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1

《呼蘭河傳》是寂寞的,而蕭紅也是。

蕭紅的《呼蘭河傳》記錄她童年時的歷程,一個小女孩,解事頗早,她的身邊有外祖父,後花園老胡家的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她理解一切,又不理解一切。她似乎是有許多夥伴的,但她依然感到寂寞,因而我們也覺得寂寞。

當我看到尾聲時,心好像被什麼捆住了,前面,蕭紅正寫馮歪嘴子的孩子,似乎意猶未盡,似乎還有好多好多故事未寫。但到這裏,戛然而止,回到了現在。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聽説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着年紀也不小了”。尾聲不是華麗的,也不是總結,讀起來,讓人感到滄桑,好像蕭紅在伸手想抓住什麼,卻又來不及而產生的歎息。這不是別的,這是寂寞啊!

寂寞是什麼?是孤單嗎?不是的。寂寞不是身邊無一人陪伴你而感到的失落。相反,是身邊有很多人,卻沒有一個與你心境相通。你想説點什麼,卻又無一人能與你溝通。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縱然有許許多多的鄰居,但她不能與他們達成共識。她的鄰居都是受着舊傳統意識的束縛,而她不甘。她渴望在那個黑暗的年代裏尋求一絲生機。寂寞的心靈是恐怖的,但蕭紅並不完全寂寞,她在後花園捕蜂捉蝶時,她無憂無慮地快樂着,當小團圓媳婦來到了胡家時,她便不寂寞了,因為團圓媳婦和她一樣,不甘於傳統意識的束縛,她抗爭着,但她還是被龐大的、黑暗的傳統意識壓倒了。於是,蕭紅的心又重回寂寞,一直到她死去。一直到她死去,她的寂寞,不僅在她的身體裏流的,還在她所處的社會中肆虐黑暗的統治,令人麻術,戰亂不斷的年代裏有的與沒有的,灰飛煙飛。臨終前,她虛弱地説:“我將與藍天碧海共處,身先死,不甘,不甘——她至死都不忘要尋求光明。她心中的“藍天碧海”是新中國的誕生,舊中國的湮滅,她帶着寂寞而去。她用她的一生啟示人們拯救心靈,拯救社會。

茅盾説,《呼蘭河傳》是一首敍事的詩,因為它帶着詩的悽美;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因為它反映出了呼蘭河的風情;是一串悽婉的歌謠,因為它永遠被傳誦着。

我們誦着這首詩,賞着這幅畫,聽着這串歌,走進呼蘭河,走進蕭紅,走近寂寞。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2

最近,我學了一篇課文《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選自《呼蘭河傳》,是文學洛神——蕭紅的代表作,出於對作者童年的好奇,我詳細的閲讀了《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一部“回憶性”的小説。該書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自己的故鄉東北小城的童年生活。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的死。小團圓媳婦其實還是一位少女,只有12歲,由於自己的家人在他只有12歲時就把她給賣了,送給他們做童養媳,胡家老太堅信只有在棍棒底下,她才會聽話。孝順。可是,這位小團圓媳婦不服管家教,要回家去,結果胡家老太惱羞成怒,變本加厲。狠狠的打了她一個星期,折磨的得了病,出於良心,她婆婆捨得出大把錢給她治病(跳大神,各種偏方),但都無事於補,死已成定局。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清早學老祖父的唐詩,白天纏着祖父講那些早已聽厭的故事或看一看那些街坊們刻板的生活,後花園,書房只是他消遣的地方。初夏秋冬不斷的輪迴,單調而又刻板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上演着。相反,我的生活卻是有趣的,新鮮事物不斷的出現,這些東西是那麼的好玩。一樣是童年,兩種截然相反的樣子,恐怕是時代的變遷所導致的後果吧!

有的童年是美好的,有的童年卻是充滿悲劇的,我們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悲劇的會變成美好的,美好的會變得更加美好!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3

呼蘭河本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城,這裏住着普普通通的人,他們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就是這些平淡的生活被蕭紅匯聚在一起,變成了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呼蘭河傳》。

這本小説中我最喜歡的是祖父的園子,祖父就像那僅剩的一縷陽光,温暖着作者幼小的心靈,在這園子裏,作者就像那園子裏的倭瓜,黃瓜,玉米,蝴蝶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成長;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世界絕不是那房子裏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在這個園子裏作者的笑聲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會感到震耳。在這裏,“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童年永遠是最純真,最美好的歲月。

看到作者寫的祖父的園子後,我腦海裏就會浮現出我姥爺的小菜園。姥爺沒事的時候就去他的菜園忙乎,我有時間也跟着他去。在小菜園裏姥爺幹什麼我就學他幹什麼,總跟着他後面轉,我總喊着我幫您幹。其實我和年少時的蕭紅一樣,經常給姥爺添亂,也犯過很多的錯誤,把韭菜當野草連根拔,不小心踩到剛剛發芽的小菜苗……但姥爺從來也不批評我不埋怨我,還總是誇我乾的好。這個小菜園如蕭紅筆下的祖父的園子一樣伴隨着我長大。

蕭紅生活在一個灰暗的時代,唯一一縷快樂的陽光,就是祖父給她的。而我的童年,如同海灘上五彩繽紛的貝殼,閃爍着,美麗着。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4

無意中在書店的一個小角落看到了這本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深深的被她吸引,在書店裏轉了一個大圈,兜兜轉轉了好一陣子,出來時手裏終是多了一本書——《呼蘭河傳》。

深夜裏,一盞孤燈相伴,等身邊的人兒都進入了酣眠,將這本書悄悄拿出來細細讀。

如果把白落梅、雪小禪的文字比作一襲華麗的袍子,在夜色中熠熠生輝,那蕭紅的文字無疑是一件破舊的衣衫,上面落滿了時光的塵埃,隱隱散發着一股歲月苦澀的味道。

初讀時,詼諧,幽默,常常會忍俊不禁。而後,卻是越看越悲涼。心底升起絲絲疼痛,猶如一隻只小蟲在噬,麻麻的痛,悲傷梗在咽喉,眼淚在眼中打轉,又硬生生給咽回去的感覺。蕭紅的文字是樸素的,書中沒有主角配角,每個人都是主角,一羣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擁有良善、勤勞但卻愚昧的可憐人們。

“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王寡婦一年一年地賣着豆芽菜,平靜無事,過着安祥的日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這事情似乎轟動了一時,家傳户曉,可是不久也就平靜下去了。不但鄰人、街坊,就是她的親戚朋友也都把這回事情忘記了。再説那王寡婦,雖然她從此以後就瘋了,但她到底還曉得賣豆芽菜,她仍還是靜靜地活着,雖然偶爾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廟台上狂哭一場,但一哭過了之後,她還是平平靜靜地活着。”

讀到這裏,心裏一陣刺痛。雖然獨子死了,王寡婦瘋了,但是日子並沒有因為她的哀痛而停止,小溪還在流淌,日子還在前行,生活還是照舊。雖然喪子之痛會在某一個時間觸動她的心絃,她並沒有尋死覓活,還是平平靜靜的活着。黑暗的社會裏,人們只是隨波逐流,沒有任何的依託,如寒風中一支枯蒿,隨風搖曳,流離失所,只要極少的水份,土壤,陽光——甚至沒有陽光,就能夠生存了。

呼蘭河的人們是良善的,可是他們在黑暗而殘酷的社會裏,又是那麼無辜的愚昧着,蠻橫着。小團圓媳婦,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出嫁到老胡家。就因為街坊鄰居無知的罔評:“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道羞,頭一天來到婆家,吃飯就吃三碗”,而且“十四歲就長得那麼高”。就遭到了婆婆的嚴加管教,狠狠毒打,吊懸樑,燒的紅紅的烙鐵烙腳心。十二歲的小女孩,在將近一個月的折磨下,奄奄一息。卻是被這羣無知的人們,請騙子云遊道士來跳大神。到最後,用五千吊錢,終於將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送回了”自己的老家。

讀到這裏,我心底的悲傷已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恐怖。黑暗落後的年代,愚昧而無知的人們,真的是很恐怖。大概蕭紅在寫這一羣活靈活現人們的同時,亦是將自己的那份苦痛賦予了筆端。

蕭紅出生於一個當時條件還是上等的地主家庭,初看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家庭。母親,多麼温馨的字眼,應該是偉大和崇高的化身,滿心憐愛的護着自己翅膀下的小雛鳥。而蕭紅筆下的母親則是將罩在身上那一層華麗的光輝撕碎,暴露出了華麗掩蓋下的醜陋、冷酷和殘暴。所以,蕭紅的童年沒有母愛。有潔癖的祖母亦是同樣的冰冷。同樣令蕭紅討厭的人物。

所幸,蕭紅的祖父,一位如向日葵般陽光温暖慈祥的老人。他是蕭紅童年冬季裏的那一抹暖陽,將蕭紅暖暖的擁在懷裏,百般的戀愛着。春夏秋三季,草長鶯飛的日子裏,只有祖父陪着寂寞的蕭紅,在僅有的小院子裏,玩耍嬉戲。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祖父帶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裏會溜得準,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反而把菜子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杆,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單拿着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裏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

然而,孫女的一系列荒唐行為並沒有引來祖父的呵斥或埋怨。祖父只是站在那裏哈哈大笑,孫女也哈哈大笑,大小兩個人兒站在院子裏笑的如同兩個開心的孩子,笑聲在寂寞的童年裏歡快的灑落。雖然這樣的生活是單調刻板的,猶如一幅黑白的圖畫,沒有五顏六色,就只有冷冷的白和寂寂的黑,但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祖父,後園,童年的蕭紅,他們如同一個連體兒,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雖然童年生活單調,可是祖父的離去,唯一一個可以給自己帶來温暖的人的離去,無疑讓顛沛流離的蕭紅更加的哀痛、孤單。從此,世上唯一疼愛自己的親人逝去了,永遠。

《呼蘭河傳》,一曲悽婉的歌謠,一個寂寞的童年,一段可怕的回憶,一抹無法釋懷的痛。

此刻,我真的無語,心裏縱有萬千心事,亦是無法賦予筆端了。

《呼蘭河傳》七年級讀後感5

《呼蘭河傳》有一點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個故事之間是分開的、各成一體,這是我想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讀下去的原因,就像讀故事書一樣有趣,也許就是這種吸引力是我開始了閲讀。

第一個畫面就反映了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我想大家第一個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説拆牆,種樹,卻沒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

暗淡灰色的社會的畫面,平靜的描述把我們帶到了呼蘭河一個並不繁華的小城,呼蘭河傳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諷刺,看完這本書我真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我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的掙扎,彷彿看到了婆婆抽貼時的滿臉心疼,又看到了雲遊真人拿着那些所謂的驅妖道具在哪兒瞎擺弄。與其説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説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兒的人真的很善良,但為什麼就拋不開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許在他們的思想裏只有順應天意吧,這難道不是她們的悲哀嗎?看這本書的開頭我感覺十分輕鬆,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後面卻感覺有點沉重!在這裏到處可見人們的無知,他們只是因為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發生,讓我無法評價到底哪個該同情,哪個該痛恨。

這本書也徹底反映了當時的地位的重要,從有二伯來説吧,和書裏的其他人一模一樣有真名,但為什麼要使用假名呢?每當掌櫃的叫他有二爺,有二伯,二掌櫃他便喜笑顏開,這是因為他覺得伯,爺這個字地位輩分高。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開始追打他們,這説明他還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實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後還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蠟,在別人看來這純粹是滑稽戲,但也説明了他的無奈,這也許是為了表示他的存在把!還有就是他十分平窮致使他的偷竊行為,這是一種可悲的方法,也説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他也十分勇敢,猶如他在晚上唸的一樣:“毛子在街上跑來跑去,那大馬蹄子跑得呱呱地響,我正自己煮麪條吃呢……”“殺又怎麼樣!不就是一條命嗎?”説明他的勇敢,還有一次他被祖父毒打一頓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呢!

這本書不僅形象生動,還有大量的諷刺意義呢。

回憶童年不但使自己得到久違的快樂,也是眾多的讀者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