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精品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一

寒假裏,我抽空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讀了此書,感覺雖然此刻的教學設施和教育環境相比以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光輝的教育理念對此刻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不但絲毫不顯過時,還尤顯重要。讀着此書,我感覺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教學中的煩惱,給我指點迷津,書中給教師提出了多條推薦,每一條推薦都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讓人閲讀過後,掩卷長思,令人感觸頗深,獲益非淺。

書中談到了關於教師的時間問題,我深有同感。確實,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也只有24小時啊!我們每一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課後輔導,還要抽出時間來開展校園活動及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和課題研究等等。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有自我的社會活動,既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困惑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節。

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我們不能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裏,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只有多讀書,我們才能發現自我的不足與淺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充實自我,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提高自我對事物的認識,只有在書本中與大師們交流才能進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實在太少。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所以,讀書吧!經常讀書和思考,能夠使人善於對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思考,併為自我指引正確的方向,豐富理論經驗。因此,要多讀書。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我的青春吧,立足於三尺講台,培養出祖國鮮豔的花朵!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二

"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像無人問津的塵埃那樣無影無蹤的消失。人生下來是為了在自己身後留下痕跡——永久的痕跡。"這句蘇霍姆林斯基本人寫照的話語和他創造的全部寶貴作品,使我深深折服的同時,也照亮了我們教育人的精神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教育者不單純是教育知識的"消費者",而是一名研究者,一名合理化建議者,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上課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苦差,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2016年參加了渝中區黃詠梅特級教師工作室後,黃老師始終掛在嘴邊的一句"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留給我深深的思考。教研,對我來説是個最熟悉的陌生詞彙。熟悉,是因為經常在各種場合都能接觸到這個詞彙。陌生是不會科研。站上講台快九年的我開始有些職業倦怠,通過參加工作室和閲讀《蘇霍姆林斯基》這本教育鉅著,我找到了職業興趣新的增長點,走科研之路,通過科研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發現教育教學規律。同時感謝我們學校的費校長,他讓我們平時撰寫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和小故事,積累教育戰線上第一手教育教學實例。本次通過閲讀《蘇霍姆林斯基》一書,蘇霍姆林斯基的所有著作,是與幾十年,每天與學生朝夕相處,始終戰鬥在教育一線密不可分的。處在一線教育教學的我們,所接觸的學生和背後的家長,給我們做科研可以提供第一手的資料,我堅信只要認真總結反思,真理之光就會有被我們發現的那一天。

蘇霍姆林斯基一生雖然短暫,卻為教育界做出卓越的貢獻,關於教育的闡述專著41部,教育論文600多篇,童話故事小説1200多篇,在教育界是一座無法跨越的不朽豐碑。給教育界留下了一場盛大的思想盛宴。

"教育者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要使兒童,少年和青年形成關於人的美,關於人的思想情感和體驗中的高尚神聖東西的觀念。我們要使這種觀念成為有血有肉的東西—用高尚的道德行為的生動實例來充實它。"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在《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精彩片段。這段論述是對新修訂的新課程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刻闡述,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學習"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時候,以前均採用門捷列夫的生動事蹟來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往往收效甚微。後來有一位老師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動:據説,門捷列夫為了研究元素的分類和規律,把當時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的紙牌上,每天帶在身上,反覆進行排列,比較它們的性質,探索它們之間的聯繫。現在我們也來玩一個遊戲,給每個小組10張紙牌,代表了10種元素,上面寫有每種元素的原子量和主要性質,請同學們將這些紙牌進行排列,儘可能多地反應元素之間的聯繫。同學們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排出了五花八門的方案,體會到了門捷列夫面對六十多種元素和種類繁多的資料時的困惑,感受到了科學背後發現的艱辛與不易。學生們通過體驗式的方式滲透情感,價值和態度,收穫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教師如不經常置身於書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週都得到充實教師藏書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書本知識是教師的財富和智慧。一個真正的教師常常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個人研究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的一件快樂事情。"蘇霍姆林斯基這段經典的論述是我們當代教育者實現"自成長"的密鑰。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一書中也有如下的論述:"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全書,要能在書本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由於時代的向前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當代中學生信息儲存量大,追求多元的教學方式,尤其喜歡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只有獲得心靈認同感的師生關係才是最適合開展教育的前提。面臨更多挑戰的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來全面提高我們自身的素養,才能適應新時期教學改革的要求。成長可能比成功更重要,可能有人會妨礙你成功,卻沒有人能阻止你成長。楊瀾説過"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成長"。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我真切的感受到,用32年的教育歷程書寫的人生日記,無不處處彰顯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閲讀偉人的鉅著如一次靈魂的洗滌之旅和享受一場精神的大餐。高爾基曾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身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通過本次的閲讀,讓我有一種再出發的追求,回顧自己九年平凡的教育點滴,對照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理論,留給我諸多的思考和照亮了未來的教育生涯。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三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説:“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説:“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常在課後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後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着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着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都會去讚揚、鼓勵他,試着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現在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讚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彷彿一面鏡子,時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學生願意學習,愛學習,必須使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慾望,這樣我們教起來也會得心應手。那麼如何使每一位孩子愛學習,願意好好學習呢?

我想,我覺得首先從教師自己入手,抓住課堂40分鐘,教學設計過程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新穎的情境導入,精彩的教學環節,給學生留一定的懸念和思考空間等等。但有時候對後進生是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當我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第43條建議時,我眼前一亮,心裏又萌發出新的“種子”。

蘇霍姆林斯基説:“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繫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學校的磁石。一旦兒童對世界的樂觀主義的感受遭到破壞,那麼學校和家庭之間就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

是啊,學生是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人,思維水平也不一樣,每個班難免會有後進生,但有時候家長、教師或者周圍學生,會因為某個孩子的學業成績,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壓力。而大多數時候這種壓力是對孩子不利的,是會帶來消極影響的。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要向蘇霍姆林斯基説的那樣,使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使後進生因為教師或者家長側面的表揚給他帶來動力。這樣在學習上或許他會融入集體中,跟着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講,認真學習。想到這裏,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不善於去發現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閃光點,那麼以後,我要學會走近每一個孩子,更多的走近後進生,與他們真誠做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喜歡他們,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我們要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用一顆愛去關心、包容、愛他們。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五

一、通過讀書感到教師必須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通過讀書,我深刻體會到,為人師者,就要處處為人師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學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帶動學生。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和一句話,可能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學會關注每一個活生的心靈,用“真愛”去發現和培養孩子的閃光點,使他們推掉壓在無形生命自卑的巨石,發揮每個孩子的潛能,讓每個孩子的心裏都灑滿陽光,特別是殘疾孩子。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他們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強調身教勝於言教的道理,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範性,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榜樣。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品德、行為,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着學生。學生是極具模仿力的一個羣體,他們時時刻刻觀察着老師的一舉一動。如:在衞生大掃除中,為了使每位同學都能認真、負責地完成任務,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掃帚帶頭把衞生區打掃的乾乾淨淨,到教室裏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學生一塊打掃教室的衞生。雖然他們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師在幹,也主動的幹起來。

我班學生王榮濤是個通校生,有時候來到看到老師在打掃衞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説:“老師我來完了,沒有打掃衞生,真對不起,明天我一定早來。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園的時候,已經看到這個同學在草地上揀樹葉了。行動是無聲的語言,這樣,我不需要過多的鼓動性的語言,就已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他們都自覺地按照老師的分工,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並且在質量要求上還與老師比一比,看誰幹的又快又好。

事實證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時時事事做學生的表率。如: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教師就不能有違法亂紀行為;教育學生不怕髒、不怕累,教師就必須做到親自動手,吃苦在前,做好學生的帶頭人,否則,即使你説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養,也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二、通過讀書讓自己對工作產生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牢固樹立了教師的光輝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過學習閲讀《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我有着很深的感觸,發覺與這些優秀班主任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有時覺得做班主任工作壓力很大很累,現在卻體會到,我們的工作是充實的,意義是深遠的,職業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須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殘疾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這些智障孩子是我們的神聖事業。用愛心去感化、去關心、去教育,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裏比在家裏的還要幸福的多,對我們這些學生既要愛又要嚴。既要學知識又要學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關心學生的進步,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三、通過讀書體會到教師必須做到信任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通過閲讀《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們的一種正常需要。對於我們這些智障學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勵。作為班主任,對於這些特殊學生,首先是親近他們,尊重他們,在學習上耐心引導,生活中熱心關懷,經常同他們交談,瞭解思想狀況,抓住時機,儘量做到多表揚,多鼓勵,多給他們改錯的機會,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感受到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做到公平、公正,對一類學生嚴格要求,對班二類學生不歧視,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導。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六

看了鄭傑著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發現這是一本給教師的精神家園指明方向的書。好像與學校題目文不對題,但我還是對這本書做如下摘錄與思考。

本書第一條談到教師要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鄭傑説到,“教師如何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成為完整的一個人?像豐子愷、夏丏尊,以自己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諄諄教誨學子,像季羨林,以人格的無限魅力薰染學生。無限相信書的魅力,多讀書以滋養身心,多經事以歷練處人。”可見,教師要成為完整的人,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必須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想賺大錢,就別來當教師了。當然也不會苦於生計,衣食是無憂的。既然物質方面我們不能多求,那就往精神方面發展。

書中講到教師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幸福的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有保障,幸福的第二層樓是藝術生活。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

物質生活的追求是教師精神追求的基礎,藝術生活的追求為教師精神追求增添了色彩,教師壓力確實很大,我們要學會宣泄,要學會用藝術的方式表達,不平則鳴,鳴也要鳴得有價值,勞作中的健身總比單純的健身來得有意義。同樣,藝術的宣泄,一方面使我們的精神得以舒展,另一方面無意之中也創造了價值。説不定以後你的歌聲,你的畫作,你的文章,你的書法,你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給你帶來無窮的樂趣。這層追求讓教師以工作為樂趣。幸福的第三層是獨立思想,這層追求讓教師將教育工作當成思想的起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太累,我們的精神才是舒展的。

精神追求也可以説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書中有許多好的建議,我羅列一下標題:比如:讓我們“現代”起來,教師要繼續學習,講演使人完美,學會傾聽不容易,為自己而教,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這些都是從教師工作方面、自身素質方面的自我實現來達到精神方面的追求的。再如:教師要有赤子之心,關懷身邊的每一個普通人,教師要有靜氣,要有寬容精神,要學會做減法,捧着良心教書,保存天真,這些都是從教師的修養內涵上要求教師的精神追求,給教師的精神追求指明瞭方向。另外,書中還將教師置於改革的潮流中,在社會、市場、改革中磨練教師的精神。如:不做改革的看客,合作是競爭的歸宿,把困難當做機會,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為自己的未來投資,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師,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不會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貧乏。”我們應該為此而努力。有了自我實現的目標,有了精神追求的大方向,我們才不會在商品經濟社會迷失自己,丟棄我們的本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教師自己的靈魂都出了問題,那怎麼去影響學生的靈魂,使其正確地對待人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鄭傑講到,要我們為沉重的負擔找到良好的理由。有兩種可能導致無法承受工作的負擔:一是你沒有從工作中找到生命的影子,二是你有可能過於追求外在價值而不是內在價值。只有我們的工作輕鬆,我們的靈魂空靈,我們自己才有更好的發展,學生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我最欣賞裏面的這樣一段話:“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嚐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外一番景緻。”“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

最後還是能得的,所以不必擔心,我們得到的不是物質,我們得到的是心靈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還有節日裏,學生的祝福,課堂裏,幸福的微笑。能夠收穫這些,我們還不知足嗎?

讀完之後,總之感受頗深,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更加熱愛了。讓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書中講道:“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想想作為一個基層一線教師始終可以這樣評價自己的工作,三句話: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讓學生喜歡我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那麼我都做到了嗎,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前行?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4 篇七

《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應該是教師的一個“法寶”。每次翻起,都會有一種體會,都會有一個個成熟或不成熟的偶感。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隊成功的樂趣。有經驗的教師,在一節課上給一個學生布置2、3道甚至4道複雜的應用題,而給另一個學生只佈置1道。”書中談到了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確實在實際教學中“經驗”也是一個“新手”型教師所追求的目標,而目標的獲得則不是一日形成,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等方面不斷提高的表現。一個有經驗的數學教師在一堂課上能夠如此分層對待學生,確實是有經驗的,這個做法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既要讓優秀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得到”,又要保證基礎差、理解能力弱的孩子有所收穫,實在不易。

當然,有經驗的教師不僅僅表現如此,如何讓不同的孩子儘可能的達到大綱要求的知識水平?不一樣的學生應如何激勵他們的學習動力,如何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備一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