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知之甚愛之切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6W

知之甚愛之切讀後感多篇

知之甚愛之切讀後感1

利用春節假期,我拜讀了《知之深 愛之切》這本書,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為民之情、愛民之心、作風之實、感情之深,靈魂又一次受到觸動,精神又一次受到洗禮,思想又一次得到昇華。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我們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做到真學、真悟、真行。

真學就要學習好的為民情懷、務實作風。《知之深 愛之切》這本書是在縣委書記崗位上的理想追求、理論思考、實踐探索的體現,是一篇生動的教材,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座永遠的豐碑,一種強大的動力。從在正定時的講話到現在的講話來看,他的講話非常樸實,非常清新,用的都是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表達執政思想,一以貫之接地氣,拉近了同人民羣眾之間的距離。正定作為習的“從政起點”和“第二故鄉”,從他“真刀真槍幹一場”的執政理念,到久久為功的實幹精神;從他真誠質樸的為人處事,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鋭意改革勇氣;從他念好“人才經”的熱切期盼,到爭項目、辦旅遊的生動實踐,無不體現出他親民為民的平民情懷,務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人民羣眾的擁護和信賴。

真悟就要去感悟的政治品格、崇高風範。在正定工作期間始終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人民羣眾聯繫在一起,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不講吃穿、不講排場、不端架子,深入實際大搞調查研究,把自己的汗水灑遍正定的每一個角落,踏踏實實為正定百姓幹了一些影響深遠的實事。他敢於擔當,鋭意改革,使正定發生了鉅變。他在正定1000多個日夜的難忘歲月和奮鬥歷程,在當地幹部羣眾心目中樹立起了崇高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贏得了人民羣眾的擁護和信賴,為我們的幹部羣眾樹立了標杆。我們要常葆“為民”情懷、常行“務實”作風、常修“清廉”形象;要追求大作為,開拓新天地,實現大發展。

真行就要把的優良傳統傳承好、弘揚好。我們要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好、領悟好,提振精神、轉變作風,做“三嚴三實”精神的傳承人,把的優良傳統傳承好、弘揚好。要充分發揮黨務工作鼓舞幹勁、凝聚共識的作用,牢固樹立“一切為患者”的服務理念,用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確保2016年各項重點工作有效推進,努力加快醫院又好又快發展!

知之甚愛之切讀後感2

《知之深愛之切》收錄了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章、書信共37篇,附錄了同志離開正定後撰寫的三篇回憶文章和當年《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的三篇新聞通訊。使我們深刻感受到對正定、對河北的關心關懷和深厚情感,讓我們很受教育,深受鼓舞。 在正定工作期間,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那時縣委、縣政府的大門是敞開的,許多老農揹着糞筐就進來了。經常讓縣委幹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有時他還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裏聽取羣眾意見。後來,正定形成的許多文件和重大決策都跟這些調研有關。

同志生活作風艱苦樸素。 “晴天曬出的褥子打着五顏六色的補丁,身上蓋的也是一牀舊軍被;和大家一起排隊吃食堂的‘大鍋飯’,端着碗與大家拉家常;騎着自行車到各地瞭解情況”,生活上不講檔次,與羣眾融為一體,和百姓打成一片。

同志求賢若渴,在正定大念“人才經”,任人唯賢、唯才、唯德,遇到德才兼備之人,必求之於門下,正定至今流傳同志“扯開嗓門喊人才”的故事。他還親自撰寫面向全國的“招賢榜”,吸引各類人才257人,為發展正定經濟奠定人力基礎。 “我們有些老同志習慣於‘縱’着比,回頭看,數自己的腳印,沾沾自喜自己的變化。回頭看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向前看,向自

己的左右看,要‘橫’着比,比比國內的先進水平,比比世界的先進水平”同志的話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怕擔風險,還沒抬腿就怕摔跟頭,那就寸步難行,什麼事也幹不成”;但他也強調“必須堅持積極穩妥的原則”、“注意在實踐中摸索和把握商品生產的規律性,尊重規律,因勢利導”。概括説就是,“敢”字當頭,步子穩妥,尊重規律。這種擔當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早在正定時,就曾身體力行。 “你在前面走,人家在背後戳脊梁骨,還談什麼以黨風帶民風呢?”因此,強調,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不是軟任務,而是硬任務,非下力氣抓好不可。領導幹部要帶頭堅持黨的原則,敢於抵制、糾正不良傾向和歪風邪氣,遇事要敢抓、敢管、敢於碰硬,敢於負責。要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同志一心為民,百姓愛戴。正定人民不會忘記他,全國人民不會忘記他。

同志正是用他自己的工作經歷,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作風課,我們應認真對照,深刻領會習的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親民、愛民、為民的情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高、新、實”上下功夫,做到帶頭學、帶頭幹、帶頭督促落實,在學、悟、行中砥礪身心。結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作為、協同發展”大討論活動,從基層工作實際出發,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真正實現為民辦實事,為民幹好事,把學習教育的過程變為凝聚人心、奮發實幹的過程,為建設幸福正定美麗正定增磚添瓦。為正定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知之甚愛之切讀後感3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因何而愛?因為知之深,所以愛之切。詩人艾青面對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的祖國,詠出了“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句;魯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熱血,也是出於對祖國真摯的赤誠。而這種情感越是熾熱,越是來源於對祖國深徹的瞭解。習在正定的三年,便是知的三年,更是愛的三年。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怎樣學習習近平的《知之深 愛之切》?怎樣實踐《知之深 愛之切》的精神?

教育首先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理解,愛的教育是欣賞,愛的教育是尊重,愛的教育是期待。愛的教育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的無私奉獻;愛的教育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寬厚與博大;愛的教育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悉心呵護;愛的教育的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好情景;愛的教育更是人生“襟懷坦蕩、真摯善良”的剛正與崇高。

從習的書中也讓我想到了中國有句古詩:“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老師對學生的愛,會被學生內化為對教師的愛,進而把這種愛遷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而“樂其道”,“行之堅”,便是樂其道的保證。因此愛的教育是我們教學上的巨大推動力,真正的師愛需要我們用心去完成。正如馬卡連柯所説:“如果沒有愛,那就不可能有教育。”如果每一位教師都懂得要去關心愛護學生,那麼,就必須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把握學生的情感動向,從而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是為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人生疑難問題的人。俗語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水”從何處來?知之深便是“水”的無盡源泉。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貫徹習“好學才能上進,好學才有本領。”的要求,讓自己的知識成為川流不息的長流水,才能滿足時代教育的需要。時代不同,造就不同的人才,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就不同。作為我們教師,要與時俱進,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讓自己成為一個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的人。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習從1982年來正定,到1985年離開,也正是一個人風華正茂的年紀。通過《知之深,愛之切》一書37篇文章、書信,我們彷彿又看到了當年在剛改革開放不久的春風中,帶領正定人民奮鬥的一位年輕的縣委書記。而今,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肩負着祖國新一代建設者的教育,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在今後的教育道路上,我們有決心、有勇氣去探索教育的真諦,去詮釋理想的教育。這正是我們對習勇於探索,無私奉獻精神地學習與實踐。讓我們用愛和智慧書寫教育,知之深,愛之切,行之堅,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