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文讀本讀後感(精選1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2篇《人文讀本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文讀本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人文讀本讀後感(精選12篇)

篇一:人文讀本讀後感

工作快一年了,我開始已經習慣現在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通過閲讀《教師人文讀本》,我感受最深的是愛。不管是站在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我切身的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傾注的愛。這種愛是一種自覺、真誠、持久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對孩子的愛。”

關愛學生是教師的義務,可以説是教師全部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矗關愛學生往往從一些平常、瑣碎的小事做起。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學會理解、信任、賞識和支持學生。讓學生在愛中學會愛,在尊重中學會尊重,在理解中學會理解。教師的愛是給與全體學生的,教師要有一顆無私的心,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學生,尤其是那些比較後進的學生。這樣教師才能在教育的園地裏大展身手。

當然,教師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的嚴格必須以愛為基礎,不能讓它變成讓學生害怕、敬而遠之的“嚴厲”;另一方面,嚴格有必須要對愛有所限制,不能讓它變成對學生的溺愛和放縱。裴斯泰洛奇告訴過我們:“用單純的慈愛辦教育史沒有用的,只有慈愛和威嚴互相結合才行;因為要一個人去披荊斬棘,是絕沒有出於自願的,必須使他逼於形勢,不得不然,逐漸鍛鍊成為習慣。”教師既要對學生嚴而有格,制定正確的培養目標;又要嚴而有度,給學生提出“可望又可及”的具體目標;還要嚴而有方,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於接受。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沒有老教師那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通過閲讀《教師人文讀本》,我知道,要用我的愛心去換取學生進步的信心。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向學校中的優秀教師前輩看齊。

《人文讀本》中有一篇關於陽陽的故事。陽陽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他樂於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於向老師表達他心中的不滿。樂於與老師共同努力,爭取成功……融洽的師生關係,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親合力”,陽陽遇上一個好老師。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着也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親其師而信其道”。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課堂上師生平等

教師要確立“學生是課堂生活的主人”觀念,要看到學生的潛能,尊重、信任學生,熱情地激勵、鼓舞和喚醒,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討論,使課堂學習成為師生心靈彼此敞開、融洽對話的過程,學習才真正能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快樂活潑的自主活動。

首先,師生共建“民-主”的教學氛圍。“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我經常在課堂上範讀,有時侯難免會讀錯一些字,學生會毫無顧忌的指出來,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後知困,學而後知不足,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平等對話,彼此有了收穫。

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並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於發言的學生不帶着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

有一次,學生告訴我:課上舉手發言,一直生怕出錯,所以不敢舉手。我和藹的對他説:“大膽地舉起你的手,別害怕,即使錯了也沒關係。”以後,只要他怯怯地舉起手,總是請他發言,經過一段時間,他再也不怕了,課堂上總能看見他的小手。

教學活動是學生知、情、意的綜合體現。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於一體的師生對話,會保護和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動、成功展現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帶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課外師生心靈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鬆、自然的心靈交流,架起一座師生間心靈的橋樑,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學生揹着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教師觀察每個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時機地和學生説。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齊。”“今天你精神特別飽滿,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會超過昨天。”諸如此類的話,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讓他們心情愉快,充滿信心開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時,校外偶遇學生,這是培養師生感情,調節學生心理的好機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或生活情況,鼓勵他們不僅在校做好學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會上要做個好少年。如“你去哪裏?星期天過得快樂嗎?”,“幫媽媽做事了沒有?”“作業完成了吧?有沒有困難?”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如父母般的關懷,內心感到温暖和親切。

再如:教師在批發作業時説上幾句話,如“進步了,繼續努力!”,“如果你把字寫端正點那該多好!”前者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受到鼓舞,增強前進的動力。後者對學生委婉地進行批評,比直截了當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這樣,學生們也從老師給他們的熱情的、語重心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這一做法,使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得以消融,幫學生辨明瞭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蘇霍林斯基説:“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裏,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絃,使校園不只是成為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精神的家園。

篇二:人文讀本讀後感

這周,我讀了《新人文讀本》,這本書非常有教育意義,每一個故事都宛如心靈雞湯,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一共有八個單元:童心是一隻蝴蝶;學會微笑;一生的功課;成長的快樂與憂傷;滋潤心靈的清泉;只有愛才會教人愛;我的動物朋友們;你好,大自然。其中我最喜歡“滋潤心靈的清泉”,讀着它,好像心裏的那股清泉的門閥“啪”的一聲被打開了,好美好輕。

從童心是一隻蝴蝶中捉一隻蝴蝶,()從學會微笑中取一朵微笑花,從一生的功課中借一張滿分試卷,從成長的快樂與憂傷中找一張照片,從滋潤心靈的清泉中鞠一捧清泉,從只有愛才可以教人愛中拿一顆愛之水晶,從我的動物朋友中捧一米陽光,從你好,大自然中沾一滴清澈的露珠。最後把這一切的一切都捏在一起,就變成了《新人文讀本》――那一碗心靈雞湯。

在這碗心靈雞湯裏,有很多元素,“喝”下它,它會教你很多,它會教你快樂,它會教你寬容,它會教你細心……

讀着這本書,會感覺就像聞着春天的花香,就像躺在夏天的草坪,就像走在秋天的小路,就像站在冬天白雪皚皚的樹林中。

篇三:《人文讀本》讀後感

《人文讀本》中有一篇關於陽陽的故事。陽陽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他樂於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於向老師表達他心中的不滿。樂於與老師共同努力,爭取成功……融洽的師生關係,孕育着巨大的教育“親合力”,陽陽遇上一個好老師。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着也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親其師而信其道”。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課堂上師生平等

教師要確立“學生是課堂生活的主人”觀念,要看到學生的潛能,尊重、信任學生,熱情地激勵、鼓舞和喚醒,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討論,使課堂學習成為師生心靈彼此敞開、融洽對話的過程,學習才真正能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快樂活潑的自主活動。

首先,師生共建“民―主”的教學氛圍。“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我經常在課堂上範讀,有時侯難免會讀錯一些字,學生會毫無顧忌的指出來,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後知困,學而後知不足,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平等對話,彼此有了收穫。

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並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於發言的學生不帶着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

有一次,學生告訴我:課上舉手發言,一直生怕出錯,所以不敢舉手。我和藹的對他説:“大膽地舉起你的手,別害怕,即使錯了也沒關係。”以後,只要他怯怯地舉起手,總是請他發言,經過一段時間,他再也不怕了,課堂上總能看見他的小手。

教學活動是學生知、情、意的綜合體現。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於一體的師生對話,會保護和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動、成功展現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帶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課外師生心靈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鬆、自然的心靈交流,架起一座師生間心靈的橋樑,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學生揹着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教師觀察每個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時機地和學生説。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齊。”“今天你精神特別飽滿,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會超過昨天。”諸如此類的話,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讓他們心情愉快,充滿信心開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時,校外偶遇學生,這是培養師生感情,調節學生心理的好機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或生活情況,鼓勵他們不僅在校做好學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會上要做個好少年。如“你去哪裏?星期天過得快樂嗎?”,“幫媽媽做事了沒有?”“作業完成了吧?有沒有困難?”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如父母般的關懷,內心感到温暖和親切。

再如:教師在批發作業時説上幾句話,如“進步了,繼續努力!”,“如果你把字寫端正點那該多好!”前者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受到鼓舞,增強前進的動力。後者對學生委婉地進行批評,比直截了當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這樣,學生們也從老師給他們的熱情的、語重心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這一做法,使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得以消融,幫學生辨明瞭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蘇霍林斯基説:“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裏,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絃,使校園不只是成為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精神的家園。

篇四: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寒假生活,讓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多麼的令人羨慕,我們是教師,也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清除電腦中的垃圾文件時,發現了這本電子書――《教師人文讀本》,還是大學時下載的。便打開慢慢品味當年的感覺,讀過這本書後,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

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大學中學習的很多數學理論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説:“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課改為我們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説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D?D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篇五: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不普通的工作。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自己該怎樣來完善自己的責任,因為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們,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不過想要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説:“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小到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們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説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就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篇六:《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假期我繼續閲讀了《教師人文讀本》,在嚴寒的季節裏卻給我帶來了一股徐徐的暖意。我細心品讀着書中的每句話,領會着古人思想,頗有感觸。

有句話説:“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説是品德高尚的人。

總之,學會尊重學生是教師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職業素養之一。學會尊重、學會忍讓、學會理解、學會關愛,這是一名教師從幼稚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教師教育智慧的體現,更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昇華。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篇七:《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這本書真是一本好書。剛捧起這本書時,我就被錢理羣教授的序《我的教師夢》所深深吸引,文章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教育的含義,對教育的提出了新的詮釋,讓我深深地感悟到教育的真正的內涵,更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做好一名新時期合格的教師,履行好自己神聖的職責――教書育人。

教師從古至今都是人們所崇敬的一個職業。做為一名教師,從我從事神聖的教育事業第一天開始,我就想盡量把事做得最好,儘量讓人生過得充實,以便以後當自己回憶起走過的路時,不因自己虛度年華、碌碌無為而悔恨,可以向人們自豪地回答 “我為什麼而活着”。作為育人的使者,我們的肩上擔負着太多的責任,每天面對着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老師有着無限的信任和敬慕。為了讓我們教育的學生能夠學有所獲,我們付出多少愛、多少時間都是值得的。

在通讀《教師人文讀本》時,每當看到書上的精彩片段時,總是不停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的態度,感歎自己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育每一個人。”這句話使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也就是説教育的本性是育人。在育人方面杜威曾説:“我相信――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考慮加以掌握。”對此,我深有感觸,作為一名老師要從事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孩子們成長的生理心理規律。在教學過程中,若是一味的強行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不考慮學生們的興趣與習慣時,結果會適得相反,甚至可能抹殺了孩子們的許多天性。對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也經常困惑、煩惱,甚至痛苦,但為了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出自己的教育成果,往往過多地去注重學生的成績,在教學過過程中,不斷地把書本中的知識強灌給學生們,不去考慮學生們是否有興趣,是否是在快樂的學習,不顧學生的能量、興趣和習慣。

《教師人文讀本》中的名言警句如醍醐灌頂,讓我對如何做好教學工作,教育學生,瞭解學生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只有充滿人性、人情,充滿愛心才會培養出素質健全的學生。對於學生的教育,不能只是一味的從自己的想法去考慮,要學會了解孩子們的心態,要教育學生首先學會做人,其次是學習,讓他們在輕鬆的狀態下去學習知識,那樣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教師是人生中的一面鏡子,如果讓自己的學生不能做什麼,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這樣,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才能夠理直氣壯,才能夠挺直腰桿,才能夠做學生們的鏡子,讓他(她)們能有個明確的道德方向,能夠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為一個正直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之,《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

篇八:《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在學校的組織下,假期裏東校的教師們紛紛借閲優秀書籍,浸潤在這種讀書的氣氛裏讓我覺得心靈得到了迴歸。先介紹一下我讀的這本書――《現代教師讀本(人文卷)》是由王棟生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於2006年7月出版,內設八個部分,分別是:獨立精神與人格理想,教育者應當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實現平等,責任與操守,生命在於精神追求,愛的歌唱,修煉你自己,直面中國教育。只是讀這些標題,我就已經被深深地打動了,思緒立刻開始了延伸。翻開書頁,我立時覺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學士哲學家科學家的思想和精神。讀書是一次精神之旅。

讀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獨立之人格對於人的意義,再次深切地體會到魯迅先生的偉大;讀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時看日出”一句警醒我無論何時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義;讀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讓我認識到他作家、學者外的一面,即作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嚴肅、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寫道:“教育界中人,無論是辦學校的、做校長的、當教師的,都應當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應該把它當作手段。”如果把教育當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結果不僅不利於學生的“發榮滋長”,而且還會“兩敗俱傷,一塌糊塗”。對於教育的目的,他説“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認為,如果學校太“重視學業,忽略了做人”,學校就成了“學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遠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遠一樣”。所以,他説:“教育者須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對於教育,須有堅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別反對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對某些人將教育作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潔,做學問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為,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為師之道。聯想起目前社會上的一些辦學現象,不禁讓人搖頭。正本清源,才能給學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説到“信仰”,我想起一位當代著名的語文教師,為我們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書生。他的故事,廣為流傳。最動人的莫過於那100多封申請做教師的信了。我曾數次聆聽他的講話,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學時代,撇開他的教育經驗、教育方法不談,我深深感受到他內心中充滿了對教育的崇敬、對教育的尊重和熱愛。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講話沒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講話沒有一處不讓聽者產生激動的心情。“唯有源頭活水來”,具有對教育的忠貞信仰,才促使他這般堅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對教育者發出的警示是切實而必要的。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也許很多人並沒有想過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內)。身為人師,面對眾多稚嫩而充滿渴求的目光時,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純正清潔,擁有積極熱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擔當得起“教師”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許多反覆的情形,工作中難免產生消極情緒,然而我們不會忘掉最初的理想,這也許才是普通教師的真實狀態。也許我們大多數教師都是人羣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們的心中卻是目前的唯一。始終保持對教育的忠貞和熱情,做孩子們的陪伴者和領路人,這就是我――一個普通教師的教育信仰。

篇九:《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應試教育的陰影,導致了師生關係的緊張,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影響了學生自由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養成與發展。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責任來自教師。要改變這局面,我認為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在教學過程中優化實施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具體地説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

研究表明,愛好是人一種趨向性的心理特徵。一個人當他對某中事物發生興趣愛好時,他就會主動積極、執着地探索。我們都知道,科學家法布爾,從小喜歡昆蟲,常常迷到了忘我的境界。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好,促使他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觀察,從而寫成了一部10卷集的鉅著《昆蟲記》,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產。

陶行知曾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愛好,給學生一種期待的目光。面對學生眾多不足稱道的小愛好,老師應多一份理智,少一份衝動。

二、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一種進取的力量。

差異普遍存在。人的知識有多少,能力有大小,學生是一個有着強烈求知慾望的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的差異,不能以教材和考綱為本,必須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給有差異的學生一份公正,讓他獲得一種進取的力量。

今年,我班來了一位在村小讀書的同學。每次讓他讀課文,他總是默默站着。後來,我得知以前老師從不提他讀書,而且自己也不願意讀。我琢磨他也許朗讀水平差,且心理存在障礙。前幾天,我課前悄悄地給她佈置了上課朗讀任務。課上,他果真讀了起來,雖然聲音小,但很認真。我知道他已經邁出了成功的一步,心理不禁暗暗高興。現在的.他讀書聲音越來越響,而且還帶有了一定的感情。

為此,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要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去關心他們,要有包容的愛心去激勵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他們的轉變。

三、尊重學生的權利,給學生一個平等的機會。

我們的學生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我們教師沒有理由不尊重學生的任何權利。劉巖是班級裏令人頭痛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而且調皮、不聽話。一次,我請附近的同學星期天到班級了佈置教室,許多遠路的同學紛紛舉手,我讓他們把手放下,惟獨他高舉不放。接着他請求道:“老師,給我個機會吧。”我思考了一會兒,點了點頭。星期天,他準時到了,整個人影似乎脱胎換骨。星期一,我在班會上表揚了他守時、做事認真負責。

捫心自問,我們教師常常一副嚴肅的面孔,有多少次自覺不自覺地拒絕了學生正當的要求?多少次有意無意地剝奪了學生正當的權利?學生又有多少次失去了發展自己的平等機會?

四、尊重學生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理的土壤。

隨着學生的年齡增長,他們往往會把自己的苦惱、心事和祕密隱藏起來。只有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確實遇到知己,才會袒露心跡,真心請教。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作家收到了一位高三女生的來信,説自己深深敬佩並愛戀着她的老師。老師的妻子病逝了,看着老師疲憊的身軀以及敬業的精神,她決定放棄大學聯考,做他的妻子。作家立即回信:我尊重你的想法,並佩服你的勇氣和真誠。但生活是一片天空,你是展翅欲飛的小鳥,不要過早躲在安樂窩裏,應該張開翅膀,放飛理想,在大學聯考中一搏…幾年以後,那位作家又收到了高三女生的來信:我感謝你對我情感祕密的尊重。我看了信後,妥善處理了與老師的關係,刻苦學習,考取了大學…

為此,教師在與學生相處中,應當主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祕密,給學生一份自我料理的土壤。

尊重學生個體,營造一個讓他們樂於生活其中的温馨世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善師生關係,切實優化素質教育的人文環境,才能喚起學生生命的全部熱情,使學生心扉得以敞開,情感得到釋放,能力得到發展,個性得到張揚。

篇十: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讀了只後,我的感觸頗深,一代名師的教誨和許許多多的和我們一樣的老師的心得體會,都讓我受到了洗禮和教育。不錯,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

先輩、前輩和同輩中有不少楷模,為我們樹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愛,惟有了愛,我們才能成為一個育人之人。

《教師人文讀本》裏面的文章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每篇文章好像都在寫我們教師。在讀“夫子循循善誘人”之時,第一篇文章《名師》就深深打動了我。文章中記述到的幾位老師,都是一些知名的大師,從一些零碎小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一個老師的不俗之處。從這幾位老師身上我們不但看到了無愧“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這句話的亮點,而且深切感到教師是每一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榜樣。

自從參加教育工作開始,就希望自己做一個好老師。然而就我一個人的力量,一個普通的國小教師,傳遞文明、光耀民族説不上,但是為人師表深刻記在我的心中,總希望能夠儘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的生活能夠豐富多彩一些,對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國家儘可能少一些負擔,他們的後代同樣能夠得到愛和幸福。如果做到了這些,那我就無愧“人民教師”這光榮稱號。雖然我無法作一個偉大的名師,但是我可以做一個響噹噹的好老師。

教師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張對照表,如果讓我的學生要去做什麼,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所以我必須具備合格的人格。這樣,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才能夠理直氣壯,讓他們能有個明確的道德方向,能夠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雖然我不能保證我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永遠不犯錯,每個人做什麼事都講原則,但我希望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氣質的同時,同樣不失人格。一個老師,不是能夠回答學生的所有問題,而是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出很有效的獨特的建議。。在不到一年的實際教育工作中,漸漸發現這才是學生最需要的,並且能夠感覺到學生什麼時候需要什麼幫助,因為學生往往不習慣去請教老師。這是教育中存在的一個矛盾。找學生談話時,偶爾也能夠給學生幫助,讓他改變了一段時間。可是正當我有成就感而感到滿足時不禁感歎,一個學生不是隻有教師在教育,而是全社會在教育,是人類的共同責任。只有這樣,人類文明才能得到延續、進步和發展

篇十一:教師人文讀本讀後感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滿足於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只知識,而應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修養。教師人文素質是教師實現職責與自我價值的必然選擇。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人文知識,二是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識不一定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雖然構建在人文知識之上,也隱含在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實踐活動當中。人文素質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處理與自然、社會、他人的關係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會屬性方面的問題。它通過觀念意識、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的外顯而展示個人。

教師是人生中的一面鏡子,如果要讓孩子做什麼,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所以我必須具備人格。這樣,我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做孩子們的鏡子,讓他們能有個明確的道德方向,能夠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人文素質,這與其特定職業功能有着本質聯繫。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完成培養人的任務。從教學目標來看,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質,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人,在挖掘學生潛能的同時尊重學生的自由和價值;從教育理念上看,教師必須具有相當的人文素質,樹立較好的教育理念,能對社會上流行的種.種現象和思潮進行相對正確的評判,並將其純化。從教學內容上看,在科學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傳授科學知識也需要較高的人文素養。這是因為:⒈教師本身對科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有一定的評判,而要提高評判的水平和層次,不得不提高其人文素質。⒉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態度和價值傳給學生。而態度和價值一方面來源於對知識本身的瞭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從人文當中汲取養料。⒊科學發展的範式突破,人文素質起着極大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科學上的創造,不能忽略人文啟導。而且只有在較高的人文層面才能對科學創造的意義和價值有所把握。從教學方式看,一方面固然要藉助於科學理性、遵循業已發現的客觀規律和邏輯,同時也要注重激情和創造、愛心和責任感。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也要藉助人文的解釋和隱喻等方法。因此,教師的人文素質乃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一個好的教師就必須具備人文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目前教師置身於一個現代社會發展而形成的悖論之中:其一,由於社會自身的發展,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寄予的希望往往高出教師實際所能,並與現代教育倡導的學生主體論觀念相沖突。一方面,家長們希望教師的教育對子女的發展起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對學生主體性的過分倡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主體地位的缺失。教師若起不到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則要受到家長的責難;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強,又可能受社會批評。教師如何正確地把握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位置,如何在堅持真理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就需要較高的人文素質。其二,教師作為社會工作者,具有獨立的經濟屬性,需要按勞計酬。要實現經濟屬性和價值屬性有機統一、在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之間做出具體而恰當的抉擇,教師的人文素質不可欠缺。其三,教師的職業需要教師有健全的人格、仁慈的愛心、廣博的胸懷,但同時教師又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壓力的世界裏,有可能導致自身的價值缺失、對情感的過分壓抑和心理的不平衡。因此,教師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正確恰當地處理好知識與情感、知識與價值、科學與人文的關係,才能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不斷髮展提高和超越自己。

那怎麼樣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最好從自己的專業出發,讀一些由著名科學家寫成的人文與科學精神緊密結合的文章,作為嚮導,促使思考。在此基礎上,關於人文素養需要補哪些課,讀哪些書,教師們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會有所選擇。這比只聽一兩次關於文化素質教育的演講收效會更大些。教師除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應當理解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問題。人文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識的積累與內化的結果。具體地説,如果不讀人文方面的著作,特別是中外古今文化名著,要有人文素養,那是不可能的。當然,人文素養中還包含有人的直接經驗體會在內,環境對人的教育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質的基礎是經驗。學校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給教師以一定的人文關懷和精神依託,使教師的人文素質有豐厚肥沃的土壤。特別是要給教師一定的自由決定權,給教師的人文素質發展一定的時間、空間和客觀條件。教師應當有權編制教學內容、對教科書進行處置、選訂輔助教材、評價教育進行指導;在整體上,教師應當有權編制課程、教學自治、決定教育措施。教師只有有了自主權,其人文素質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和發展。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要對教師提出恰當的要求,而不是給教師施加壓力。同時,要使教師對他們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選擇和自主權,避免社會的過多施壓,也需要有良好的措施來保障。有效實現教師職業專業化,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途徑。它為教師的發展營造一個相對獨立的時空,又不完全排斥社會的要求,對教師提高人文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師作為祖國人才的塑造者,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是必要的,對於新教師來説,提高人文素質,是自身教師職業生涯開端的一個尤為重要條件,確保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平穩。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滿足於已取得的學歷和掌握的只知識,而應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瞭解所教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修養。教師人文素質是教師實現職責與自我價值的必然選擇。人文素質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人文知識,二是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識不一定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雖然構建在人文知識之上,也隱含在包括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實踐活動當中。人文素質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處理與自然、社會、他人的關係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會屬性方面的問題。它通過觀念意識、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價值取向和文化修養的外顯而展示個人。

教師是人生中的一面鏡子,如果要讓孩子做什麼,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所以我必須具備人格。這樣,我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做孩子們的鏡子,讓他們能有個明確的道德方向,能夠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為一個正直的人。這就需要教師有較高的人文素質,這與其特定職業功能有着本質聯繫。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完成培養人的任務。從教學目標來看,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質,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人,在挖掘學生潛能的同時尊重學生的自由和價值;從教育理念上看,教師必須具有相當的人文素質,樹立較好的教育理念,能對社會上流行的種.種現象和思潮進行相對正確的評判,並將其純化。從教學內容上看,在科學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傳授科學知識也需要較高的人文素養。這是因為:⒈教師本身對科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有一定的評判,而要提高評判的水平和層次,不得不提高其人文素質。⒉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自己的態度和價值傳給學生。而態度和價值一方面來源於對知識本身的瞭解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從人文當中汲取養料。⒊科學發展的範式突破,人文素質起着極大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科學上的創造,不能忽略人文啟導。而且只有在較高的人文層面才能對科學創造的意義和價值有所把握。從教學方式看,一方面固然要藉助於科學理性、遵循業已發現的客觀規律和邏輯,同時也要注重激情和創造、愛心和責任感。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也要藉助人文的解釋和隱喻等方法。因此,教師的人文素質乃是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一個好的教師就必須具備人文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目前教師置身於一個現代社會發展而形成的悖論之中:其一,由於社會自身的發展,家長和社會對教師寄予的希望往往高出教師實際所能,並與現代教育倡導的學生主體論觀念相沖突。一方面,家長們希望教師的教育對子女的發展起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對學生主體性的過分倡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主體地位的缺失。教師若起不到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則要受到家長的責難;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強,又可能受社會批評。教師如何正確地把握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位置,如何在堅持真理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就需要較高的人文素質。其二,教師作為社會工作者,具有獨立的經濟屬性,需要按勞計酬。要實現經濟屬性和價值屬性有機統一、在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之間做出具體而恰當的抉擇,教師的人文素質不可欠缺。其三,教師的職業需要教師有健全的人格、仁慈的愛心、廣博的胸懷,但同時教師又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壓力的世界裏,有可能導致自身的價值缺失、對情感的過分壓抑和心理的不平衡。因此,教師只有通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正確恰當地處理好知識與情感、知識與價值、科學與人文的關係,才能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不斷髮展提高和超越自己。

那怎麼樣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最好從自己的專業出發,讀一些由著名科學家寫成的人文與科學精神緊密結合的文章,作為嚮導,促使思考。在此基礎上,關於人文素養需要補哪些課,讀哪些書,教師們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會有所選擇。這比只聽一兩次關於文化素質教育的演講收效會更大些。教師除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外,在教學實踐中還應當理解素質教育的相互滲透問題。人文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人文知識的積累與內化的結果。具體地説,如果不讀人文方面的著作,特別是中外古今文化名著,要有人文素養,那是不可能的。當然,人文素養中還包含有人的直接經驗體會在內,環境對人的教育也是重要的。人文素質的基礎是經驗。學校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和管理模式,給教師以一定的人文關懷和精神依託,使教師的人文素質有豐厚肥沃的土壤。特別是要給教師一定的自由決定權,給教師的人文素質發展一定的時間、空間和客觀條件。教師應當有權編制教學內容、對教科書進行處置、選訂輔助教材、評價教育進行指導;在整體上,教師應當有權編制課程、教學自治、決定教育措施。教師只有有了自主權,其人文素質才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和發展。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要對教師提出恰當的要求,而不是給教師施加壓力。同時,要使教師對他們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選擇和自主權,避免社會的過多施壓,也需要有良好的措施來保障。有效實現教師職業專業化,是一條值得嘗試的途徑。它為教師的發展營造一個相對獨立的時空,又不完全排斥社會的要求,對教師提高人文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師作為祖國人才的塑造者,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是必要的,對於新教師來説,提高人文素質,是自身教師職業生涯開端的一個尤為重要條件,確保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平穩。

篇十二:《教師人文讀本》優秀讀後感

近一段時間,我重新讀了《教師人文讀本》一書,受益匪淺,現將我的一點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如下。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着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地信任和敬慕。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用愛心去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户。如果説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

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學生,無論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户的盞盞燭光。如何用愛心去打開學生的心靈窗户呢?《教師人文讀本》一書告訴了我們答案:

首先,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對一個好教師而言,只有瞭解了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不瞭解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其次,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公正,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第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們,尊重他們。是的,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