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書的讀後感3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1W

讀書的讀後感30篇

讀書的讀後感1

選擇《皮囊》這本書,大概是因為作者蔡崇達。一次偶然的機會,曾聽過他的講座,講座的具體內容已記不清,但對於那一系列頭銜卻記憶深刻。曾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24歲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現任《中國新聞週刊》主編。一個80後,從記者一步步做到主編,年少有為,蔡崇達本身就是一個奮鬥勵志的榜樣。出於一種崇拜的心理,我開始閲讀《皮囊》。

在書的封面,有這麼一句話,“這些刻在骨頭裏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書中的故事,關於親情,關於故鄉。那些問題,關於人生,關於活着。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但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所以在差異中又存在着共鳴。

書中寫的最好的,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第一篇《皮囊》。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一輩子活得坦然而硬氣。家裏人祭祀殺雞時,有隻雞撒着血在祠堂裏亂跳,阿太將雞抓起,扔在地上摔死,説:“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阿太很狠,切菜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甚至有次在切菜時切斷了手指,她也只是很淡然地“哎呀”一聲,而全家都因此慌亂開來。

阿太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她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不是什麼文化人,只是個神婆,然而這話卻説的很有哲理,大概也是《皮囊》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讓靈魂有地方可以安放。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皮囊之下,皮囊包裹着人心。它可以是温暖的,逸樂的,也可以是疼痛的,脆弱的,亦或是可恥的。我們活在這世上,周圍充斥着喧囂和永不滿足的慾望,我們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卻從不曾給自己一個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慶幸,藉着讀《皮囊》這本書的時間,我認真回顧了自己之前二十幾年的生活,並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明確規劃。

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裏説:“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着一顆心的羈旅。心醒着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讀書的讀後感2

幸福,彷彿一直離我很遠。但今天讀了《田野的孩子要讀書》一文之後,

我深受振動,和他們比起來我是多麼幸福呀!

《田野的孩子要讀書》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廣州北郊的江下村,有一片近40畝的連片菜地,。菜地中有一間靠農民東拼西湊用舊木板和石棉瓦搭建的學校,60多個靠種菜為生的農民的孩子,在這裏讀書。無論嚴寒酷暑,每天早晨總能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這所學校在老師的辛勤勞動、孩子們的刻苦學習,這所“窩棚學校”越來越有名氣。不久傳來了確切的消息,這間學校和他們父母那些散落在四方的“窩棚”都屬於影響市容的違章建築,要被拆除。他們種的菜地也將被隊裏收回。孩子們將和他們的父母一同回到貧困的老家,他們又失去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讀了這篇文章我收益匪淺。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十分熱愛讀書,而我過着不愁吃、不愁穿、住着寬敞明亮的套房,過着幸福的日子,卻不懂得去珍惜,還經常埋怨這個,抱怨那個。記得有一次我在做作業,外面電視播放着我最愛看的《歡樂英雄》,我真想出去看,可是作業沒做完,怎麼辦。嗨,趕快先把作業做完。一會兒,我還是經不住電視響聲的誘惑,心想:要是遲一點看,不久少看很多了嗎,再説作業還有這麼多。“算了,不管了。”我自言自語道。停下筆連忙跑到客廳貪婪地看起電視來。電視演完,哎呀,已經十點半了。我的眼睛上下開始打架了。我想:先睡一下在起來做吧。我一躺下去就睡到了天大亮。作業仍然還有那麼多沒,媽媽知道後責罵我:“作業沒做完就看電視,要是這單元沒考好,你看着辦吧。”我想跟她頂,但是一想都是自己不好,就悶悶不樂地,只好等着挨批了。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我不像田野的孩子一樣沒學上,而我是有學上而不認真上,不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想,今後我再也不會沒做完就去看電視了。

我很幸福,因為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田野的孩子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我今後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意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掌握本領,努力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

讀書的讀後感3

暑假裏,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有一本《地心遊記》,值得推薦給大家,它是一部文學、冒險小説。我在讀的時候,常常會為他們的遭遇而感到焦急,還有很多次,我會不知不覺,身臨其境,感覺自己也在他們當中,和他們起並肩作戰。哈哈,這真是一本讓人匪夷所思的書。

最讓我喜歡的是小説的最後部分:教授、侄子和漢斯坐着化石術木筏,木筏在粘稠的巖漿上浮着,他們在400多度的高温下呆了一天一夜,他們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要化了,腦子要裂開了,身子要熟了,可是他們心中裝有一個念想:堅持!堅持!再堅持,勝利就在眼前,我們一定要熬到最後,一定要活着重回地面!起先他們上升的速度很慢,煎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想出了辦法,利用火山爆發的力量,順利地回到了地面。

之所以我喜歡這一小段故事,是因為我從中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堅持就是勝利。書中的他們就是心中有着這樣的信念,堅持到底,才會活着回到地面,所以當我們遇到困境時,心中也要用有這樣的信念,這樣,我們就離成功之門不遠了。

暑假裏,我學自游泳時碰到過這樣的事。那次,教練讓我遊50米來回,一開始,我快的像一條被放回水中的魚,興奮的遊着,甚至把力氣全用完了。後面,我遊的速度大大減慢,連最慢的狗爬式也可以輕鬆的遊過我,我開始多次吸氣,我心中焦急地想着:我這100米是遊不到了。可是教練一直在岸上叫着,用力,快點,加油。我不可以中途停下,一急之下,動作也開始亂了。突然,我聽見教練説:“你越累,動作就越要做到位,放輕鬆,不然會更累!”聽了教練的話,我開始調整狀態,對自己説加油,馬上就要游到了,再堅持一會兒,加油!於是我深吸了一口氣,把心靜下來,重新擺正位置,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划着,突然心中想起了《地心遊記》書中的那句話:堅持就是勝利!憑藉着這份堅定,我最終還是順利游完了100米。

讀了《地心遊記》以後,我變得越來越堅強,只要碰到困難,我心中就會默唸堅持就是勝利。只要你堅持到了最後,你一定會成功。所以,如果你也想要成功解決困難,心中一定也要有這個信念“堅持就是勝利!”。

讀書的讀後感4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誰都想當強者,在羣狼中也不例外,每隻狼都夢想着成為狼羣的統治者————狼王,《狼王夢》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想當狼王的故事。

從前有兩隻狼,公狼叫黑桑,母狼叫紫嵐,黑桑就有過當狼王的夢想,他身材魁梧,肌肉豐滿,聰明機智,帥帥的他一生都想當狼王,他也有這個實力,可惜他卻死在野豬的手中,紫嵐為了實現他的願望,一心培養狼兒,期望狼兒中有人能成為狼王。

紫嵐嫵媚動人,為黑桑產下五隻狼崽,第五隻剛出生就死了,剩下四隻依次起名為:黑仔,藍魂兒,雙毛和媚媚,僅有媚媚是母狼崽,黑仔長相最像黑桑,也最受紫嵐的疼愛,他就是紫嵐心中未來的狼王,在母親的溺愛中,黑仔漸漸長大,可惜夢還沒有開始就被金雕叼走了。藍魂兒雖不像父親,但在紫嵐的訓練下也是機智勇敢,以往隻身衝進狗熊的窩內把狗熊逼出來,在沒有食物的冬天救了整個狼族,可是他太沖動太勇敢,觀察不仔細最終掉進獵人的陷阱裏。雙毛自幼受盡黑仔和藍魂兒的欺負,自卑感很重,紫嵐為了教他甚至廢了一條腿,雙毛長大了,有黑桑的勇敢,比藍魂兒更有腦子,漸漸成了狼羣中最棒的一個,就在他要殺掉狼王成為新狼王的那一瞬間,老狼王的臨死莊嚴的一吼,卻喚起了雙毛內心的自卑,自卑讓他前功盡棄,死於狼王之手。

三隻優秀的狼兒,各有自我的優缺點,藍魂兒如果遇事能夠認真仔細一點,他應當能夠實現自我的夢想;雙毛如果能夠克服自我的自卑心理,多一點自信,他也能實現自我的夢想!如果黑仔少擁有一點過分的母愛,也許他能實現父親的遺願。人生就是這樣無情,我們必須要認真仔細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獲得成功!我們要克服自我的缺點,吸取別人的長處,用知識武裝自我,遇事多想多動腦,努力學習,我們必須會實現我們的夢想,因為我們的身邊有最無私的、最偉大的母愛支持我們!

讀過《狼王夢》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優點和缺點,要記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放棄努力,我們必須會實現我們的夢想的!

讀書的讀後感5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第一階段敍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凱蒂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因此,希斯克利夫的愛一恨一復仇一人性的復甦,既是小説的精髓,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紅線。作者依此脈絡,謀篇佈局,把場景安排得變幻莫測,有時在陰雲密佈、鬼哭狼嚎的曠野,有時又是風狂雨驟、陰森慘暗的庭院,故事始終籠罩在一種神祕和恐怖的氣氛之中。在小説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畫上,她在這裏寄託了自己的全部憤慨、同情和理想。

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温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嚐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他選擇了反抗。凱瑟琳曾經是他忠實的夥伴,他倆在共同的反抗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然而,凱瑟琳最後卻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給了她不瞭解、也根本不愛的埃德加·林頓。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虛榮、無知和愚蠢,結果卻葬送了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生命,也毀了對她始終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還差一點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畫這個人物時,有同情,也有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心情是極其複雜的。凱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後悲苦的命運,是全書最重大的轉折點。它使希斯克利夫滿腔的愛化為無比的恨;凱瑟琳一死,這腔仇恨火山般迸發出來,成了瘋狂的復仇動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達到了,他不僅讓辛德雷和埃德加悽苦死去,獨霸了兩家莊園的產業。

讀書的讀後感6

這個月是我們班開展“營造書香班級”的第一個月,老師讓我們要多看書,看好書,要快樂地讀書,要在讀書中快樂,要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為響應這一活動,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圖書館借了很多的書。同學們各有所好,而我最喜歡的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因為這是講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周總理是我最崇拜的領袖。我敬佩他的為人,敬佩他的學識,敬佩他的風度

手捧〈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如獲至寶。我全神貫注地讀着,一會兒,我就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周恩來的讀書時代:

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大家:“你們為什麼要來讀書呢?”學生們眾説紛紜,有的説:“為了長大後能做大官!”、有的説:“為了以後賺大錢!”、有的説:“為光耀門楣!”,聽了學生們的答案,老師很不滿意。

這時,年少的周恩來站了起來,説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聽後,眼裏閃爍着敬佩的光芒,説道:“對!我要的就是這樣的答案!”,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偉人不愧是偉人!他們的思想就是與普通、平凡人不一樣,他們的思想遠遠超出個人利益的侷限,而是着眼於人民大眾的利益,體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氣慨!”這時,我的臉紅了,想想自己的狹隘和自私,我慚愧極了!

人説“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的確如此,年少的周恩來的思想和言行就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的社會狀況,周恩來看在眼裏,也記在了心裏。國家貧窮、落後,人民就要受欺辱;只有國家富強了,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少年周恩來就決心發奮讀書,為中華的騰飛獻上一份力量!周總理是思想的巨人,也是行動的巨人。他言出必行,躬身實踐,心繫祖國和人民,為祖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周總理呀周總理,您真是我們的好總理!我知道,千呼萬喚也喚不回您重返人間。但請您放心地在地下安息吧!在您們前輩的示範作用下,“長江前浪推後浪,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們將以您為旗幟,牢記您的教誨,從小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志,以知識為經,用科學做緯,編織對祖國、人民的忠誠,編織新世紀的輝煌!

讀書的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你在為誰讀書》中的第十章,我有了一些感悟。

平庸是什麼?我認為,平庸是碌碌無為、得過且過,是不思進取,是將自己美好的青春浪費在一些繁多、瑣碎的小事上。

卓越是什麼?我認為,卓越是一種精神。有的追求卓越者甚至是説:“非卓越無以輝煌。”

卓越是以高尚的品質、博大的胸懷和膽識卓拔於天下,高瞻遠矚而不鼠目寸光,富有膽識而不瞻仰隨人,在追求至真至美的境界中展現真正屬於人的高貴品質。

追求卓越絕對不是追逐名利。追求卓越是在智慧和勤奮的基礎上,對生命的高揚。用辛勤的汗水煥發生命的光彩,以卓越的智慧折射生命之光的璀璨,在血與汗的洗禮中向卓越進一步靠近,歷盡千辛萬苦而無怨無悔,這就是追求卓越者的偉岸風采。

我們得拒絕平庸,不要在温馨的風中駐留,不要在美麗的夢幻泡泡中想的太久,即使我們這一生不能獲得輝煌,無法放光,但是,只要我們的夢想多了,追求過了,努力過了,拼搏過了,奮鬥過了。那麼,我們的生命本來就已經充滿光彩。我們要好好利用上天賜予我們的種種能力,把愛心和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的生命肯定不會虛度。

我們要超越平庸,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點是:有遠大的理想,有超越平庸和追求卓越的堅強意志力;第二點是:有埋頭苦幹、不推脱、盡全力的精神,超越永遠凝結着勇氣和汗水。

我們的一位總理──周恩來他就是一位追求卓越的人,周恩來自小就説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句話説明了周恩來不願意看到腐敗無能的中國,而願意看到天下太平、民住其家、家家其樂融融、福滿天下的中國。如果你是當時的學生,請問,你是不是也會像周總理一樣會説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呢?大概許多人都會説:“不會。”相比之下,你是不是會覺得自己不是那種卓越的人呢?

追求卓越是真正的王者之風、英雄本色!淡泊滋潤着追求卓越的剛毅,只要你有心存渴望的強烈願望,只有你願意付出艱苦而有效的努力,那麼,你的願望一定就會一一成為現實。

讀書的讀後感8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你在為誰讀書》,這本書的書名你們看了,每一個人都會有感想。這是一個書名也是一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你也許會笑,心裏會想,這麼簡單的問題難道也要問個為什麼嗎?如果你是這樣想,那麼你就錯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每個人的答案又不盡相同。有人為了自己讀書,有人為了家庭讀書,有人為了社會讀書……然而你又是為了誰呢?

《你在為誰讀書》這本書講述了五位主人公:楊略、孫甜、陳之浩、袁徵以及顧盛凌的成長。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不同的挫折······主人公楊略從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從小衣食無憂。他性格懶散,經受不起挫折、沒有目標,缺乏鑽研精神,成績中下。而另外一位一一孫甜,她漂亮、成績優秀。但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便造就了她內向的性格,並不懂怎樣與人溝通。陳之浩是從富裕家庭中出生的,他養尊處優、意氣用事,認為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袁徵正和他相反,他家境貧寒,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懂事,自覺刻苦、成績優秀,但性格孤僻、懦弱,缺乏自信。還有出生在幹部家庭的顧盛凌,她父母在她幼時離異,便養成了她的雙重性格。看似自強自大、活潑開朗的她,其實內心卻脆弱、孤僻,對朋友、家庭具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主人公們在“心儀”(楊略爸爸)的幫助下克服了各自性格的缺陷,解決了各種學習問題,戰勝困難。從一箇中學生成長為,著名音樂人士、跨國公司的高級職員、企業家、知名大學教授和外交官。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深思。作為大學生的我,已經經歷了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大學聯考。在這十幾年的讀書中,經歷過了許多考試,大考小考總是伴隨着生活,考試考的都快麻木了,喜怒哀樂更是相伴左右。“讀書很苦,讀書很累,讀書很無味。”我覺得這句話正確説出了許多學生的感受,許多學生不愛讀書,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但是,當你從學習中、讀書中領略出其中的快樂,化被動為主動,你就能登上高峯“一覽眾山小”。所以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要為自己而讀書!

讀書的讀後感9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讀書還象以前那麼重要嗎?我和很多同學都對這個問題感到迷惘,但前幾天爸爸給我閲讀並部分講解了《培根論讀書》這篇文章,我的思想變了,我的觀點也變了,我覺得讀書非常重要,而且今後我要真正做到多讀書。

這篇文章寫到,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

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互聯網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互聯網代替不了讀書。讀書可以充實我們的思想,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可以教給我們本領,可以糾正我們的過失,在書籍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生活原本是如此地美好。

也許有人會説,現實社會中,有許多的大老闆,大富翁都不讀書,不是照樣發大財、賺大錢?那麼,我們讀書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此話差矣,的的確確,現實社會中,有許多的大老闆、大富翁不讀書卻發了大財,賺了大錢,但是,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在我國的眾多私人企業中,有多少能夠與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企業相提並論呢?相反,在我國短命、失敗的私人企業多的不可勝數,我們的大老闆、大富翁,他們所缺乏的是什麼呢?據説,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每天都要抽出一小時來讀書,世界首富都如此重視讀書,更何況我們這些離世界富豪相差很遠、很遠的人呢,我們有什麼理由輕視讀書呢?

現實中,確實有一些讀書人,死讀書,不解決實際問題,成了書呆子,這樣的讀書,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我認為,與其説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一味地死讀書,還不如不讀書的好。正確的讀書方法,也許應該是,在思想上要重視讀書,要在有選擇的前堤下讀好書,多讀史、讀詩、讀哲理、學習數學……同時我們也要勇敢地走出書本,勇於在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讀書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才能讓我們更明智,更聰慧,更精密,更深刻……我們的讀書行為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

讀書的讀後感10

我讀過這麼一個故事,題目是周恩來總理的的一句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周恩來12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來到了東北。前來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説:“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歎了口氣,沒有在説什麼。

當週恩來闖進租界地,親眼看見了外國人欺辱中國人,不把中國人當人看的情景,這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這讓他立下了一個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讀到這裏,我就特別的佩服周恩來總理的志氣。他小小年紀就富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和抱負。勵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好好學習。我和周恩來的少年時代不同,我有着很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就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回報社會,回報祖國!

後來,在一次修身課上,校長問同學們為什麼而讀書?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説:“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説:“為吃飯而讀書”……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校長見周恩來沒有搶着發言,就讓他來説。周恩來鄭重而堅定的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很驚訝,竟有如此出眾的學生。他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説:“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人們常説:“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周恩來總理用行動和言行就證明了這一點。一個短短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沒一個人都要有理想,也要有正確的理想,偉大的理想。再為那個理想而奮鬥、努力,你才能獲得成功。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國小生,我與周恩來的少年時代不同,我是新世紀的新少年。這是一個充滿知識和物質豐富的年代,我一定以周恩來的少年時代為榜樣,以他的名句為動力!我下定決心,在以後的學習中,要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為自己的理想的實現而努力。掌握更多的本領和更多的技術,長大以後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的讀後感11

大概是今年寒假吧,我了作家劉墉的《做個快樂的讀書人》一書,感慨頗深。

劉墉的這本書,透露了自己對現代教育中“補習”的不滿與憤慨,希望國內教育單位遏止補習,並呼籲老師、家長讓孩子們享有快樂的童年。

看完這本書後,它彷彿喚醒了我自讀書起就已沉睡的那部分意識。我丟開書本,自問已飽讀九年書的自己而不可逃避的:我快樂嗎?否認,自讀書以來,我便地失去了那自己的快樂。記得上九年級的時候,到處無形的壓力:家長、親友、社會……這種種的壓力,都化為一隻無形的巨手,掐得我喘不過氣來。銜着麪包,騎着單車,急地趕去補充“營養”,卻還得勉強地安慰自己,那是“忙碌中的快樂”。記得作者曾在書中描寫鄰家為考上如意的而補課至深夜回家的背影:“……在暈暗的燈光下,總能見到她疲憊的背影……地背影略微有些駝,很瘦……”他了昏暗的路燈,把背影描寫得淋漓盡致,寫出了當代學生的辛勞與無奈。這個以讀書為樂,但我們能或多或少地體會到這“樂”中所包含的辛酸。看那段背影的描寫,卻看自己,鼻翼不禁發酸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苦難的舊時把這兩句所謂的名言也化作苦難,窗已不再寒,為學也不再只為金榜題名,但我們卻還是得揹着這副重擔走入二十一世紀。其實,我們的不快樂並推卸於家長、老師,這正體現了對我們的愛——只是這愛讓我們覺得太沉、太沉。但外界的種種壓力僅是客觀的,主觀我們自己。我們留給自己自己的空間,我們應該找回失蹤已久的快樂,這不我們放棄前途,是更好的前途。作者的書話:“人人,人有天生向上的本能。”而我認為,讀書——不,應該是做事,只要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論結果如何,都已無愧於心,假如總是苦逼着自己,只有適得其反。

朋友們,放開自己的胸懷,豁達地自己:只要domybest,結果就只是參數,重要你如何去努力、如何去奮鬥。抬頭你頭上的那一方藍天吧,不要吝嗇你的笑臉,難道,快樂一點,不好嗎?

提出了當代讀書人關心的焦點話題——視點獨特;道出了莘莘學子的真情實感——欲哭無淚。感染力很強。文筆美麗,情感真摯,語言清新、,結構安排與情感的渲泄相互鍥合,水到渠成!文中用的名言畫龍點睛,使文章增色不少。

讀書的讀後感12

窗外,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輕輕地合上這本《你在為誰讀書》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

奧斯特洛夫基斯曾説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我們應該怎樣度過這僅有一次的生命呢?我們還小,正是初升的太陽,充滿着希望。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忙碌着,也有許多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他們有的在珍惜時間,有的在浪費時間。正如詩人臧克家説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可是我們總是喊着:讀書很苦,讀書很累,讀書很無味。但是我們不想想,你在為誰讀書?

樹立遠大的目標。赫伯特説:對於盲目的船來説,所有的風向都是逆風。可對於許多人來説,比起選擇隨波逐流的生活,設定目標是件痛苦的事。因為迷茫,所以她們對這個世界麻木了。他們滿足於現在,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從而成為了這個世界永遠的貧困者。而世界上卓越的人,他們都明白他們在為自己讀書,他們都有一個遠大的目標。為了目標在天空中飛的更高,在知識的海洋中游的更遠。如果我們不想一輩子碌碌無為,並且希望出類拔萃,那麼,趁着還年輕,樹立我們遠大的目標吧,因為它能帶領我們走出平庸,走向輝煌!

超越平庸追求卓越。超越平庸就是不能隨波逐流,要全力以赴做有意義的事,而且比別人做的好。追求卓越,就是在盡一切能力現有的條件下創造一種最完美的境界。當然,不一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平庸,是碌碌無為,不思進取。我們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一件事,只要你盡力了,不論好與壞,都沒關係,至少,你不會後悔。我們必須保持勤奮和永不知足的精神,不然,就只能是平庸的人,了此殘生。但是,只要你有追求的目標;只要你想成為萬人矚目的人;只有你有登上成功巔峯的強烈慾望;只要你願意付出艱苦而有效的的努力,那你的追求會一一成為現實,成為一個卓越的人!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看成一個傑出的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平庸的工匠,永遠帶着熱情和信心去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成功必須要勤奮、堅持、自信、要有目標,我會努力做到這四點,從現在起不再做一個平庸的人,我要做一個卓越、出色的人!

讀書的讀後感13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是一種嘗試,只有經歷無數次,才能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失敗是一種挑戰,挑戰你心理的極限,方可知道你面對失敗的態度是否坦然;失敗更是一種自我超越,突破心理結界,達到更上一層樓的境界。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途。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嶇的小路。有燦爛的鮮花,也有密佈的荊棘。人生的價值不正是:闖過挫折,衝出坎坷,笑對人生嗎?

“加油!”老爸的鼓勵聲、吶喊聲,助威聲如縷縷春風湧徹我心底。此時,我正頂着烈日的炙烤,興致勃勃地享受着“騎樂無窮”呢!

由於初次接觸自行車,心亂如麻,產生恐懼,逼不得已,只好讓老爸勉為其難,做起了“小跟班”。

我心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忐忑地爬上了車,緊緊攥住車頭,但畢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沒有經驗。老爸本應拖住車尾,可卻神不知鬼不覺的鬆了手,我手足無措,嚇出了冷汗,自行車已不聽使喚,像個頑皮的孩子。突然,自行車搖晃起來,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像跳芭蕾舞似的,敏捷地來了個“360度大旋轉”。“嘭!”場面真是慘不忍睹:“人仰車翻”——我重重地跌落在地,兩腳翻天,屁股也遭了殃,炸開了花,車子猛地砸向地。我火冒三丈,抬起腳,重重地踢向自行車。爸爸在一旁笑得前俯後仰,我氣不打一處來:“哼……”爸爸嘴角揚起一抹微笑,慈愛地説:“再來……”我頓時心生鼓舞,剛才還垂頭喪氣的,現在卻決定捲土重來。

雖然仍沒有一帆風順,跌跌撞撞無數次,磕磕絆絆無數次,摔摔碰碰無數次,但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我成功了!

誰都會遭遇失敗,沒有人的一生會風平浪靜,但只有面對挫折,與挫折抗爭,才能成為贏家。“一個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不可以打敗他。”

河蚌之所以能孕育出珍珠的奪目光彩,是因為它歷經了泥沙的千磨萬潤;蝴蝶之所以能翩翩起舞於百花叢中,是因為它歷經了破繭的苦痛;梅花之所以能傲然綻放於百花之上,是因為它通過了嚴冬的折磨!挫折只不過是一副假面具,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真面目吧!相信風雨過後便是絢爛、繽紛的彩虹!

讀書的讀後感14

閒來無事,最好的打算就是去新華書店找書看了。偌大一個縣城,最吸引我的只有這個地方。每次來,總能看到一兩本好書,或者一個章節,甚至只是一段文字。

昨天中午,又花了一元錢,坐在二樓的椅子上看書。身邊有很多學生朋友,看到他們認真的樣子,真高興。我在書架上找了好久,經典名著不想看,頭暈;勵志書也不想看,很多,不過是幾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其他專業書現在也看不進去。這時,《你在為誰讀書》吸引了我。因為這也是作為老師的我想對孩子們解釋的。

這個時代的孩子已經很有主見了,如果沒有讓其信服的理由,他們並沒有覺得讀書是自己的事。説實話,之前我也不能説出個所以然來。不管怎樣,。坐在那,看着看着就捨不得放下了,最後終於決定把它買下來。

文中有五位主人公。

楊略:父母工作忙,疏於溝通,楊略便養成了懶散的性格,經不起挫折,沒有目標,缺乏執着的鑽研精神,成績中下。

孫甜:漂亮可愛,成績優秀的女孩,父母在國外,從小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但性格內向,不懂得與人溝通,情商較低。

陳之浩:家境富裕,父母忙於賺錢,與兒子相處時間短,出於羞愧,大量金錢和物質彌補,養成了養尊處優,意氣用事的性格,甚至打架,鬥毆,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愛衝動講義氣,不愛學習。

袁徵:家境貧寒,父母親為了孩子的學習,來到城裏打工,袁徵成績優秀,自覺刻苦,但性格孤僻,缺乏自信

顧盛淩:出生於幹部家庭,但從小父母離異,所以性格具有兩面性,外強中乾,開朗活潑的她,內心卻脆弱,孤獨,具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你在看這段文字時,是否感覺像自己,或者身邊的哪個孩子?我就是這個感覺。彷彿是自己班裏的孩子被寫在了書裏。

更可貴的是,書裏有解決方案,這些孩子在一封封署名為“心儀”寄來的信裏,認識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奮鬥方向,最後有了滿意的歸宿。適合每個孩子哦。

所以,看完書,我就迫不及待的推薦這本好書,建議每個孩子靜心先看一頁,相信你就會被陶醉,甚至可能改變你的一生哦!建議老師們看一看,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建議家長們看一看,知道怎麼教育孩子。

好了,最後感謝這本書,感謝作者,更感謝讓這本書出爐的所有辛苦的工作者,謝謝!

讀書的讀後感15

鬧鐘只在一時,讀書卻要一世。人應始終在讀書,要多讀書,也要讀好書,還應掌握讀書之方法。

肖復興先生在本書中介紹了不少讀書方法,如將兩篇相似的文章分別讀完,然後分析這兩篇文章的異同之處,如寫法,情節等……掌握讀書的方法,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讀完一本書就好了,只抓住了書中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當做是看完一場電影,從不分析書中各個情節的作用,這本書寫得好的地方,從未帶着已知情節再細讀一本書!讀書,需要一顆"心",需要帶着聯想、想象、思想!

讀書又重在讀什麼?讀它的語言、描寫,那字裏行間溢出的生動,景物的含義;讀它的段落、情節,結尾的餘味,懸念的設置,重複的意義。

掌握讀書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掌握讀書的方法,本質上是為了讓讀書的樂趣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徹讀出那"讀書之味"。

"讀書之味",在於初讀一本小説時深入於那跌宕起伏的情節中、以書中人物的角度推動情節發展對未知的緊張與期待、看着景物描寫的內容如身臨其境、在生動具體的語言之中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通過歷史而瞭解現在!

仔細品味書中的細節,能鍛鍊我們的眼睛,變得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能鍛鍊我們的心,讓心在生活中能夠細膩而温柔。"小",是書中最生動、深入,最能體現魅力的部分。在書中,那些懸念,那些作者未披露的事實,留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書中情節並不是線性的,不是能被"一眼看破"的,是有張力的,在你翻到下一頁前你不會知道後面將發生什麼,好的文章,總能給予我們一種悵然若失感,這構成了藝術獨有的品質和力量,這能滋潤和豐富我們的心靈,這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是"讀書之味"。書中的,常被寄予其情感使我們體悟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書是有"味"的,讀書也是有"味",我們更要學會讀書,讀出書之"味"!

讀書的讀後感16

前段時間看了季羨林季老的《讀書與做人》,這是季老在80多歲時對自己讀書和治學生涯的回憶,以及探討做人處事之道的隨筆等的合集。季老的文字,真實,簡單,卻不失哲理,讀季老的書,就如這位慈祥的老人在你耳邊輕聲的講述着往事,但又時刻能感受到其中的諄諄教誨。

書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讀書,第二部分是做人。季老在本書的序中,引用了張元濟先生的一句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他説,書籍時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藏,後一代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才能不斷的向前進步,因此,我也就讀書這一部分寫一下我讀後的感想。

書中,季老回憶了年輕時在清華的讀書經歷以及在德國的留學經歷,在清華時,他經常光顧的就是圖書館,清華圖書館藏書豐富,借書也極為方便,每每進入圖書館,他都會立即為書香所迷,沉浸其中。後來去了德國,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他業餘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從季老在書中的表述,我有了一些啟發,就是為什麼讀書,如何讀書,以及如何將讀書感受到的東西運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去。

首先:為什麼讀書。正如季老在序中所述,書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載體和延續,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來積累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閲歷。

其次,如何讀書。如今,書籍種類繁多,範圍極廣,我們在閲讀時就需要有所選擇,有些書適合瀏覽,有些書就需要細讀,多讀。我們揚子毅道一直提倡創建學習型組織,公司不斷的會推薦給我們很多好書,這個就大大的提高了我們閲讀選擇的效率,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進行閲讀。同時,要帶着思考去閲讀,品味書中的奧祕。

最後,學以致用,要將書中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對於這一點,我認為佳毅一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閲讀書籍的數量和頻次之高,我們一直難以望其項背,更重要的是每讀完一本書,他都能寫出他的想法和感悟,同時能結合到工作中的不少實例,給人以指導。

古人説:活到老,學到老。樊登也在他的節目中教導大家要學會終身成長。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追趕時代的步伐,而讀書,是不斷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書的讀後感17

機械式讀書,就是僅僅讀懂了字面的意思,如同盲人探路,文字的識得,是手中的枴杖;內容的流動和走向,是腳下的盲道,要讀懂一本書,取其精華,那還真得下點功夫,是這本書,讓我領會了其中的奧妙。

最基本的就是聯想和想象,他們是住在一起的鄰居,密不可分,相互滲透。沒有聯想就沒有想象,聯想是想象的跳板,助推器,甚至有時是發射器。想象,則是可以吹動航船遠航的風。我以往讀書只有死板的讀,沒想到這竟是讀書的一大“重頭戲”,現在看來,這是多麼重要,令我不經感歎還是沒有抓住讀書要點。讀書也要帶着思想,帶着問號去閲讀,無論是厚厚的長篇大論,還是短小精悍的文章,都要先問一下,她們的主題是什麼?閲讀是帶着疑問主動思考,與作者互動,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讀懂文章的主題。國小中,老師也是如和尚唸經般在我們耳邊苦口婆心的讓我們在文章中提問題,帶着問號來閲讀文章,可我們終究還是把這當為耳旁風,右耳聽左耳出,知道這一點的利弊後,也是後悔不已,我們一定要做讀書的有心人。

而讀書的樂趣更是隨處可見,細讀便可以知其妙處。如俄國大作家契科夫的《萬卡》,小説講述的故事簡單卻震撼人心,是我喜歡的文章之一。在這篇小説中,,插敍對於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心情的渲染,乃至藝術情境的烘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段插敍,寫了這樣的三件事情:一是作為守夜人的爺爺身邊總跟着一條狗;而是爺爺和僕人們快樂地開玩笑;三是鄉間雪夜美麗的景色,“整個天空綴滿繁星,快活的眨着眼。天河那麼清楚的顯現出來,就好像有人在過節以前用雪把它擦洗過似的。”

第二段插敍,寫了兩件事情:一是萬卡和爺爺一起去樹林砍聖誕樹,爺爺不住咔咔地咳嗽,樹木被凍得咔咔得響,萬卡學他們的樣子咔咔地叫,而是女僕人給萬卡糖果吃,還教萬卡跳舞和識字。之前在讀這篇文章時,只是一口氣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插敍,描寫什麼都沒注意到。

讀書須知味,則需細細品讀,理解其奧妙,讓我們一起做讀書的有心人,感受讀書的樂趣。

讀書的讀後感18

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寬闊的海洋。前不久我看了一本書,令我感受良多。這本書是樂多多寫的《絕不為父母和老師讀書》。雖説這書不是驚天動地的中外名著,可情節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語言樸實,生動有趣,使我深受喜愛。

書的大致內容是一個叫胡小鬧的六年級學生不太喜歡學習,只想痛快地玩,有人喜歡他,有人嘲笑他,他很苦惱,但他的伯樂――校長對胡小鬧有自己的看法,不僅不批評他還對他委以重任,讓他當“校長特派員”,任務是讓全校學生快樂學習,在此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波折,但他用自己獨特的聰明才智順利完成了校長的任務,並且自己也愛上了學習。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兩個問題:其一是你在為誰讀書?有的同學肯定説都是父母訓,老師逼的,不然玩着多好,誰願費勁腦汁地讀書,做作業呢。但我總覺得是學習並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自己,讀書最大的益處就是從中收穫知識,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為以後當個自強自立,知識淵博,思維敏捷的有用之人打基礎,知識是循序漸進地裝進我們頭腦裏的,不是一蹴而就,今天學點,明天學點,飽覽羣書,知識量便不知不覺地增加了,今天不想學,明天不想學,等用到知識是便後悔了,既然道理如此簡單,那就讓我們從現在改變想法,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其二是學習和快樂真的矛盾嗎?我想這就得看我們是主動還是被動。主動學習必然會收穫知識,更會收穫快樂:當我們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一篇美文時會快樂,當我們開動腦鑽研出一道難題時也會快樂,當我們考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得到別人誇獎時更會快樂。拿我自己來説吧五歲半就上了國小,因為提前入學的原因父母對我的學習從不要求太高,所以我是在輕鬆的氛圍裏成長的,他們常説的話就是――快樂地學習,也正因此我在學習中享受的快樂就更多,如今,成績也很不錯,這是我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快樂學習的收穫。

小升中即將臨近,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學習,快樂學習,為我們新的國中階段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吧!

讀書的讀後感19

《讀書知味》是一本閲讀點津之書,指導我尋找有效的閲讀方法,培養我良好的閲讀興趣和習慣,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張愛玲講:“出名要趁早,其實讀書也要趁早。讀書的童子功,從小練就,一輩子受益無窮。”年幼時的我讀了很多的書,閲讀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奇妙的文字世界的大門,使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我的`童年要是缺少了閲讀,我成長的道路該是會錯過多少無法彌補的風景,失去多少豐富的養料,我今天的回憶又會是多麼寡淡無味。

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如何去更有效地閲讀。讀書需要想象,想象帶我走進閲讀的世界,但想象不是天馬行空,亦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想象幫助我深入閲讀,讀到樂趣,讀出味道;想象讓我擴展了作者的表達,讓我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收穫,化為自己能夠吸收的營養。讀書需要思考,要帶着問號細細去閲讀,思考使我融入故事的意境,深入書的世界。我以前讀書可沒有那麼認真,一本《哈利·波特》四小時讀完綽綽有餘,但現在我讀了《讀書知味》這本書後知道了細讀的妙處,領會到了細節的力量和情境的味道,體會到了語言的魔力,認識到了重複的意義,感受到了結尾的餘味等其它讀書的要點,細細地品味書中的內容,彷彿自己也成了故事裏的一員,盡情地遨遊在書中的驚險故事裏!

在這本書中我也學到了許多閲讀的方法,如對讀法。對讀,就是比較,就是把幾篇相似的文章對照着讀。在閲讀中找到它們不同特點,讓我一下子提綱挈領,掌握文章的命脈之處,增加閲讀中的樂趣,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震撼讀者心靈。閲讀的方法有許多種,對讀法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星。我們在閲讀時要不斷總結,不斷摸索,找到合適自己讀書的方法,就如同麥收時的鐮刀,用的最順手的才是適合自己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它指引人們擺脱愚昧,它教導人們善良、和平、友愛……《讀書知味》一書交給了我一把通往書籍世界的鑰匙,使我更好地領略到書籍世界的精彩風景,品味書籍世界的美妙滋味。讓我們以書為友,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讀書的讀後感20

小豆豆,一個平凡而有趣的名字。她有着與眾不同的成長故事,她就是曾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

《窗邊的小豆豆》是黑柳徹子的代表作,寫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段經歷。它講述了小豆豆來到新學校後的一段真實時光,她的成長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小豆豆國小時的校園生活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到了學校可以先上自己喜歡的課,座位可以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和方便來選擇。有時會在電車裏上課,清新的春風吹進電車,小豆豆的頭髮飄動起來,彷彿在迎風起舞。她們還可以跳韻律操,唱划船歌。在我的生活中,到了學校就上課,做作業。校長、老師擔心我們的安全,學校很少組織到校外活動。雙休日父母也往往叫我們看書、做作業。還要彈琴、學英語。即使有活動,也不多。

其實,小豆豆是被原學校退學而來到一個新學校——巴學園,她在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讓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還有她的很多同學,像松山朔子、山內泰二、青木惠子等都給予了小豆豆幫助。可以説,在巴學園這一段時光奠定了她輝煌一生的基礎。

我的生活和小豆豆的生活相比,有着相當的距離。我渴望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而不是為了提大學聯考試分數,在雙休日學這個學那個;我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希望媽媽不要天天在我耳邊説“分數才是硬道理”;盼望和小豆豆一樣能養一隻小狗,能和小狗講話;在上了一天的課後有課外文體活動,回家能看看少兒電視節目,雙休日到郊外去散步;中午飯的時候也像小豆豆那樣吃着“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盒飯的菜餚),然後去小河邊走走,聽老師講“雄蕊”和“雌蕊”的知識;聽聽小林宗作老師彈的鋼琴曲。我渴望有一個無憂無慮、充滿快樂的童年。

在人的一生中要是能遇上一個好老師,尤其是在童年,就像小豆豆遇到了小林老師那樣,那是很幸福的。我也一樣,從幼兒園到國小遇到了很多好老師,特別是現在,兩位王老師給我的幫助讓我終身難忘。

雖然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成長故事,但我更希望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美好未來

讀書的讀後感21

在班主任的推薦下,我閲讀了《爸爸媽媽,我該怎麼讀書》這本書,本書為7-12歲兒童的父母提供一份了詳細的親子閲讀指導方案;並對7-12歲的兒童,分層次、分年齡逐級提供了優秀的閲讀書單,同時給予閲讀指導;內容豐富,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例講解,屬於家長和孩子共同閲讀的圖書。

從課本內容不難看出,這是一本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閲讀的書,從一年級起我就很重視孩子的閲讀,通過與其他家長的交流和老師推薦好的閲讀書目,當然更要根據孩子的興趣購買一些優秀書籍,並指導一些閲讀的方法,如摘抄一些優美的字詞句,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閲讀感受等,可是從孩子完成的閲讀作業來看,效果並不算太好,孩子把本是快樂的閲讀當成了一件痛苦的差事,胡亂寫幾個詞,抄幾句話應付我。作者在這本書的“六年級學生如何高效閲讀”中講到自己女兒的一些閲讀方法,作者就不讓自己的女兒寫讀後感,更不要求孩子回答任何問題,講什麼道理,還會經常鼓勵孩子讀一些少年報刊、《兒童文學》等雜誌。對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有同感,如作者認為現如今有人提出的“海量閲讀”、“主題閲讀”都是功利性閲讀。閲讀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個過程的。在識字量不多,理解力不夠的時候,可以購買一些帶有拼音的書籍,這樣孩子可以通過拼音整篇閲讀的同時,還能增加識字量,我每天也會抽出半個小時讀書給孩子聽,這樣更加激發她對書本內容的好奇心。等識字量大了,理解力也強了些時,就要脱離拼音書籍,進行整篇閲讀,或者多讀一些優美生動的文字,比方説孩子在一期綜藝節目中知道了朱自清的春,我就借這個機會讓她閲讀,她會覺得更能接受,培養自己高雅的閲讀趣味,給自己的閲讀增加一些難度。如果一開始讀書就追求“海量”、就扣着“主題”讀,那還有什麼興趣和快樂而言呢?

每一個孩子都是塊可以開發的玉石,而閲讀就好比打磨玉石的過程。因為讀的書多,一些較難的學習領域他就會有接受的能力,並能更好地理解與學習,這是任何輔導班也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作為家長,即使我們工作再忙都要抽空陪孩子一起讀書吧!

讀書的讀後感22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其中《做最快樂的讀書人》這本書我尤其喜歡。

故事裏的小明是一個喜歡閲讀的小男生,讀書的時候,他總是很快樂。但在成為班級“讀書角”的擂主之後,他就陷入了保住“擂主”的怪圈中。他不停地閲讀,弄得自己很累,甚至影響刷牙、洗臉、睡覺,成了一個“書蟲”。最終,閲讀沒有了樂趣,也沒有把書讀透、讀懂。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奶奶通過比賽的方式讓他明白了,閲讀的目的是讓自己更快樂,所以他重新回到了快樂的閲讀中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喜歡上了讀書,無論是隻有圖畫的漫畫書,還是純文字的故事書,我都喜歡。在書中,我跟隨主人公的步伐,走過不同的國家和城市,瞭解了不同的風土人情,也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老師説這叫“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在書中,我感受着主人公的思想,故事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有時候看到好玩的故事,我會不管別人的目光,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有時候看到主人公受了委屈和冤枉,我又會情不自禁地跟着流淚。那種全身心投入的感覺,真是令人着迷。但是自從上學期我被評為學校的“閲讀之星”後,我的閲讀就似乎帶上了功利性,總是強迫自己多讀一些書,多寫一些閲讀卡,還會因為擔心看的書不夠多而不肯按時睡覺,躲在牀上偷偷看。讀書的快樂不再來源於閲讀本身,而是來自於多讀書的成就感,來自於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來自於爸爸媽媽的笑容和老師的表揚。我也像小明一樣失去了閲讀的快樂!

直到看了《做最快樂的讀書人》這本書,我才發現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決定要像小明一樣,回到快樂的閲讀方式中來,在閲讀中吸收知識,在閲讀中豐富自己的思想,在閲讀中得到快樂。於是我開始放慢讀書的速度,只為快樂而讀書,不再管自己是否能當上下一次的“閲讀之星”了。漸漸的,我發現自己又愛上了讀書本身。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古人説得真好,我們應該把書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高興地和他們一起玩兒。為快樂而讀書,我就是最快樂的讀書人!

讀書的讀後感23

讀書人生,是快樂人生,幸福人生。——題記

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每當我看到猶如綿綿浪花的文字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感歎:讀書,真快樂呀!

我愛讀書。小時候,我常常徘徊在學校、家中、圖書館、新華書店、小小報刊亭那一架架,一櫥櫥書櫃前,只要有感興趣的書,我就一頭扎進去。那讀書的感覺比“老鷹抓小雞”有趣多了。

讀國小一年級時,父親為我買了一本作文書,我異常珍愛它。在學校裏,我好好的將它存放着,於是一有時間就看。有的時候看久了眼睛會疼,但我休息四、五分鐘又接着看,眼睛累了,但我的心卻沒有累。回到家裏,作業一寫完,我就看我的作文書,我幾乎整天都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中,好幸福啊!

我愛讀書。我欣賞古人的詩篇,那一句句凝練的詩句好似一幅深含哲理的古畫。我欣賞名著,那一部部小説又好似一闋飽含深情的樂章。

小時候,我便被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給迷的暈頭轉向,廢寢忘食,書中黛玉的優雅讓我歡喜,寶釵的沉穩讓我舒心,湘雲的開朗讓我興奮,熙鳳的潑辣讓我憎恨,晴雯的俏麗讓我羨慕,我整天都沉浸在讀書的喜悦之中。

一次,媽媽讓我做飯,我滿懷信心的答應了她。但是,我仍不能忘記小説中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那一個個迥然不同的人物個性……結果把飯給煮糊了,毫無疑問,媽媽把我狠狠地訓了一頓。看着糊了的飯,吃在嘴裏,是苦澀的,但是我的心卻是甜的,書香味好甜好甜啊!

我幾乎每天都在文學的海洋裏遨遊,豈會不快樂?對!我廢寢忘食,日夜不眠。坐在椅子上睡,趴在桌子上看,躺在牀上讀,睡在沙發上看,我愛書,我尋找快樂!

我愛讀書。小時候,我常聽見人們將“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掛在嘴邊,但是人們可否懂它,“讀書好”大家都已嘗試了,領略了書的好處,“好讀書”大家也知道,但是“讀好書”大家是否也懂呢?在家長看來那些小人書啊、漫畫凹不應該讀,要看就看名著、作文、時文、名句,但是我卻不以為然,因為在小人書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快樂,在漫畫書中我們也能學到知識。即使讀的是家長説一些閒書,也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讓我們快樂。

讀書的讀後感24

空白的思維,空白的記憶,融進了淡淡的油墨香氣。於是,生活有了明亮,有了快樂,有了智慧。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太美太廣的世界,讓我們放眼去看吧。

書中,有才高八斗的李太白。他帶着自己的豪情與抱負來到眾人嚮往的天子腳下,那裏富麗堂皇,花天酒地,卻實現不了他治理天下的宏偉願望。腐敗的朝綱使他失望了,身為供奉翰林卻遭受冷遇,滿腹經綸卻毫無施展之地。他絕望了,徹底地絕望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帶着滿身的“酒香”,他又去遊歷名山大川,過起了詩仙的生活。“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豪情與抱負,冷遇與絕望,名山大川,佳山秀水,留下了他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書中,有堅強執着的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的世界,卻給世界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八十八個春秋,卻有八十七年在無聲無語無光中度過的弱女子。“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給世界帶來希望。”她靠着驚人的毅力,獲取了常人難以得到的學位;她靠着堅強與執着,獲取了人們對她的讚揚,她是十九世紀一個奇人。

書中,有繽紛的四季。綠葉耀得人眼睛發痛,河水清澈而涼爽。一頭黃牛的尾巴輕輕一掃,明媚的春天來了。春華秋實,經歷了春的含蓄,夏的熾烈,秋天更具有成熟的韻味。舞動的紅葉,飄香的瓜果,豐滿的糧倉,心頭滿足而幸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冬天可是一個寧靜的季節,天變白了,地變白了,只是人們的臉變紅了。

書中,有美好的真情。徐霞客遍遊大江南北,心中記掛的是父母;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記掛的是父母。而平凡的世界也依然處處顯露父愛、母愛的偉大。母愛無涯娘跌進石縫中,頑強地托起兒子,痛極的風聲震烈古樹,天地動容,兒子所幸活了下來,嘴裏僅掛的只有一個名字:母親……真情如火,轟轟烈烈;真情似水,純潔地沒有一點瑕疵;真情又宛如一杯清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永遠銘記。

薄薄的一頁紙,承載着歷史,承載着智慧,承載着精神。“書海浩瀚,撲進去是無窮樂趣”。在盈滿書香的日子裏,我快樂地長大。

讀書的讀後感25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許多的書,其中有一本叫《愛上讀書的妖怪》,一開始我以為它會像有些書一樣枯燥無味。但當我拿起,卻被它深深吸引了。這本書雖然內容淺顯,但讀起來卻讓人津津有味。那天,我居然一口氣將它讀完了。

誰能想到呢?一個被主人遺棄的柳條櫃子、一把破掃帚和一箇舊筆記本居然能成精。成精後的他們又會在經歷處處被追趕的動盪生活後,決定用大把錢在“風水寶地”上蓋一所大房子安定下來。更想不到的是他們會遇到一位學者,學者會向他們發出挑戰,在挑戰的過程中,他們又會在世宗大王的巧妙指引下,嚐到讀書的樂趣,最後將錢捐助給學者,蓋了一個“愛上讀書的妖怪圖書館”。書中的三個妖怪猶如一個個稚氣未脱的小孩子,他們由開始的調皮搗蛋,愛搞惡作劇,到愛上讀書,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快樂,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成長曆程!

連妖怪們也愛上了讀書,更何況我們呢!小時候,每到臨睡前,媽媽總會讀形形色色的故事書給我聽,有《白雪公主》、《猜猜我有多愛你》、《小紅帽》等,那時候的我懵懵懂懂,覺得媽媽讀的故事真好聽。大一點識字了,我就慢慢學會了自己看書,《民間神話故事》、《米小圈上學記》、《舒克和貝塔》等,我被書中的人物深深吸引,發現讀書原來是一件那麼有趣的事,這比看電視、玩手機有意思多了。再後來,我就習慣了自己挑書、買書,比如《昆蟲記》、《裝在口袋裏的爸爸》、《三毛流浪記》等都是我喜歡的,我會情不自禁隨着書上的人物變化而變化,想象自己時而是動物,時而是植物,時而是武士,時而是三毛……更神奇的是我一會兒會武功,一會兒會魔術,一會兒又會開飛機、坦克……同時,我的內心也由此變得豐富起來,開心、悲傷、焦慮、着急、難為情……一大堆的情緒我都經歷着。

媽媽見我愛看書,就常陪我去書店,我也喜歡徜徉在書的海洋裏。看到喜歡的書,雙腿就猶如被磁鐵吸住了一般,總是移不開步子,若媽媽沒有叫上四、五聲,那是絕不離開的……

書,讓我進入到了從未走進過的世界;書,讓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書,讓我明辨是非,善惡;更是書,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意志堅定,大放光彩!我愛看書!

讀書的讀後感26

這是一位CEO寫給青少年的讀物《你在為誰讀書》,這本書不僅使青少年受益非清淺,而且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一)超越平庸,追求卓越

“超越平庸,追求卓越,這是一句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就像文章開頭所説的“超越平庸,就是不能隨波逐流,全力以赴去做有意義的事,而且做得比別人好。”在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要超越平庸,例如:考試,你考了99分得了全班第一,並且得到別人的讚美。可這樣的喜悦與你考了100分時的激動是不一樣。在這裏99就是平庸,而100就是超越。僅僅是1分,就是平庸與優秀的跨越。

“追求卓越,就是在盡一切能力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一種最完美的境界。”居里夫人不就是在盡一切能力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一種最完美的境界嗎?她不就是在簡陋的條件下發現鐳的嗎?我們生活在21世紀,沒有戰亂,沒有饑荒,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我們難道就不能比她做得更好嗎?我們現在所做到的甚至不及她的一半兒。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優越條件提高自己。

(二)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知足常樂的這種生活態度不應該是我們年輕人所擁有的,年輕人應該有雄心壯志。我們年輕人不能只滿足於現狀,要有理想有追求。如果我們做事情凡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樣一輩子都不會有出頭之日。我們追求盡善盡美,學習工作時給自己制定一個更高的標準。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受懶惰等不良習慣的侵蝕,我們才能竭盡全力,充分享受追求成功時帶來的充實感。

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是對超越平庸、追求卓越的補充和完善,當我們考試得了99分全班第一的時候,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滿足現狀。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為什麼沒有做到考試的一百分。我們自己本身還是存在問題,我們要完善自己,做到盡善盡美。

把永遠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作為我們的人生信條。如果我們堅持追求完美,不允許自己又不盡力的行為的話;如果我們能夠在每一件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只要我們能夠有毅力、有決心追求自己的目標,就一定會成功!

讀書的讀後感27

世界上真的有女巫嗎?女巫是什麼樣子的?小男孩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帶着這些疑問,我讀完了《女巫》這本書。

《女巫》這本書講了一個生活在挪威的小男孩和他的姥姥、女巫的故事。挪威是一個女巫最多的地方,姥姥告訴了小男孩許多關於女巫的事。有一天,姥姥和小男孩去度假,住在一個酒店裏。一次,小男孩到一個即將開會的地方去訓練他的小老鼠,無意中看到全國的女巫大王正在開年會,聽到了她們的一個計劃:在糖果裏下藥,把孩子們都變成老鼠!開完會,有一個女巫大王發現了小男孩,把他變成了一隻老鼠。小男孩逃到了姥姥那裏,並和姥姥一起偷來了變鼠藥,放在女巫們的湯裏,把她們變成了老鼠。最後,小男孩和姥姥一起回到挪威,自己做變鼠藥,想把全世界的女巫都變成老鼠。

讀完這個故事,我不禁被小男孩的智慧和勇氣感動了。小男孩被變成了老鼠,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傷心,自暴自棄,而是為了不再讓其他小朋友變成老鼠,和姥姥一起想辦法消滅女巫。

“可是要記住,即使你被變成一隻老鼠,你也要學會勇敢地面對,而且你還有機會去消滅她們。”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令人回味無窮。是呀,生活也是一樣的道理,女巫就是你遇到的一個個困難,你如果對它置之不理,它就可能越來越放肆。如果一開始,你就用勇氣和智慧去面對,那麼結果一定是美好的。

曾經在《假期樂園》看到過海倫·凱勒的事蹟。她是一位殘障教育家,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8歲時,海倫的父母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沙莉文小姐。在沙莉文小姐和家人、朋友的幫助下,她先後進入柏金斯盲校和劍橋女子學校學習,並考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實地記錄了她的這段生活。面對殘酷的現實,海倫·凱勒勇敢地接受了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以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

不論是故事中的小男孩,還是海倫·凱勒,都告訴了我,遇到困難後要有勇氣去面對它,不要退縮!

讀書的讀後感28

每過一段時間,都能聽到讀書無用的聲音,提出者往往都是中大學聯考失利的人,為了證明自己讀書無用論的正確,他們把名人的故事斷章取義,提出的依據更是無稽之談;例如別人國中就去工作,現在都成為老闆了,而你還在學校讀書,沒有什麼成就。這種説法看上去好像無法反駁,可是,如果他們學過統計學的話,這種説法會不攻而破,那些所謂當上老闆的“幸運兒”只佔了國中畢業進去工作的人的百分之一。

會有人這麼反問我們:“你現在所學習的知識,走上社會之後基本都會給拋棄了,留下對生活有用的沒有多少,為什麼還要去讀書?”我覺得讀書的主要目的不是學多少知識,而是培養一種能力。在生活中瞭解到的技巧都屬於一種知識,所以不一定只有讀書才能學習知識,讀書也不一定只能學習知識。

在我看來,讀書不只是為了以後有一口熱飯吃,它最重要的是培養你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如果人人讀書都只是想吃一口熱飯的話,那學校就沒有開的必要了。

因為讀書的目的往往在於培養能力,所以讀過書的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在交談上就有很大區別;前者語言中就包含着優雅的氣息;而後者的語氣中就暴露出他的無知。提出讀書無用論的人,大多數都是想成為前者卻變成後者的人。因為別人能從讀書中培養能力,而他們只學到了死知識。也許你是個考試能手,從字裏行間讀出了些墨水,但失去了書本的陰蔽,你不會有半點優勢。你的視野只侷限於幾本書裏,卻不知道大千世界有無限可能;你只能在紙上與前人對話,卻不具備在現實世界裏周旋的本事。正是因為種種無能,讀書無用論就給他們提供了庇護所,讓他們理直氣壯地迴避了自己的無能。

在這個社會中,讀書無用論總是被讚揚,讀書人的負面消息總是被鄙夷地放大。雖然讀書人走上社會也會和別人一樣要工作養家,但是兩者眼光是不同的。也許我們會做同一份工作,但我不會同你一樣目光灼灼地盯着眼前得失;也許我們都將歸於家庭的瑣碎,但我知道瑣碎之中也有詩意和温暖;也許我們都將面對生活的苟且,但我會在苟且中開闢一道安靜的縫隙。

如果我讀過書卻一事無成,我也不會拿讀書無用論去遮掩我的無用,因為我讀過的書,墨水早已融入骨肉裏,而讀書無用論者們沒有。

讀書的讀後感29

妖怪也會讀書?看了題目你一定會問。是的,書這個"長生果"沒人不喜歡,妖怪也不例外,但它們之前可不喜歡書,從一件事上讀書改變了看法,並喜歡上了書。

大哥櫃子精,二弟掃帚精,加上三弟筆記本精幻化成妖,組成"妖怪三兄弟"家庭,它們調皮可愛,櫃子精把自己原來的主人的錢全部拿走了,成了億萬富翁,他和裏外兩個妖怪商量着要買塊地,建房子,可他們長得太醜了,不把人嚇死才怪呢!它們用法力把自己變成了人的模樣,當走到一個叫"風水寶地"的地方時,它們決定購買這塊地,可已經被一個學者搶先佔領了,它們和學者決定用智慧比賽比出誰是佔領者,但由於妖怪們沒有讀過書不識字,只有筆記本精識字,沒有文化知識,很快佔了下風,憑着瞎猜糊里糊塗的答了下來,當學者説:"人不同古今的下半句"時,它們頓時傻眼了,根本不明白意思,只好向嗜書如命的世宗大王請教,它們在世宗大王家裏看到了海洋一樣的書籍,難怪這麼難的題都被他不假思索答出來了,它們帶着答案找到了學者,並且戰勝了學者。它們不想建房子了,終於知道了書的重要性,於是,三個妖怪和學者一起建了一座非常大的圖書館,名字叫"愛上讀書的妖怪圖書館".

看了這本書,我對書又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的印象,有了知識,就像有了一個"護身符",無論是誰問你問題,都能當機立斷打上來。所以,看書講究的不是速度,而是感悟中心。如果走馬觀花,就會失去很多"寶貝",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這句話的的意思:人若不知道古今歷史的話,就如同馬和牛穿人的衣服一樣。如果不注意,我還真找不到呢!另外,我在查資料時知道了全句:潢潦無根源,朝滿西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多查、多問、多思,才是讀書的性格。

妖怪那麼熱愛書,我們更應該讀地認真,好好學習書中的"法寶",這些"法寶"供我們一生受用。讀書吧!

讀書的讀後感30

“愛讀書的人,不管怎樣,都願意在忙碌中,找到書這位朋友,並與之對話的。對話中,慢慢地,回到自己,關照自我,關乎內心。這樣,你就不僅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上,而是進一步,把閲讀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並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及現象一起產生共鳴。”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觸很大。

這是書中竇老師談讀書的一段話。讀書是一件極其需要堅韌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閲讀當作一種生活的方式,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能做到的人着實不多。我們常説學生不願意讀書,不願意看書,學習不刻苦,成績上不去。反思我自己,雖然也常讀書,但並沒有做到每日必讀,經常是一忙起來就把書本拋之腦後,棄之枕邊。有時候還停留在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筆記而讀書的淺層次,沒有對書本進行細細地品味和咀嚼,沒有跟着大師、名師們去進行深度思考,這種缺乏思考的閲讀是不足以催生思想火花的。在今後的閲讀旅途中,我當像玫瑰一樣邊讀邊想,且思且行,在反思和批判中盪滌心靈蒙上的塵埃,讓自己少一些書匠氣,多一些書卷味。

狄金森説:“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行走在語文的教學與研究之路上,閲讀是源頭活水。

如何提高教師素養?眾所周知,名師、大師的教育素養都是很高的,能夠集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等大成於一身,而且具備很好的人格修養。我自知距離名師還很遠,應想盡一切辦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啟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因此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我所閲讀的此書中一篇文章提到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為教育者,被人們美喻“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真正關愛每一位學生?在學校裏大都存在着這樣的弱勢羣體,由於家庭、生活環境、天生的智商等種種原因,使他們的學業不佳,使他們成為校園中不被關心的人,處處矮人一等,而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自然成為老師的寵兒,老師關注的焦點,校園中的一等人,而先前提到的那些人就會遭受教師的另眼相看,淪為弱勢羣體,沒人關注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思想。其實學生再怎麼幼稚,他也有他個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顯示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被動等待我們去塑造的蒼白靈魂,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笑容,多灑一份陽光,多播一份希望,給那些"無藥可救"的"後進生"吧。看看我們周圍的老師,有的人則做到了,而有的人則需打一個“問號”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後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一下,這樣下去,怎麼會有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常常聽到有些教師抱怨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不專心聽講了,做小動作了,課後作業不能及時完成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多大的成效了。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中也提到,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每一個人跟前去,看看每一個人遇到什麼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題。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那麼有經驗的教師通常就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光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包含着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好。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有特別的耐心。不要有一句話,不要有一個手勢使得這種兒童感到我們已經對他的前途失掉了信心。蘇霍姆林斯基還説,我們當教師的人應當記住: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了什麼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我們的崇高的使命就在於:要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選擇這樣一條生活道路和這樣一種專業,它不僅是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麪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給予他一種自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