成功的工具,那麼求索又怎麼可能竭盡全力、精益求精呢?

“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中。”堅持治學與做人的統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現代教育不可逆轉的渦流。同時,也只有不斷追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修身之道,方可成就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