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讀後感2020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5W

活着讀後感2020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一)

活着”,是一個多麼平凡的詞,似乎平談無奇,它並不是什麼華麗的詞藻。但在讀了餘華先生的《活着》,我為這個詞的力量而感動,我們活着忍受一切有形或無形的壓力,我們活着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活着去追逐自己的遠大前程,但歸根結底,我們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是因為福貴坎坷的一生折射出了一代人的艱辛與苦楚,反映出上世紀中國的困頓與變遷,福貴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更令人感到人性的寬廣與豐富。福貴這個人物是當時整個底層社會的縮影。

福貴的人生之路並不平坦,崎嶇盤旋,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他用了一生詮釋了“活着”二字。青年時的福貴荒.唐淫亂,整日吃喝嫖賭,輸光了家業也氣死了父親,此時的他為了玩樂而活着。年輕時的福貴被人抓作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撿回了一條命,一心只想回到那殘缺但又温暖的家,此時的他為了回家而活着。中年的福貴在田間勤懇勞作,而命運卻是如此的不公,也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妻子也得了絕症,此時的他為了家庭而活着。老年的福貴身過的親人一個個地離去,只留下他獨自一人與老牛生活着,了無牽掛,此時的他為了自己而活着。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勇者,貧窮困苦是他一生形影不離的“伴侶”。他從一個衣食無憂的闊少年淪落成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農民,他親手送葬了所有至親的親人,最後孤苦伶仃地活着。他的“勇”即在於他具有強大的承受能力,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在這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前沒有一擊就垮,繼續為了活着而奔走。對比《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本是個勤勞懇乾的車伕,但他在遭受多次身心打擊後自甘墮落,成為了又嫖又賭的行屍走肉。同是生活在較為貧瘠的年代裏,擁有着可憐的命運,祥子變得墮落、自私、骯髒,而福貴換種姿態堅強的應對造化弄人。

同時福貴一家對生活的樂觀與堅持也在作者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動容。鳳霞因高燒而聾啞,可她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樂觀地幫助家中分擔家務;家珍得了軟骨病,仍堅持下地勞作,即使滿頭大汗仍咬牙堅持……

那個年代有很多如作文福貴一般的貧困農民,他們日復一日地辛勤勞作,卻仍舊無法活得體面,他們的生命被一場病或是飢餓便能輕易奪去。他們在那個不成熟的時代潮流中漂泊、到處碰壁,但他們用堅強、樂觀去承受那些苦難。

再聯想到我們自己,我們遠離那些動盪的歲月,未親身經歷過絕望與困頓,在福貴式農民的面前顯得多麼脆弱,輕微的挫折就會讓一些人意志消沉,微小的困難就讓一些人打起了退堂鼓。我們輕易地感歎命運的不幸,埋怨學習或是工作的辛勞。有人説《活着》是一面“人性的鏡子”,面對着堅強的福貴、隱忍的家珍、勤勞的鳳霞、樂觀的有慶,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品性。那個年代的困難、貧乏更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充裕生活。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這本書也讓我們反思該為了什麼而活着?人活着,一旦被賦予沉重的意義與價值,就終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折磨、摧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些人為了財富、名利而活着,正如泰戈爾所説“鳥兒的翅膀一旦被繫上黃金,那麼它就永遠不能展翅高飛了。”這樣的人生必定馱滿了包袱,被厚重的名利壓得喘不過氣。還有些人為了別人而活着,一旦在自己所愛之人、自己的靈魂寄託那兒達不到目的,就輕易變得墮落、變得絕望甚至是自殺。

若是為了外物而活,這樣的人生有着太多的負擔與牽掛,總有一天會不堪重負。應遵從自己的心意,不為他人、為金錢等外在事物活着。意外的變故很輕易便能剝奪那些我們很看重的名利、奪走我們很珍愛的親人,我們都有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福貴將祖輩的田產揮霍一空,又經歷了所有親人的死去,他孑然一身,卻與老牛踏實的度過餘生。因為所有親人都已離去,所有財產都已輸光,他沒有什麼事情值得擔心,不為金錢或他人而活。有村民説他和老牛是兩個“老不死”,認為他只是幸運,而他真正地為了活着而活着,泰然自若地活在當下。

《活着》就像一首歷經滄桑的詩歌,它用樸實無華的語調向我們講述着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活着的艱辛與苦楚,讓我們體會到即使是卑微的生命也要堅強、樂觀地活着,讓我們懂得人性的光芒可以驅散苦難籠罩下的黑暗,更讓我們明白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二)

《活着》這本書對我的觸動是非常大的,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這樣,福貴還是活了下來,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作者在書中説了這樣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別人是怎麼説的。希望在心中是不會破滅的。

書中的福貴小時候家裏非常的有錢,他經常出去賭博,把所有的錢都都賭光了,那時的福貴還不知道掙錢的不易,當賭完所有的錢財時,福貴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貴才真正體會到活着的意義。福貴變了,在國軍遭到攻擊的時候,福貴活了下來,為了活下來福貴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鳳霞,當福貴回來的時候,鳳霞已經會説話了。後來家珍又生下有慶,有慶給別人輸血時,生生的被輸死了,有慶的死對福貴的打擊很大,但是福貴依然選擇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來越嚴重,可後來又漸漸的好起來,福貴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了,但是鳳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貴,但好景不長,二喜又被壓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撐死了,最後只剩下福貴一人了,但是還是沒有放棄生活,堅持活了下去。

福貴這一生應該説是幸運的。因為經歷了中國多次的大變動、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某,他都活了下來,同樣,他也是悲慘的,親人們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選擇活着,沒有放棄希望。《活着》結束時説:活着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的東西。福貴可以説就是一個英雄,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可福貴的一直堅信活着、樂觀的活着,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活着》告訴人們的就是福貴的那種精神吧。《活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堅強的活下去吧,並且樂觀的活着,快樂的活着,沒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只要快樂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三)

活着,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哪怕這個世界讓你絕望,讓你心灰意冷,依然要頑強地活着。這就是生命的本能,是最真實的對生的信念。

在讀《活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度覺得主人公實在是太悲慘了,這樣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但讀完後,我才明白,活着,可能僅僅就是為了活着,是一種生存的本能,是對生命的尊重,當你失去了一切,你會發現,你還有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還在繼續,你的生命是別人無法奪走的。

一邊閲讀,一邊為福貴的悲慘身世流淚。同時我也思考,對於我們來説,活着比福貴要簡單得多,福貴的痛我們無法切身體會,活着很簡單,如果你要追求“怎麼活”,那麼活着也許也會變得奢侈。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當尊重生命,即使面對再多的苦難,也應該努力地繼續活着。”這才是《活着》讓我真正感動之處。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如餘華所説:“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因此,忍受苦難造就了活着。”

《活着》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寫出了苦難對世界災禍樂觀的態度。他讓我真正知道——活着本身就是艱難,而延續生命則是更深的艱難。

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四)

我們為什麼而活着?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本書的主人公福貴,在他是富家子弟時候,吃喝不愁,嫖賭就是他活着的動力,否則“每天早晨起來犯愁的就是這一天該怎麼打發”;等他家產被他輸光了之後,他無奈成了別人的佃户,每日靠耕田養活自己的一家。

幾乎在所有人的眼中,福貴的人生是不幸的:從富家子弟成為一窮二白的佃户,父親被他氣死,母親病重,他去請大夫途中被國民黨兵抓取拉大炮,每日飢腸轆轆,睡在死人堆中;終於回到家中母親卻早已經去世;後來十二歲的兒子,獻血卻被人抽乾致死;女兒生產,卻出血過多而離開了他;女婿在工地上,在兩塊水泥板夾死;愛人病重,不捨地離開了人世間;幾年後,他唯一的親人外孫---苦根,一個七歲的孩子,卻因為吃豆子而撐死…最後陪伴他的,只有一個老黃牛。

作者用極樸實簡單的語言,來描述着他的不幸,然而這種樸實的言語,卻能深刻滲入每一個讀者的心。而文中對福貴女兒鳳霞的描寫卻更加深刻的震撼着我的心:

鳳霞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孩,當福貴輸光了家產,他的丈人抬着抬花轎要帶他的妻子家珍回孃家,福貴無力阻攔,鳳霞卻睜大眼睛説:“爹,娘坐上轎子啦,”福貴心中很難受,告訴鳳霞説不要忘記他是她爹,鳳霞聽了這話卻咯咯笑起來説:“你也不要忘記我是鳳霞。”小鳳霞的天真可愛,讓人頓生憐憫之情,她以後就要吃苦了,耕田,種地,本來是一個可以嫁到一個好人家的富家小姐,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子,如今她未來的命運卻讓多少人惋惜。然而鳳霞的命運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長大後的她因為發了一次高燒,從此以後又聾又啞,但是她卻非常美貌,勤勞和善良,讀到這裏,不禁感歎一句“天意弄人,命運多舛!”然而鳳霞一天天長大,她始終是要嫁人的,福貴和家珍也為她着急,她自己心中看到別人家的姑娘出嫁也很是羨慕,不自覺的走到人家花轎旁邊,終於福貴託人找到了願意和鳳霞相親的人,他是一個偏頭的男子。鳳霞穿了新衣服,來相親的人沒有多看鳳霞幾眼,卻四周環顧了一下破舊屋子,然後便離去了。鳳霞心中自然是非常難受,作者用無聲的描寫手法,更加深刻的寫出了鳳霞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鳳霞知道人家沒有看上她之後“站起來走到裏面的房間,換了身舊衣服,扛着把鋤頭下地去了”,如此簡單的語言,卻將悲傷之意自然地流露出來,她沒有哭,但是給我造成的感受卻比哭了還要難受。出人意料的卻是,男子看上了鳳霞,帶人來裝修了福貴的破屋,鳳霞嫁給了他,兩人幸福地過了一段時間。全文的悲傷氣氛,因為鳳霞的成親,添了幾分喜氣,但是鳳霞最後卻因為生子失血過多而死…全文的悲涼之意,蔓延的更加廣泛,滲透的更加深刻。

但是在福貴的眼中,他並不是不幸的,他輸掉了家產,卻因此逃過了鬥地主時期被槍斃的命運,他有一對懂事的子女,一個可愛的外孫,一個賢惠的妻子,老實的女婿,雖然最後他們都離開了他,陪伴他的只有一頭老黃牛。“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福貴在此時已經把生活看開了,他這樣描述他死去了二十多年的妻子“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乾乾淨淨,死後一點是非都沒有留下,不像村裏的有些女人,死了還有人説閒話”,我看到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對生活的平淡的態度…

生為何而活?或許作者在中文版自序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總是無法忍耐太多的現實,《活着》告訴我們,每個人對苦難的承受力都是很大的,面對苦難,不管在其他人眼中,多麼不幸,自己都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的活下去!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五)

我已很久不這樣讀書了:一讀到它就捨不得掩卷,就一口氣讀完,如此酣暢,如此激動。

其實“活着”包含着兩個哲學命題:一是人為什麼活着?二是人怎麼活着?前者是目標,後者是狀態。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且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去回答的,或者答與不答,其最終在蓋棺定論時,別人會作出評價和判斷的,正如“馬革裹屍還”、“任在世上捱,不在地裏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有的人死了,卻如同活着,有的人活着,卻如同死了”等等種.種活法。餘華通過書中主人翁福貴不止一次地説:人只要高興,就不怕窮。這種活着的狀態是受命運多桀後的自我內心的調節。事實上作者説的“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這句話,但向讀者傳遞的卻是“人必須活得真實和高興”的信息。真實和高興與貧富、高低沒有關係,窮有窮活法,富有富活法。

福貴的祖上,從“雞”到“鵝”,從“鵝”到“羊”,再從“羊”到“牛”,着實讓他過了一段象模象樣的闊少日子,他嫖妓、賭博,結果一貧如洗,乃至於想到自殺,一下子從“牛”滑到連“雞”都沒有的地步,好在他有顆善良的心,他從不怨天尤人,也不詛咒命運的不公,就連他相繼埋葬了所有的親人後,他都沒有為此而不想活下去,甚至他後來有錢了,終於從屠夫手上買回了一頭待殺的牛,並且一直活得連別人都認為早該死了,但還在活着。

作者寫了小人物福貴,讓所有的厄運都集中在他一個人頭上,“千鈞系一發”。那麼,我們比福貴幸運或者是高興不知多少倍的人,該如何“活着”?還是為着身邊的名利互相傾軋、爭鬥,還是為了蠅頭小利、一時得失而斤斤計較?苦日子向好日子過容易,那就倍加珍惜。好日子滑到苦日子,也不能不過,但要象福貴那樣不埋怨,活得真實。人總有一天會不活着,活着就必須真實。張賢亮感謝生活,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感謝生活。以平常心而平常地活着,這是每一個有責任和良心的人,都應該具有的生活態度。

有一句話説的很真實,那就是“情義無價”。情,就是親情、感情、友情、愛情,福貴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兒女情、戰友情都表現得十分真實,當他輸完了家產,想到的是家,當他被解放軍俘虜遣散時,他第一個念頭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時候、最無助的時候第一個閃過的真實的想法就是“家”,因為從“家”裏可以得到無所不在“情”的温暖,無論你曾奉獻過還是辜負過,“家”總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只要活着,“家”始終存在心裏,且離“家”愈遠,思念愈切。義,就是此生所盡的義務和所承擔的責任。福貴始終感到內疚,父母死了,兒女死了,妻子死了,他總覺得對不起他們,沒有盡到責任,沒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沒有“義”的話,那麼不就是白來人世走一遭了嗎?也許混蛋時象福貴那樣滿街胡鬧一氣,可這畢竟是屬於福貴時代,離我們很久遠,除非自己想從“牛”的日子硬要滑向連一隻“雞”都沒有的光景,再説甚至連福貴都不如,難以承受接踵而來的挫折,説不定早已“紅塵看破”一命嗚呼了。

人,沒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貧窮富貴,不論地位高低,真實地活着,活出個人樣,才不白活。而支撐着自己活着的,是自己一顆善良的心。

活着讀後感範文2020

Tags:讀後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