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腦之謎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85K

第一篇:人腦之謎讀後感

人腦之謎讀後感

人腦之謎讀後感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把《人腦之謎》這本書好好看了一遍,着實給我這種標準文科生普及了一下大腦的知識。總的來説,這本書還是比較讓人能夠理解的。書裏面的一些專業理論都有很實際的例子來闡述,使讀者能夠更加貼切的理解。人腦是結構最複雜、功能極其完善的物質。它是思維的器官,是心理、意識的物質本體。這本書中所寫的人腦活動與心理活動之間關係的探求,提高了我對腦的認識。

首先,從“腦中之腦”來説,第一個主題講的是腦的外形。通過對腦的總體平面圖來加深對腦的結構的瞭解。然後通過對不同種屬的動物的腦進行比較,開始得出結論然後看到了腦最關鍵最基本的特徵,即按照大腦的功能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區域,每一區域都有不同的名字,但我們只在需要時才冠以名稱(譬如小腦、腦幹等),有比如説在金華過程中有最多變化的皮層,大腦皮層某個特定的專一部位發出神經信號至脊髓,從而使肌肉收縮,一旦皮層某個部位受損,相對應的身體機能也會減弱甚至是消失。

在瞭解大腦的區域劃分之後,接下來就是對它們怎樣在腦的多個區域之間進行加工的探索。其次,第二部分講腦的活動。作者首先對大腦皮層的特殊功能的定義以及小腦功能定義的闡述,以及大腦的信號的傳導和識別功能等等的基本原理的闡述。在所有情況下,幾個腦區是並行活動的,從而使我們能與外部世界有效地進行相互作用。從每段敍述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腦的電活動和腦的化學特性是感覺、運動和覺醒系統成功地行使功能時起關鍵作用的組成部分。我們還不清楚這些力量怎樣被用來在腦中傳遞信號,進而成為我們日常功能的基礎。

第三章“神經衝動”主要是在探索腦細胞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們是怎樣相互傳遞信號的。 神經就是傳遞信號的一個途徑,所以作者詳細地闡述了神經元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發揮功能的。從其他途徑瞭解到人體解剖生理學中有關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電位的變化和離子泵的作用有着密切的關係,整個身體器官的運作都離不開他們。作者通過對藥物作用清楚的考察發現,神經科學麪臨的一個最重大的挑戰是,如何能用突觸傳遞和化學調製這種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構件來説明自上而下的現象,如愉快。

第四章“腦的發育”介紹了人腦的成長形成過程,這方面的知識對於兒童大腦智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於解決一下老年病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這與我們現在所學的心理學有很大的聯繫。

第五章“記憶之謎”,通過對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的闡述,我瞭解到大腦的遺忘規律和生理特徵。這是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繫得非常緊密額有一點我覺得可以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就是“聯想記憶法”,就是把需要記住的內容和現實生活中與自己聯繫得比較密切的事物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加深記憶。

總的來説,這一次簡單的閲讀讓我對大腦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接下來我會多瞭解一些這些方面的知識,開始對大腦的奧祕進行探索。

第二篇:《人腦之謎》讀後感

《人腦之謎》這本書寫得深入淺出,對於我們入門者來説,比較容易理解一點。特別是裏面那些鮮活的實例更增加了我的領悟。我在高中學的理科,那時就對人腦很好奇,這次閲讀更加深了我對人腦活動與心理活動之間關係的探求。我們的形體是心理的生理基礎,而腦又是與我們心理活動聯繫最密切的部位,因此很有必要對腦有一定的認識。

首先,第一章“腦中之腦”讓我知道了腦的構造,雖然腦作為一個功能的統一體,其整體性毋庸置疑,但還是可以按照功能的側重點和生理特性不同將腦分為不同的“區域”來研究。例如腦位於顱腔內,由腦幹、間腦、小腦及端腦組成:人腦皮層褶皺的複雜性使得人思維和行為比其他動物來説更為複雜,而不是説反射活動的精細程度是與動物腦的物理大小有關;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對應於不同的肢體功能,大量病例數據説明,一旦皮層的某一部位受損,相應的身體機能便會減弱甚至消失!

第二章“腦的活動”,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大腦皮層和小腦的特殊功能;信號的傳導、識別及轉換機制等。大腦皮層和小腦都有其獨特的作用,這在臨牀實驗中有着直接的支持。目前既有腦功能活動的均一學説,也有分區功能學説。在這塊,還有很多有爭議和未知的知識,尚有待人類來解決。

第三章“神經衝動”向我們詳細地講述了神經元是什麼和怎樣發揮功能的,其實上學期的人體解剖生理學我們就學習了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這次算是一次温習吧。電位的變化和離子泵的作用有着直接的關係,不僅腦的功能實現離不開無機鹽離子和大量的蛋白質,我們整個身體器官的運作都離不開它們。不過,腦雖然占身體質量的比重不大,但其對氧和蛋白質的含量要求卻是所有器官中最高的。一旦缺少了這些營養物質的供應,腦就會在短暫時間內失去其傳導和指揮人體的功能。

第四章“腦的發育”介紹了人腦經歷的成長過程,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對於如何做好兒童大腦智力的促進,和解決一些諸如帕金森之類的老年生理問題是有很大的實際意義的。這對於研究兒童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有更好的參考價值。

最後一章“記憶之謎”則更好地與我們心理學專業接軌,從中我瞭解到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關聯,大腦的遺忘問題及記憶的生理機制;還懂得一個比較實用的記憶方式,就是把要記住的內容與某種本身會引起許多聯想的東西掛起鈎來,這在我們現在的英語記單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但其實它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多的,只是你沒注意到而已,我們學習很多東西都要得益於這種聯想的思維。

總之,這本書讓我對大腦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但要想了解得更多,就還需要以後更進一步的學習,這讓我很期待。

第三篇:人腦之謎讀後感

人腦之謎讀後感

其實對於保守的文科生的我來説,我並沒有興趣或者慾望去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運轉的,但同學極力推薦我去看看《人腦之謎》,我也就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看完了。看完之後還是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作者以豐富、翔實的事例去陳述一些客觀事實,深入淺出,對於初學者很容易理解並接受。

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説的是腦中之腦,它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腦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究竟在做什麼。從古到今,人類都在(請你支持:)不斷探索着大腦。古希臘人認為腦這個非實質性的、隱蔽的實體是靈魂的棲息所,演化成人類的腦是人類全部思維和情感的掌管者。通過本書我知道了腦不是一塊混沌的整體,它其實有自己的分區,由腦幹、間腦、小腦及端腦組成。作者通過大量事例證明了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對應於不同的肢體功能,並且大腦皮層褶皺的複雜性使人類的思維與活動更加多樣化。

第二章主要介紹腦的活動。通過這一章,我們瞭解到大腦皮層和小腦的特殊功能:信號的傳導、識別及轉換機制等等。讓我們知道了有神經元、電特性等物質的存在。幾個腦區並不是單一的在活動,而是並行活動,使我們能與外部世界進行有效的相互作用。

第三章系統地為我們講述了神經活動,解釋了什麼是神經元以及它如何發揮功能的。神經元除了胞體還有其他部分,有樹突及軸突等。

第四章介紹了人腦的發展歷程,這其實是一部分很好的育兒教育知識。它可以教我們如何做好兒童大腦智力發育的促進,解決或者預防一些諸如帕金森病之類的老年病。我一直沒有想通《人腦之謎》這本書與心理學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然而在這一章,我們可以窺見這些知識其實對兒童心理學及老年心理學有一定的幫助。

第五章講述的是記憶之謎。作為一各文科生,良好的記憶力是我們渴望擁有的。它講到了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的關聯。大腦的遺忘問題及記憶的生理機制,還提示了一個事實:將要記住的內容與某種本身會引起聯想的東西聯繫起來,會讓我們更容易的記住這些內容並保存得相對長的時間。記憶是多側面、多階段的。不單是腦的功能,因為它充分利用了個體的內在資源,並以極獨特的方式來闡述其周圍的世界。

《人腦之謎》這本書並沒有枯燥的講述了一些科學原理,這也並沒有完全的脱離現實世界。比如説弗洛伊德把“伊德”的情感性驅動,視為受由“超我”的良知所控制的“自我”所約束,其實這一理論超出了腦學的範疇,並在政治舞台上大放異彩。書中還糾正了一些常人所誤解的知識,比如説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個性的本原在何處?通常我認為個性與大腦應該沒什麼聯繫,個性應與後天修養有關,但在此書中,作者大量舉例論證了大腦與個性的關聯,比如説當人類大腦哪部分出現問題會導致人的冷漠等等個性的缺失。

其實書中還有許多關於大腦的有趣知識與未解之謎。看完這本書,借用作者的一句話,你會覺得“大腦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

第四篇:生物之謎讀後感

生物之謎讀後感

讀了《生物之謎》這本書,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就是動物集體自殺之謎!不管是身材渺小的旅鼠,不管是那體形中等的野牛,還是那身材龐大的鯨魚都會進行集體自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這些事,科學家們可不少轉動腦筋,提出了不同的評論:

看看鯨魚吧!有人説是有一條鯨魚裏面有寄生蟲,寄生蟲一傳十,十傳百,在一羣鯨魚中擴散開了,導致鯨魚們忍受不了疼痛——擱淺了!有人認為鯨羣可能受到意外的刺激而倉惶出逃,或為了躲避捕食者的追擊或人的騷擾而有意登陸擱淺的。還些人認為有些鯨喜歡羣聚,羣中常有某個成員充當領導,整個羣往往隨其一起游泳,一起覓食,也一起逃跑。當“頭頭”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擱淺時,整羣鯨也就隨之同歸於盡。總而言之,關於鯨魚的自殺一直是個迷啊!

關於旅鼠的週期性自殺,一直是個難解的迷,科學家認為旅鼠是要為了尋找那當那曾經存在過的冰原,而奔向現在的大海。而人間的老百姓則認為,旅鼠吃了村裏所有的莊稼,內疚自卑,所以集體自殺……

而對野牛的評論更是離奇,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腳下,3天時間,連續有28頭牛跳崖身亡,山腳下形成了個死牛堆。有人説因為,這種牛到了山頂,太陽光讓他們暫時失明,從而墜落崖谷。有人表示,生活在山區的牛對周圍環境比較熟悉,如此集體跳崖自殺,也許是對周圍的某種危險的做了評估後做出的選擇……

這就是那讓人探索的科學,讓人着迷的科學,在此我呼籲大家,多看科普書籍,增長知識!

第五篇:存在之謎——大設計讀後感

存在之謎

大學時有幸拜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我的世界裏開了一扇門--科學和哲學之門。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思考一些科學和哲學的問題。如果説《時間簡史》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是一本不太容易讀懂的科普教材。那麼《大設計》則更像是一本哲學書。書中圍繞宇宙、萬物、生命存在的意義,解讀了最新宇宙學研究成果--m理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不需任何超自然作用的、在物理定律下自然發生的宇宙創生與演化圖景,澄清了神學在“存在之謎”上對人的迷惑, 有助於人們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在《大設計》中,霍金認為,繼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以及粒子物理、弦論之後,m 理論是宇宙學最新的理論,也可稱為“萬物理論”。它是“一族不同的理論,其中的每一種只在物理場景的某一範圍很好地描述觀測”,是“把我們引向宇宙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的最新圖像,這種圖像和傳統的、甚至與僅一二十年前我們畫出的圖像都大相徑庭。”霍金“意識到時間像空間那樣行為呈現了新的選擇。它不僅排除了對宇宙具有開端的長期爭議,而且意味着宇宙的起始由科學定律來制約,而不必由某種神來啟動”。

m理論中談到的多重宇宙使我想起不久前看過的一部電影--《源代碼》,電影中男主角的遭遇正是直觀的展示了平行宇宙中無限種可能。雖然平行宇宙本身是比較複雜而且沒有被直接確認的一個東西,並且有很多種説法,但我比較看好的是分裂宇宙的這種説法,從宇宙誕生以來,已經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分裂,它的數量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快趨於無窮。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宇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它之外,還有非常多的其他的宇宙。也許在某個宇宙中,小行星並未撞擊地球,恐龍仍是世界主宰。在某個宇宙中,我們做着不同的事情,演繹着不同的精彩人生。而也許在更多的宇宙裏,因為物理常數的不適合,根本就沒有生命和行星的存在??

我們無法預測平行宇宙理論是否最終會被證實,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追問“存在”的孜孜不倦的態度,仍會推動着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