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造讀後感多篇6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創造讀後感多篇600字

知識的專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富有創造力的人通常被認為是古怪的,甚至是自負、自私和冷酷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創造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創造讀後感1

曾記得,一位小孩在火車上做實驗點燃了車廂,結果被列車長痛打了一頓,但他在任何環境中,仍然堅持不懈地探尋科學;曾記得,一位青年為了人類能從無邊的黑暗中走出來,他進行了千百次實驗,終於獲得成功,並將人類帶入了光明的世界。他就是愛迪生,被全世界譽為“發明大王”的科學家。大家不難從他身上尋找到那股驅使他走到成功殿堂的動力,那便是創新的精神,他不甘於人類現狀,勇於創新發明,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像他這樣有創意的人生才夠味啊!於今,當我在學校看見同學們齊心協力製作科技作品時;當我在校外看見能工巧匠的精妙作品時;當我從電視中看見高科技創造的遨遊太空中的產品時,我開心極了,因為我看到了人們都已繼承了先祖們的.創新精神,且已發明光大,碩果累累,這使我無比欣慰和自豪。

“21世紀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一個國家的發展與否,關鍵在於本國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在生活中,我讀懂了這句話的含義,它使我深刻地領悟到:若把國家建設的成功,比作一座大樓,那麼,壘成這座大樓的一磚一瓦便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們;若把國家發展的成功比作一條大海,那麼匯成這條大海的一點一滴便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們。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大家要加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集體、個人,只有創新精神才夠味!

創造讀後感2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四種財富創造的情況,從人與人的利害關係作為出發,第一種是利人利己,第二種是損人利己,第三種是損己利人,第四種是害人害己。利人利己的財富創造方式肯定是最佳的選擇,書中以賣雞蛋為例,雞蛋作為商品能夠給買房帶來營養價值,能為賣方帶來經濟價值,這種互利雙方的形式,肯定是值得讓人長期維持的。這讓我聯想到了平時生活中人們在交易時的利益問題,若能夠創造出對彼此都有益的價值,公平與誠信便是雙方務必要達到的。作者提到,經濟學説到底,它的奧妙就是平等自由人之間的合作。這不難理解,譬如在簽署一個合同的時候,若是一方老想着要壓榨另一方,不平等的產生,自然會影響財富的創造。所以,在一個自由平等的氛圍下,財富的.創造速度才會加快,人與人之間才能夠達到互利共贏。

作者提到的“損己利人”也就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別人,乍看你也許覺得是一件好事情,當然社會需要我們擁有樂於助人的精神,但是“損己利人”的方式並不適於財富的創造。因為收費會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互相的無償的服務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損己利人”這件事,雖有它的社會效益,但是經濟效益怎麼樣還值得商榷。

財富的創造需要知識的創造,作者在書中提到關於“創造知識”與“傳播知識”的區別,創造知識的大學是一流的大學,而傳播知識的大學只能算是三流大學。而一流大學的出現,總體上還是得益於一個自由平等氛圍,只有在一個平等的氛圍中,思維才能夠得以開拓和發展。何嘗不是這樣呢,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財富創造的基礎還要得益於知識的積累與創新。

雖説是在討論如何創造財富的問題,本書還是談到了許多關於道德與法制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平等與財富創造之間的關係。我們每個人看似都在追求財富,也就是物質與金錢,但是其根本目的還在於追求幸福與快樂,財富只是我們在達到最終目標之前的一種積累。遵守平等的原則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彼此雙方之間的利益,只有互利的才是持久的。

創造讀後感3

工匠精神是一個人的積極的意識形態的總結。它既是一種平凡的體現,亦是一種偉大的昇華。其平凡,在於無論何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其偉大,在於,它源自人的真善美,源自人的真性情,它不是教條式的灌輸,而是真誠的心的交流,它不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的堆砌,而是充滿佛性、修身養性的禪宗智慧。

工匠精神讓人懂得:一切煩惱皆源於心。俗語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説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於人心的偏移,煩惱之人失去了那份對工作的敬畏心、榮耀心與喜悦心,失去了那份對工作最本真、最初衷、最原始的熱情與熱愛,以一顆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追求一種簡單、粗糙、膚淺的滿足,追求一時的浮華,視工作為獲得金錢、名聲、權利的工具,殊不知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追求。如斯追求,帶來的滿足,必然只是曇花一現,何來長久?打工的狀態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態。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這裏談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貴賤,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心性。如果説“我是誰”、“我應該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是始於生命意識的覺醒,是重新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那麼在面對工作之前,請先自問“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的價值到底在哪裏”。

工匠精神讓人領悟: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入水。不如山,不能堅定;不如水,不能曲達。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動力的源泉。空有夢想,永遠是空中樓閣,人生有夢,重在執行。工作,即是實現夢想的開始。工作不僅僅是一種換取物質利益的行為,更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價值的呈現過程。如何由一個打工者,變身為工匠,那就用“心安、心慈、心正、心明、心定、心誠、心寬、心謙”的正道去面對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用“先做人,後做事;先專注,後專業;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為,後有位”的正念重思成敗,引領生命新航道。

工匠精神讓人知覺:擁有知識,不等於擁有常識。人的一生在不斷追求着知識,卻漠視了常識。常識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細心、給予心、責任心。工作中,我們強調着顧客滿意、符合標準、零缺陷,卻又不斷出現着客户投訴、不達標準、產品返工甚至廢棄的現象。人們犯錯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不犯錯的能力,而是沒有絕不犯錯的心態。很多人忙着的不是創造新價值,而是製造新問題。工匠精神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的科學態度。它不僅培養髮現問題的意識,確定和定義問題的能力,更培養解決問題並執行的能力。信息技術的革命,科技的高速發展,讓現代人適應了快節奏的旋律,忘卻了慢的味道,就像孩童都想拼命奔跑起來,卻不願意好好學習走路。

創造讀後感4

作者通過書中大量領域(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傑出人物的事例來説明心流(不斷激勵他們的是參與這些活動時所感受到的體驗的性質)理論的重要性。

新觀念或發明不會自動傳遞給後代。以符號為中介的知識存在於身體以外。它無法通過銘刻在染色體上的化學密碼來傳遞,而必須進行有意識地傳承與學習。

在文化進化中,可以與基因進行類比的是模因。語言、數字、理論、歌曲、菜譜、法律及價值觀等都是要傳遞給子孫後代的模因。天才必須經歷磨難的這種刻板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浪漫化思想創造出來的神話,支持它的證據來自孤立的、非典型的歷史時期。某個時期某個地方的創造力水平不只取決於個人的創造力,它還取決於新穎的觀念能否很好地符合各自領域和學界的要求,得到這些領域和學界的認可並由他們來傳播着這個新觀念。

創造力來自構成系統的三個要素之間的互動:包含符號規則的文化、給某個領域帶來創新的人、以及該領域中被認可、能證實創新的專家。詩人和作家用文字對抗現實的混亂。講故事是避免人們彼此遠離,避免文明生活的結構分崩離析的重要方式。

領域可以通過幾種方式來促進或阻礙創造力,其中有3個特別相關的主要維度:結構的清晰度、文化的中心性和知識的可獲得性。創造力的過程始於有個謎題要解開,或者某個任務需要完成的感覺。也許有什麼事情不對,有什麼地方存在衝突、緊張關係或需要滿足的需求。在某些情況下,創造力過程始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設定的目標,這個問題是其他人提出的或是隱藏在領域的發展現狀中的。

創造力不是由外部因素決定的,而是由人們堅決要做成某事的決心決定的。選擇什麼地方需要對個人特點與他們所從事的任務進行權衡考慮。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選錯了環境可能都會妨礙創造力的施展。從個人創造力發展到文化創造力需要有天賦、訓練和很多好運。如果接觸不到領域,得不到學界的支持,一個人便不會有得到認可的機會。

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遇到恰當的人是在某一領域中起飛的必要條件。天時地利顯然很重要,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天時與地利的交匯點上,即使他們意識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該怎麼做。創新者的人格一定能夠適應特定的領域以及特定學界的條件,但這些條件會隨着時間的不同、領域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洞見通常來自有準備的頭腦,也就是那些對某個問題進行長時間努力思考的人。一般來説,問題主要有三個來源:個人經歷、領域的要求和社會壓力。這三個靈感來源常常會協同作用、相互交織。雖然複雜的、令人興奮的環境有助於提供新的洞見,但大部分創造的過程卻需要比較單調乏味的環境。如果對事物及其運作方式沒有好奇、驚訝和興趣,那麼想要找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很難的。

創造讀後感5

事實上,不可能基於對某人早期天賦的評判來斷定一個孩子是否在將來具有創造力。低智商會妨礙取得富有創造力的成就的原因很明顯,但高智商也會損害創造力。一些高智商的人變得很自滿,安於現狀,失去了創新所必需的好奇心。只是為了獲得功名利祿的人,也許能努力前進,但很少能有足夠的動機去做分外的事情,去冒險探索未知的領域。

一個分化而不整合的系統是混亂的,而非複雜的。一個整合而不分化的系統是刻板而餘的,他也不是複雜的。進化似乎更青睞複雜的有機體,即既是分化的又是整合的有機體。識別領域中創新的難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域的模因和規則是如何被組織起來的。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對創造性能量的控制,不要讓它毫無方向地被浪費掉。

作者認為需要掌握將日常任何活動轉化為產生心流的機會,對生命奇蹟的好奇與敬畏為背景,探索並加強目前所缺乏的特點,學會從開放轉變為遵從。心流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取決於產生心流的活動是否複雜,它是否引發新的挑戰,帶來個人的成長以及文化的發展。

重要的不一定是天賦的絕對數量,而是在特定環境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富有創造力的人本沒有職業,他們創造了職業。當被問及最令他們感到驕傲的成就時,很多被訪談者(男性和女性幾乎一樣多)都提到了家庭和孩子。父母對這些富有創造力的人擁有好奇心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少數父母的影響是負面的)。

從有創造力地使用心智能量的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不同也許在於他們把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注意力留給了創新。具有天賦的青少年必須花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天賦,這通常意味着與其他青少年相比,他們獨處的時間更多。因此總體來説,他們的快樂較少。有動力去學習、成為專家,去創新、想出新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樣做可以獲得非常現實的物質好處。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的是:體力、認知能力、習慣和個人特點,以及與學界或與領域的關係。

生命之熵無法永遠被控制住,死亡遲早會阻擋發現之旅。回報,無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都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公眾的認可和稱讚當然不是真正富有創造力的人所必需的,但他們也不會拒絕認可和稱讚。

儘管個人創造力可能無法帶來財富和名聲,但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它卻能完成更重要的事情:讓每一天的體驗更有生氣、更愉快、更有回報。創造力對於人類未來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創造力可能具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所以應提高創造力的能力和發展出新的評價方法的能力,以便用這些方法來評價富有創造力的新觀點的影響。

Tags:讀後感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