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篇1

前幾天偶然看到馮唐寫的一本雜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確切地説是書的名字吸引了我而並不是馮唐。像我們這種年齡的人最容易被這種題目所打動。粗略地瀏覽了一下書的.內容,就覺着特別有味道,便決定讀完它。通過簡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有關馮唐的事情。一個協和醫科大學讀了八年醫學的博士在當了幾年大夫之後毅然而然地決定棄醫從文,就像魯迅當年那樣。平常人很難理解這種異類的做法。我並不以為是因為“全國暴力傷醫事件層出不窮,一些醫生在無奈的現實面前選擇離開這個職業”,也不認為像他在《三十六大》一書中寫道的不做醫生的兩個原因那麼簡單。一個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閲歷、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暫,從出生到死亡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有些人雖然長命百歲卻始終沒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做過幾件自己喜歡的事。馮唐不是這樣的人,否則他就和我們一樣了。他在文學方面的積澱與天賦絕對高於醫學領域。我不瞭解他的手術刀有多麼鋒利,但我已知道他的筆桿子絕對有力。一把手術刀時間久了定會生鏽,一篇好的文章卻能萬古長青、流芳百世。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對生命的悲觀詠歎而是對人生的深刻認識。只有老有所愛才能老有所為。到了一定的年齡還不能醒悟,還不去做幾件真正喜愛的事情,恐怕到時候就只剩遺憾了。老了就無所謂成名成家、無所謂出人頭地、無所謂別人的説長論短。喜歡文學就選擇幾本好書,擇一處偏靜之所,把心沉在喜愛的文字中,梳一縷清風明月。喜歡旅遊就打點行裝背上相機,坐上火車看看沿途美麗的風景。喜歡釣魚就準備一副漁具,坐在河岸池邊,享受温暖的陽光、享受垂釣的愉悦,不管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喜歡音樂就買上一套音響設備,聽一曲《二泉映月》、聽一段《命運交響曲》,讓美妙的樂曲滌盪塵封的心靈。喜歡寫字畫畫就準備一些紙墨,在自己的書房裏塗塗畫畫,”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喜歡烹飪做飯就找一本菜譜,把温馨的親情呈現在小小的飯桌上。凡是你喜歡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現在還能動趁我們都健在,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歲月肯定不饒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篇2

在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我翻出來一本積了一層厚灰的書,打算消遣一下。書名挺文藝,印刷土了點,作者照片亦憂鬱深沉,名字普通到我現在都記不住,只知道介紹上寫:

“XX,作家,19XX年生於XX,婦科大夫,前麥肯錫合夥人"

下面又加一條:“古器物愛好者"。

喔,這個人很牛啊,我想。作家可以愛好古器物,婦科大夫怎麼會跑去做麥肯錫合夥人?

在一個更加無所事事的晚上,我讀完了這本書,打破了我對文學和筆法的世界觀。

真正好的文學體系,不是詩歌,不是傳記,不是散文,不是小説,而是隨筆。真正好的寫作筆法,不是華麗,不是陰鬱,不是精緻,不是煽情,而是簡·暢。

馮唐(我去翻了翻書)的筆法,也正是如此。李敬澤寫的序,筆法和他如出一轍。李敬澤説“馮唐的小説不是現實不是夢想,也不是夢想照見現實或現實侵蝕夢想。"我讀了馮唐的隨筆集,直覺的思想的浪潮洶湧澎湃,帶着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把我淋了個透心涼。

我再看看,發現馮唐不太像情緒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嬉笑怒罵散逸不羈,但你就是知道這種酣暢淋漓的文字後面不是個易激動的人。他的文字很少失去控制,再揮灑浩蕩敢怒敢罵還是失不去控制,永遠在冷靜的逗號與句號之間徘徊,讓人暢快讓人大笑,讓人看不清這種平易近人的幽默文字後人是怎樣。

唯一一篇激動的文章在第一卷,小豬大道。

馮唐寫着寫着就激動了,他寫了他媽媽,寫了那個年代,寫了很多往事,灰濛濛的,有點憂傷。逗號和句號沒變,但文字已然失去控制,他寫“我眼圈紅了",我在文章外差點哭出來。

原來文字可以這麼簡單,想什麼説什麼,只用逗號句號,我也要學馮唐,不矯情不做作不裝憂鬱,人有多簡單文字有多簡單,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大氣磅礴得像幅潑墨山水。

我要記住兩字真言,“簡·暢”。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篇3

剛剛讀完了馮唐的雜文《活着活着就老了》看完之後整體的感想有這麼幾點,第一,寫作者閲歷比較豐富,讀書比較多,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第二,作者狀似無意,實則在文章中處處宣揚一種“口無遮攔”的被他個人認為是“説真話”的精神;第三,寫的好的很多,但是看完之後,我卻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圖,或者於我而言,喜歡的還是言之有物的寫作,像作者這樣,彷彿睥睨天下,用一句大實話説,好像天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一文不值,他又是個什麼東西,做出了多少經世致用的好文章出來,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值錢。文人相輕,自古有之,我所不能接受的是,我們的謙虛呢?自古流傳下來那麼多的名人,被貶的居多,可是一個人在一個文化環境下自然有他的貢獻在那裏,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嘲笑巨人也不過爾爾,實在太過愚昧無知。

於我,看他的文,或許是欣賞一下作者的文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才氣,其他人又有幾個能這麼酣暢淋漓寫出這麼一大本看完之後,好像又什麼都沒看的書呢?不過,我也就看了一本而已,何況是雜文集,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雜文嘛,沒事的時候胡言亂語的東西,拼湊在一起,其他的不敢胡亂評説。

《活着活着就老了》的讀後感 篇4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馮唐的一本隨筆集。他在作家裏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他不需要以字謀生,所以字裏行間就多了幾分囂張。翻看他的文章,不難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氣側漏,挺有意思。

這本書應該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為四個部分:那些書,那些人,那些事兒,那些地兒。開篇就説這本小説整體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讀下去。講到好小説的標準,他説結構好的文章遠比辭藻華麗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書能讓你感動,那麼文字、結構、才情神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細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説裏面我最喜歡的作家應該是張愛玲,國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樹,其餘的只能談得上某本書,談不是某個人了。不過,我個人好像閲讀中文小説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體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閲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有不同的妙處,不過我也確實需要補充一些外國優秀小説,因為我最近也發現,國外經典小説的結構都還是很不錯的。

“那些人”這個篇章裏面看得出來很大一部分是他為文學圈裏的好友寫的序言之類的短文,不過他描寫這些好友時頗為生動,活靈活現,很是有趣,那些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也頗有豪情,從這一點看,倒是有些文人的氣質。

“那些事兒”收的比較雜,基本放不進去其他三卷的文章都擱這裏了,有他給自己書的序言,後記以及一些隨想。

“那些地兒”裏描述的對象是他去過的國家和城市,寫的最多的還是他的故鄉北京和常住地香港。看的出來,他為北京而自豪,對香港的便捷稱讚有加。

面對一本隨筆集是很難寫出框架式讀後感的,況且也沒有這個必要,畢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寫在這裏好像僅僅只是為了紀念:我讀完了此書。最後要説的是,這本書值得再細讀一邊,為了體會那些有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