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1W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精品多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一

毫不誇張地説,我覺得《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以前也聽説過,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閲讀過,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涼了,又開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如飢似渴地閲讀着裏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閲讀的機會。

這裏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説:“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書教得是那麼失敗。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

曾經有位教育家説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藴”。“有人説‘沒時間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我完全贊成這句話,並深有同感,因為我就屬於這種類型。因為我老是想:“老師也是人,老師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應付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進修、培訓、評職稱、提高教學質量、早上要帶學生訓練,晚上還要訓練……忙了一天,只想坐下來看看電視、聊聊天,放鬆放鬆,哪有精力讀書?” 這幾天翻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發現,儘管現在的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他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提到了,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教師只有懂得一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才能使自己的視野變得寬廣,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光全情於自己所備課的教材內容上,因為那樣會使課堂變得缺乏情感,學生的興趣也會蕩然無存。

教師與其他職業的區別在於: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人,教師將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職業資源,不以實際的可被清點的收益取勝。這就決定了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和複雜性。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捷發展的今天,教師為適應社會的變化,面臨着許多挑戰,知識結構的變化、觀念的更新、教學技術的改進、新型教學手段的嘗試等等,都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針對社會的變化來調整自己,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給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讀了這本書後,我獲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師應享受生活”

我們生活在一個效率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快速的工作節奏,激烈的競爭,無形的壓力,使我們忘記了自己,每日象是一根繃緊的弦,整天腳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視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角鬥場,自己則是一台疲於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閒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因此,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説都是十分重要的。怎麼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藴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二、“把困難當作機會”

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每天都在發生着變化,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反之,不能適應變化,或不願改變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終究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傑為我們做了細緻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

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困擾我們每位教師的一個問題。因為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將成為我們不斷探索、改進的一個課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 “從四十分鐘裏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最近,有幸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受頗深。此書讀起來非常親切,他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他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一、“要繼續學習”

書中説到:“一旦教師停止了學習,他的工作便如同機械的運作,在機械枯燥的活動中教師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會沮喪而沒有活力。這一切都將使教師工作顯得令人厭惡。因此,學習還能拯救教師自己。”

現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必須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繼續學習能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創設情景、設疑問難、探究學習、自行解決問題”等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繼續學習同樣給我的課堂教學帶進了許多新的教學手段,從最初簡單的電教媒體——幻燈、投影,到現在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越來越豐富,教學效果也越來越理想,使知識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可以把知識化難為易,便於學生理解與掌握新知。當然要熟練掌握使用這些教學手段,需要自己不斷地學習,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的技巧,才能製作出精美而且實用的課件。 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二、“思索是一件快樂的事”

“寫作只不過是另一種説話而已,雖然寫作比説話要艱苦些,但本質上都是一種表達。我認為一個人如果要寫作必定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想説話,二是有話可説,三是會説話。” “一個人要有思想,不是憑空有的,而是能懷疑,能獨立,有鮮明的自我,思想自然就會來眷顧你”……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悦、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為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為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才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説話”、“有話可説”,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説話”

社會在發展,中國在發展,教育也在不斷髮展。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教師,在不斷髮展的現代必須樹立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借用方方校長的一句話:“要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就,重要法寶是讓學習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習慣,並讓這種習慣薰陶我們身邊的每一株幼苗,為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而努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二

一盞指路明燈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

讀完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不禁掩卷沉思。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在這本書中他將其教育教學中的實例,以平實精煉的語言,娓娓道來,輔以精闢的理論分析,內容基本涵蓋了教育教學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指導,也有對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建議。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貫穿於書的始終,使一線任教的我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書中眾多的理論發人深省,它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照耀着我前進的道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師之責

教師的責任是一盞指示燈,為教師的工作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一) 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一: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於:教育者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徵的和諧??在一個全面發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體現出力量、能力、熱情和需要的完滿與和諧。教育者在這種和諧裏看到這樣一些方面,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創造的、勞動的、審美的、情緒的、身體的完善等。”他要求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養和美育等方面得到發展。他強

調,忽視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許的,學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才能達到全面發展的要求。倘若學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養,而無品德的、體育的、勞動的和審美的等方面的素養,就既不能算完全發展,也就談不上統一的、完整的、和諧的發展。

反思:我們的現代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輕“它育”的現象。導致課程結構過於單調,課程內容過於侷限,教學模式過於統一,評價方式過於僵化,學生能力單一發展。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難度與世界各國相比是大的,但學生的創新能力卻不是強的。我國的學生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而實踐能力卻落後於人。這與我們的學校教育過分注重傳統的課業學習智力有很大關係。今天我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肩負發展學生智力的使命。但是,學生的潛能是多元的,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的多元的發展。而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宗旨,符合新時代下對人才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要求。

(二)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二: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學任務。及時地發現、培養和發展我們學生的才能和素質,及時地瞭解每一個人的志趣,這一點正是當前教學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教師的共性教育不能排除個性教育,而且必須依賴於個性教育去充實、完善和提高。

感悟:那麼在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學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們應當關注的不是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是一個學生在哪些方面更聰明。教師必須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

點和個性差異,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教師的責任在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長處,並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多種多樣的才能、天賦、意向、興趣和愛好等個性特點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獲得成功,從而樹立起自尊和自信,並最終成為社會有用之材。

(三) 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展。

教師的職責之三: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人到學校裏來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可是多麼遺憾,我們許多教師常常忘記了這一點!)怎樣發展學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來,這是整個學校教育的最尖鋭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問題之一。”他認為緊張的、愉快的腦力勞動在學校裏應占據統治地位,智力積極性是學生精神生活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

教育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諸如:學生負擔過重,學生感到越學越難,死記硬背,厭學情緒的產生,對學習的冷漠和無所事事,注意力不集中,“後進生”與“差生”的問題等等,主要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智力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培養和發展,智力精神生活沒有得到滿足。

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向就是: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我們教師要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駕馭年輕的心靈,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使思考、認識、發現、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為學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那麼學習對學生來説就不再是不堪忍受的負擔,由此也

不會再產生許許多多的災難。

(四) 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師的職責之四: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要 發展兒童的思維和智力,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學生不至於出現越學越困難的現象,幫助學有困難的學生髮展智力,就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就需要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應當達到一定的教養水平,應當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規則、結論、公式、定律),並且牢固地掌握到永遠不再忘記的程度。大師概括了10種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他認為我們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達到並具備這10種能力,這將為學生的在校學習和以後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感悟: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學會學習,有利於解放學生,減輕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養成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這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 師之魂

師德修養是教師的靈魂,而熱愛學生則是教師靈魂的核心。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把愛學生作為教師的必備品質和基本的道德修養。如果不具備這一最起碼的條件,那他(她)就根本不配成為一個教師,就必須讓他(她)離開學校,免得誤事誤己。

首先,愛學生表現在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科學用腦。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配合家長注意加強學生的營養,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開展體育鍛煉,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體魄。同時他還指出:反對教師熱衷於使用“高效率”、“高速度”的教學方法,把

學生的頭腦當作無休無止地吸收信息的電子裝置,在學生還沒有具備掌握知識的工具的那些能力時,教師就源源不斷的把新知識硬塞給學生。其結果是學生每天10至12個小時坐在那裏讀書、聽講、思考、記憶、回想、再現,為的是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將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淡的和漠不關心的態度,使得一個人只有學習,卻沒有智力生活。還有教師不應人為的排解學習中的困難,解除或降低思維的難度。所以教師要注重能力和知識之間的關係的協調,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教會學生科學用腦,充分享受智力精神生活帶來的樂趣。

其次,愛學生表現在教師要細心呵護,成就學生的自尊和自豪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要造就真正的人,首先是教師要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那些年輕的心靈,而這些心靈又是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在學生的精神領域裏,他們渴望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事實和現象的駕馭者,在他們的手裏,知識變成了力量。這種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無可比擬的人類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而這乃是通往學生心靈中點燃着“想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的那個角落的一條蹊徑。所以教師要愛護這條蹊徑和這點火花,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和自豪感,要保持審慎而細心的態度,要尊尊和激勵學生,打開學生的創作的源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讓學生心裏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讓他們的內心不造成痛苦和不幸,愉快幸福地生活。

在教育教學中的啟迪,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非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三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所以利用假期讀了一些書籍,以豐厚我的知識儲備。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一書,我談談感受較深的幾點。

一、教師要有靜氣。

教育是長期投資的事業,教師乾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點點滴滴,任何包裝、宣傳、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薰陶,一本本作業,一句句話語。所以,教師要的是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靜氣就是要靜得下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樂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義也在其中。

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受益的是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最終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為年輕教師,有的是滿腔的熱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確需要靜。需要靜下心來備好每一堂課,批改每一本作業,讀幾本好書,總結一下自己的不足,細細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嚐作為老師的樂趣。

二、教師要學會做減法

這一點其實與我們學校老師們口頭上流行的要學會“偷懶”相似。那麼,在重壓之下,我們教師該如何正確偷懶,如何把減法做得更好呢?

首先,減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勞動。

教育目的是什麼?這是做教師的首先應理清的。教師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發展,這是教師目的的全部。一旦將其他目的摻雜其中,尤其將個人目的混入其間,則會帶來無盡的苦痛。

其二,減掉那些無效用的勞動。

教師的勞動嚴格地説是腦力勞動,教育的智慧首先在於運用智慧減輕體力的勞作。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們會恍然發現我們有許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來卻起了反作用,我們為無效勞動付出了青春與心力的代價。

當然了,做減法先要做加法。在我們的頭腦中加入知識,用知識來修煉智慧;在心靈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揮我們的軀體。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緒化反應之後,才能在繁瑣的事務中找到一個支點,依靠這個支點,我們才能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三、教師要有寬容之心

寬容很不易,才成為一種美德。當面對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孩子們時,如果我們只以個人的眼光去取捨,唯獨偏愛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髒孩子、調皮的孩子、被父母遺棄的孩子,那麼我們尚不具備寬容精神。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邁入了一個多元化的世界,進入這個世界的資格就是具備寬容精神。寬容不易,才使寬容成為美德。 寬容不僅在面對異己時有用,對自己的衝突着的人性而言,寬容意味着造福於自己。寬容會使我們掙脱身心的一切束縛,使我們每一天都很自由。

是呀,陶行知先生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讓我們教師學會寬容,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讓學生感受到愛和友誼的先決條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同時寬容也會使我們教師處事變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變智育中心為以人為中心,造就一種民主的教育、生動活潑的教育,這不正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嗎?

一百條建議,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新鋭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四

作者在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教學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學生昨天上課時都懂了,但今天上課時,卻已經模糊甚至忘記了。

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

上一章作者説到學習新教材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膚淺的理解層面,並避免在第一次學習時犯錯誤,而今天文章的重點在於“為了掌握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學習的遞進。

因為作者是前蘇聯人,書中例舉了很多他在教授語言語法方面的例子,看起來有些讓人不明深意,但我們只要將俄語換成漢語就不難理解。

看到這些語法,我就想起國中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語文課本後面的附錄內容。這些內容都沒有正式印在課文正文裏,但她也帶着我們仔細地從頭學到尾地學習了一遍,其實這些恰恰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還有國中的政治老師在講解原始社會的一些篇章時,就採用了列出問題讓我們分組討論尋找答案的方式。這也印證了作者所提到的“在歷史課上和語文課上,對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讓學生尋找剛剛講過的教材中的因果聯繫和意義聯繫。”

學習新教材時思考得越多,越有助於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看來關鍵就在於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思考得更高效,不僅可以減少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還可以縮短回課的時間,增加講解新內容的時間。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在家庭教育方面,閲讀可以讓思考更充分,特別是持續的親子閲讀。一個較長的故事往往需要許多天才能讀完,每天不僅需要傾聽,還需要對過去故事情節的回憶,還有故事前後發展的關聯。這時,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作為承前啟後的鋪墊。在一個故事講完以後,留下的就不只是“又聽完了一個故事”這樣的簡單印象,還有這個故事值得被書寫的那些因素。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五

當我看到周成平教授的《給教師一生的建議》中第一個建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時,就被它深深吸引。此書結合優秀教師的經典案例分別作了深度反思,給予我們深刻的教育啟示,可以説處處讓我感動,處處令我深思。"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教學,更需要教師的耐心","別讓後進生成為教育的遺憾","腹有詩書氣自華,做個閲讀教師"……讀此書,讓我感覺彷彿與一位身邊的教育工作者暢談日常教育感悟,沒有板着面孔的故作高深的説教,有的是一個個教育生活中的真實、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中藴蓄着豐富的教學智慧;有的是時而會心的一笑,掩卷沉思,滿口餘香,受益匪淺。尤其是第一條建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我感觸最深。

"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本質,教育學生的關鍵就在於愛,表揚也好,批評也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愛的本質是沒有差別的。""激勵、賞識、參與、期待",給予每一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尋找一切機會教育學生,把學生都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好公民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做到的。

我也是一名國小教師。國小教師的工作是平凡而又瑣碎的,每天我們都會累的疲憊不堪,每天我們又都會忙得不亦樂乎。是什麼使我們教師甘為人梯,勤勤懇懇呢?我想那一定是我們教師們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愛,是這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大作家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教育的基本準則。教師是紅燭也好,是園丁也罷,總之不熱愛學生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不熱愛教育的老師更不配為人師表。

自從踏上這個崗位,我是努力這樣去做的,我努力去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在工作和學習中也有了較為深入的體會。

有付出就有收穫,當我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我感到了無限的欣慰和滿足。教師節時,看到孩子們那樸實爛漫的字跡映在一張張美麗的卡片上:"老師,祝您節日快樂!""老師,你辛苦了!"我被深深感動,有了這麼多的信賴和支持,也更加堅定了我"一輩子做一名好老師"的堅定信念。

《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是一份精神大餐。讀完這本書,讓我重新理解教師這個職業,讓我重新去思考,它將讓我真正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從而更深愛她。師愛是教育領域裏一向堅持的基本準則,是教育的起點,是教育成功的橋樑。"愛"是啟迪學生智慧的金鑰匙,可以激勵學生的成長,潤澤學生的心田,照亮學生的人生。我將和千千萬萬的教師一起,把領悟到的教育理論的真諦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教育中實踐"愛",在教育中揮灑"愛",把愛進行到底!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六

陶行知先生説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希望而不是讓他們沉浸在過去失敗的陰影裏。這學期利用平時空餘時間,認真研讀了周成平著的《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本書分為“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篇”四個部分,闡述優秀教師感人的事蹟,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造的風采。其中的教育觀點讓我有了深刻感悟。用真愛去進行教育。要真愛,不能溺愛,更不要假愛。

不要進行傳統家長式的愛,面對日新月異的學生,我們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的眼光觀察學生,用專業的手段對待學生。學生在學校中學習生活時間長。我們不要為了容易管理,一切都替學生包辦,要積極培養學生自管自學能力。學生害怕教師內熱外冷的表情,學生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新時代需要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及時改正每個學生的缺點,相互學習。

我們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所以在教學中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學生思維活躍像一張白紙,各人發展情況,有的比較正常,有的比較超前,還有的比較滯後,花的開放是有時間的,我們要慢慢等待,對每位學生都應該充滿期望,我們教師要養育好性情,以愉悦的、積極的心態陶冶自己,感染學生。從學生的角度教書,讓快樂陪伴着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在課堂提問中要耐心等待學生的回答。我們的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不要讓學生沉浸在失敗陰影中,有希望的學生才能激發潛能。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作為一名教師,要主動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贏得自身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和知識,不斷地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和教育教學的能力。隨着教學實踐的增加,新問題、新矛盾也接連不斷的出現,要想自己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師,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教師只有不斷讀書學習,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帶着微笑進課堂。面對着學生,老師的一個微笑,能夠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心與他們的心相連。老師帶着微笑進課堂,給學生一種莫大的親和力,而這種親和力一定使老師的魅力倍增,也必將給學生帶來巨大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毫無疑問,自己的教學質量也必然得到提高。老師的微笑,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

不要吝嗇讚語。莎士比亞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在日常教學中,老師要多表揚學生,要用誠摯的心、真誠的愛,去善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待後進生,要及時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那麼誰能欣賞孩子,孩子定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我們要學會愛與欣賞學生,讓我們的愛,我們的欣賞如智慧之陽光照亮學生。愛是啟動師生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聯繫師生心靈橋樑的通道;愛是創設良好教育生態環境的瑰寶。

總之,《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是一份精神大餐。讀完這本書,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知道了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我將把領悟到的教育理論的真諦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教育中實踐“愛”,在教學中揮灑“愛”,在教育事業上把愛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