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2W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

歐亨利小説《麥琪的禮物》就講述了一個關於聖誕節禮物的故事:德拉和吉姆是一對年輕平凡的夫婦,在聖誕節時德拉想送給丈夫能配得上他祖傳金錶的一條昂貴的白金錶鏈,但由於囊中羞澀她不得不賣掉一頭美麗的頭髮去交換那條錶鏈,在心酸與無奈中又為他們純潔的愛情和濃濃的温情所打動。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請您閲讀。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1

我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字叫《麥琪的禮物》。這本書寫得非常好,作者叫歐.亨利,他是一位美國作家,他寫得非常幽默,但是他用幽默的語句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冷酷無情。太精彩了,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故事的主人公是德拉和吉姆,他們是一對夫妻。聖誕節到了,德拉和吉姆都不知道該給對方送什麼禮物,他們太貧窮了,德拉有賣掉她的頭髮才能買一個錶鏈配吉姆的祖傳下來的沒有錶鏈的表。而吉姆卻已經把表買了,買了一個梳子。結果,兩人都拿着沒有用的禮物,不知所措,只能互相安慰了。

看完後,我被他們的真情所感動,也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產生了無比的痛恨,為什麼這麼善良的人得不到好報呢?大家一定要看哦。

從《麥琪的禮物》裏,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着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可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麼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着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着,而且是深深地愛着對方,才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燥熱的午後,知了都失去了活力,我則無意間翻動了歐亨利的短篇小説集。不看則已,一看便停不下自己的目光。

翻讀了一下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開頭的第一篇作品《麥琪的禮物》。書中的吉姆和德拉真算得上是社會上的底層人物了,每個月可憐的收入,更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聖誕節要到了,雙方都想着為對方買一件最美的禮物,吉姆知道德拉有一頭美麗的長髮,他決定給她買一個美麗的髮梳,於是他賣掉了自己的手錶,為德拉買了他認為是最美的禮物;德拉知道吉姆有一隻金錶,但沒有一條像樣的錶鏈,於是她賣掉了自己一頭漂亮的頭髮,為他買了她認為最美的禮物。事情就是這麼巧,雙方用對方最喜歡的東西換來了對方最需要的東西。當他們知道雙方的心意之後,他們都哭了,那是感動的淚,更是充滿愛的淚。

假如擁有萬貫家財和擁有一份真摯的感情同時放在你的面前,你會選哪一樣呢?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那份真情,因為真摯的感情是無價之寶啊!我相信,吉姆與德拉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世上每個擁有真情與摯愛的人都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2

文章通過寫德拉為在聖誕節給傑姆買件禮物,把心愛的長髮賣了,買了一條非常適合傑姆的手錶的錶鏈,而傑姆卻賣掉了手錶給妻子買了套漂亮的髮梳送給妻子做聖誕禮物。雖然彼此願望落空,但卻擁有更為温馨的愛,表現了貧困之中,無私的愛的美好純潔。它歌頌了小人物在貧困生活中的善良以及相儒以沫,儘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小説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平民生活的悲慘。

小説中儘管社會是無情冷酷的,平民生活是無奈悽慘的,但人性的善良和崇高在那樣的環境中更顯的震撼人心,更讓人感慨萬分。文章構思巧妙,寓悲於喜,形成“含淚的微笑”,結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這篇短篇小説我讀過多少遍已記不清楚,但每讀一遍都會被文中主人公的無私以及他們純潔的愛所感動。他們的生活是那麼貧困,甚至連為對方買一件像樣禮物的錢都沒有,但他們心中裝着彼此,深愛着對方,以至於可以為心愛的人失去最珍貴的東西。如今的我們,不會再有買不起東西的尷尬,甚至可以説我們能隨心所欲的去購買任何一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是的,我們不再貧窮,我們不會再有德拉買錶鏈前的猶豫和痛苦,但像傑姆和德拉間那至純至真的愛,我們又有幾人能擁有?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純真的愛情離我們越來越遠,物質上的富有永遠也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充實,試問,到底貧窮的是誰啊?真正可憐且貧窮的應該是那些揣着元寶尋找真愛的人。

當前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越來越自私,只想着向社會索取而不願為社會付出,整日哀鳴為何金錢越多而真愛越少。經常也聽到一些人感慨:為何找愛的人、等愛的人那麼多?其實只要人們學會相互關愛,才能得到真愛,愛的真諦是給予而不是索取,灑下一片春雨,收穫一個春天。冷酷自私的人,是永遠也得不到真愛的。如果我們都能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樣處處為對方着想,不惜為對方失去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那麼相信你也會擁有對方温馨真摯的愛。因為有愛,所以快樂,因為愛你,所以幸福。希望那些在愛情的大門外徘徊的人能靜下心來讀讀這篇不但感人,而且能給人帶來幸福感和思考的文章—《麥琪的禮物》。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3

歐·亨利的短篇小説經常以出人意料的結局結尾,從《麥琪的禮物》中,相信可以找到答案。

德拉和吉姆是一對生活在社會下層的貧困夫妻,他們的生活貧苦,卻仍擁有着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對方的深愛。在這些真摯的感情面前,貧困可以變得微不足道。在聖誕節前夕,兩個人還想着要為對方買一件禮物互贈,多麼浪漫多麼温馨,即使當時他們已經再也拿不出多餘的錢來給對方買聖誕節禮物。

但是他們各自用自己最後擁有的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錶就算“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路過那兒,準會摸出金錶,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鬍子瞪眼睛”;德拉一頭美麗的瀑布般的秀髮則可以“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換來了給對方的禮物。但是“歐·亨利式的結尾”決不會讓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故事的結局,吉姆賣掉了金錶,替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着珠寶”的梳子;而德拉則賣掉了自己的長髮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錶鏈,可以和吉姆的金錶相配。情節出人意料地朝下發展,兩人看到了對方為自己買的禮物之後,都愣住了。他們都為對方捨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但是他們的感情卻因此變得更加深厚。

這只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故事,卻折射出人性最光輝的一面。同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相比,他們的醜惡行徑,被歐·亨利巧妙地揭露無遺。通過人物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的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也許,有些人會對此不屑一顧,無法理解他們的做法。假如萬貫家財和一份真摯的感情同時放在你面前,你會選哪一樣呢?每個人的理想不同,故選擇也不盡相同。你不可以説選擇金錢有什麼錯誤,因為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必要的;也有人認為真摯的感情是無價的,他們堅信真心的付出終會有真誠的回報,擁有真情才能擁有幸福。

在這裏,將“麥琪的禮物”送給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送給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的人們,送給追求夢想,不懈奮鬥的朋友,送給所有人,尊重愛,學會愛。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4

在西方宗教傳説裏,聖子耶穌出生在馬廄裏。有三位麥琪為他帶來禮物,象徵着尊貴、聖潔以及暗示後來遭受迫害,這便是聖誕節互贈禮物的來源。

歐亨利小説《麥琪的禮物》就講述了一個關於聖誕節禮物的故事:德拉和吉姆是一對年輕平凡的夫婦,在聖誕節時德拉想送給丈夫能配得上他祖傳金錶的一條昂貴的白金錶鏈,但由於囊中羞澀她不得不賣掉一頭美麗的頭髮去交換那條錶鏈,可是丈夫回到家後卻告訴她,為了給她買一套可以更好裝扮她美麗頭髮的寶石髮梳,他賣掉了他三代祖傳的金錶,結局讓人啼笑皆非,在心酸與無奈中又為他們純潔的愛情和濃濃的温情所打動。

讀完歐亨利這篇小説,讓我感觸很深,在那拮据窘迫的生活現實面前,他們面對生活的熱情與勇氣深深打動了我,歐亨利因為他作品出人意料的結尾而著名,他也因此被稱為曼哈頓詩人,仔細一想《麥琪的禮物》結尾,其實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既然德拉願意把自己最引以為傲的美髮賣掉給吉姆換取錶鏈。那麼吉姆又何嘗不會犧牲金錶為德拉購買那華麗的髮梳呢?因為愛總是相通的。

愛是什麼?幾乎每一個人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對於故事的主人翁來説,禮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感到了幸福,這種幸福,就是愛,愛有很多種,不僅僅是愛情,只要為一個人付出時感到快樂就可以稱為愛。

法國文學家左拉曾説過,“愛是不會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恆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之為養料。”愛不僅可貴而且擁有着強大的力量,人的內心是脆弱的,往往心中所向失去,就會感到不可抵禦的迷茫,然後就陷入沉淪,愛就像養料一樣,會滋潤人們的心靈,可以給予人們勇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為了一時的利益,忘乎所以,斤斤計較,他們何曾想到,世界上比金錢和利益更重要的東西——愛,遠比我們身邊這些眼前利益更重要,送人玫瑰,手留餘香,一旦愛真正潛入我們的心靈,就會給予我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們擁有希望。

有人説,禮物對於德拉和吉姆來説已經失去了意義,是的,沒了金錶和美髮,再好的錶鏈和再華麗的髮梳也毫無用處,就像沒有錢,再好的錢袋又有何用?不過,即便如此,禮物也並沒有失去意義,畢竟禮物只是感情的一種寄託,真正重要的,不是禮物的價值幾何,而在於禮物之中所藴含的那份情誼的深度。

九年級的麥琪的禮物讀後感5

當我第一次看《麥琪的禮物》時,有這樣的疑問,麥琪是誰?他(她)的禮物又是什麼?後來我瞭解到麥琪是三個人,他們是《聖經》中,耶穌出生時從東方來的三個賢人,他們的禮物帶表了尊貴與聖潔。這也是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中主人公表現的出的品質吧——表達了夫妻倆為他人着想的心。

看過了《麥琪的禮物》,我對歐·亨利大概的瞭解了一下:歐·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小説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藥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藥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藥劑師後開始正式寫作。

歐·亨利以善長寫短篇小説著稱,他一生共創作了三百餘篇小説,若用一句話概括説就是:這些小説都體現了作家對健康的人性和健康的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它們歌頌着小人物在貧民生存中美好善良、香濡以沫的真淳品格,儘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們揭示着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兒虞我詐、寡廉鮮恥的無恥行徑!也就是説歐·亨利運用高超的諷刺藝術説法將社會的本質特徵描繪的淋漓盡致!我們通過他的小説,不光能學到其中的寫作技巧,也可以使自己在閲讀的同時理解作家的感情,更容易描繪自己人生絢麗的畫卷!

看過歐·亨利的作品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幽默,這也是他創作的主要藝術特色。他的幽默格調與內涵,通過小説情節、篇章結構上的精妙設計,產生對社會人生不無苦澀味的幽默。幽默的語言吸引讀者的閲讀,使讀者看後能夠深刻的理解幽默語言背後的美與醜!歐·亨利小説的主人公一部分是社會底層貧苦的勞動人民,一部分是社會上層的貴族,這就將社會的貧富兩極展現在大家面前,為勞動人民的善良和淳樸而感動,為貴族的奢侈和狡詐而憎恨!我們也必須承認歐·亨利的人生經歷決定了小説的創作方向和思想。

我總結歐·亨利有自己的獨特的文章結尾,出人意料的結尾結構有時能夠突出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他的小説能夠以揭示主題的語言和故事情節表現出文章的主題!這是我們應該借鑑和學習的東西!

説了這麼多,感覺歐·亨利不愧是將美國短篇小説推上藝術高峯的作家,用獨特的結構,幽默的語言,出人意料的情節,深刻的主題思想來告訴我們社會的真實一面,他為我們認識當時美國資本主義下生活人們的苦悶狀態,他的小説是一部歷史的照射鏡!